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有猜燈謎的習俗,燈謎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到宋代,才開始成為元宵燈節的遊戲內容之—。人們把謎語書籤貼在元宵彩燈上供人猜射,故稱「燈謎」。
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二「燈品」中記載:「又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惲語,戲弄行人。」這裡的「藏頭隱語」即指燈謎。南宋耐得翁的《都城紀勝》「瓦舍眾伎」中,還記載了當時猜謎的各種花樣:「商謎,舊用鼓板吹《賀聖朝》,聚人猜詩謎、字謎、戾謎、社謎,本是隱語。有道謎、正猜、下套、貼套、走智、橫下、問因、調爽。」可見,謎語在宋代是市民文化中一種有組織有規則的伎藝。
明清時期的燈謎活動形式多樣。內容更加豐富。明代張岱的《陶庵夢憶》卷六「紹興燈景」條記述:「十字街搭木棚,掛大燈一,俗曰呆燈,畫《四書》、《千家詩》故事,或寫燈謎,環立猜射之。」
清中葉以後,謎風大盛,湧現了許多謎師。辛亥革命後,燈謎形成了南宗北派兩種風格,到了舊社會,由於謎家大都是士大夫階層,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強調風雅,排斥民間燈謎。
清代陳夢雷等編撰的大型類書《古今圖書集成》第二十六卷「曆象彙編·歲功典·上元部」中記載有嘉定的元宵燈節風俗。《嘉定縣誌》有關於謎語的記述云:「好事者或為藏頭詩句,懸雜物於幾,任人商揣,曰燈謎,亦曰彈壁燈。揣著者,其物聽其取去。」
那麼猜猜下面這些燈謎吧,看看您能猜出幾個?
1. 曬(打一字)
2. 馴(打一相聲大師)
3. 司馬遷的母親(打一三國人名)
4. 高高山,低低川,鯉魚穿過白沙灘,飛來瀑布數十尺,清清楚楚在眼前。(打一生活雜事)
5. 關雲長千裡走單騎(打一水滸人名)
6. 黃河遠上白雲間(打一地名)
7. 你這黑廝為何壞俺山寨規矩?(打唐代詩人二)
8. 雪徑人蹤滅(打半句唐詩)
9. 何可廢也,以羊易之。(打字一)
10. 開如輪,斂如槊,剪紙調膠護新竹,日下荷葉影亭亭,雨中芭蕉聲籟籟。晴天則陰陰卻晴,晴陰之間承分明,安得權柄在吾手,去覆東西南北人。(打一物)
燈謎答案:1.夕2.馬三立3.太史慈4.織布5.顧大嫂6.天津7.宋之問、李白(宋江之問,李逵辯白)8.一行白路(一行白鷺上青天)9佯10.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