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下一首詞,化用白居易的詩句,憑弔恩師歐陽修,令人動容

2020-10-21 平兒聊歷史


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裡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詩人,蘇軾和歐陽修都是北宋著名詞人,且蘇軾和歐陽修都位列"唐宋八大家"。蘇軾出生於1037年,歐陽修出生於1007年,比蘇軾大30歲,蘇軾科舉考試時,歐陽修是主審官,且歐陽修對蘇軾的文章極為欣賞,因此,歐陽修算是蘇軾的恩師。


今天介紹的這首詞裡,蘇軾憑弔了離世的歐陽修,最後一句還化用了白居易的詩句"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

西江月·平山堂

宋代:蘇軾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歐陽修於1072年離世,蘇軾此詞作於1079年,他第三次經過平山堂時。平山堂位處揚州,是歐陽修生前於慶曆八年所建。如今,平山堂還在,恩師歐陽修卻已離世近十年了,睹物思人,追昔撫今,蘇軾有感而發,寫下此詞。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這已經是我第三次經過平山堂了,我的前半生就在彈指之間倏忽而過。


"三過平山堂下"簡單介紹了此詞的寫作背景。"半生彈指聲中"表達的是時光飛逝的意思,"彈指"往往用來表達瞬間之意,類似的還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彈指間,灰飛煙滅"。

"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我已經有十年未見恩師歐陽修了,但是他的筆跡卻依然在牆壁上,有如龍蛇飛動。


見字如面,我已經跟歐陽修先生許久未見,但是他留在石壁上的文字卻還生龍活虎、有如龍蛇,仿佛他的音容笑貌還在眼前,從未離去。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我想要憑弔文章太守歐陽修,以及歌頌他的寫有"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之句的《朝中措》一詞。


這一句詞的後半句"仍歌楊柳春風"其實是比較難以翻譯的,我的以上翻譯,主語是蘇軾。


但是,還有許多其他的翻譯方法。


如果主語是歐陽修,就可以理解成,要是歐陽修還在世,還能歌頌楊柳春風該有多好啊。


如果理解成倒裝句,就可以說是,歐陽修已經離世了,但是他種在平山堂的楊柳還在迎風而歌。


語言簡潔意賅要是詩詞的一大特點,因此在理解時很容易多歧。這一句我實在是拿不準,有明確知道的讀者可以留言說一說。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別再說什麼人死後萬事皆休,哪怕活著的時候也都是一場夢而已。


這一句是化用了白居易的"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但是比白居易的意思更進一層。白居易覺得人生如白駒過隙,不過短短一瞬,百年之後,一切都是塵歸塵、土歸土。而蘇軾則認為,不僅百年之後,哪怕活著的時候也是如夢似幻。


蘇軾這樣說,其實是想安慰仕途失意的自己,既然人生如夢,就不用去計較仕途上的得失了。無論是平步青雲,還是貶官各地,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值得提醒的是,蘇軾最後一句略微消極,大家遇到不愉快的經歷,心裡難受時可以如此寬慰自己。但是,在行動上是不能太消極的,還是得活得上進一點,不能因為蘇軾說"未轉頭時皆夢",就心安理得地混吃等死。


本文配圖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相關焦點

  • 蘇軾寫下一首詞,化用白居易的詩句,憑弔恩師歐陽修,驚豔千年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詩人,蘇軾和歐陽修都是北宋著名詞人,且蘇軾和歐陽修都位列蘇軾出生於1037年,歐陽修出生於1007年,比蘇軾大30歲,蘇軾科舉考試時,歐陽修是主審官,且歐陽修對蘇軾的文章極為欣賞,因此,歐陽修算是蘇軾的恩師。 今天介紹的這首詞裡,蘇軾憑弔了離世的歐陽修,最後一句還化用了白居易的詩句"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
  • 42歲蘇軾緬懷恩師歐陽修,悲痛寫下一首詞,改自白居易卻更勝一籌
    42歲蘇軾緬懷恩師歐陽修,悲痛寫下一首詞,改自白居易卻更勝一籌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他的《自詠》詩中寫道:「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也不知這樣的詩句冷了多少世人的心;但,可以確信的是,像這樣的詩句和慨嘆不勝枚舉。
  • 42歲蘇軾緬懷恩師歐陽修,悲痛寫下一首詞,改自白居易卻更勝一籌
    42歲蘇軾緬懷恩師歐陽修,悲痛寫下一首詞,改自白居易卻更勝一籌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他的《自詠》詩中寫道:「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也不知這樣的詩句冷了多少世人的心;但,可以確信的是,像這樣的詩句和慨嘆不勝枚舉。而到了宋神宗元豐二年,42歲的蘇東坡三過平山堂,瞻仰先師歐陽修手跡,心生感慨,寫下了《西江月·平山堂》一詞。
  • 蘇軾在牆壁上看到歐陽修真跡,當即寫下首妙詞,最後一句令人斷腸
    宋代文壇,就有這樣一位文壇盟主,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對於這一點,或許很多人還會有些不同意,畢竟北宋文壇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蘇軾。確實,單從文學造詣上來看,歐陽修怕是要遜色東坡一分,但對於歐陽修當這個盟主,蘇軾想來也是會心服口服的,畢竟對蘇軾來說歐陽修是恩師,更是伯樂。當年蘇軾和弟弟蘇轍參加科考,歐陽修就是主考官,當他讀到蘇軾的文章時欣喜不已。
  • 恩師歐陽修逝世八年後,蘇軾寫下一首感傷之作,讀來催人淚下
    當歐陽修發現自己錯了之後,主動宴請蘇軾,開始大力提攜蘇軾,其實這也是北宋文壇最令人尊敬的一個地方,一位前輩可以不遺餘力地提攜後輩,這也是極為難得,畢竟對於文人來說,即使是別人再優秀,那也不可能去承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文人相輕。
  • 蘇軾懷念恩師歐陽修的一首詞,結尾兩句喚醒了眾多痴愚之人
    歐陽修,蘇軾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兩人其實還有著一種師徒情誼。歐陽修去世之後,蘇軾對這位老師懷念不已,曾多次表達自己的哀傷。今天這首詞要說的就是蘇軾在恩師去世近十年後,他路過歐陽修經常遊玩的平山堂,感慨物是人非懷念恩師,結尾兩句有著蘇軾獨特的人生態度,不知道感染了多次在迷途中的痴愚之人,快來看下吧!西江月·平山堂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 蘇軾緬懷恩師的詞,文採斐然,看淡世間事,對人生的感悟令人受益
    公元1079年,也就是宋神宗元豐二年,這一年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代,詩人蘇軾第三次來到了揚州平山堂,來緬懷自己的恩師歐陽修,同時詩人面對著自己也不禁發出了對於身世感慨之情。此時的我正在平山堂"歐公柳"的下面,所以才會寫下這首追憶文壇英傑,也就是已故揚州太守歐陽修。別人都說人死了之後萬物皆空,即使有幸活在這個世上,也只不過是大夢一場啊!說到這裡,不得不為大家介紹一下揚州的平山堂,詩中所提到的平山堂位於揚州西北側的大明寺旁,乃是時任揚州太守歐陽修在公元1048年命人修建的。
  • 蘇軾緬懷歐陽修的詞,富有文採,結尾人生感悟,讀完令人透徹心扉
    公元1079年,也就是宋神宗元豐二年,這一年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代,詩人蘇軾第三次來到了揚州平山堂,來緬懷自己的恩師歐陽修,同時詩人面對著自己也不禁發出了對於身世感慨之情。
  • 歐陽修和蘇軾,文人心中最理想師生,蘇軾此詞為尊師重道的典範!
    歐陽修和蘇軾就成為中國文人最理想的一對師生,亦師亦友,相知相交,默契有加。公元1079年,蘇軾知湖州,三過平山堂,此時歐陽修已經去世八年了,睹物思人,蘇軾一時感懷,便寫下這首詞紀念恩師。而這首詞也成為歷史上尊師重道的典範。
  • 蘇軾兩首詞,抒寫和歐陽修的師徒之情,其深情感人肺腑!
    對蘇東坡的一生影響最大的人, 除了父母之外,就要屬恩師歐陽修了,還在少年求學時,蘇軾就對歐陽修、範仲淹等名家心嚮往之,嘉佑初年,蘇洵攜子進京趕考,蘇軾得到了主考官歐陽修的特殊稱賞。當時的歐陽修已經是文壇盟主,一代宗室,竟然對一個初出茅廬的少年如此讚賞,的確有慧眼識人的能力。
  • 蘇軾悼念歐陽修,別離10年,恩師仙逝8年,末二句驚豔世人
    而如果要舉例子的話,宋代的歐陽修與蘇軾,正是「師生情」的代表,真摯、純粹。蘇軾敬仰恩師歐陽修,歐陽修賞識學生蘇軾。所以,在歐陽修逝世了之後,蘇軾曾多次悼念自己的恩師,多次重遊故地,思念歐陽修。其中,蘇軾就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詞,《西江月·平山堂》。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
  • 蘇軾這首詞化用前人的詩句,但他推陳出新,硬是寫成了自己的風格
    那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即使後來大名鼎鼎的蘇軾,那也是時常會化用韓愈的名句,例如他的這首《減字木蘭花·鶯初解語》,便是化用了韓愈的名句:」最是一年春好處。「,那這一句詩也正是出自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而這首詩也是他最經典的一首作品,通篇描寫的很是抒情,同時也無比的唯美。
  • 蘇軾最美的一首詞,致敬恩師歐陽修,初讀驚豔,再讀淚潸
    歐陽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有一個比他還著名的學生,名叫蘇軾。當年,蘇軾考科舉的時候,歐陽修是主考官,他看到一份非常完美的答卷,內容流暢,說理透徹,就以為是自己的學生曾鞏,就不好意思將這份答卷評為第一,沒想到試卷拆封之後,歐陽修才發現,這份試卷竟然是蘇軾的。提起歐陽修,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是他的《醉翁亭記》,「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 恩師歐陽修逝世八年後,蘇軾作詞悼念,寫下傷感之作,催人淚下
    在歷史上,不乏很多著名的師徒關係,戰國的孔子和他的眾弟子,後來,儒家學派被他們發揚光大,鬼谷子和他的弟子們,後來,縱橫家馳騁政場,左右天下,還有著名的一對師徒,就是歐陽修和蘇軾。當蘇軾和歐陽修相識的時候,歐陽修已經是文壇的領軍人物,天花板的存在,而蘇軾初出茅廬,但是歐陽修非常賞識他,一手提拔上來,蘇軾雖然性子直,但是尊師重道這一方面絕對滿分,而且很懂得感恩。
  • 蘇軾著名的5首悼亡詞,其中3首關於恩師,1首被譽為千古第一
    而蘇軾的悼亡詞,每一首都情真意切,每一首都令人落淚,令人讀罷不禁鼻頭一酸。一、千古伯樂,永遠的醉翁歐陽修,是蘇軾最為敬重的人之一。歐陽修為政期間,曾經舉薦過許許多多後來名滿天下的人物,比如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等人,由於歐陽修的慧眼,因此也被後世譽為「千古伯樂」,而蘇軾,正是歐陽修最初舉薦的人,所以終蘇軾一生,都對歐陽修十分尊重。當這位千古伯樂去世之後,蘇軾每每想起恩師,都十分懷念,所以蘇軾關於恩師的詞作也非常之多。
  • 王安石登金陵寫下一首詞,化用杜牧詩句,讓蘇軾讚嘆不已!
    金陵是六朝古都,而且定都於此的幾個朝代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時間短且暗弱無能,所以金陵也成了詩人創作借古諷今,嗟古悲今,諷刺朝政針砭時弊的詩句的常用意象,其中諷刺意味最濃的就是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將南朝統治者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的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
  • 歐陽修想起揚州的平山堂,寫下了一首有名的送別詞,讀來很感人
    因為秦觀的詩句,揚州大明寺有了「淮東第一觀」的美譽。歐陽修的學生蘇軾,曾三次來到平山堂。熙寧四年(1071),蘇軾離開京城汴梁任杭州通判,熙寧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中途經過揚州時,蘇軾都曾來平山堂憑弔歐陽修。蘇軾在《西江月》一詞中寫道:「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
  • 蘇軾的浮沉之西江月·平山堂(二十四)
    此詞上片寫作者瞻仰恩師歐陽修詞作手跡而生的感慨;下片寫聽唱歐陽修詞而生感慨,道出對恩師的緬懷之情,有撫今追昔的萬千感慨。全詞以歐陽修詞《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為中心線索,上下片意脈不斷,渾然一體。
  • 蘇軾一首懷念恩師歐陽修的詞,情深意長,師徒之情感人肺腑!
    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蘇軾出任潁州知府。其時詞人年逾六旬,已進入人生暮年,又逢再次被貶潁州,遙想恩師歐陽修當年在潁州的德行偉績,反觀自己的潦倒落魄,由觀月而懷人,由懷人而傷己,不禁有感而發,步歐公原韻創作此詞,以表達對已故恩師的深切追思與人生慨嘆。
  • 42歲蘇軾悼念恩師歐陽修,一首宋詞最後13字寫出人生如夢
    在北宋文學史上,蘇軾和歐陽修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而且歐陽修還是蘇軾的老師,曾經擔任蘇軾的考官。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一細節,使得歐陽修在批閱試卷時認為蘇軾精彩的答卷是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才拿走了蘇軾的狀元,給了他一個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