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順有座親民山 老百姓的雲龍山

2021-01-08 記者杜利勇
雲龍山九龍柱廣場
雲龍山佛光寺建築群
望山亭
雲龍山景區大門仿古牌坊
雲龍山藥王廟
雲龍山佛光寺全景圖

2016年,清明。地氣萌動,草木蔥蘢。嗅著滿含春天芬芳的香雪,我獨自一人重遊雲龍山。

雲龍山在和順城西北一裡處,是和順第一名勝,又不收門票,是和順人平日裡休閒鍛鍊的地方。今天,遊山者絡繹不絕,一點不受天氣的影響。

我在山下仰望,山似龍頭高昂,拖一脈秀水曲折蜿蜒,兩條漳水支流環繞,雲蒸霞蔚,酷似龍行雲中,故名雲龍山。雲龍山有一靈泉名西溪,西溪靈井自古就被列入和順十景,倍受喜愛追捧,700多年來一直是雲龍山的代表景觀。但我只是想去看看那片輝煌的廟宇。

過了山門,登上望山亭,順著西北方向往上看,是一座宏大的寺院。「登山尋寺入雲龍,石蹬盤旋歷幾重。遙望巖花含笑意,偶臨佛舍憩遊蹤……憑眺不知天色晚,一輪明月照青松。」

今天沒有太陽,也不會有明月,但佛光一樣燭照著人心,淨化著塵世,指引著迷途。我循著佛光寺的梵音,踏著「吱吱」響的春雪,向舒展在山腰上那片兒金碧輝煌的廟宇走去。山上的松樹、荒草,被雪映襯得白綠相間,紅白相襯,鮮嫩欲滴,整座山都成了碩大無比的翡翠盆景。這奇妙的霧凇讓山的形、樹的挺更加凸顯,美得無以言表。

千年的人類活動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起造就了雲龍山吞吐古今、秀美雄渾的氣度和胸襟。

一座名山離縣城如此近,而且從和順建城的2000多年時間裡一直如此。這恐怕在中國所有的縣城中都是不多見的。一座山離城太近,難免會被世俗煙火的攪擾擠壓,沒了仙氣。雲龍山親近城,親近城中的人,卻沒有被城同化、人異化,以傲然獨立,卻不睥睨天下的性格,成就了她與民同樂的情懷與內涵。

以儒學為主幹的中國文化最高境界不是縹緲絕塵,而是民本,愛民護民,與民同樂。

2000多年來,雲龍山從來不似它的名字一般高深,她是一個大方、美麗的鄰家女孩,是我們的親人,是和順城的母親。她敞開胸懷,展示著平和的美、親切的笑。她潛移默化地塑造著和順人的精神和審美。

彎曲的石頭路盡頭遠遠傳來似有似無的梵音淺唱,引導著成群結隊的老人向佛光寺方向湧去。我沒有拾級而上,而是從路邊的岔道,下到雲龍山的小峽穀穀底。

谷底異常美麗、幽靜,剛剛還能聽到的佛經吟唱現在一點也聽不到了。時值初春,漫山遍野的山桃花蓬蓬勃勃地傾吐著青春,張揚著麗質天成的美,像十八九歲的小姑娘在桃花叢中唱桃花紅,山醉了,水醉了,我也醉了。

歌聲中款款走來青春年華裡第一眼就心儀的女孩子,她的音容笑貌若隱若現,我看到了一個穿白色長裙、亞麻膚色的女孩在笑。她有張桃花瓣樣兒的緋紅圓臉,美麗得讓我落淚。「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人面桃花,隨風而去,美得讓人心碎,美得感動上蒼,降下瑞雪,助桃花風姿,使她越發豔媚清純,剔透通靈。但美而不妖,豔而不浮,一點也不覺得生分隔膜。也許,這就是雲龍山讓和順人喜歡的原因吧!

我繼續往上走,林間的滴水聲附了魔力一般讓我駐足靜品。松枝兒上的積雪,日間消融,夜裡上凍。正逢中午,冰上沁出細如髮絲的溪流,順著松枝枝尖兒,一滴滴落下。水珠圓潤通透無比,在樹枝和地上的空白區間內寫下了零散詩行。這些田園詩,留有無比廣闊的再欣賞、再創造空間,讓人常品常新。我用心品味這難以用言語傳達的清麗,她是如此迅疾,一眨眼就摔成幾百上千個難以捕捉的水珍珠,僅留下奇妙和易逝讓我感慨。水滴聲讓峽谷更顯幽靜,寺院裡音響發出的梵唱已經隨風進入我的耳朵。

我沿著臺階向上走,眼前是一座石孔橋,這座橋始建年代不詳,幾經重修,還保留著清順治初年的樣式。雲龍山的西山和南山間有一道峽谷,峽谷內常年積有山泉水,到西山去祈求平安需要淌過冰冷的泉水。到雨季山洪暴發時,人更是無法通行。

西山有雲龍山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建築——神龍廟,現稱神龍殿。為解決雨季和順人無法到神龍廟去祭拜祈福的問題,康熙年間,知縣鄧憲璋帶頭捐俸,士紳協力,建成石橋兩孔,戲臺一座。這不僅方便了民眾,也重啟了因明末戰亂而中斷多年的雲龍山人文歷史。

雲龍山的人文歷史始於什麼時候,現在已經說不清了。清乾隆年間的和順知縣邱廷溶在《重修雲龍山碑記》中論道:「先是元人於山之陽,得靈泉而異之。設堂其上祭祀龍王,歲旱有禱必應,其巔則趙王臺,所云襄子避暑地,遺踝猶存。」

元人在雲龍山的陽坡上發現一股靈異的泉水,叫西溪。天旱,百姓取泉水祭龍王,上天即會降下甘霖,滋潤萬物。於是,人們就在靈泉上建造了廟宇,供奉靈泉,這就是現在的神龍殿。 這股泉水也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西溪靈井。現今神龍殿內已無井,這口井在民國初年的縣誌還有記載,它的消失也就是近幾十年的事情。靈井之所以被和順民眾奉為神靈,是因為它能庇佑和順風調雨順,曾救活和順縣無數生民。於是,和順人把第一名勝的名號毫不吝嗇地授予了這座並不是很高的山,千年不易。

傳說中雲龍山的人文歷史比元朝要早得多。雲龍山頂有趙王臺遺址,民國初還在,日本人在山頂建炮樓把最後的遺蹟給毀了。這個趙王臺修築於何時呢?

有三種說法:有人說,早在2000多年前,雲龍山就是皇家園林。山頂有趙王臺,是戰國時期趙國國君趙襄子避暑地。也有人說,趙王臺是後趙皇帝石勒的避暑地,山下的梳頭村是石勒女兒梳頭的地方。還有人說,趙王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曾經來過的地方,他徵北漢時路過和順,登過雲龍山,並在石頭上題寫「雲龍山」三個大字,這幾個字就在龍王殿西面北魏石窟的崖壁上。字是不是趙匡胤的真跡,現已難辨真假。

趙襄子曾經把陪都定在和順八賦嶺下儀城村,石勒曾在和順耕作、生活、戰鬥過一段時間,他們都有可能來過雲龍山。趙匡胤或許也來過。雲龍山的歷史與「龍」字扯不開,無論是山勢像龍,還是真有真龍天子在此修築行宮、往來遊覽。龍生雲,有龍必有雲,雲龍山可謂實至名歸了。我抬頭仰望絕頂——摩天堖,那裡是趙王臺的遺址。如今,此地九根龍柱沖天,主體建築號稱「中華第一龍柱」。九龍是一種符號,是對雲龍山既往輝煌歷史的紀念,更是對和邑未來的暢想和展望。

我站在神龍殿前,回首剛剛越過的99級臺階,長長地喘了一口氣。坡太陡,登得不容易,雲龍山歷700年風雨不倒更是不易。經過明末農民軍破城劫掠,興盛一時的雲龍山被夷為平地,唯有清泉林壑,風姿不減。山間年年歲歲,城裡歲歲年年。桃花豔,杏花麗,遊人不減,遊興不減。

一陣風吹過,松濤和著梵音在空谷間迴響,我聽到了天籟地籟有節奏地交響,仿佛吟唱《詩經》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雲龍山為誰沉吟至今呢?

清朝順治年間,和順來了一位叫李順昌的知縣。他經常來雲龍山,不為遊山玩水,只為能近距離、無障礙地聽取民意。當他從山農、獵人口裡聽說樂平柏井驛的勞役讓很多和順人家破人亡時,他感慨萬千。

和順地處偏僻,無專門的驛站。樂平縣有柏井驛需和順協馬、協勞役。柏井驛現屬平定。清初軍隊調動頻繁,凡過柏井驛,和順就要徵發三四百頭驢子、騾子和幾百名農夫,搬運物資。柏井驛離和順縣城80公裡,往返160公裡,常常因路遠誤事,誤事要殺頭的。和順巡檢官李棟因不能按時趕到,在平定州上吊自殺;鄉民武應文累死在驛路上……因勞役家破人亡者不可勝數。

李順昌向朝廷上千言書,為和順黎民請命,終得兵部批覆,廢除幫辦勞役,每年只支付柏井驛七百兩定額銀兩。消息傳來全縣沸騰,「手額歡呼,遍山谷也。」李順昌是個好官,他與民生息,禁止稅吏無故進村滋擾,耽誤農事。他興辦了學校,使和順舉人、秀才輩出。幾年下來,和順大治。和順民眾來雲龍山多了,李知縣來雲龍山也多了。

李知縣覺得雲龍山需要有些廟宇來點綴氣氛,需要戲臺來與民同樂。於是,帶頭捐俸,帶領士紳一起重修雲龍山,把神龍殿修葺一新,並在殿外立了牌坊,祈佑龍王垂憐和順,保一方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他在神龍殿右側修築了藥王廟,饗孫思邈以香火,祈佑孫真人保和順黎民無病無痛。每遇旱年,李知縣就在神龍殿前宣讀《牒龍神文》:「唯我龍神,赫赫厥靈……」,待天降甘霖,四方歡騰,李知縣也會站在我站著的地方,拜謝龍神,喜慶豐收。

公務之餘,李知縣登上雲龍山遊覽,與民同樂。其時,和順百姓多窮困,無力置辦美酒佳餚, 捧一泓清泉,敬奉知縣,希望他永遠清如泉、潤如水,永遠守護和順安康溫飽。李知縣喝著山泉,臨著風,聽著戲,看著漫山沸騰的民眾,喝醉了,喜醉了。

這種頗具歐陽修在滁州醉翁亭前的官民一體,其樂融融風範的景象,是雲龍山寫下的最光輝、最溫暖的篇章。

李知縣要調走了,和順民眾上萬民書挽留。留不住李知縣,全城百姓就出城送他。他離開和順不久,百姓就在縣城內立起德政碑銘記知縣功勳,這是明清600年間和順人民立起的唯一一塊德政碑。李順昌無疑是明、清兩朝最好的和順縣太爺。

李知縣調走後10多年,滿人鄧憲璋來知和順,他如李順昌一樣不催科逼賦,一樣嚴以御吏,「士民依為父母,役胥畏其端嚴」。他也愛雲龍山的風物之美,重修石橋和雲龍山的戲臺,在山上優哉遊哉,與民同樂。又過去60多年,正是乾隆盛世,江南人邱廷溶來和順做知縣,他捐俸祿修葺神龍殿等原有建築,並在雲龍山南山之陽,建佛教寺院——觀音堂,教化一方百姓。

雲龍山的建設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經過300年的經營,到民國初年雲龍山上亭臺廟宇層疊,漫山鬱鬱蔥蔥。長了幾百年的松樹粗大異常,幾個人都抱不過來。20世紀30年代開始,雲龍山大劫不斷。先是閻錫山修築正太鐵路,幾乎砍光了雲龍山的百年老松。後來日本人在趙王臺修建炮樓控制和順城,怕雲龍山樹多林深,便於遊擊隊藏身,就放火燒山。300年來的營建付諸一炬,雲龍山滿目瘡痍。

火可以燒掉雲龍山的樹木、建築、但燒不掉雲龍山與民同樂的情懷。1984年以來,和順人民一直在雲龍山上修繕重建,植樹種花,使得雲龍山有了今天的規模,再次成為與民同樂的名山。

我已經在神龍殿前停留了太長時間,居然忘了此行的目的地——佛光寺。我循著寺院走去。身旁不知何時多了3個花朵一樣的小姑娘,十八九歲的樣子,她們放肆而純真的笑,一下子讓寺廟接上地氣,少了佛門的肅氣。我心中赫然一笑,只要來到雲龍山,一切事物都變得隨和起來,要不怎麼能與民同樂呢?

是的,雲龍山不需敬畏。她是我們心中的親人、朋友,是和順人永遠的鄉愁。(李 波)

相關焦點

  • 江蘇徐州最有名的3座山,除了雲龍山,你還去過哪些?
    江蘇徐州,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境內山水、平原地貌兼具,比如市區的雲龍山久負盛名,是當地名山之一。徐州的山一般不算太大,但是往往歷史人文景觀豐富,下面盤點3座最有名的山,除了雲龍山之外,你還去過哪些呢?
  • 佛(山)江(門)高速公路和順至陳村段收費標準有了!
    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網掛出文件《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佛(山)江(門)高速公路和順至陳村段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有關問題的批覆》。該文件明確佛(山)江(門)高速公路和順至陳村段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1至5類車的收費係數分別為1、1.5、2、3、3.5,收費費率為0.60元/標準車公裡;貨車實行完全計重收費,基本費率為0.12元/噸·公裡。項目交工驗收通車和收費站收費設施經驗收符合省聯網收費技術要求後開始收費。
  • 徐州雲龍山的書法石刻
    我是山東人,客居徐州30餘年,雲龍山我去過無數次,對其中的書法石刻,可謂如數家珍。庚子中伏某日,我冒著酷暑再登上雲龍山,並拍了一組書法石刻圖片,與同道分享。  登雲龍山的路徑有多處,其中北門最便捷,且風景這邊獨好。這次我就是從北門登上雲龍山的。北門內的第一處摩崖石刻鐫刻的是「雲龍山」三字(圖1),款識「萬曆十四年歲次丙戌秋七月吉旦,徐州兵備右參政、柳城莫與齊書」。
  • 徐州雲龍山——有「東坡石床」,蘇軾曾在此主政三年
    主要景區雲龍山,中國五十座名山之一,位於徐州市城南,又名石佛山。主要景點有北魏時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鶴亭、招鶴亭、飲鶴泉、黃茅岡、東坡石床、張山人舊居,明代的興化禪寺,清代的大士巖、山西會館、雲龍書院等歷史文化古蹟。
  • 雲中吟系列·雲龍山
    九裡山是俗語,實名叫九嶷山。其山自東而西綿亙五裡,此處即為漢兵敗項王處。明建文中燕兵攻徐州亦嘗伏兵於此。一名象山,以山西一峰如蹲象也。史書載,又雞鳴山,在其東北數十裡。相傳即張良計散楚兵處。晚七點,與家人見面,匯報滇西見聞及師友生情。
  • 江蘇徐州四大名山,雲龍山、戶部山、九裡山、子房山,你去過嗎?
    徐州古稱「彭城」,境內物阜民豐,名山秀水風景迷人,有四座山在當地非常有名,分別為雲龍山、戶部山、九裡山、子房山,你去過嗎?雲龍山現代城市講究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其實古人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徐州市雲龍山,可謂是徐州市的一張名片,雲龍山與雲龍湖山水呼應,堪稱是徐州市最美的風景線!
  • 徐州城西有座山,山上有個洞……
    很是欣賞蘇軾這首描寫雲龍山春景的詩,把雲龍山、放鶴亭、十裡杏花動態地展現在眼前。再回頭看看詩歌的題目《送蜀人張師厚赴殿試二首》,蜀人張師厚,殿試前來拜謁在徐州任知州的同鄉蘇軾,請求蘇軾為其舉薦。蘇軾在放鶴亭為他餞行後,又寫了兩首壯行詩。這是其二,那其一呢?
  • 徐州的這座山明明很「低調」,卻讓乾隆皇帝多次造訪,吟詩作對
    雖然徐州的這座山不是很有名氣,可以說很低調了!但是在當地人的眼中可是名山了。雲龍山位於徐州市南部,這裡既有自然風光,又有人文景觀。這座雲龍山上有許多文化古蹟,包括北魏的大石佛、唐宋的摩崖石刻、宋代的鶴亭等。住在徐州的人,在閒暇的周末來這裡爬山或者探索古都,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 賞聯講故事|彭城自古帝王鄉 雲龍山上住神仙
    徐州雲龍山,海拔只有130多米,長約3公裡,連綿九節,好似一條臥龍,又叫九節龍。此山與大漢開國皇帝有關,相傳劉邦隱在山中,山上有一股雲氣,形象似龍,呂雉見雲龍,便能在山上找見劉邦。劉邦當了皇帝,徐州百姓把他曾經藏身的山命名為雲龍山。劉邦出身卑微,為塑造自己超凡的力量,不斷神化自己,以增加自己的號召力和凝聚力,這個套路在那個年代屢試不爽,《史記》對此都有記載,稱「居上常有雲氣」。
  • 賞聯講故事|彭城自古帝王鄉 雲龍山上住「神仙」
    徐州雲龍山,海拔只有130多米,長約3公裡,連綿九節,好似一條臥龍,又叫九節龍。此山與大漢開國皇帝有關,相傳劉邦隱在山中,山上有一股雲氣,形象似龍,呂雉見雲龍,便能在山上找見劉邦。劉邦當了皇帝,徐州百姓把他曾經藏身的山命名為雲龍山。劉邦出身卑微,為塑造自己超凡的力量,不斷神化自己,以增加自己的號召力和凝聚力,這個套路在那個年代屢試不爽,《史記》對此都有記載,稱「居上常有雲氣」。
  • 覓蘇記·徐州雲龍山、黃茅岡:名山高士(下)韋力撰
    正是這篇《放鶴亭記》,使得人們知道徐州有座雲龍山。呂后嘗得之,曰:「季所居有雲成五彩」雲。而赤帝子斬白帝子,蓋龍德也。彭城之有雲龍山,其得名當以此。山有放鶴亭,隱君子張天錫故居,蘇子瞻所為作記者,雖至今不廢,然荒圮久矣。高邑潛頴張大夫以分司倉庾至,數登其巔,弔古懷賢,將撤而葺之。
  • 徐州的美景眾多,雲龍山雲霧繚繞,小南湖景區有特色
    徐州是一所非常不錯的城市,在其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非常的迅速,同時旅遊行業方面發現的也是非常迅速的,景區,綠地還有水系等等這些都是經歷過精心規劃的,從而才有了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些美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這座城市裡面都有哪些不錯的景點吧。
  • 雲龍山·寒山寺——致中國礦大蘇州諸校友
    雲龍山·寒山寺 —致中國礦大蘇州諸校友 我們醉歌黃茅崗 結緣蘇東坡放鶴的彭城雲龍山 又是哪年?
  • 【中華詩詞曲賦聯】同題「雲龍山」徐州小組出題
    …………………………………………李堯振(保定)雲龍山暢想(新韻)山巒九裡妙如龍,釋道流傳有亮燈。觀想靈魂學大士,結丹精氣問三清。聲出書院狀元理,雲映靈泉老鶴耕。多少賢哲留聖跡,名傳四海仰其功。…………………………………………趙明秀(河北)雲龍山霞蔚嵐光生紫氣,蜿蜒九節住神靈。山人醉酒尋仙地,蘇子題詩放鶴亭。歷代碑廊無數墨,百年竹徑四時青。宋唐煙雨今朝月,大美雲龍出畫屏。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百米高山,卻引來眾多遊客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徐州雲龍山就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山。從6000年前中華養生鼻祖彭祖開始,徐州就是中華飲食文化的發源地,實際上道家養生菜系,金瓶梅菜系都是出自徐州,至今好有很多徐州名小吃在尋常人家,只不過徐州人低調不重視宣傳,不為世人所知。
  • 和順山語序|11月21日 實景樣板間閃耀登場
    一場豪車巡遊,撼動全城,和順山語序,以高氣派大排場燃爆珠城,開啟了一場速度與激情的盛宴。
  • 蘇東坡:雲龍山下試春衣,放鶴亭前送落暉
    雲龍山,狀似神龍,起伏蜿蜒,昂首向古彭東北,曳尾於徐州西南,山頂雲岫煙嵐,如飛龍翔雲霧,故名雲龍山。乾隆御書雲龍山山不高奇,但林壑幽美,俊秀逶迤。日出而林霏開,雲歸而巖穴暝,野芳幽香,佳木繁陰,美不勝收。
  • 在和順聽牛郎織女 傳說
    本期,讓我們在七夕來臨之際,走進太行深處,走進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和順縣,一起上天河梁、爬喜鵲山、登南天門、訪牛郎峪、鑽牛郎洞穴,看織女洗澡的天河池,聽老人講述民間故事。相信這裡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與「牛郎織女」這個美麗的傳說交織在一起,定會讓你流連忘返。
  • 六百多年的李氏宗族在和順古鎮的山上有座祠堂
    我一進和順古鎮就看到了山上那棟略帶徽派風格的建築,只見它居高臨下、白牆灰瓦,雖然它的飛簷已經有了祖國西南建築民俗中的大飛簷風格,但是能看得出還是保留了中原或北方的較為平直的小飛簷,因此更多了些莊重。李家祠堂毫無疑問是佔盡了和順古鎮的風水:依山就勢、背山面水,它幾乎是和順古鎮的最高點,舊時山前並不是現在的野鴨湖,而是由元龍閣、酸水河、陷河水組成了一條河從山前流過,如果沒有猜錯,當年河的下遊不遠一定還會有座橋。於是聚寶盆和金鎖一樣不少,堪稱是上佳的風水。
  • 第二屆中國健身名山·徐州雲龍山登山賽激情開賽
    第二屆中國健身名山·徐州雲龍山登山賽激情開賽 2019-09-08朱志庚 攝   中新網徐州9月8日電(朱志庚)9月8日上午,第二屆中國健身名山·徐州雲龍山登山賽活動在國家5A級景區美麗的雲龍湖風景名勝區激情開賽。來自肯亞、烏克蘭、印度等5個國家和國內15個省市自治區共3000名運動員參加了此次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