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引經據典,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一起學習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引用的部分典故,辭舊迎新,共踏新徵程。
語出孔融《論盛孝章書》:「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古人感慨,光陰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樣消逝。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一九年新年賀詞中以此句開篇,總結2018年,展望2019年,在表達時光飛逝之意的同時,更是鼓勵期望全國人民繼續保持時不我待、昂揚奮鬥的精神狀態,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在展望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時,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一八年新年賀詞中說,「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幹好工作。這句話出自《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九層高臺,是從一筐土開始堆積起來的,遠行千裡,是從腳下一步步走出來的。做事總是要從基本開始,積跬步、累小流,方有所成。
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一八年新年賀詞中說要把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幹好工作。「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聲」來自李大釗: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
語出康濯《太陽初升的時候·競賽》:「他們的勁頭都鼓的噹噹響,真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一氣兒跑步向前。」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一八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我們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周易》講到「勞謙君子,有終吉」,到《尚書》當中就有了「天道酬勤」的說法,韓愈曾題詞「天道酬勤」勉勵後人。勤奮的人會得到更多的回報,這個道理古今相通。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一八年新年賀詞中回顧過去一年工作時特別強調:天道酬勤,日新月異。時間是公平的,個人的成功、國家的進步都要經歷一番困難和艱辛的打拼,機遇和靈感只光顧有準備的人,孜孜以求的奮進者總會得到時代的厚遇。
出自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住有所居、安居樂業既是古人的一個夢,也是現代人的夢。隨著易地扶貧搬遷、棚戶區集中改造等民生工程的推進,無數貧困群眾搬進了溫暖的新家,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過大力實施精準扶貧、不斷拓展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不斷開創扶貧開發事業新局面,我們正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大步邁進。
這個典故出自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誠信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一直推崇的傳統美德。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一八年新年賀詞中莊嚴承諾,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一諾千金,到2020年還有兩年的時間,全社會要行動起來,盡銳出戰,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上下同欲者勝」是孫子兵法中知勝五法的其中之一,「人人慾戰,則所向無前」,就像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一七年新年賀詞中說的那樣,只要我們13億多人民和衷共濟,只要我們黨永遠同人民站在一起,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實現。
典出王夫之《尚書引義·太甲》。在二〇一七年的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指出,「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天上不會掉餡餅,努力奮鬥才能夢想成真。榮枯相代、彌見其新,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新舊事物交替變更,從不會隨著時間流逝而停滯不前,等待時光眷顧只會被時光拋棄,唯有努力奮鬥才能夢想成真。
據《淮南子》記載,在夏部落時代,鯀建造三仞高的城牆來保衛自己,其他部落對夏虎視眈眈。後來禹成為首領,拆掉城牆,毀掉兵器,用道德教化人民。於是大家各盡其職,其他部落紛紛歸附。當今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各國面臨諸多共同挑戰。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一六年新年賀詞中說,希望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多一份平和,多一份合作,化幹戈為玉帛,共同構建各國人民共有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元復始出自《公羊傳·隱公元年》:「元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元月是新一年的開始,新年有新氣象、有新希望,一切事物和景象也都變得煥然一新。時光永不停歇地前行,辭舊迎新之時,我們回顧過去,奮鬥拼搏,共創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