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孔子在家收弟子開壇講學,引起了魯定公的重視,經常到宮中講學。季府的總管陽虎特地去看望孔子,孔子藉故不見他。一次特地給孔子留下一隻烤乳豬,知道孔子最講究禮尚往來的,終於得到孔子的回訪。
由此可見中國自古都是禮尚往來的,家裡添人進口,紅白喜事,親朋好友都會上門拜賀,無論禮品的高低貴賤或空手主人全部笑納,在宴席結束後會退回相應的禮品。
本文只談今人婚禮上的人情往來,其他的人情往來改日再談。
今人給這種人情往來起了一個通俗易懂的名字:份子錢。
份子錢顧名思義,就是參加宴席的人給擺酒席方出的一份錢,而這份錢卻常常拿來攀比,以分子錢來衡量關係的好壞,關係好的份子錢當然出的多,反之就出的少。
以前只局限於認識並且關係好的兩人之間的人情往來,而現在全部變了意義,不管關係的好壞只要認識,都會送上請柬。婚禮上的份子錢被人們戲稱為紅色炸彈。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紅色炸彈不光是年輕人的惡夢也是老年人的心痛,是人人揮之不去的陰影。
最近我母親被紅色炸彈,炸的有些害怕。因最近村子裡喜事一樁接一樁,老媽都應付不過來了。
弄的我父母去與不去都為難,有些是八桿子打不著的關係,只是單純的一個村子裡住,見面打個招呼的關係都上門告之讓參加婚禮,當然不可能空手去份子錢是少不了的。
還有一家和我同族但除我爸媽和他家長輩認識外其它的人一概不認識。
父親沒有告訴母親就給了份子錢被母親一頓臭罵。我母親想起陳年芝麻事說十幾年前我結婚的時候他們家一分份子錢都沒給,這些年也沒有什麼往來,就是在一個村子裡偶爾見了面打個招呼。
農村的婚宴大多數都是請廚師在家做流水席。收的份子錢足夠辦酒席的甚至還富餘。
雖然是一家好幾口人,可年輕人不可能為了這一口酒席而請假,還有年輕人不相識根本就不會去。都是老人帶著孩子去吃席如果孩子上學就剩老人了。
還有些給了份子錢不去吃席的,所以擺婚宴絕對是穩賺不賠。
最近老媽還出了一次大份子錢1000元。是我大姨媽的孫女結婚。這個孫女我媽都不知道長什麼樣,可這層關係在不給不行,這個份子錢也是水漲船高。
看到一條新聞說廣東有一個地方辦婚宴,主家將紅包的一角折起代表收到祝福,不管紅包裡是多少份子錢全部退回,被紅色炸彈炸怕的人紛紛支持這種作法對廣東人點讚。
婚宴禮應該是一種美好的祝福,是友人,親人,親戚對新人美好的祝願。
紅包送禮應回歸表達祝願本身而不是參與著的無奈。婚禮更多的是希望大家一起見證幸福而不是斂財的工具。
多少人收到婚宴的請柬,而請柬上明明白白的註明最少要拿多錢的份子錢才能參加婚宴,這讓收到請柬的人面面相覷,再三思量這樣的朋友交與不交。
也有人會說婚宴酒席一桌三四千元,你好意給一兩百的份子錢,你們一個人掏份子錢卻來了兩個或三個吃飯,這樣算下來我一桌還賠錢呢。
可我想說你是為了收酒席的份子錢才辦的婚禮,還是因為婚禮才辦了酒席。
既然為了婚禮辦的酒席,無論酒席的豐富程度親朋好友能來就好,份子錢是婚宴的點綴可有可無更不能強迫別人出多少份子錢。
每一個參加婚宴的親朋好友是帶著對新人的祝福而來而不是吃一口飯想思量一下為這口飯貢獻了多少錢,能否將這口飯吃回本。
還有一些年輕人剛進單位沒多久就結婚,然後給單位每一個同事都發請柬,不管關係好與壞,只要是單位的人全部發請柬。收到請柬的人在思量著怎樣拒絕,思量著以怎樣的份子錢打發這尷尬的局面。
吃相不要太著急也不要太難看,出來混總要還的,即使不還別忘了中國的古語:佔小便宜吃大虧,吃虧是福。
有些人為了這份子錢,真的是煞費苦心,好幾年不聯繫的朋友突然聯繫上了你,然後告訴你他結婚,讓你參加婚禮。
當你莫名其妙的時候才恍然發現,你結婚的時候他給過你份子錢,現在他需要把給你的份子錢收回來。
那麼問題來了通貨膨脹的關係份子錢也水漲船高,當年的100元錢可以拿出手,現在的100元錢能否出手,這便是橫在你面前的問題。
你如果給相同的份子錢,他心裡便會認為你不值得交友,這是最後一次跟你聯繫了。
如果給的多你心裡也不痛快,好多年不聯繫一聯繫就要份子錢,放在誰心裡能痛快呢。
有些年輕人關係非常好,就因為份子錢而決裂的。
你結婚的時候他給了你份子錢,那麼他結婚的時候你也要給他份子錢。
但隨著物價的漲幅當時他能拿出手的份子錢而現在你卻拿不出手。你必須要把這個漲幅加進去,否則的話這個關係就到此為止了,即使勉強維持有一方心裡不舒服。份子錢,就是衡量塑料友情的標準。
禮尚往來,人情往來,份子錢是少不了的但是要有一個度。不要因為多少而傷了和氣,更不能因為這個人情往來讓自己陷入經濟困境。
而收份子錢的人也不應該嫌棄他人給的份子錢少,這本身就是一種祝福,祝福是用金錢買不到的,友情也是用錢買不到的。
古語云: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