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齊默爾曼
鋼琴家布赫賓德
馬友友和他的絲綢之路樂團
「名團名家的演繹,耳熟能詳的名曲」是北京國際音樂節20年來的一個傳統。通過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引進,北京觀眾認識了不少過去不了解的世界著名樂團、歌劇院和音樂家。同時,他們也帶來了許多過去北京觀眾不太了解的著名作品。因此,從第一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始,名家名團演繹名曲就成為北京國際音樂節的一個亮點,吸引著北京觀眾每年對音樂節的特別關注。每一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前夕,總會有樂迷問:「今年都有哪些樂團來、會有哪些著名音樂家登臺?」「名家名團」成為北京國際音樂節高質量的保證。已經開幕的第21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以新國劇《霸王別姬》拉開帷幕。很多觀眾詢問:「今年的名家名團在哪裡?」
傑出音樂家帶來新節目
今年是承前啟後的一年,新任藝術總監鄒爽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名家名團是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傳統,是我們高品質演出的基礎,但演出的節目要符合每一屆音樂節的具體內容。」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委員會主席餘隆認為:「北京國際音樂節始終保持與國際同步。此次,我們飽含熱忱地致敬偉大的指揮家、作曲家倫納德·伯恩斯坦,以兩場重磅演出紀念這位20世紀音樂巨人所留下的不朽遺產。今年我們邀請到英國愛樂樂團、蘇黎世市政廳管弦樂團、鋼琴大師克裡斯蒂安·齊默爾曼首次亮相北京國際音樂節,同時迎來著名指揮家埃薩-佩卡·薩洛寧、帕沃·雅爾維、魯道夫·布赫賓德、馬友友等多位傑出音樂家重返音樂節舞臺。相信有如此眾多的傑出音樂家、樂團參演,有如此令人耳目一新的節目呈獻給觀眾,這將是一屆既令人期待又回味無窮的音樂盛會。」
在第21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名家名團」的名單裡有埃薩-佩卡·薩洛寧攜手克裡斯蒂安·齊默爾曼與英國愛樂樂團交響音樂會,也有鋼琴家布赫賓德與中國愛樂樂團的全套貝多芬鋼琴協奏曲,更有指揮大師帕沃·雅爾維帶來蘇黎世市政廳管弦樂團演奏德彪西的《牧神午後前奏曲》、馬勒的《升C小調第五交響曲》,以及與鋼琴家卡蒂雅·布妮雅什維利合作的拉赫瑪尼諾夫《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世界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將帶領絲綢之路樂團為北京國際音樂節做閉幕演出。而作為紀念伯恩斯坦百年誕辰的特別節目,10月25日將有一場《西區故事》的現場交響樂版本上演,由著名指揮家楊洋帶領中國愛樂樂團和小提琴演奏家徐惟聆共同演繹。
名團名家演繹經典
本屆音樂節最受關注的應該是著名鋼琴家齊默爾曼。他曾經在廣州、上海、香港和澳門演出,但來到北京還是第一次。作為當今國際樂壇最傑出的鋼琴藝術大師之一,與作曲家蕭邦同樣出生于波蘭的他被譽為繼承浪漫主義傳統的新一代「鋼琴詩人」。從1975年19歲獲得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金獎至今,齊默爾曼的藝術影響力遍布世界各地。多年來,大師與北京舞臺始終無緣。而在10月16日,這位蜚聲國際古典樂壇近40年之久的鋼琴大師首度參演國際音樂節,在北京音樂舞臺亮相。對於期盼多年的京城樂迷來說,這也是在現場聆聽感受大師非凡技藝的絕佳機會。為紀念伯恩斯坦100周年誕辰,齊默爾曼和薩洛寧特地選擇了伯恩斯坦的鋼琴與樂隊作品《焦慮的年代》。當然,薩洛寧和英國愛樂樂團也是國際樂壇的佼佼者。
魯道夫·布赫賓德是北京觀眾的老朋友。一向以演奏作曲家專場為特長的布赫賓德,曾經先後在北京演奏過貝多芬全套鋼琴奏鳴曲、莫扎特鋼琴協奏曲專場,這一次他帶來了貝多芬全套鋼琴協奏曲。布赫賓德被認為是當今國際鋼琴界演繹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勃拉姆斯鋼琴作品的權威演繹者,同時被公認為「維也納學派」碩果僅存的代表,繼承了「維也納鋼琴三傑」——弗雷德裡希·古爾達、保羅·巴杜拉-斯柯達、約格·德穆斯衣缽的新世代傳人。
馬友友更是北京觀眾最為熟悉的大提琴家。他帶領的絲綢之路樂團也成為國際上最具特色的樂團。馬友友錄製過100多張不同風格的專輯,曾獲18次葛萊美獎。儘管馬友友橫跨多種音樂領域,他仍保持古典音樂最暢銷音樂家的地位,新專輯一發行便立刻雄踞「告示牌」古典音樂暢銷大碟榜。2004年第七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馬友友獲頒「年度藝術家」。今年,他重返北京國際音樂節,並帶領絲路樂團首登音樂節舞臺。
紀念伯恩斯坦聽
現場交響《西區故事》
20世紀猶太裔美國音樂家倫納德·伯恩斯坦是享譽世界的指揮家、作曲家、鋼琴家,亦是出色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伯恩斯坦在每一個音樂細分領域所取得的成就,都在佐證其名言——「沒有音樂的生命是無法想像的,沒有生命的音樂卻是脫離現實的。這正是我全心全意地擁抱音樂的原因。」2018年是伯恩斯坦誕辰百年,恰是全世界向這位奇才和全才音樂家致敬的最好理由和契機。全球各地都在舉行各種演出及活動向大師致敬,作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音樂節之一,北京國際音樂節同步推出了兩場以紀念伯恩斯坦百年誕辰為主題的系列音樂會,也是今年全球各地紀念活動重要的一部分。頂尖藝術家及樂團組成的超級陣容,精選伯恩斯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讓這兩場音樂會分量十足。
除了鋼琴家齊默爾曼和指揮家薩洛寧與英國愛樂樂團攜手演奏《焦慮的年代》外,10月25日的現場交響版《西區故事》將是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作為伯恩斯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西區故事》家喻戶曉。它由莎士比亞的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改編而來,是伯恩斯坦的曠世之作,是百老匯歷史上創紀錄最多的音樂劇製作,也是更為傳世的音樂電影,世界每個角落的觀眾對它都是熟悉的。北京國際音樂節今年首次以電影音樂會的形式呈現這部經典作品,指揮家黃屹將與中國愛樂樂團現場演繹由伯恩斯坦創作的經典配樂,再現好萊塢歌舞片黃金時代的璀璨篇章。此外,伯恩斯坦的女兒傑米·伯恩斯坦也受邀來音樂節,參與相關紀念活動。
除了伯恩斯坦的百年紀念,今年還是法國作曲家德彪西逝世100周年,蘇黎世市政廳管弦樂團在指揮家帕沃·雅爾維的執棒下將演出《牧神午後前奏曲》。
德彪西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音樂界頗具影響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時也是近代「印象主義」音樂的鼻祖,對歐美各國的音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在馬斯奈等前輩作曲家開創的法國音樂傳統的影響下,結合了東方音樂、西班牙舞曲和爵士樂的一些特點,將法國印象派藝術手法運用到音樂上,創造出了其別具一格的和聲。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樂《大海》《牧神午後前奏曲》,鋼琴曲《前奏曲》《練習曲》,而他的創作最高峰則是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與德彪西的音樂改革相關的兩位作曲家是法國的拉威爾和俄羅斯的斯特拉文斯基,而著名指揮家薩洛寧帶領英國愛樂樂團演奏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這也是兩首極具挑戰性的作品,展現出的風格是非古典浪漫派的作品,也實現了北京國際音樂節新任藝術總監鄒爽所提出的「更多推介古典浪漫派以後的更多管弦樂名作,開闊觀眾的視野」。未來,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上出現的名家名團將與國際同步,演出更多的有創意的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