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是著名古城,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中國古代歷史上的許多重要事件都發生在這裡。在這樣一座已經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及周邊地區,本可以找到非常多的歷代名人墓。但非常遺憾的是,如今尚存遺蹟、有明顯標誌的名人墓在荊州及其周邊地區屈指可數。
1、孫叔敖
孫叔敖墓
孫叔敖(前630—前593),期思(今河南淮濱東南)人;擔任楚國令尹時,生活節儉,為政清廉,大力興修水利,率領民眾建成了我國在春秋時期最早的水利工程芍陂和安豐塘。這些水利工程和著名的四川都江堰一樣,至今仍然在發揮作用,造福百姓。孫叔敖的另一大功績是輔佐楚王擊敗晉軍,為楚國成就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礎。孫叔敖墓位於荊州沙市區中山公園內。
2、楊溥
楊溥墓
楊溥(1732—1446),湖廣石首(今湖北石首)人;明建文二年(1400年)進士,歷任太子洗馬、翰林院學士、太常寺卿、禮部尚書、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內閣首輔;死後追贈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楊溥墓位於荊州石首市高陵鎮。
3、朱柏(湘獻王)
朱柏墓
朱柏(1371—1399),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8歲時封湘王,14歲就藩封國荊州。太祖朱元璋駕崩後,建文帝意欲削藩,給朱柏羅織了謀反等多項罪名,並派兵抓捕朱柏,朱柏無奈自焚身亡。朱棣即位後,為朱柏平反,追諡獻,是為湘獻王。朱柏墓位於荊州荊州區荊州鎮太暉村。
4、朱植(遼簡王)
朱植墓
朱植(1377—1424),濠州鍾離(安徽鳳陽)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初封衛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封遼王,就藩封國廣寧州。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後,建文帝擔心朱植擁護朱棣,遂召朱植從海路還京,改封荊州。朱棣即位為後,記恨朱植對自己的不支持,開始冷落朱植,並大幅度降低其待遇。朱植死後追諡簡,是為遼簡王。朱植墓位於荊州荊州區八嶺山鎮。
5、張居正
張居正墓
張居正(1525—1582),江陵(今湖北荊州荊州區)人;自幼聰穎,16歲即得中舉人,23歲進士及第;歷任國子監司業、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內閣首輔、太傅、太師;任內整飭吏治、加強邊防、改革漕運,推行「一條鞭法」,朝政為之一新;死後追贈上柱國,諡號文忠。張居正墓位於荊州沙市區首輔路張家臺。
6、袁宗道、袁中道
二袁墓
袁宗道(1560—1600),湖北公安人;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選庶吉士,官至太子右庶子;詩文推崇白居易、蘇東坡,為「公安派」發起者和領袖之一,與弟袁宏道、袁中道並稱「公安三袁」。
袁中道(1570—1623),袁宗道弟;16歲即中秀才,但至31年後的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方才進士及第,歷任徽州府教授、國子監博士、南京吏部郎中;創作以散文為著,遊記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