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裡楹聯匾額幾乎處處可見,其形式之豐富,內容之廣博,數量之繁多,在中國現存古典皇家園林中首屈一指,是這座文化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的「園說Ⅱ——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中展出了十塊形態各異的匾額,本期微覽將向大家介紹一下頤和園中的匾額。
頤和園匾額介紹
頤和園中的匾額撰寫製作可分為兩個時期,以乾隆為主的清漪園時期和以慈禧為主的頤和園時期。這兩個時期的匾額在內容形式上既有聯繫又有差別。頤和園是在光緒時期在清漪園遺址上重建而成,園內大部分匾額沿用了乾隆時期的名稱,除少量清漪園時期餘存,大量匾額均是慈禧時期的產物,形成一園兩代的文字重疊,交織著盛世與末世帝王的精神追求與情趣愛好。
頤和園中的匾額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豎匾
鬥匾:形狀像量穀物的鬥,也稱「陡匾」,文字常豎寫。由一塊平板(匾心)和四塊協板圍合而成。
滿漢雙體文鬥匾:鬥匾常為滿漢兩種文字並列。滿文常居上位。民國初期,因頤和園是溥儀私產,所以一直保留到現在。
四體文鬥匾:在乾隆時期,重要的皇家寺廟,其鬥匾常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以象徵佛法普度眾生、萬法歸一。如:寶雲閣,龍邊鬥匾。龍的數量一般都是奇數。重要的殿堂往往採用九龍鬥匾。
第二類:橫匾
橫匾,一般為橫向長匾,形式極其豐富。
"黑漆金字一塊玉",是指沒有任何邊框裝飾,簡稱「一塊玉」。比如長廊「秋水亭」匾額。
帶邊飾的橫匾種類最多,包括:雲龍紋邊、萬字不到頭邊、桃嵌福字邊、桃嵌壽字邊、竹桃邊、竹梅邊、壽字邊等等。
異形橫匾:蝠式匾、書卷匾、三環匾、串枝蓮匾。
殿堂室內的匾聯種類更加豐富:掛屏、御筆橫批、字條、鬥方等等。
清代皇家園林楹聯匾額制度
文辭撰寫
請匾:地點、尺寸、字數,報請皇帝認可。
如光緒朝的一份請匾摺子:「頤和園暢觀堂外簷前簷用匾一面,四字;字對兩付,九言。後簷向北匾一面,四字;字對兩付,九言。」
黃片:南書房翰林院或上書房進行擬稿,通常是一題兩稿,由皇帝確定其中的一個。寫在6寸X3.3寸的黃紙摺子上,稱為「黃片」
圈朱:皇帝選定詞句後,用硃筆畫紅圈。
書寫:圈朱後的詞句,返回南書房,由翰林們正式書寫,有時由皇帝親定人選。
用寶:書寫好的匾聯拿到懋勤殿鈐蓋帝後印璽。
工藝製作
製作機構:乾隆時期主要由內務府的蘇州織造與宮中木作承擔,另外宮中裱作、如意館等單位也常參與其中。
精準測算:匾心字體間距、格式都有詳細規定,並有專業術語,務求比例合宜,整體畫面均衡美觀。樣式雷參與重要殿堂匾額的設計。
開光懸掛
欽天監選擇吉日,舉行懸掛儀式掛匾。
查檔維護
內務府定期進行檢查、記錄在案,一有損壞便上報修理。經常進行清潔修理,對破舊的進行翻新。
龍箱收藏
前代皇帝匾聯親筆文字一旦變舊,不能隨便處置,要恭恭敬敬請下來,收藏於乾清宮西暖閣的龍箱內,按照《千字文》順序分類,至今仍然能看到。
園說II展出的匾額
1.乾隆御筆「秋水亭」黑漆描金木匾
長廊的中間建有象徵一年四季的四座八角重簷亭,其中秋水亭是象徵秋天的亭子。「秋水亭」匾額,意即「觀賞清澈湖水之亭」。語出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乾隆御筆清「隨香」黑漆描金木匾
養雲軒東配殿匾額曰「隨香」,意即「雲霧附香而動」。養雲軒位於萬壽山山凹處,藏風聚氣。乾隆每逢望霖求雨都來此軒吟詠小憩。養雲軒東配殿為「隨香」,西配殿為「含綠」,升華此處意境。
3.慈禧御筆「化動八風」蝙蝠形木匾
「化動八風」是長廊最西端石丈亭上的匾額,意即「德音之樂可以教化人心、移風易俗」。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夫樂本心術,故響浹肌髓,先王慎焉,務塞淫濫。敷訓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動八風」。
4. 慈禧御筆「借秋樓」木匾
位於萬壽山西部的畫中遊建築群,其西側樓匾額為「借秋樓」,意即「欣賞秋色之樓」。乾隆三十一年,曾在這裡寫下「風來西北動梧楸,素景澄鮮颯滿眸。了識立秋尙遲日,仰看知是借秋樓。」的詩句。
5. 光緒御筆「夕佳樓」木匾
夕佳樓,位於昆明湖東岸,是「觀賞夕陽佳景之樓」。「夕佳」二字語出晉·陶淵明《飲酒》:「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夕佳樓》
乾隆二十二年
山氣橫窗水氣浮,
揣稱名署夕佳樓。
漫雲津逮陶彭澤,
還覺當前勝一籌。
《夕佳樓》
乾隆三十八年
近西層閣俯池塘,
窗納煙光與水光。
空自述陶寄佳興,
幾曾坐久玩斜陽。
從乾隆為夕佳樓所作的御製詩中,可以證明,他從來沒有在清漪園中欣賞過夕陽落日的美景。這是為什麼呢?
乾隆九年(1744年)擴建圓明園工竣,乾隆帝在《御製圓明園後記》中稱,此園「天寶地靈之區,帝王遊豫之地無以逾此……後世子孫必不舍此重費民力以創苑囿,斯則深契朕法皇考勤儉之心以為心矣。」在圓明園擴建竣工後僅6年的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便自食其言,以建佛寺祝母壽為名,在圓靜寺舊址興建大型佛寺「大報恩延壽寺」,並改甕山名為萬壽山,西湖名為昆明湖,開始了在甕山和西湖一帶興建清漪園的行動。乾隆建造清漪園並不純粹是為了自己享樂,更重要的是興修水利和為母祝壽,因此他承諾自己決不在頤和園過夜。他在《萬壽山清漪園記》中寫道:「過辰而往,逮午而返,未嘗度宵,猶初志也」,暗示自己沒有賞過此佳景。自己雖然建了夕佳樓,但卻從未欣賞過夕陽落日的美景,只能是揣測一下「山氣日夕佳」的陶詩意境。
6. 光緒御筆「潤璧懷山」蝠式匾
樂壽堂東配殿匾額曰「潤璧懷山」,意即「山因蘊藏美玉而生輝」。在慈禧太后居住的樂壽堂,「潤璧」還是在歌功頌德,誇讚帝後的仁德。語出南齊·王融《贈族叔衛軍儉詩》:
德馨伊何,如蘭之宣。
貞筠柚箭,潤璧懷山。
有榮有茂,不瘁不騫。
介茲景福,君子萬年。
7.慈禧御筆「膏澤應時」書卷形木匾
道存齋匾額曰「膏澤應時」,意即「皇帝恩澤如甘雨般及時」。語出宋·裴湘《和氣致祥詩》:「卿雲呈瑞早,膏澤應時多」。道存齋為宜芸館的東配殿。宜芸館在清漪園時期為書堂,光緒重建後成為隆裕皇后的寢宮。
8. 慈禧御筆「煙雲獻彩」書卷形木匾
近西軒匾額曰「煙雲獻彩」,意即「煙雲呈現祥瑞色彩」。語出《隋書·文武歌》:
天眷有屬,後德惟明。
君臨萬宇,昭事百靈。
濯以江漢,樹之風聲。
罄地畢歸,窮天皆至。
六戎仰朔,八蠻請吏。
煙雲獻彩,龜龍表異。
緝和禮樂,燮理陰陽。
功由舞見,德以歌彰。
兩儀同大,日月齊光。
近西軒為宜芸館的西配殿,臨近夕佳樓,同樣是非常適宜向西欣賞借景視線的場所。乾隆二十八年曾作御製詩:
《近西軒》
陶詩稱夕佳,蓋有取山耳。
李詩云弄月,又復資於水。
繄我近西軒,山水胥裡許。
西峰倒影來,明湖浸光起。
滉漾峭蒨間,想像難為擬。
不如憑蜃窗,忘言皆備矣。
9. 慈禧御筆「琁題玉英」木匾
琁題玉英是留佳亭匾額,意即「椽頭鑲飾美玉」,形容建築的富麗堂皇。語出漢·揚雄《甘泉賦》:「於是事變物化,目駭耳回,蓋天子穆然,珍臺閒館,琁題玉英,蟺蜎蠖濩之中。惟夫所以澄心清魂,儲精垂恩,感動天地。」
10.慈禧御筆「函海養春」蝠式匾
對鷗舫匾額」函海養春「,意即「如大海般包容萬物,似春風般養育萬物」。語出《漢書·敘傳》:「其君天下也,炎之如日,威之如神,函之如海,養之如春」。結合下文:「是以六合之內,莫不同原共流,沐浴玄德,稟仰太和,枝附葉著,譬猶草木之殖山林,鳥魚之毓川澤,得氣者蕃滋。」很顯然,此匾額內容是在以生機勃勃的湖水山林景象為起興,讚譽帝王養育萬民的胸懷和仁政。
《對鷗舫》
乾隆三十年
臨水閣齋似舫浮,憑欄常見浴閒鷗。
自緣觀物化機寓,相狎寧希隱者流。
註:本文部分文字節選自《湖山品題——頤和園楹聯匾額解讀》 夏成鋼著
*圖文版權歸頤和園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