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鸚鵡亦稱情侶鸚鵡、愛情鳥。屬鸚形目,鸚鵡科,計有9個品種,均產於非洲。 牡丹鸚鵡在我國飼養共有3個類型:即黑頭牡丹鸚鵡、紅牡丹鸚鵡和黃頭牡丹鸚鵡 牡丹鸚鵡屬Agapornis,希臘語中「Agape」是愛的意思,而「Ornis」則是雀鳥的意思。情侶鸚鵡是一種非常喜歡群居及深情親切的鸚鵡,是「桃面愛情鸚鵡(桃臉情侶鸚鵡、小鸚)、牡丹鸚鵡、黃領牡丹鸚鵡、白面愛情鸚鵡」屬內的鸚鵡總稱。
情侶鸚鵡因其深情的天性而得名。情侶鸚鵡會與伴侶形影不離,相依相偎,而且多是會廝守終生。因為情侶鸚鵡這個天性,亦因為這樣,大部份人強烈地認為,情侶鸚鵡必須是一對一對地飼養。有些人相信,情侶鸚鵡像其他的鸚鵡一樣,只要得到足夠的關心及照顧,情侶鸚鵡可以與人建立一個友伴關係。
牡丹鸚鵡體長一般在15釐米左右,體重40-50克。喙紅色,眼及蠟膜白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均為淺綠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另有棕頭牡丹鸚鵡,頭部為棕褐色,俗稱棕頭牡丹。
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額頭、鳥喙和眼睛之間、臉頰、喉嚨為橘紅色;頭頂和頭部後方為橄欖綠色;胸部上方和頸部為橙黃色;身體兩側、腹部、尾巴內側覆羽黃綠色,尾部上方為藍色;翅膀內側覆羽藍綠色;眼睛外有一圈粗寬的白眼圈,鳥喙紅色,虹膜棕色。幼鳥體色較暗,鳥喙帶有黑色。
主要棲息於灌木叢和金合歡屬植物分布的高原地區、介於1100米到2000米之間各種棕櫚樹和其他數種分布的林區、刺叢平原區、開闊的草原地型和農耕區等。
在繁殖季會組成20到80隻左右的群體,生性非常吵雜,往往還沒看見他們的蹤跡就會先聽見那尖銳刺耳的鳴叫;他們平時會大批聚集於農耕區,覓食黍類、玉米和穀類作物等,有時候會高達數百隻;平時他們喜歡大多在地面覓食,個性十分活潑大膽,可以在很近的距離內接近他們;他們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平常是遊牧性質的鳥種,活動的地點完全視食物充足與否而定。
牡丹鸚鵡有情侶鳥之稱,國內現有9個品種,為較珍貴的人工繁育鳥。常見的品種有琉璃腰牡丹鸚鵡(棕頭牡丹鸚鵡)、黃領黑牡丹鸚鵡(黑頭牡丹鸚鵡)、金紅桃牡丹鸚鵡(桃臉黃牡丹鸚鵡)、小櫻哥牡丹鸚鵡(桃臉綠牡丹鸚鵡)及藍牡丹鸚鵡等品種。 牡丹鸚鵡由於可人工繁育,羽毛豔麗,所以深受養鳥者的喜愛。一年可以多次繁殖,一般3~5窩,每窩產蛋4~6枚,又可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琉璃腰牡丹鸚鵡產於非洲的坦尚尼亞,體長14釐米左右,背翼、下腹、胸部為深綠色,額紅色,咽喉黃橙色,頸及上胸為淡黃橙色,腰為深藍色,尾羽外側有藍、綠、黑色羽,嘴紅色,腳灰色,眼周裸露有白色眼環。
牡丹鸚鵡性情兇猛,以強欺弱,發情雌鳥更為突出,叫聲大而雜,有時噪聲擾人,還可向其他鳥進攻,這時若將雌鳥與雄鳥配對繁育則鳴聲銳減,性情好轉,所以飼養牡丹鸚鵡以成對為佳。 初養者可養棕頭牡丹鸚鵡和桃臉黃牡丹鸚鵡,以少為佳。如果家中有病人或神經衰弱者,最好不養,以免因鳥的吵聲而影響病人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