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奮鬥者 我們都是追夢人」

2021-01-08 寶安日報數字報

他們,面對疫情,選擇逆行;他們,立足崗位,奉獻擔當;他們,努力創新,不斷探索;他們,心懷夢想,逐夢奔跑……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龍華區各條戰線、各個崗位湧現出一大批堅守初心使命、愛崗敬業擔當、銳意改革創新、敢於實踐探索的典型模範。從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自強模範到省勞動模範、省抗疫先進個人,再到「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深圳「十佳愛心人物」、市抗疫先進個人……他們是龍華的先進典型,亦是龍華的奮鬥者、追夢人。他們的奮鬥故事,是無數龍華人的拼搏寫照。

奮鬥者的姿態是最閃亮的名片,奮鬥者的神韻是最靚麗的風景。

新年伊始,夢想起航。在龍華行政區建立四周年之際,我們將筆觸和鏡頭再次對準這些龍華的奮鬥者代表,回顧他們的奮鬥故事,傾聽他們的奮鬥格言,以此激勵廣大龍華幹部群眾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乘風破浪,為龍華建成大灣區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中軸新城作出無愧於新時代的貢獻。

「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邵幹才 堅持奮鬥,用愛心託起明天的太陽

奮鬥故事:2010年,退休後的邵幹才隨家人來到深圳,在觀湖街道潤城社區定居。在熟悉了社區的情況後,邵幹才馬上投入到深圳關心下一代工作上來,並擔起了觀湖街道潤城社區關工委主任的擔子。

每逢周一、周五,他都會到社區「四點半課堂」,為學生進行課業輔導;每到雙休日,他又會到社區關工委組織的興趣愛好學習班志願服務。由他牽頭舉辦的社區暑期夏令營活動,幾乎每年都有過千名青少年參加。擔任潤城社區關工委主任以來,邵幹才結合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群體的特點和思想行為特徵,在社區組織開展了100餘場品牌活動。去年他還參與編寫了《愛國主義教育鄉土教材》,並在龍華區範圍內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系列講座活動。這些年來,邵幹才幾乎每天都在為關心下一代工作而奔波忙碌。在潤城社區,大家都說他是「不拿工資的上班族」。去年,他獲評「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市僅有5人獲此殊榮。

奮鬥格言:感恩龍華這片沃土的栽培和滋潤,在關愛路上,不忘初心,堅持奮鬥,砥礪前行,用愛心託起明天的太陽!龍華新聞記者 徐蔚昕

全國「自強模範」張瑩瑩 用光和熱回饋我們的城市,逐夢前行

奮鬥故事:一場幼時的小兒麻痺讓張瑩瑩差點過早夭折,經過救治雖保住了生命,但下肢幾乎喪失了行動能力。儘管行動困難,但張瑩瑩始終堅強而樂觀,從不認為自己是「特殊」的。

2011年大學畢業的張瑩瑩孤身來到深圳追夢,在這座有愛的城市得到了許多幫助和關愛。入駐保障性住房龍悅居後,她接觸到更多的殘友,了解到他們的需求。2016年,張瑩瑩毅然辭職,拉上一起做公益的夥伴註冊籌建「深圳雨燕殘疾人關愛事業發展中心」,邁出了助殘事業的堅實一步。

這些年來,帶領團隊殘障者創辦4家社會組織、2家企業,探索出一條適合殘障者「多元化就業」的創新模式,目前已實現2700多名殘障者上崗就業,讓他們有了穩定的收入。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深圳北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視察時,張瑩瑩向總書記介紹了機構的多元化就業模式。

奮鬥感言:「來了就是深圳人」,深圳因為充滿機遇讓我停下腳步;因為包容、大愛、開放讓我在此安家立業;因為夢想讓我們無所畏懼地一路奔跑奮鬥。堅持創新發展助殘事業,用我們的光和熱回饋我們的城市,逐夢前行。龍華新聞記者 王雪敏

「全國勞動模範」李明權 選擇努力拼搏,只為不留遺憾

奮鬥故事:2002年,李明權來到深圳龍華,成為一名普通的汽車維修工。為了儘快適應工作崗位,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汽修車間。跟著師傅幹活時,他總會仔細觀察、認真體會。遇到技術上的難題,更是反覆鑽研、細心揣摩。隨著技術的不斷精進,李明權成了「技術大拿」,在攻克技術難題中獲得5項發明專利。

多年來,李明權深深紮根汽車維修行業,通過不斷的學習、鑽研、考級、競賽,實現一次又一次的蛻變。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汽修專業知識,不僅圓了「大學夢」,還實現專業技能「三級跳」,成為深圳為數不多的「雙高級技師」專業人才。他還積極參與各級汽車維修技能競賽,以賽促學。

近年來,李明權先後獲得「全國交通技術能手」「廣東省技術能手」「鵬城工匠」等榮譽稱號。2020年11月獲得「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他的個人先進事跡入選《建國70周年,70位農民工口述歷史》一書。

奮鬥格言:人生需要選擇努力拼搏,不為別的,也不為別人,只為了自己以後不留遺憾。

龍華新聞記者 吳雪平

「廣東省勞動模範」盧保軍 乘創新發展之舟,實現龍華夢個人夢

奮鬥故事:2003年入職佳能立志凱的盧保軍,雖只有高中學歷,但她和千千萬萬來深建設者一樣,從未間斷過自我學習與提升。

為了與國外專家更好溝通,盧保軍利用閒暇時間學習外語。她積極加入廣東省自考大軍隊伍,先後獲得廣州外貿外語學校頒發的日語專業畢業證書,並順利通過日語2級認證和全國英語三級合格證書。

通過學習為自己賦能的同時,盧保軍在工作中勇擔責任,面對壓力不逃避不急躁不服輸,不斷總結梳理問題,尋求解決方案,為公司解決了一項又一項的難題。

經過多年努力,盧保軍在佳能立志凱一步一個腳印從一名普通的流水線工人成長為領導幾百名員工的管理者,並先後於2018年獲得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於2020年榮獲廣東省勞動模範稱號。

奮鬥格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人生路上未知的事情太多,值得我們終身學習與探索,希望我能夠借著「雙區驅動」的重大歷史機遇,乘著中軸新城的創新發展之舟,實現龍華夢、個人夢!

龍華新聞記者 金璐

深圳市勞動模範艾克熱木·艾山 以青春之名,擔龍華之志

奮鬥故事:2006年大學畢業後,艾克熱木·艾山從新疆老家來到深圳龍華,進入警隊成為基層民警。在守護平安的崗位上,他一幹就是15年。

15年來,艾克熱木·艾山紮根龍華一線,充分發揮自身語言優勢,在治安管理、打擊犯罪、矛盾化解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

他是警隊的「破案能手」,曾在接警6小時內解救被拐的13個月嬰兒,以專業的調查研判和細緻入微的地毯式排查迅速將嫌疑人抓捕歸案;他是人盡皆知的「24小時救火員」,只要有需要他的時候,他都會第一時間趕到,攬下苦活累活,衝鋒在前毫無怨言;他是轄區民眾眼中的「熱心暖男」,誰家裡鬧了家庭矛盾,一個電話他便立即趕來熱心調解,業餘時間主動貼近新疆在龍華務工、經商人員的生活和工作,積極做好民族團結工作。

「龍華已經成了我的『第二故鄉』,我願用生命繼續守護龍華的安寧,讓龍華更平安、更美好。」艾克熱木·艾山說。

奮鬥格言:以青春之名,擔龍華之志,不為名利所困,誓為警徽增光。

龍華新聞記者 楊奕

「全國三八紅旗手」趙卉洲 繼續紮根深圳,堅守工匠精神

奮鬥故事:作為一名設計師,多年來,趙卉洲始終堅持原創,對藝術保持探索、敬畏與求真,堅守用工匠精神進行服裝設計。

2014年,作為APEC峰會服裝設計的核心成員之一,趙卉洲和團隊為2014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峰會領袖配偶設計了禮服,並驚豔世界;2015年9月,趙卉洲成為第一位在米蘭時裝周露臉的中國女裝設計師;2018年,憑藉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和不斷創新的設計,趙卉洲榮獲第22屆中國時裝設計「金頂獎」。

多年來,趙卉洲積極投身社會慈善事業,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總額達1100餘萬元,她所創立的藝之卉時尚集團被評為深圳愛心企業;她設立了大學生創業基地,為優秀的設計師人才提供無償資助、創業支持,為服裝設計人才隊伍的培養貢獻力量。

去年,趙卉洲先後獲評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傑出工匠,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

奮鬥感言:繼續紮根深圳,堅守工匠精神,在自己的工作領域中繼續大膽創新,將時裝和中國文化融為一體,為建設先行示範區作出自己的貢獻。

龍華新聞記者 周德萌

「廣東省抗疫先進個人」曹赫 不忘醫學初心,牢記疾控使命

奮鬥故事:去年春節前,曹赫安排了三年來的第一次長休假。彼時,龍華轄區報告第一例疑似輸入性新冠肺炎病例,曹赫當即取消休假,和家人交代兩三句,轉身便投入疫情阻擊戰。

當時,龍華轄區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是一名從疫情發生地返深的龍華居民。豐富的專業知識讓曹赫和同事敏銳地察覺到,立即對病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至關重要!「病例去過哪?有多少密切接觸者?」沒有處理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第一次流行病學調查就像摸著石頭過河,多方聯手日夜奮戰,曹赫帶著團隊終於摸清病例的活動軌跡,準確圈定出6名密接者,馬上爭分奪秒地阻斷疫情傳播途徑,對病例及6名密接者居住的小區進行全面消殺、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戰疫中,類似的場景不斷上演,曹赫和流調員們如同抗疫一線的「病毒偵探」,靠一張嘴、兩條腿與病毒「賽跑」,查找傳播鏈條,開展疫點消毒,最終斬斷疫情蔓延的鏈條。

奮鬥格言:不忘醫學初心,牢記疾控使命!我將堅持不懈,全力以赴,以科學嚴謹的專業精神、細緻務實的工作舉措,助力推進龍華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最終勝利。龍華新聞記者 黃曉華

深圳「十佳愛心人物」劉精鋒 堅守一份初心,守護一方光明

奮鬥故事:2019年1月,劉精鋒作為龍華區第四批醫療隊隊長,帶領隊伍奔赴廣西鳳山脫貧攻堅「戰場」。

在鳳山縣人民醫院,劉精鋒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高當地眼科醫生的醫療技術,帶著年輕醫生用豬眼開始訓練眼科顯微操作基本功。一年的積累,讓鳳山縣真正擁有了一支能力強、帶不走的眼科醫療隊伍,實現眼科手術、住院人數零的突破後;又用半年時間,劉精鋒為當地建起「東西部協作龍華鳳山共建眼視光中心」,實現鳳山縣眼科從無到有的突破。

另外,他還向鳳山縣委縣政府提出「萬名學子視力篩查」計劃,在全縣10所公立學校為1.2萬名在校學生開展視力篩查及防控知識宣講,在全縣掀起一股近視眼防控熱潮。

從翻山越嶺看病難,到在家門口享受眼科醫療服務,鳳山縣眼科醫療技術的提升給當地百姓帶去福音,劉精鋒被鳳山人民親切稱作為「光明使者」。

奮鬥格言:堅守一份初心,守護一方光明。作為一名眼科醫生,我將會更加關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關注兒童視力健康。

龍華新聞記者 黃曉華

「深圳經濟特區40年40人」楊飛飛 加倍努力工作,讓人生更精彩

奮鬥故事:2003年,楊飛飛來到深圳龍華,成為一名普通的一線工人。由於從小喜歡與機器打交道,入職後的他狂熱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別人不願幹、不想做的活兒他都搶著做,最多時曾一天同時操作4臺設備,他在單位創造的單月產出最高紀錄至今無人能打破,成為部門的技術能手。

不斷琢磨優化工藝流程、提升產品品質,使楊飛飛的技術創新能力獲得極大提升,也讓他成為了富士康公認的「技術咖」。他所在的線切割團隊成為富士康機械加工事業單位當之無愧的明星團隊。近年來,他一直保持著年均10餘項創新改善目標。如今,他研發出的新技術和設備已獲得多項發明專利。

勤奮努力地工作、創新,讓楊飛飛從一名農民學徒工起步,一路從富士康科技集團技術能手成為全省、全國勞模,再到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去年,楊飛飛當選為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

奮鬥格言:作為新一代的產業工人,我要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做新時代的奮鬥者,讓自己的人生更精彩,為深圳明天更輝煌、祖國更強大做出應有的貢獻。龍華新聞記者 周德萌

「深圳市抗疫先進個人」於麗 紮根基層,用心用情守護社區

奮鬥故事:2007年,當了10年兒科專業護士的於麗順利通過考試,成為民治街道第一批社區專職員工。

「我在醫院是為人民服務,在社區也是為人民服務,只是服務的方式、內容不一樣。」這是當年面試時於麗說過的一段話。就這樣,於麗來到了基層社區,一做就是十多年。

民治社區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她都熟悉親切。用於麗的話來講,「工作站裡沒有人比她更了解社區的情況。」因此,疫情來襲時,剛做完腳部韌帶撕裂修復手術不久、腳裡還有鋼釘的於麗毅然堅守一線,帶著社區工作人員,入網入格入家庭,切實築牢社區聯防聯控的防線。

「社區事務千頭萬緒,非常繁雜,但本著一顆為群眾服務的心工作,總會有思路有辦法。每當我們幫群眾解決一個難題時,他們眼睛裡真誠的謝意、臉上的微笑,我都會記得很久,覺得多苦多累都值得了。」十多年過去了,於麗初心不變。

奮鬥感言:轉眼十年過去了,我也從而立之年到不惑之年,但我依然有著最初來深圳、龍華時的拼勁,一步一個腳印走來,我想繼續紮根在社區,為居民提供更精準化精細化的服務。

龍華新聞記者 王雪敏

T12~13版攝影 陳建華 蔡維澤

相關焦點

  • 我們都是奮鬥者,我們都是追夢人
    「工期緊、目標硬,我們只能爭分奪秒、日夜施工。在金沙江邊幹活,3年都沒出來過,不知道外面啥樣子。有時物資運不進來,就吃大米喝鹽水。修隧道的時候,人從洞裡面出來,只有眼睛是黑的,其他都是白的。」78歲的劉佔國,是中鐵二院退休的老勘測人,回憶自己踏遍西南40餘年的「鐵路人生」,青藏、川藏鐵路等各種艱苦建設場景仍歷歷在目,成昆鐵路印象尤其深刻。
  •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當晚,範丞丞受邀出席典禮,作為青年歌手兼新人演員的範丞丞與一眾青年電影人帶來合唱《我們都是追夢人》,展示正能量青年努力追夢的陽光面貌,跟隨新青年代表範丞丞一起我們都是追夢人!正是此次活動,這群青年電影人把《我們都是追夢人》這首歌再一次推到了大眾的耳邊。
  • 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情暖奮鬥青年: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這些成就是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幹出來的,是新時代奮鬥者揮灑汗水拼出來的。」 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這樣按語評價2018年。作為服務在本地的一名志願者,一名投身於教育脫貧的支教老師,我們是當地脫貧攻堅工作的見證者和親歷者,更能深刻體會到習近平主席深沉綿長的人民情懷。」 黃晨桀說道。
  • 不負韶華,我們都是追夢人
    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應該擁有自己夢想,並為了夢想去奮鬥,去努力,最終實現夢想。如此,「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回首過去,不管我們收穫滿滿,還是失望滿滿,都已成為過去,面對未來,我們都應懷揣夢想,整裝出發。我們都是追夢人,我們要在每把每一天都當作開始,懷揣夢想並追逐夢想。夢想不分大小,只要有夢,我們就去追。
  • 我們都是追夢人
    夢想的力量,雖看似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卻始終都有著非凡的意義,說到底,我們都是追夢人。其實,沒有夢想的日子就如同沒有插圖的日曆一樣,除了數字上的區別之外,其他也沒啥新鮮事兒了,翻常了自然就厭倦了。然而,當日曆上有了插圖,當日子中有了夢想,一切就變得截然不同了,不得不說,未知的東西總會引發人的興趣,總會叫人富有激情地去追尋。
  • 「我們都是追夢人」展播 | 講述者孫佳鈺:府城「加油人」的大慶夢
    「我們都是追夢人」展播 | 講述者孫佳鈺:府城「加油人」的大慶夢 2020-08-13 11: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們都是「追夢人」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有夢的人生才精彩,奮鬥的時光最美麗。時值初冬,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溫暖、鼓舞每一位平凡如你我的勞動者在崗成才、實幹圓夢,努力在實現中國夢偉大進程中拼搏奮鬥、爭創一流。
  • 「我們都是追夢人」展播 | 講述者吳抒洋:致敬最美的芳華 講述身邊...
    「我們都是追夢人」展播 | 講述者吳抒洋:致敬最美的芳華 講述身邊的戰「疫」故事 2020-08-11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追夢路上春潮湧——歌曲《我們都是追夢人》的誕生與傳播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  一個月後,在2019年央視春晚的舞臺上,由秦嵐、江疏影、景甜、王俊凱、王源、易烊千璽、吳磊演唱的一曲《我們都是追夢人》,引發熱潮。據央視春晚調查數據顯示,這首歌創造了春晚分鐘收視率最高點(39.43%),電視收視人數超過5億。
  • 元旦夜,我們都是追夢人,品讀那些國風裡慷慨激昂的追夢者
    其中一句我們都在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從擘畫國家建設頂層到萬家燈火小康的基層,讓我們看到即將過去一年的巨大而美好的變化,又讓我們對新來的一年信心滿滿。說到追夢人,大家肯定想到羅大佑的一曲《追夢人》,溫柔縹緲的旋律,流浪新奇的歌詞,把追夢者的足跡寫的精彩無比。
  • 2021,我們都是追夢人
    我們都喜歡把日子過成一首詩,溫婉,雅致;也喜歡把生活雕琢成一朵花,燦爛,美麗。可是,前行的道路有時會峰迴路轉,讓心迷茫無措,一籌莫展。生活的上空有時會飄來一場風雨,淋溼了原本滿腔熱忱的心。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到達想去的遠方。可是,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有風雨兼程。
  • 2020深圳特區40周年我們都是新時代追夢人直播詳情(附直播入口)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五大經濟特區主流新媒體進行首次聯動,《我們都是新時代追夢人》大型直播已經開啟。
  • 用阿卡貝拉唱出夢想 今天我們都是追夢人
    用阿卡貝拉唱出夢想 今天我們都是追夢人 2020-08-23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張柏菡《我們都是追夢人》追夢路上不斷前行
    青年歌手、演員張柏菡榮獲本屆亞微節「最佳音樂獎」,並以一曲催人奮進、鼓舞人心的歌曲《我們都是追夢人》為盛典增添光彩。這也是張柏菡自第四屆亞微節以來,連續四屆榮獲重要獎項並受邀參加盛典演出。  以「亞洲風·中國夢·臨滄情」為主題的第七屆亞微節,共徵集到來自20多個國家的4773部作品,最終評出最佳作品獎42部、優秀作品獎80部、好作品獎125部。
  • 肖戰 魏允熙《我們都是追夢人》伴奏 無損音質 SQ純伴奏
    肖戰 魏允熙《我們都是追夢人》伴奏 無損音質 SQ純伴奏如您需要此歌曲的無損立體聲伴奏此伴奏來自《音樂伴奏吧》請您複製《音樂伴奏吧》並且重新搜索搜索以後即可看到為您提供的高音質伴奏單曲《我們都是追夢人》是由正能量青年演員、歌手肖戰與魏允熙共同演繹。
  • 不負時代努力奮鬥,我們都是追夢人
    今天我們將鏡頭對準了那些年在地產行業中努力奮進的他們,聽聽他們年青時代的奮鬥故事,包括感慨與建議,亦是一種收穫;從另一方面來看,儘管風華不再,但他們仍就是奔跑中的追夢人。   努力奮鬥,不負時代。
  •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特別節目《我們都是追夢人——2019年「五月的...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特別節目《我們都是追夢人——2019年「五月的鮮花」全國大中學生文藝會演》今晚播出 中國新聞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2019年05月04日 17:36 A-A+
  • 我們都是「追夢人」—追夢赤子心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隨之,2019年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時光輪迴流轉,天現曙光,天地能量從太陰轉入太陽,大宇宙揚升,新紀元開始,靈性覺醒,整個世界乃至大宇宙都在矚目:曙光中,神州大地上,一群懷有赤子之心的追夢人在率先奔跑,其實,他們一直在奔跑,從古至今,世界也一直在關注。
  • 努力奮鬥,我們都是追夢人」升旗儀式
    努力奮鬥,我們都是追夢人!」主題升旗儀式。在全校師生的注目禮與隊禮中,全場瀰漫著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息,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升旗完畢後,學生代表進行了《你好,2021!努力奮鬥,我們都是追夢人》主題演講;隨後,校長譚清以致新年詞。新年詞中說道:回顧2020年,長小師生共同努力,日日有所進,步步向前。
  • 習主席2019新年賀詞:我們都是追夢人!
    我在各地考察時欣喜地看到:長江兩岸綠意盎然,建三江萬畝大地號稻浪滾滾,深圳前海生機勃勃,上海張江活力四射,港珠澳大橋飛架三地……這些成就是全國各族人民擼起袖子幹出來的,是新時代奮鬥者揮灑汗水拼出來的。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此時此刻,我特別要提到一些閃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顆「南仁東星」,全軍英模掛像裡多了林俊德和張超兩位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