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市深挖近400年歷史積澱 "文化+"凝人心聚人氣

2020-10-07 人民網遼寧頻道

原標題:深挖近400年歷史積澱 「文化+」凝人心聚人氣

文盛園裡,劉敬賢遼菜博物館。

文奉園裡,老物件展。

老北市開市一周,近百萬人次「打卡」,不少人甚至二刷、三刷,包括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等在內的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紛紛自發成為「代言人」,在朋友圈宣傳推廣,老北市國慶民歡景象還吸引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多個頻道報導。

有人到這裡賞玩民俗,有人到網紅拍照地留念,有人追尋記憶中的經典,有人為了重新認識瀋陽城,還有人甚至說不出原因,沉浸在穿越的時空中,被一種莫名的力量吸引。

歷史文化是老北市的靈魂,只有文化具備凝聚人氣、凝結人心的力量。探尋「老北市火了」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與老北市近400年文化積澱密不可分,而隱於老北市各處的博物館、文物展、非遺展、藝術展等等,成為老北市歷史與文化的有形載體,傳承老北市文化內核的同時,更成為瀋陽市的全新文化地標。

沒有圍牆的博物館群

10月5日13時,老北市西入口北側的共益劇場觀眾爆滿,由全國名票、瀋陽北市場京劇團袁莉(飾演楊延輝)領銜主演、樊茹芳飾演鐵鏡公主、海峽兩岸著名琴師胡連祝操琴的《四郎探母》折子戲《坐宮》一折,不時引發在場觀眾的熱烈鼓掌叫好。瀋陽北市場演藝協會會長趙寶義告訴記者,該協會幾年來堅持藝術惠民常態化演出,每年公益演出達一百多場,但能夠在老北市的共益劇場演出,還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原來,共益劇場曾是北市場三大劇場之一,全國著名京劇演員言菊朋、楊寶森、張君秋、尚小雲等都在北市劇場演過。東北著名京劇名角唐韻笙久站此處,在北市場紅極一時。一座共益劇場,讓京劇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老北市延續傳承近百年。

在老北市北區文盛園裡,宋雨桂美術館、劉敬賢遼菜博物館、遼寧非遺博物館、撫順大官窯等建築均有異曲同工之妙,歷史文脈在博物館這座時間凝固了的建築裡流淌數百年,重被喚醒,精神抖擻,供後人仰望,綻生機,續輝煌。

南區文奉園裡的寶貝更多。在三樓老瀋陽博物館,記者看到,從公元前300年瀋陽建城開始,到改革開放時期,瀋陽的歷史脈絡通過一萬多件文物和老物件清晰地展現出來,刺繡《契丹人狩獵圖》、鴛鴦形三彩壺、盛京老城門門釘、清王府冰箱、奉天驛四輪馬車、東北易幟「國旗格納函」……「這些文物就像一粒一粒散落的珍珠,串聯起來,才能更加耀眼。」博物館負責人說。

除了老瀋陽博物館,老物件博物館、蠟像館、滿繡坊(刺繡展)、手工珠寶展、旗袍繡品展等在南區文奉園裡,歷史和藝術遍地開花。

巨大的物質和精神寶藏

老北市這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群落,給市民提供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寶藏。

在建築設計單位工作的宋毅專門研究歷史建築,假期的前5天,他已經去了3次老北市。「第一次去研究了老北市整體建築風格,第二次去逛了南區文奉園一樓老物件博物館,在裡面找到很多民國時期資料,非常實用。後來聽朋友介紹說三樓的老瀋陽博物館內容更豐富,就又跑了一趟,那裡簡直就是一部2000多年瀋陽史,內容太豐富了。」宋毅說。

老北市通過有形的建築和文物所展現出來的宏大歷史文化內涵,更在精神層面上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鳴。10月4日20時46分,瀋陽市民朱先生在白天陪母親到老北市遊玩後,發了一條朋友圈:今天真被新生的老北市驚豔到了,充滿著濃鬱民國風的繁華老奉天,精彩呈現在我們面前,特別是晚上來,別提多有感覺了,喜歡這裡的暖,這裡的柔美,在我心裡,老北市真可以跟北京南鑼鼓巷、上海城隍廟、成都寬窄巷子、南京夫子廟相比美了……地方歷史文化的深度發掘,是一個城市最大的財富與亮點。

與此同時,這個長假,老北市已經成為了瀋陽市的一張文化名片,吸引了不少外地遊客來到這裡對老瀋陽一探究竟。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直播間》欄目中,一位操著山東口音的女士,因為一條微博推送,循跡到瀋陽老北市,現場體驗後讚不絕口。她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學習的是歷史專業,但對瀋陽的了解並不多,「走進老北市之後感覺這裡就是一部鮮活立體的史書,越看越『走心』,越讀越『上頭』。」

「文化+」產業融合發展路徑

10月1日10時,《九秋同慶——宋雨桂水墨藝術展》在老北市文盛園美術館盛大開幕,與9月30日在北京開幕的《斯人未遠去——宋雨桂藝術紀念展》同期舉辦,北派水墨藝術在京瀋兩地遙相呼應,比翼生輝。在文盛園廣場展出的《塑境——雕塑藝術家聯展》、文奉園三樓展出的《詩藝築夢——當代藝術家聯展》也同期開幕。節日期間人氣爆棚的老北市,清文化、民國文化、民俗文化、市井文化等,與現代高雅藝術同時爆發出驚人的張力。

文化是最有凝聚力的。「老北市通過一系列建築這些有形的東西,把人吸引過來,再通過深挖歷史文化,把人留了下來。」遼寧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胡玉海這樣評價。

通過向歷史文化要能量,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是老北市正在走的一條「文化+」高品質發展路線。在瀋陽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楊曉梅看來,關鍵的第一步已經成功了,「能聚來人氣,自然就會帶動產業的發展。」

這個國慶長假,隨著瀋陽老北市「盛世上河圖」徐徐展開的,還有一幅產業發展的盛大圖景:緊緊圍繞傳承悠久歷史、展示非遺文化,深耕地域特色,通過老業態、老字號、老品牌、老故事、老文物、老物件與時潮元素相契合,構建瀋陽文化地標的同時,導入演藝劇場、品牌型文化項目、老字號飯店、特色民宿、酒文化等,提升瀋陽的國際文化承載力和包容性,構建集旅遊觀光、聚會休閒、文化交流、吃住行遊娛購等功能於一體的老北市「文博園」。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杜一鳴、高級記者 劉洋/文 主任記者 李浩/攝

(責編:王斯文、湯龍)

相關焦點

  • 老北市深挖近400年歷史積澱 「文化+」凝人心聚人氣
    原標題:深挖近400年歷史積澱 「文化+」凝人心聚人氣文盛園裡,劉敬賢遼菜博物館。文奉園裡,老物件展。歷史文化是老北市的靈魂,只有文化具備凝聚人氣、凝結人心的力量。探尋「老北市火了」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與老北市近400年文化積澱密不可分,而隱於老北市各處的博物館、文物展、非遺展、藝術展等等,成為老北市歷史與文化的有形載體,傳承老北市文化內核的同時,更成為瀋陽市的全新文化地標。
  • 深挖近400年歷史積澱「文化+」凝人心聚人氣
    老北市開市一周,近百萬人次「打卡」,不少人甚至二刷、三刷,包括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等在內的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紛紛自發成為「代言人」,在朋友圈宣傳推廣,老北市國慶民歡景象還吸引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多個頻道報導。
  • 2020盛京戲曲論壇在瀋陽和平區老北市舉行
    盛京戲曲的根在老北市,回眸盛京戲曲的歷史,從未離開過老北市。恰逢老北市盛裝開市不久,10月23日,由瀋陽市委宣傳部、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指導,和平區委宣傳部、瀋陽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辦的2020盛京戲曲論壇在和平區老北市文盛園舉行,來自全國、省、市文化界、戲曲界、歷史界十餘位專家學者齊聚祥雲閣,開啟盛京戲曲的尋根之旅,為其「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賦能。
  • 2020盛京戲曲論壇再現老北市風韻
    通過專題研討、戲曲人物畫展、小劇場戲曲晚會、戲曲進校園交流等活動,回眸盛京戲曲源頭,梳理盛京戲曲發展歷程,讓有著豐富戲曲積澱的北市場,煥發出盛京戲曲的生機和活力。論壇以拓展、融合、跨界、轉化的全新理念,深度參與瀋陽藝術節「文化+」的進程,通過豐富立體的活動,拉近了理論與實踐的距離。
  • 國慶假期·出遊 | 瀋陽:逛古街看歷史 384年歷史的老北市開街迎客
    國慶假期·出遊 | 瀋陽:逛古街看歷史 384年歷史的老北市開街迎客 2020-10-05 12:14:55   來源:
  • 瀋陽老北市文化園 探尋關東特色民俗文化
    老北市文化園 老北市場是瀋陽早期文化的最初聚集地,有著很深的文化傳統。當年的老北市場曾是清朝第一個廟會市場,也是上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中國傳統十大鬧市區之一,有「 東北第一市」之稱。
  • 老北市「新裝」開市 十一「升級版」皇寺廟會精彩多
    老北市「新裝」開市 十一「升級版」皇寺廟會精彩多   歷經一年半的興建,瀋陽市和平區老北市項目將於10月1日開市納客,屆時老北市的北區文盛園、南區文奉園和中區皇寺廣場,三區同時開放。
  • 河北安國:深挖文化積澱 「千年藥都」大放異彩
    河北安國:深挖文化積澱 「千年藥都」大放異彩安國以「千年藥都」著稱,不僅是中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也孕育和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藥文化」旅遊資源。近年來,隨著河北省鼓勵中醫藥健康旅遊一系列政策出臺,安國市深挖千年藥業史積澱,彰顯中藥文化獨特魅力的同時,延長產業鏈條,推動中醫藥與旅遊深度融合、全面發展。「貫點成線,構建起中醫藥一、二、三產全業態旅遊產業鏈。」安國市委書記羅利說。2017年,安國成為首批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
  •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聚人氣暖人心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聚人氣暖人心古雅菲  近日,筆者走進尋烏縣羅珊鄉羅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只見一群老人在棋牌室圍坐著聊家常
  • 10月1日,老北市開市!皇寺廟會鳴鑼開張 文盛園文奉園開門納客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杜一鳴、高級記者 劉洋)9月22日,記者從和平區獲悉,經過一年半緊鑼密鼓地興建,老北市項目將於10月1日開市納客,屆時老北市的北區文盛園、南區文奉園和中區皇寺廣場,三區同時開放。
  • 2020盛京戲曲論壇將於10月23日在瀋陽老北市舉辦
    在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指導下,該論壇由和平區委宣傳部 、瀋陽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 (瀋陽市文化演藝中心)主辦,瀋陽藝術創作研究所等單位承辦。據了解,盛京戲曲論壇自2016年92020盛京戲曲論壇依託瀋陽藝術節,以「盛京戲曲,北市梨園」為主題開展系列戲曲文化活動。通過盛京戲曲論壇專題研討板塊、小劇場戲曲展演、戲曲人物畫研究展、戲曲進校園交流座談會等活動,讓盛京戲曲回望源頭,聚焦盛京戲曲的起源與成就、流派與傳承、現狀與使命,通過培根鑄魂、重振戲曲雄風、促進文旅融合。同時,也伴隨有著豐富戲曲積澱的北市場,讓盛京戲曲持續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 國慶假期逛老北市 感受老瀋陽的味道
    「雙節」假期前兩天,剛剛開業的瀋陽老北市非常火爆。10月1日到2日,建築面積8.2萬平方米的文盛園、文奉園和皇寺廣場,迎來超20萬人次的客流量。值得一提的是,與往年廟會相比,今年的皇寺廟會是升級版的,不僅環境好、新意足、項目多、調性也高,而且還有南區室內夜市和北區盛京老街多種業態同時上陣,整個老北市一派熱鬧祥和、喜氣洋洋。
  • 瀋陽和平區:老北市火了,比過年還熱鬧
    老北市開市後人流如織。李浩攝   10月3日,記者從和平區獲悉,「雙節」假期前兩天,剛剛開業的瀋陽老北市非常火爆。   市民   比過年還熱鬧   「以前就聽說北市場和皇寺廟會特別好玩,本來計劃今年春節時過來的,但因為疫情耽擱了,『十一』之前看新聞說瀋陽的老北市皇寺廟會要重新開放了,特別高興,趕緊帶著家人來了。」10月2日上午,在老北市停車場,開著遼E牌照小轎車的李先生這樣和記者說。
  • 蘇州市是風景名勝型歷史文化名城,是「天下四聚」之一
    我給大家介紹一下蘇州,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說到歷史名城不光有無限風光,而且還有歷史文化的標誌,我現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蘇州是中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 西津渡街是一座天然的歷史博物館 有近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澱
    西津古渡坐落在鎮江市西邊的雲臺山麓,是一條有著千年歷史,令人稱奇叫絕的古街,全長雖僅五百公尺,但有自唐宋以來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時期的樓閣,都是別具風情的建築,沿坡而建的幾道石門古色古香,門楣上歷代名人的題字清晰可見,西邊的小碼頭街仍保持著唐宋風韻,漫步在這條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歷史博物館內散步,可以領略當年古城地處要塞,商旅繁榮的風貌。
  • 瀋陽老北市10月1日「新裝」開市
    &nbsp&nbsp&nbsp&nbsp記者丁冬報導 記者9月23日獲悉,經過一年半緊鑼密鼓地建設,建築面積8萬多平方米的瀋陽老北市將於10月1日開市迎客。屆時,老北市的北區文盛園、南區文奉園和中區皇寺廣場將同時開放。此外,升級版的皇寺廟會也將於同期開始舉行。
  • 瀋陽老北市修建完畢,國慶節重新開門納客,你想去看看嗎?
    經過一年半緊鑼密鼓地興建,老北市項目將於10月1日開市納客,屆時老北市的北區文盛園、南區文奉園和中區皇寺廣場,三區同時開放。老北市重裝開市8萬餘平方米的老北市開市,送給市民的第一份見面禮——升級版的皇寺廟會,市民和遊客在「雙節」期間共饗市井文化、民國文化、清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融合大餐。
  • 深挖西安特色文化價值 打造優秀精品文化力作
    本報訊 (記者 劉振) 2月17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魏民洲主持召開全市宣傳文化系統專題座談會,他強調,要深挖西安深厚文化底蘊,認真梳理歷史脈絡,力推優秀文化作品,大力弘揚西安精神、西安文化、西安理念,以新氣象、新作為彰顯美麗西安形象。
  • 千百年歷史文化積澱,匯集而成的古鎮,暢遊四川歷史文化古鎮1
    古鎮,匯集千百年的歷史文化積澱,靜雅、悠然、古樸、滄桑,所有的形容詞都無法準確描述它的本質,當我們帶著現代社會的浮華與疲憊走進古鎮,一種從遙遠歷史吹來的氣息衝刷著我們的身體和靈魂,使我們猶如沐浴在溫潤的清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