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是錦江樂團夜市裡的一名臺南小吃攤主,六一節那天每招待一名客人,他就贈送一支棒棒糖,給節日中的孩子。
錦江樂園夜市今年引進了78家攤位,涵蓋了臺南、臺北、成都和陝西四地的各種小吃,甜的、酸的、辣的……園方想讓前來的食客,足不出滬吃遍全國各地小吃。
從2014年引進士林夜市,這種嘗試已經有5年。錦江樂園相關負責人稱,這裡可能是全上海唯一一家露天夜市。錦江樂園在引進各地小吃方面,已經有相當的經驗。相比彭浦新村、臨汾路等老牌夜市,又缺少某種落地的重量。如何更精緻,錦江樂園的工作人員,還有像王琛這樣的攤主,都還在摸索。
他山之石
從士林夜市開始
如果去臺北,當地人大多會帶朋友去最大的夜市——士林夜市,這是一個「觀光景點」。基隆廟夜市、師大夜市、寧夏夜市、饒河夜市、通化夜市等,林林總總的夜市,形成且加固著臺灣的夜市文化。
2014年,錦江樂園與臺北士林觀光發展協會合作,引進了士林夜市。夜市設置在樂園內部,據工作人員回憶,剛開業的兩天,每個攤位都要排隊。2016年,士林夜市正式落戶錦江樂園。錦江樂園與臺北士林夜市廟口老街、陽明、基河路三大商圈攜手,設置了42個攤位,70餘種小吃。夜市攤位的主廚全部來自原攤位,大部分攤位也都可以在臺灣找到對應的原攤位,原汁原味。
錦江士林夜市被稱作「上海第一個嚴格意義上規範管理的夜市」,統一辦理小餐飲備案。樂園為夜市單獨劃出一片區域,專門配置白色的圓形大棚、別致的攤位小木屋,每個攤位安裝油水分離器,確保無油煙。夜市設有專門的粗加工區,配備冷庫和儲藏室。同時,獲得所在地食藥監部門的指導與監督。當地食藥監部門和樂園一起在夜市現場設立了食品安全快速檢測室,對夜市各攤位採用的食材和製成的食品進行監測。
同樣的配置延續到了今年。美食種類由去年的臺灣、成都小吃,擴張為臺南、臺北、成都、陝西四地小吃,還有上海本地小吃,78個攤位200餘種。日期由4月18日一直延續至12月31日,比去年延長兩個月。夜市名字,也由最開始的錦江士林夜市,改為錦江樂園夜市。錦江樂園相關負責人稱,願景是要讓食客,足不出滬享受全國各地的美食。
流行於上世紀90年代中國臺灣的大腸包小腸;憑藉小豬(羅志祥)和大S(徐熙媛)的偶像劇《轉角遇到愛》火遍大陸的蚵仔煎;重量級中澳血統創新菜——十八牛飛面和空中飛面牛排;需要甩出來的寬窄一根面;源於商周的一口香臊子麵……十幾元到三十幾元不等。每個攤位的店招和裝飾各不相同,透露著各地地域特色的同時,又標榜著自己的個性。
為公平起見,今年各地的小吃攤抓鬮確定序號,打亂順序排列,穿插交錯,集中在樂園一側。幾年摸索,形成了錦江樂園夜市自己獨有的特質——混雜了各地的小吃,有臺灣的甜膩、四川的酸辣、陝西的香醇、本幫的精緻。
相比於深夜食堂式的夜市,錦江樂園夜市的營業時間受限:平日營業時間為16:00-22:00,雙休、節假日的營業時間為11:00-22:00。它不是王琛口中「無論多深的夜晚,想喝酒吃飯就能吃到」的攤位。相比「一個攤位是幾代人的傳承,除非大雨滂沱,夜市裡的小吃從不謝幕」的腔調,錦江是個規矩夜市。同時,它還在不斷轉變、進化。
錦江模式
吃喝玩樂一站式
除了各地美食,錦江樂園夜市還在引進一些伴手禮、手信,飛鏢等小遊戲,進一步嘗試夜市文化的整體引進。這也源於士林夜市,各色小吃攤、服飾店、精品店、鞋店、唱片行、運動用品等,一個夜市可以全部供應。
錦江樂園的優勢在於,引進夜市後,吃喝玩樂變得更加一體化。作為上海第一家大型現代化遊樂園,錦江樂園共有適合各個年齡層遊客的40項遊樂項目,每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左右。2002年5月1日,我國第一座超百米(108米)的巨型摩天輪——「上海大轉盤」正式運轉,據工作人員回憶,當時的最大日承載量達到5.3萬人。
時至今日,每天,錦江樂園依然需要接納很多遊客。他們在大轉盤上尖叫、在過山車上大吼過後,需要吃吃喝喝,需要停頓休憩。
今年六一兒童節當天,錦江樂園共接納遊客1.3萬人次,比五一勞動節還多。相應的,錦江樂園夜市迎來客流高峰。王琛的棒棒糖,送著送著就沒了。樂園裡的POS機,刷到某個時間點,由於瞬時結帳人數過多,卡殼了,相關技術人員開始忙來忙去搶修不迭。生意太多,大部分攤商沒有吃午飯。
「你看這嗚嗚泱泱的人頭,都是錢。」王琛笑著說。這樣的日子,他希望多一點,再多一點,才能把生意做好。但是,總有淡旺季,峰谷交替。每天,他根據預估進食材,買用料。
錦江樂園探索了一種「規模引進外地美食、吃喝玩樂一體化」的模式,為全國的遊客提供了吃喝的選項,更為本地居民提供了夜生活場所。儘管沒有確切的數據統計,錦江樂園的遊樂設施為夜市引流多少,夜市為錦江樂園帶來多少遊客。
本土探索
夜市的1000種模樣
這是一個相對平民的夜市。錦江夜市負責人認為,一個城市的夜市,有「陽春白雪」,也要有「下裡巴人」。「接下來的工作是進一步降低價格,提升質量。」
每個小攤的攤主各有一套待客之道。臺灣的小攤,裝修是滿眼的廣告,仿佛每一寸地方都在招徠客人。「臺灣人很會裝修,叫賣熱情周到。」臺南的小攤,店鋪兩邊掛兩個黃色燈籠,標有「臺南美食,花園夜市」。錦江樂園的負責人稱,成都小攤的叫賣則更加直接,裝修簡單紅火。穿梭其間,有種奇妙的混搭感。
為了選定牛肉食材,王琛試了兩個月。從網站上購入牛肉,從各大實體店買入,不斷試吃,最後確定的是巴西牛肉。他的攤位上方,豎著一個大大的招牌——臺灣正宗紅酒炎燒牛,招牌中間是個金色牛頭。給顧客遞牛肉時,總是雙手奉上。在攤位上,他喜歡與食客交朋友。手機裡與食客的合照接近百張,他開始盤算怎樣在自己的小店面裡設置照片牆。
小攤生意,被王琛做出了大店鋪的心思。他概括自己為,「被牛肉改變了一生」。在和牛打交道之前,他在臺灣做當鋪生意,風生水起,但是稱自己不夠「乖」。肩膀上是大塊大塊的刺青,開的車是保時捷奔馳。大幾千萬臺幣買了豪宅,不慎又賭博輸光。30歲左右,人生按下暫停鍵。2019年2月,他落地上海,決定重新開始。
直到現在,他是夜市裡銷量TOP3。「自己都不願吃的東西,就絕不會遞給顧客。最重要的是態度。」王琛說:「我覺得我不會輸。」夜市始終不是臺灣的夜市,氛圍也不是同樣的氛圍,總覺得缺少了什麼。王琛明白這樣的差別,但是,「錦江樂園和每一個在這裡的攤主,都在努力轉變,努力營造不一樣的夜市」。
夜市並不必然只能是某個規定的樣子,必然連接著所在地的氣息與特色。錦江樂園夜市依然年輕,作為上海居民的夜市,它想更精緻,有更多積澱。作為全國的錦江樂園夜市,它還在努力更具上海特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