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作為江蘇省縣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試點,淮安市盱眙縣堅持把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努力打造成『重點有突破、項目有實質、行業有影響、工作有成效』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樣板區,取得了先行先試突破性成效。
信用積分式文明公約助力農民融資
盱眙縣以築牢「政務誠信」為先導,以全面推進「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公信」為抓手,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有力地促進了「信用盱眙」建設進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成效不斷顯現。2018年6月,縣政府又創新出臺《盱眙縣信用積分式文明公約指導意見(試行)》。《意見》出臺後,全縣各鎮、街道積極響應,各村居結合實際精心組織實施,將信用積分式文明公約與農村「自治、法治、德治」工作有機融合,與農村「網格化、信息化、專業化、社會化」工作高效聯動,用實際行動回應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戰略目標。
在信用積分式文明公約有力助推村居事務管理的大好形勢下,盱眙農商行借勢發力,策應出臺「都梁一家親」農村信用貸款管理辦法。該辦法根據農戶的信用記錄、積分和村居推薦意見,以農戶信用作為無形資產,將貸款額度上調至10萬元,符合辦理信用貸款條件的農戶無需抵押和擔保,利率還比保證貸款利率低10%,深受廣大農戶歡迎。今年1~8月,盱眙農商行共投放「都梁一家親」農村信用貸款1.52億元,惠及農戶2796戶,戶均5.44萬元,較好地促進了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效解決了農戶擔保難、融資難、融資貴的共性問題。
建立「信用庫」信息歸集全覆蓋
「七天雙公示、信用紅黑榜、失信修復公示……」打開誠信盱眙網站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查詢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信用情況一目了然。
為強化信用服務平臺建設,盱眙縣圍繞「歸集、建檔、共享、運用」四大關鍵環節,於2016年3月在全市率先開通了以「一網兩庫一平臺」為核心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務系統,成為全市唯一、全省少數同時同步開通個人和企業信用信息服務的縣(區)。
推出「紅黑榜」信用監管範圍廣
前不久,盱眙縣信用辦發布2018年首份信用「紅黑名單」,該縣太和街道漫崗社區退休職工孫超等10人被列入「誠實守信紅名單」;盱眙好山水商貿有限公司等25家企業被列為「嚴重失信黑名單」,程某等20人因拒不履行法定義務也被列為「嚴重失信黑名單。」
為促進事業單位誠實守信地開展業務活動、高效地提供公益服務,盱眙縣信用辦會同縣編辦、法院、公安、財政等單位聯合開展了事業單位信用等級評定工作,通過自查自評、分類評分、初定等級、反饋徵詢、結果公示等環節,順利完成對455家事業單位的信用等級評定。
爭做「誠信人」品牌創建成效顯
「自從實行信用等級管理以來,不僅促使我們誠信規範經營,我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走進盱城奧體路誠信示範街區,經營戶告訴記者。目前,奧體路173個經營戶全部被納入信用等級管理,信用等級分為三等九級,對評出A級以上誠信示範經營戶,將根據其信用等級、經營狀況,給以適當的金融扶持。
為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向基層、社區延伸,盱眙縣先後開展了「誠信示範街區」、「誠信斑馬行」等誠信品牌創建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全民知曉度、參與度,提升了社會管理水平。
盱眙縣按照企業自願、嚴格規範、分級實施、服務引導的原則,堅持以服務企業發展為根本,積極組織全縣企業開展貫標工作,開展貫標申報、企業信用體檢、信用助理師培訓等主題活動,做好前期對接、中期指導及後期跟蹤工作,切實提升企業信用管理能力。截至目前,盱眙衛崗牧業有限公司、盱眙凱越絹紡有限公司等40餘家企業通過信用管理貫標驗收。
盱眙縣通過組織開展「誠信斑馬行」活動,對交通違法行為劃分失信等級,實行黑名單制度,切實增強市民「文明交通出行」意識。開展誠信龍蝦美食街區創建工作,開發手機APP軟體,設立評定標準、商戶二維碼掃描、消費者評價等功能,建立公示曝光制度,培育一批誠信經營、服務文明、群眾認可的「誠信龍蝦店」。
目前,盱眙縣已初步實現了守信必獎、失信必懲,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目標,誠信品牌創建為全縣經濟轉型升級、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餘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