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步韻、藏頭和藏頭步韻
文/韓明華
詩詞,因格律嚴謹而著稱。格律詩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詞萌芽於隋唐之際,盛行於宋代。
詩詞受句數、字數、平仄、韻腳的嚴格限制,詩還要受對仗和粘對的制約。寫詩填詞無異於「自投牢籠」,然而寫詩填詞的人卻越來越多。畢竟詩詞是藝術,有律動回還的音樂美。這是任何一種文體都不能與之媲美的。
步 韻
步韻是詩人唱和的一種形式,也稱次韻,即依照所和詩詞中的韻腳及其用韻的先後順序寫詩填詞。
步韻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把詩詞格律比作牢籠,那麼步韻如同在牢籠裡戴著手銬起舞,艱難可想而知。清吳喬在《答萬季野詩問》中說:「步韻最困人,如相毆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為韻所束,於命意布局,最難照顧。」
步韻始於唐元稹和白居易。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8月,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被刺案,越職言事被貶為江州司馬。白居易和元稹是同僚,友誼深厚。白居易在貶謫途中思念元稹,曾夢裡邂逅,於是給他寫了一首詩。
晨起臨窗一惆悵,
通川湓水斷相聞。
不知憶我因何事?
昨夜三更夢見君。
元稹因對宦官仇士良夜查禮節不周,有失諫臣體統,於元和十年3月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後移通州(今四川達縣)司馬。元稹身體多病,接到白居易的詩心裡很高興,便步其原韻與白居易唱和。
山水萬重書斷絕,
念君憐我夢相聞。
我今因病魂顛倒,
唯夢閒人不夢君。
元稹和白居易唱和的詩詞很多。其步韻為時人所推崇,效法。白居易與文壇好友劉夢得、崔文亮、裴令公等,均有唱和步韻之作。
步韻,其實可以追溯到更早。《先秦漢魏北魏卷》載有一首謝氏《贈王肅》:「本為箔上蠶,今作機上絲。得路逐勝去,頗憶纏綿時。」陳留長公主的《代答》便是步謝氏原韻:「針是貫神物,日中常縱絲。得帛絕新去,何能納故時。」
這兩首詩,應寫於493年至501年之間,因沒有被時人所重視,反響不大,黙黙地淹沒在歲月中。300多年後的元稹和白居易的步韻如異軍突起,自此形成了經久不衰的步韻洪流。
步韻受他人詩詞韻腳的限制,自由空間很小,比依韻、用韻有難度,需要有豐富的詞彙才能得心應手,才能避免湊字湊韻之弊。那麼,詩人為什麼還要依他人的詩詞苦苦地步韻呢?
步韻的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一是步韻唱酬,構建友誼。同時代的詩人書來信往,詩詞唱和,豐富了生活,溝通了思想,交流了情感,加深了友誼。很難設想誰肯願與自己志不同,道不合,對面不相訪的人步韻唱和。
二是仰慕前人,鞭策自己。後人步韻前人的詩詞,一定是對那首詩詞的藝術魅力非常欣賞。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如夢令》,蘇東坡的《念奴嬌》,嶽飛的《滿江紅》,步其韻者很多。步韻是學習和提高的過程。
對採用步韻的格式寫詩填詞,褒貶不一。寫近體詩而不曾步韻者認為,步韻是借「自縶手足」,炫耀才華,斷言寫不出好詩詞。按照這個邏輯,那麼寫古風的不是也可以用同樣的詞語回贈寫格律詩的作者嗎?
「文人自古相輕」。曹丕《典論•論文》中剖析的文人的這種基因始終未變。步韻有難度是共識,是在詩詞格律的基礎上增加了難度。步韻是否能寫出好詩詞?可翻閱歷來的經典詩詞用事實說話。
《念奴嬌》是個長調,採用這個詞譜創作的,至少有幾千首問世。有幾首可稱為經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然而卻眾口一詞地推崇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致使這首《百字令》有了《大江東去》和《酹江月》的別名。
此後,不少詩人步韻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人說步韻是「炫耀才華」。敢問有誰不是藏拙而展示自己的亮麗?有人說步韻「寫不出好詩詞」,反問不步韻的詩詞都是好詩詞嗎?
王力在《詩詞格律》中詮釋《念奴嬌》的格律時,舉例三首:蘇東坡的《赤壁懷古》,陳亮的《登多景樓》,薩都剌的《登石頭城》。可見這三首《念奴嬌》的造詣和在王力心中的地位。
薩都剌的《念奴嬌•登石頭城》便是步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原韻。「眼空無物」的一個「空」字奠定了這首詞蒼涼的基調。六代繁華與鬼火明滅的強烈對比,使人唏噓。薩都剌的這首步韻不是好詞嗎?
步韻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詩人很多。辛棄疾、鄧光薦、文天祥都有傑作。
文天祥的《念奴嬌•驛中別友人》是其被俘,被押往燕京與好友鄧光薦分別時寫的。表達了其對國破家亡的悲憤和堅持鬥爭的意志。這首詞也是步韻,有幾首不步韻的《念奴嬌》可與文天祥的比肩?
所謂步韻寫不出好詩詞,是炫耀才華,顯然有失偏頗。
寫好步韻詩詞要注意四點。
一是認真分析所步韻詩詞的韻腳用的是什麼韻書,是舊韻還是新韻。因為不同的韻書的韻部和寬嚴有所不同。步韻,用其相同的韻書則韻腳不會出差錯。
二是認真分析所步韻詩詞韻腳的平仄。隨著時代的變遷,有的字的讀音變了, 平聲變成了仄聲,仄聲變成了平聲。入聲有的變成了陽平,有的變成了上聲和去聲。如果所步韻詩詞韻腳的平仄今天已經發生了變化,那麼是不可用新韻步其韻的。
三是所步韻詩詞韻腳的字在新韻中是否是同一個韻部。有的字,雖然平仄沒有變化,但是在新韻中不屬於同一個韻部,這種情況,不可用於新韻步韻。否則會造成新舊韻混雜和出律。
四是步韻詩詞完成之後要錄入所步韻詩詞。這樣不僅對原作作者是個尊重,更重要的是便於讀者對兩首詩詞的格律進行對照檢測和鍳賞。
步韻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學識。其問世便彰顯了陽春白雪的清高和儒雅。然而並非高不可及,寫出步韻的好詩詞不是不可能的。
藏 頭
藏頭詩也叫藏頭格。《辭海》的定義是「將所言之事分藏於詩句之首」叫藏頭詩。
藏頭的難度很大。絕句的步韻只有韻腳的兩個字即第二句和第四句的韻腳受到限制,藏頭則每句的第一個字即四個字全都受到限制。
就絕句而言,藏頭的難度是步韻的兩倍。如果把詩詞格律比作牢籠,那麼寫藏頭詩詞如同在牢籠裡戴著腳鐐起舞,可想而知有多麼艱難。
藏頭詩是詩詞中最能凸顯主題,具有戰鬥力的一種格式。
《水滸傳》第六十一回,吳用扮演成卜卦先生到大名府,說服盧俊義到梁山坐第一把交椅,帶領梁山好漢,替天行道。吳用用的就是一首藏頭詩改變了盧俊義的人生軌跡。
吳用念著卦歌,盧俊義在牆上書寫:
蘆花叢裡一扁舟,
俊傑俄從此地遊。
義士若能知此理,
反躬逃難可無憂。
這首詩的藏頭是「蘆俊義反」。蘆與盧字諧音。後來,盧俊義被忘恩負義的都管李固告發,抓進了大名府的大牢。
藏頭詩詞是詩詞中最能融入生活,具有實用性的一種格式。
元豐七年(1084年)蘇東坡從黃州到汝州赴任,經過潤州時,營妓鄭容和高瑩請求蘇東坡在太守許仲塗面前說情,希望能落籍從良。蘇東坡雖然答應了,但是筵席上並沒有提及此事。
蘇東坡要乘船離開潤州時,鄭容和高瑩匆匆趕到渡口送行,雙膝跪下,再次請求蘇東坡為其落籍從良之事說情。蘇東坡從懷裡掏出早已寫好的信箋,讓其交給太守。
太守許仲塗黙黙地讀著蘇東坡寫的《減字木蘭花》,心裡怡悅。上闋寫的是許仲塗文採超人,聲名遠播,下闋寫的是人生易老,願佳人能回家過風輕雲淡恬靜的生活。
鄭莊好客,
容我尊前先墮幘。
落筆生風,
籍籍聲名不負公。
高山白早,
瑩骨冰膚那解老。
從此南徐,
良夜清風月滿湖。
這首《減字木蘭花》,把每句的第一個字組合起來是一個意義完整的詞語:鄭容落籍,高瑩從良。蘇東坡就這樣巧妙地把筵席上隻字未提的事,用藏頭詩的格式表達出來了。
藏頭詩詞的實用性受到廣泛的歡迎,其可以把想說而又不敢直說或者不宜直說的話委婉地表述出來,諸如帶有火藥味的詞語和可能帶來不虞之災的抨擊。
藏頭詩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是受到年輕人的青睞。百度上搜索藏頭詩,可以找到許多諸如:生日快樂、開門吉祥、我好愛你、好花美月、永遠相愛……愛呀,恨呀,不一而足。
更有甚者。電視劇《風流少年唐伯虎》中,竟然杜撰出唐寅寫的「我愛秋香」的藏頭詩。
我畫藍江水悠悠,
愛晚亭上楓葉稠。
秋月溶溶照佛寺,
香菸嫋嫋繞經樓。
詩中的愛晚亭原名紅葉亭,又名愛楓亭。後取唐詩人杜牧的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如二月花」之意,改名「愛晚亭」。愛晚亭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唐伯虎是明畫家和文學家,死於嘉靖二年(1523年)。唐伯虎死後269年才有的愛晚亭。作者為了讓唐伯虎寫藏頭詩「我愛秋香」,不經意間把歲月給倒置了。可見藏頭詩的魅力。
近年來,藏頭詩引起教育界的關注,認為其對加快青少年的大腦運作效率、豐富詞彙和提高語文水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2005年3月30日,北京市文聯、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等組織的相關人士,在北京市崇文門回民小學宣布「學寫藏頭詩,打造民間文學傳承基地」正式啟動。
中國民協副主席、北京市民協主席趙書認為:「藏頭詩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作為一種民間文化遺產,應該滲透到對小學生的教育中。這樣才能得到傳承。」
寫好藏頭詩詞要注意四點。
一是認真地選擇藏頭的詞語。藏頭的詞語要精煉,儘可能地選擇能夠震人心扉的至理名言和驚世的詩句。藏頭的字要和後面的文字順暢,莫留湊字之痕。
二是要釐清藏頭文字的平仄和對仗。平仄要符合其所在位置的格律。先哲聖賢的名言、警語、詩句中的文字可以不受平仄的限制。至於對仗,王力在《詩詞格律》中說「律詩的對仗不像平仄那樣嚴格」,有藏頭文字的對仗可更寬泛些。自己撰寫的詞語一定要嚴守格律。
三是藏頭詞語要與上下闋的句數相匹配。上闋的藏頭詞語不可越位到下闋,下闋的藏頭詞語不可越位到上闋。否則,會給人句讀出錯,節奏混亂的感覺。
四是藏頭詩詞切勿造句拼盤。以藏頭的文字分別造句,然後將風馬牛不相及的造句組合在一起美其名曰藏頭詩。這樣的造句拼盤無所謂意境,讓人不知所云。
有人說藏頭詩俗。施耐庵的藏頭詩「蘆俊義反」俗嗎?藏頭是詩詞創作的一種格式,喜歡俗的,可以藏頭俗的詞語,喜歡雅的,可以藏頭雅的詞語。藏頭詩的俗與雅是作者決定的,不是藏頭的格式所能左右的。
藏頭詩的創作可以「雙軌並行,雅俗共賞」,根據自身的文化底蘊或寬或嚴。俗可塗鴉,只要藏頭,不具平仄;雅可纖巧,藏頭無痕,嚴守格律。只要有益於記錄時代的風雲和民族的呼喚,抒發胸中的塊壘和生活的情趣,則無須過多地褒貶。
蘇東坡和施耐庵寫的藏頭詩詞創造了輝煌,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藏頭詩詞至今薪火相傳。
藏頭步韻
藏頭步韻是詩詞創作的一種格式,就是寫詩填詞時既要藏頭又要步韻。創作極其有難度。
如果把詩詞格律比作牢籠,那麼藏頭步韻就如同在牢籠裡戴著腳鐐,戴著手銬起舞,難度不言而喻。也可以比作窄巷行車,即是麥拿輪也只能像蝸牛一樣慢慢地爬行。
翻開歷代的詩詞典籍,找不到前人藏頭步韻的作品及其相關的論述。為了詮釋藏頭步韻詩詞的創作,我只好拿自己撰寫的詩詞舉例,說明,分析,雖然都是些拗口和蹩腳的文字。
1968年12月5日,首都機場一架飛機失事,兩具燒焦的屍體緊緊地抱在一起,讓人詫異。將其分開後發現:兩人胸部中間的公文包裡有熱核飛彈試驗的絕密文件。這兩具屍體系留美歸國的空氣動力學家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周恩來聞訊流下了眼淚。
2019年12月,中央電視臺四頻道的「國家記憶」播出了郭永懷心懷祖國,直面死亡的英雄事跡,令人感動。我便決定用藏頭步韻的格式為其唱一首讚歌。
藏頭步韻詩詞的創作,除了要恪守前面說過的「寫好步韻詩詞要注意四點」和「寫好藏頭詩詞要注意四點」之外,還有三點是必須作的功課。
一是詩詞的選項。寫詩還是填詞更有利於此題材的創作和主題的升華。我的選項是填詞。詞的用字比較寬鬆,可以重字,對仗也不那麼嚴謹,一般的對仗,可對可不對。
詞譜很多,《欽定詞譜》載有兩千三百零六體。有小令、中調和長調。長調句數多,藏頭的文字自然就多,韻腳多,受的限制自然就多。句數多,韻腳多,則難以駕馭。我選定了中調《臨江仙》。
二是藏頭詞語的選擇。自己撰寫或搜索與題材貼切的藏頭詞語,藉以表達心境,凸顯主題是重要的一環。《臨江仙》上下闋各五句,每句的第一個字都可平可仄,如果用自己撰寫的詞語作藏頭,無出律之虞,並非不可行。
我搜索枯腸,最終選定了《夏日絕句》中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兩句詩是李清照讚頌項羽的。用其做藏頭,為郭永懷的英雄壯舉寫照,應該說沒有問題,而且不用擔心出律。
藏頭的文字制約著詩思的走向和馳騁。當創作走投無路,不得不曳白時,調換藏頭詞語的個別文字,甚至將藏頭詞語全部調換也是很尋常的事。
三是搜索適合可步韻的詩詞。這一項也很重要,面對諸多前人的《臨江仙》作品,要認真挑選。哪一首的韻腳填詞時可能用上?這個,只能憑自己的感覺,其關係到創作的成敗。在實際創作中,走進死胡同時調換所步韻的詩詞,並不少見。
蘇東坡的《臨江仙•昨夜渡江》的六個韻腳是「淮哀來諧催懷」,在新韻裡不是同一個韻部。我寫詩填詞向來用新韻,便放棄了。李煜的《臨江仙•櫻桃落盡》的六個韻腳是「飛西垂迷兒依」,在新韻裡不是同一個韻部,也放棄了。如果用舊韻就用不著選擇了。
後來找到元好問的《臨江仙•今古北邙山》。詞中的六個韻腳「雄東鴻公鍾通」,在新韻中同屬一個韻部,而且讀音沒有變,聲調沒有變,有可能用得上,便摘錄了,步其韻。
現將藏頭步韻《臨江仙•詠郭永懷》錄於下。
生命如虹輝九域,
當今可數英雄!
作強北美久思東。
人何長作客?
傑立慕歸鴻。
死難降臨何所畏?
亦然不愧天公。
為君祭酒酹千鍾。
鬼神皆哭泣,
雄斷有誰通?
(藏頭李清照詩句)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元好問原韻)
今古北邙山下路,
黃塵老盡英雄。
人生長恨水長東,
幽懷誰共語,
遠目送歸鴻。
蓋世功名將底用,
從前錯怨天公。
浩歌一麯酒千鍾。
男兒行處是,
未要論窮通。
寫詩填詞,採用藏頭步韻的格式極其有難度。這難度等同步韻和藏頭的兩個難度相加。創作出絕妙好詞談何容易。
詩詞創作之所以採用藏頭步韻的格式,因其有步韻和藏頭兩者獨特的作用。即步韻唱酬,構建友誼;仰慕前人,鞭策自己;凸顯主題,具有戰鬥力;融入生活,具有實用性。
步韻和藏頭,前面已經分別論述過了。怎樣減輕藏頭步韻的難度,充分發揮其作用呢?
有人問,藏頭步韻詩詞的創作是否有什麼秘訣?秘訣是有的,只有兩條,一是要多讀書,掌握豐富的詞彙;二是要掌握豐富的詞彙,多讀書。讀書破萬卷,才能下筆如有神。其它的捷徑沒有,也不可能有。
寫詩填詞是艱苦的藝術創作過程。唐代詩人盧延讓視藝術如生命,對創作一絲不苟。其「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成為殫精竭慮,苦吟的佳話。
從事藝術創作要經得起寂寞、孤獨、嘲諷,甚至血的洗禮,要像苦行僧一樣痛苦地磨鍊自己一年,兩年,三年……給別人一分鐘欣賞的快樂。藏頭步韻的創作雖然極其有難度,但是寫出好詩好詞並非不可能。
故宮博物院珍藏著一個透雕象牙繡球,大球裝著小球,小球裝著更小的,裡裡外外十七個球,個個都可以轉動。藏頭步韻的難度再大,可能與透雕的難度相比嗎?
心浮氣躁,急功近利,沒有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創作精神,藏頭步韻的好詩好詞是不會光顧的。
寫詩填詞採用步韻、藏頭和藏頭步韻的格式,最忌諱的是杜撰除了自己懂,別人誰都不懂的詞彙。詞書上查不到的詞彙,一定要謹慎使用。
前人創造了輝煌,可敬!後生也可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