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金爵獎評委主席論壇上,導演姜文講到,中國不如西方做得好,世界上都知道納粹是壞人,因為他們的藝術家每年都在努力,而世界上很多人還不了解日本人曾經做了什麼,我要用電影告訴大家這些歷史,這是一個對人世間負責任的態度。
這一席話頗令人深思。中國每年的抗戰劇雖然並沒有具體數字,但是少說也有好幾百部,但是很不幸地是,抗日劇很多時候等同於「神劇」、「雷劇」。為何中國作為二戰中最大受害國之一,卻拍不好中國的歷史,不僅拍不好而且還笑料百出。一味地美化抗戰過程中的艱辛,以及愚化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並不能從根本上講述歷史,也不能從根本上傳承歷史。
還記得前段時間,一位住在日本愛知縣的日本人,名為巖田宇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邂逅」《抗日神劇》,覺得「特有魅力」,於是一發不可收拾開始進行抗日神劇的採納收集,於是乎就誕生了這一本《中國抗日神劇讀本:出乎意料的反日·愛國喜劇》。書中收納了的神劇幾乎可以說是神一般的存在,比如說「手撕鬼子」的場景,九陰白骨爪、太極神功、化骨綿掌、輕功、點穴手等十八般武藝輪番上陣。據悉,此書還兼具漢語教學功能——給所有出場人物的中文名字標上日語發音,另外設有「跟著抗日神劇學中文」的專欄。
本來抗日劇拍攝初衷就是為了讓大家了解歷史,尊重歷史,眼下畫虎不成反類犬在日本國那邊鬧了這麼大的一個笑話,這合適嗎?
我們應該反思,反思中國影視為什麼就是拍不了好劇,為什麼就是拍不好抗日劇?其實追根溯源還是因為中國影視水平發展有待提升,如何解決中國影視市場的短板,這一方面真的該學習學習美國好萊塢。就拿還沒下映的美國電影《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來舉例,很典型的美式英雄主義,劇情非常爛套,靠著電影中的英雄們的超能力然後拯救全世界,再參夾著男女主角的感情線,可以說劇情毫無邏輯性可言,但是評分很輕鬆到了8.6分。同比中國的作品,想要達到8分以上是非常難得的,而美國電影隨隨便便就能達到8分。這是為何?
首先,好萊塢電影大都製作精良,不管是演員還是服裝道具甚至是後期製作上都是良心製作,而在這一方面號稱大國工匠精神的中國呢,一部劇少說投資個幾千萬,多則數億都不在話下,那麼為什麼我們有錢還是比不過人家?試問一部劇組的花費90%以上都花在演員片酬上,那麼剩下的那一點資金撇開道具和其他支出,又有多少是用在拍攝上,又有多少是花在後期製作上,如此所謂高投資的作品最後拍出個牛鬼蛇神大家也心知肚明。
其次,就是演員問題,平心而論,每一部製作不俗的美劇演員都非常有代入感,演什麼就是什麼,一個小角色都能發揮最大的契合度,就無外乎於主角的演技問題。反觀之中國那些神劇,一張張毫無辨識度的人工臉,美則美,但是時時刻刻都在讓人跳戲,演技簡直不堪入目,做個表情都僵硬,如何能夠奢望他們能演好。就這樣還有人不服氣演員被diss,說你們是站著說話不嫌腰疼!試問你們拿著如此高收入,難道作為觀眾的我們連質疑的權利都沒有?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再來就是老有人拿中國廣電總局管制來說事,試問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市場沒有自己的約束,就拿美劇來說他們的作品中就絕對不會出現罵政府攻擊體制,但是人家還不是每年都能拍出符合大眾口味的作品,照樣奧斯卡拿到手軟。如此來看中國神劇頻出,追其原因,還是因為中國的編劇創作不出優秀的作品、也沒有說話權;中國的好導演屈指可數,拍不出劇作精良的好作品,中國的演員的演技參差不齊,大都靠流量說話。試問這樣的中國影視劇市場如何能生出好作品?
中國發展趨勢意味著中國的影視業也亟待整改,再這麼毫無顧忌、毫無原則糟踐歷史,就不配再觸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