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傳統文化瑰寶,川劇以其獨特的表現手法、表演技巧和美學特色,在全球擁有無數擁躉。
10月17日,重慶市大足區雍溪鎮古戲樓,中國·重慶大足第二屆川劇文化藝術節——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活動正式開幕。這場以「川渝交流·戲匯巴蜀』」為主題川劇盛會,匯聚了川渝兩地多位名角大家,一聲聲嘹亮的戲腔,一場場精彩川劇展演,一系列趣味互動項目,讓雍溪這座花香古鎮再次成為了歡樂的海洋,也給川渝文旅協同聯動發展注入了新的動能。
川渝五位梅花獎得主同場獻藝
當天上午,在去年首屆川劇文化藝術節品牌效應的推動下,雍溪老街人潮湧動,人氣、熱度一年更勝一年。相比首屆,今年的活動全面升級,尤其在「川渝交流」上做足了文章。
作為川渝兩地最重要的川劇節會之一,本次活動群星雲集,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市川劇院院長、三度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沈鐵梅,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院長、四川省戲劇家協會主席、二度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二級教授研究員陳智林,以及周和平、程聯群、夏庭光、黃榮華、譚小兵、肖德美、王玉梅、王超、虞佳、熊平安、熊劍等十餘位川渝兩地名家出席開幕式。
大足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蘇一元在開幕致辭中對各位表演藝術家的蒞臨表示了熱烈歡迎,他還談到,保護、傳承和發展川劇藝術是大足義不容辭的責任,本屆川劇節得到了川渝兩地眾多名家的支持和關懷,進一步提高了節會的知名度和含金量。接下來,大足還將繼續在劇目創作、人才培養、宣傳推廣方面發力,助力川劇藝術傳承與發展。
隨後,肖德美、王玉梅等五位中國戲曲梅花獎得主還登臺獻藝,演唱經典川劇選段,讓臺下的戲迷們心神俱醉,大呼過癮。
此前,作為本次節會的主題活動之一,徵文、攝影、二十四節氣美食和歌詞四項徵集大賽於9月底正式啟動,吸引全國各地眾多高手參賽,經過網絡投票及專家評審,最終結果也於開幕式上公布。
13場川劇展演吸引眾多川渝遊客
以農旅文商融合節會為載體,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要點之一即是讓兩地老百姓交流、走動起來,內有活水方能外引涓流。當天的雍溪老街裡,就有許多從四川專程趕來的遊客。
「我們從四川中江自駕過來的,去年就聽說了,今年就說一定要過來看看,確實讓人大開眼界」。排隊準備領取下午演出門票的汪先生笑容滿臉,他指著遠處的人群告訴記者,他的妻子正領著小孩在玩「打卡集贊換禮品」遊戲,「已經完成了3個打卡點任務,希望能抽個大足石刻門票,這樣又可以多玩一天了。」
據了解,本次活動在兩天時間裡一共準備了13場川劇展演,全面展示大足區川劇藝術傳承發展、川渝交流協作的成果。其中,2019年重慶市「小梅花」展演一等獎節目《包公鍘侄》、第二屆四川省藝術節文華獎入圍獎節目《青年陳毅》等經典劇目,均將亮相本次活動,讓戲迷們過足戲癮、一飽眼福。
此外,節會還設置了戲服換裝、票友擂臺、打卡集贊等多個互動遊戲,完成任務即可參與「誰是手氣王」幸運大抽獎,抽取大足石刻門票、龍水湖溫泉票、川劇變臉娃娃等好禮。加之雍溪鎮本就是聲名遠播的花香小鎮、美食之城,擁有多個人氣景點,無論是鐵桿川劇迷還是普通遊客,都可在這裡找到心中所屬。
高端論壇聚焦川劇藝術傳承與保護
「百年古戲樓,千年川劇情」。據介紹,雍溪與川劇的緣分早在盛唐時就結下。近年來,為傳承蜀戲之脈,延續川劇之魂,作為「川劇之鄉」的雍溪鎮,正著力打造成中國最具特色的川劇文化傳承基地,挑起川劇藝術傳承與保護的重擔。
開幕當天下午,「巴蜀文化旅遊走廊中川劇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創新高端論壇」如期舉行,川渝兩地多個區縣文旅部門、文聯和川劇協會負責人出席,與沈鐵梅、陳智林等名家交流對話,探討新時代下,如何讓川劇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豐富、革新和創新發展。
論壇上,還舉行了巴蜀文化走廊共建項目——「川劇藝術」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重慶市大足區、武隆區、豐都縣與四川省資陽市、樂山市組成戰略聯盟,共同推動川劇發展。同時舉行的,還有川劇藝術聯盟籤約儀式及「川劇藝術」傳承與創新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
讓川劇延續旺盛的生命力,對大足乃至川渝兩地文旅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據節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本次節會這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動,進一步弘揚和傳承了川劇文化,促進了川渝地區川劇藝術的聯盟和交流,提高了雍溪鎮作為「川劇之鄉」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更對大足石刻文化公園及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的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接下來,我們還將繼續用好『雍溪川劇』這一文化IP,深挖其內涵,開展更多相關文化交流活動,讓更多遊客、尤其是四川遊客了解大足、愛上大足、走進大足。」該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