「我是王大錘,萬萬沒想到」
「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就會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我的生涯一片無悔,我想起那天夕陽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眾多經典的臺詞讓廣大觀眾對這部網劇印象深刻,尤其是白客那張經典的面癱臉,更是讓人忍俊不禁。
網劇【萬萬沒想到】是叫獸易小星的經典作品。憑藉著無釐頭和解構的搞笑風格,【萬萬沒想到】擁有了大批粉絲,他的成功一方面離不開一眾演員的精彩表演,另一方面也是劇本在短時間內密集的笑料和包袱。
而在大屏幕上,【萬萬沒想到】的成果卻並不如人意,一部大電影,雖然票房還不錯,但口碑卻下滑了,無非也就是兩個原因:
其一,是叫獸講故事的能力太差。
電影可不是網劇,天馬行空,想怎麼搞就怎麼搞。需要一個完整的鏈條和一個讓人享受的故事,觀眾們卻看電影是希望得到美的享受的。無論是喜劇還是悲劇,總該有一個讓觀眾們喜歡的點,顯然,叫獸做的不夠好。
這方面的正面例子是大鵬,同樣是網劇出身,大鵬的【煎餅俠】和【縫紉機樂隊】相對來說都是不錯的。
其二,就是低估了大熒幕的難度。
觀眾看電影都是花了錢的,要不就是看明星,看大製作,看炫酷無敵吊炸天的特效,要不就是看精彩的故事,好看的內容,萬萬沒想到,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
這方面正面的例子就是開心麻花,開心麻花的電影很明顯,沒有明星加盟,都是開心麻花自己的演員,但是由於精彩的故事,搞笑的內容完全可以讓觀眾覺得,他們值回了票價。
還有就是韓寒,他的電影除了故事之外,還會邀請一些大牌的明星,諸如彭于晏鄧超趙麗穎等等,一下子增加了觀眾看電影的動力,這也是韓寒電影成功的一個原因。
整個萬萬團隊在萬萬沒想到之後其實除了報告老闆之外,並沒有推出優秀的作品。而報告老闆,實際上影響力也遠不如萬萬沒想到。
萬萬沒想到團隊衰落如此之快,原因有很多。
首先,萬萬沒想到這個超短劇之所以能夠成功,有非常多的不可控因素。因此複製這種成功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就好比一個中等生在某一次考試的時候,意外獲得了第一名。但這種意外不可能長期發生,下一次考試的時候成績一定會退步。
其次,萬萬沒想到團隊在大獲成功之後,想通過分拆團隊的方式複製這種成功。結果不但沒有能夠推出同檔次的作品,反而使得精力分散導致作品質量下降。報告老闆還能保持一定水準,其他作品只能列入爛片。
再次,惡搞的方式已經泛濫,重複既有的經驗,採用同樣的惡搞方式只會讓觀眾厭煩。萬萬沒想到的團隊始終沒能夠實現轉型。
最後,萬萬沒想到大電影在口碑上的失利,拖累了整個團隊的轉型。之後的萬萬沒想到團隊不得不退回到低成本網絡自製短劇的生產當中。而隨著網劇的升級轉型,大投入已經是行業趨勢。在這個大背景下,萬萬沒想到團隊顯然已經落伍了。
叫獸易小星以一個外行人的身份參與了中國娛樂業的轉型升級。開創了網際網路短劇時代。單這一點已經很成功了。不過來的快的東西,終究去的也快!對於他來說,見好就收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爆紅以後,再出的作品成為雞肋的太多了。不管是導演,演員還是編劇。這種現象在娛樂圈是屢見不鮮。
突然的爆紅,肯定是預料之外的。但是作品最初的目的不就是希望能變火麼?十年磨一劍。沒有哪個突然爆紅的作品的前期準備是不充分的。但是,紅了以後極易產生一種現象叫做膨脹,不管是叫獸易小星也好,還是其他人也罷。舉個簡單的例子,大鵬的屌絲男士
這麼說吧。當年屌絲男士接受了多少讚美,後來的煎餅俠就承受了多少吐槽。可能大鵬自己並不覺得自己有啥問題。畢竟如果覺得有問題也不會拍吧。可是觀眾感受不到你的才華。只能感覺到你赤裸裸的圈錢的樣子。扯遠了。再說回萬萬沒想到吧
可能投資方,導演覺得自己的作品受歡迎了。感覺自己有了群眾基礎,然後後續的作品可能會用心不夠。然後直接導致成為雞肋。觀眾不是傻子。期待你的作品,是對你的信任。可是你拿不出好的作品,真的會失去觀眾。對了,還有一種說法叫用力過猛。個人理解,用力過猛也是沒用心的表現。真正的好作品,觀眾是不會錯過的。反之再牛的導演拍出的垃圾,觀眾一樣吐槽死你。
以下是網友們的看法
記得當年這部作品最火的時候,一個寢室裡多個寢室的人過來大家一起看。笑聲,浪聲,開心的又蹭又跳。萬萬沒想到,啦啦啦啦啦!這句洗腦歌詞循環了很久在大腦。後面緊跟著推出了報告老闆,學姐知道,神探狄仁傑等等,都還有些創意和喜劇的感覺。但是在中國,很多創作都不能脫離開一個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標準,誰都沒辦法逾越。這代表著,我們要有自己的喜劇創意標準,而且這個標準規定的範圍是不能過分逾越一系列的邊框。但是創意是很難的,萬和天宜把邊框內的素材基本都用光了,也慢慢開始暴露出文化深度的問題,沒營養的段子越來越多,也就慢慢失去了一批忠實擁赧。當然這和他們生活的深度有關,生活的深度不夠,自然也就無法改觀創意的靈動。周星馳為什麼那麼好笑,而且一直那麼好笑。可能因為他被人笑過太多,他懂笑的問題到底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