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與喪」是現代年輕人的真實寫照,小編也是廣大「宅喪系」的一份子。除了上班和必須要出席的聚會之外,基本上就是在家,或者準確的說是在床上度過!
俗話說「枯藤老樹昏鴉,空調WIFI西瓜」是最美好的夏天,但是對於現在的小編來說「枯藤老樹昏鴉」是都不需要滴!只要有「空調WIFI」就能夠自己一個人「轟趴」!
就像熱搜上說的一樣「95後的宅與喪」才是現在社會現象與社會心理的體現。但是社會正能量還是還呼籲我們多出去走一走才能夠更好,對於肥宅系列產品還是能少吃就少吃。
在英語中也是有「宅」這個詞的,「shut-in」表現的就是一個「宅」的屬性。但是也不是很準確,因為這個詞的本意是指將人關在屋子裡,也可以引申為不願意與人交往,經常待在家的人。
有時候「shut-in」這個詞還表示 (因生病或天氣等)困在家中(或室內)的人或者是臥病在床者。因為現代社會還是有很多人患有社交恐懼症的,靦腆,不愛與人交流。就像世界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裡面的成為畫家之前的斯特裡克蘭德一樣。
還有一個詞就是「hombody」,喜歡居家的人。這個詞相比於「shut-in」更能夠貼切的表達「宅」。
在傳達「宅」這個意思的時候,還是用最簡單的語句也最貼切:I just wanna stay at home!(我只想宅在家!)
雖然宅男宅女都是宅在家,但是每個人在家的原因還是不一樣的,所以屬性也是不相同的,不過還是統稱「indoorsman(宅男)」、「indoorswoman(宅女)」。在宅男宅女的世界裡還有一個詞就是「肥宅」——fat indoorsman/ fat otaku,當然還有肥宅系列:
肥宅快樂水——可樂
肥宅快樂事——樂事薯片
肥宅快樂餅——pizza
肥宅快樂網——嗶哩嗶哩
肥宅快樂茶——維他檸檬茶
……
除了肥宅,然後就是「喪」,在英語中雖然沒有準確的「喪」這個單詞,但是還是有很多詞語可以表示這個詞的。「Depressed」就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表示沮喪的、消沉的、憂愁的。
「At a low ebb」是「在低谷期,在低潮期」也表示一蹶不振的「喪」。例如:Their confidence in the future is at a low ebb. 他們對未來沒什麼信心。
不過當心情一「喪」就很有可能消極怠工「Demotivation」或者是垂頭喪氣「Down in the dumps」。這個時候還是要深呼吸,調整心態來面對,有句話說得好:真正的英雄是明明知道這個世界的不順卻還能夠微笑面對所有事情。
所以大家還是要鼓起勇氣面對美好的明天,畢竟每個明天都是新的開始!如果喜歡小編就返回頂部關注小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