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樂點亮人生 旅美青年大提琴演奏家盧美旭

2020-12-06 閩南網

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為慈善活動獨奏演出

接受美國中文電視《紐約會客室》節目人物專訪

在紐約林肯中心作為大提琴首席演出

­  音符躍然於指上,感動流淌於心間。大提琴那深沉飽滿,美麗悠揚而又乾淨無暇的聲音在不經意間悄悄地蕩入旅美青年大提琴演奏家盧美旭的心中。一首頗具大氣優美風格的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在盧美旭的童年時期就點燃了她對大提琴的興趣和熱情,從此與大提琴展開了一場相知相伴、不離不棄的旅程。

­  夢想的綻放 源於對音樂真摯的愛

­  盧美旭是一位年輕的現居紐約的85後大提琴演奏家,大提琴對於她來說,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她手指間的那四根琴弦,似乎有魔力一般輕盈地流淌出悠揚的旋律,讓人沉醉其中。透徹心靈的動情演奏、技法嫻熟的提琴技巧,都讓人們領略了一個年輕藝術家的風採。而盧美旭的琴聲又宛如一絲清泉,給予喜歡她的樂迷們最大的滋潤與灌溉。

­  一路走來,大提琴是盧美旭生命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用大提琴追尋著自己的夢想,而大提琴不僅見證著她的成長,也見證著她對音樂的赤子深情。

­  盧美旭,1989年出生於瀋陽市,七歲開始學習大提琴,師從啟蒙老師李蔭華教授。接著先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和中央音樂學院,師從娜木拉教授。在求學面前,盧美旭從未止步,2012年她不負眾望考入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攻讀大提琴演奏研究生學位,並獲得學校頒發的獎學金,師從波士頓大學大提琴學科主任Marc Johnson教授。2014年又順利考入美國紐約新學院大學曼尼斯音樂學院,攻讀音樂專業裡的最高演奏文憑——藝術家文憑,並獲得學校頒發的獎學金,師從大提琴教授Barbara Mallow。

­  大提琴已經與盧美旭的生活融為一體,密不可分,而她對大提琴也有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愛。盧美旭在藝術的殿堂裡勇敢追求,積極探索,夢想之花經過心血與汗水的洗禮,終於得以燦爛的綻放。

­  傳承與創新 為大提琴插上騰飛的翅膀

­  一直以來,盧美旭追逐音樂夢想的步伐從未停歇,她每年在世界各地的演出多達150餘場,隨著不斷的比賽和演出,她在多個國家都留下了她的琴聲和足跡。與此同時,盧美旭也從未忘記自己身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肩負的使命:堅定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  自學琴起,盧美旭多次與國內外的各大知名樂團合作演出,並多次獨奏演出和擔任大提琴聲部首席。合作演出過的樂團有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中國國家大劇院交響樂團、波士頓大學交響樂團、新英格蘭室內樂團、曼尼斯音樂學院交響樂團、中國藝術基金會亞洲文化交響樂團、北美亞洲愛樂交響樂團、美國國際室內樂團,紐約國際交響樂團等。獨奏及樂團首席等樂隊演出的各大音樂廳包括中國國家大劇院、中國北京中山音樂堂、中國北京保利劇院、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等。美國紐約林肯中心、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紐約聯合國總部、曼哈頓市政廳、華盛頓國會山莊、波士頓、費城以及德州達拉斯交響樂團音樂廳。

­  盧美旭在音樂的道路上,擁有著真摯的熱情,堅持與執著,她將音樂融入生命並樂在其中。作為一個身在海外的華人音樂人,用大提琴這樣的西方樂器講述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了她的藝術特色和精神追求。

­  盧美旭總是提醒自己,人一定要有信念和夢想。她帶著對音樂的愛,不斷的挑戰自我,勇敢的突破自我,在創新和開拓中將中國傳統民族樂器與西方樂器大提琴結合起來,形成了她獨特的音樂風格與魅力。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多的觀眾喜歡中國的傳統民族音樂,民族音樂代表著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盧美旭一直在秉承著自己的音樂追求,堅持自己的音樂理念,用西方的樂器大提琴架起了與中國民族樂器之間通往世界音樂的橋梁,向世界展示中國色彩斑斕的音樂文化。

­  在音樂的殿堂裡,盧美旭不僅想成為一個大提琴音樂的詮釋者,更想站在西方古典音樂的高度上展現中國民族音樂的魅力,她深知這是一個旅美青年大提琴演奏家的責任與使命。我們相信在盧美旭這樣的不懈努力下,藉由這樣的中西方音樂文化交流結合,一定會讓中國民族音樂煥發出新的光彩,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  執著公益 流淌於心靈深入的聲音

­  從一個喜歡音樂的小女孩到舞臺上風採奕奕的旅美青年大提琴演奏家,盧美旭在不斷的經歷著自己人生中的一次次蛻變。在舞臺上,她用琴聲詮釋自己,而舞臺下她更願意用行動去表達自己。除了大提琴演奏領域外,盧美旭也一直投身於「用音樂做慈善」的事業中。從2008年開始,盧美旭已經與很多國內國際的知名慈善機構合作演出並作為樂隊的管理者組織各類文化藝術大型活動,合作過的慈善機構其中包括:壹基金、英國關愛兒童中心、法國盲童學校,北京太陽村等。自2012年來到美國以後,盧美旭依然沒有停止她的慈善音樂事業,她與美國多個非營利性的慈善機構合作,接連數月進行多次全美巡迴慈善演出,並以音樂的形式為這些機構募捐籌集善款。其中受益的機構包括:海地震後救災機構、德州婦女基金會、創傷後應激障礙治療中心、婦女兒童避難所、退伍軍人醫療機構、海洋生物保護組織、敬老院,孤兒院,監獄,少管所,學校,教堂等。她的演出腳步遍及美國幾十個州郡市,包括:紐約州、德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肯塔基州、北達科他州、弗羅裡達州、喬治亞州、俄亥俄州、維吉尼亞州、加利福尼亞州、麻薩諸塞州、康乃狄克州等。

­  多年來,奮鬥在異國他鄉的盧美旭一直為她心中的夢想執著追求著。多面人生各個精彩,旅美青年大提琴演奏家、東西方音樂文化的橋梁與轉播者、熱心投身公益事業的使者等多重身份都給盧美旭帶來了不同的人生體驗和豐富的心靈收穫。她做事總是親力親為、盡善盡美,忙碌卻不盲從,在平衡與取捨中堅持著自己的原則。

­  更讓人期待的是,2017年9月29日,盧美旭將會在聞名遐邇的世界頂級音樂廳——紐約卡內基音樂廳Weill Recital Hall,舉辦個人專場音樂會。這場音樂會除了有大提琴和鋼琴的合作,由西洋樂器演奏古典作品之外,還會邀請到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琵琶、二胡、以及另一個西洋樂器長笛的加入,一起為大家呈現由優秀的中國作曲家們創作的具有東方音樂文化元素的中國作品。其中包括世界首演的以敦煌莫高窟、美國首演的中國神話故事、內蒙古大草原為題材創作的新作品,以及在奧斯卡和格萊美獲獎的中國電影原聲音樂作品等。屆時,將是一場東西方音樂文化交流的盛宴,盧美旭也將以「華人大提琴家的身份」成為「把大提琴中國作品帶入卡內基的第一人」!

­  對此盧美旭坦言:「我是用心靈來詮釋音樂的演奏者,我不僅把自己對中國故土的熱愛和眷戀之情注入到我的琴聲中,而且我會根據每個作品自身的特點,用不同的音樂語言,訴說只屬於這部作品的音樂故事。作為一名旅居海外的遊子,我時刻掛念且深愛著我們的祖國,我願做一個音樂使者,把自己變作橋梁,用我的琴聲與音樂連接中美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中國,並且愛上中國!」這是盧美旭的中國夢,更是年輕一代旅居海外的青年藝術家們共同的夢想。

­  琴聲鏗鏘,相信更加美好的明天就在盧美旭靈動跳躍的指尖上展開,讓我們共同祝福她繼續「用音樂點亮人生」……

責任編輯:陳玲玲

相關焦點

  • 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碩士,中國青年演奏家,室內樂團大提琴首席
    翟慧莉,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碩士。杭州愛樂樂團大提琴聲部首席。1995年至2002年先後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附中及中央音樂學院,師從陳圓、朱亦兵教授。曾擔任中國少年交響樂團、中國青年交響樂團、中國青年演奏家室內樂團大提琴聲部首席。
  • 韓紅首支大提琴作品《詠生》 與大提琴演奏家莫漠合作完成
    韓紅一直是古典音樂愛好者。大學時學歌劇出身,那時就積澱了對古典音樂的深厚情感。她常思考的問題是,用什麼音樂形式解讀每一個當下。  此時此刻,古典音樂是韓紅認為最恰當的表達方式,在她看來,所有樂器中,大提琴的音色能最好的詮釋生命的厚重與力量。  韓紅選擇了大提琴。
  • 普羅科菲耶夫國際音樂大賽弦樂組陪審、旅美大提琴演奏家—李淑君
    李淑君旅美大提琴青年演奏家、中國大提琴協會會員、StarFactory Acting and Music Academy 大提琴教師。曾擔任中美多個職業交響樂團、室內樂團的首席和演奏員。先後師從於中國西安音樂學院大提琴教研室主任韓曉鷹教授、Pin-Fei Tang教授、大提琴教育家Barbara Kavanaugh、美國國家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David Alan Harrell等.2010年-2014年在校擔任西安音樂學院交響樂團、西安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團擔任首席並與香港中樂團著名指揮家閻惠昌合作。
  • 心靈與藝術的碰撞 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在鄞州上公開課
    浙江在線-寧波頻道8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尤暢 通訊員 胡勇 顧一偉)8月29日晚上,作為首屆全國青少年大提琴藝術周暨第七屆青少年大提琴比賽重要系列活動之一的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大師公開課,在鄞州區文化藝術中心小劇場隆重舉行。
  • 大提琴演奏家朱牧音樂會在昆舉行 58位小演奏家同臺演繹經典曲目
    臺上,來自本地的58名小演奏家與大提琴王子朱牧同臺演奏。本場音樂會共演奏了12首曲目。在中央音樂學院教師王靜的鋼琴伴奏中,青年大提琴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大提琴副教授朱牧用大提琴深情演繹了《變奏曲》(選自《魔笛》)、《音樂會波蘭舞曲》、《天鵝》、《傑奎琳的眼淚》等10首古典音樂。
  • 開平籍大提琴演奏家、司徒夢巖之女司徒志文逝世
    1988年赴美國第一屆世界大提琴大會演出中國大提琴獨奏作品,曾擔任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的評委和青少年國際音樂比賽的評委,作為中國老一輩大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她教授的學生,其中很多人已經成為國內外音樂界的領軍人物。司徒志文編著有《實用大提琴教程》、《大提琴古典奏鳴曲集》等教程。
  • 與琴為友,相伴人生——大提琴演奏家馬珏侖
    大提琴的音色深沉、親切又極富感染力。它擁有著最親近人類聽覺的音域,每當聽到它的聲響,總會令人感動。今天,我們邀請到了中國愛樂樂團大提琴演奏家馬珏侖,5歲開始學習音樂的他,已經與大提琴相依相伴數十載時光。大提琴已經交融在了他生命的每一方角落,這種特殊的情感,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明了。走進馬珏侖老師,走進他的大提琴之路。
  • 旅美音樂家編曲創作 大提琴協奏曲《黃河》在深亮相
    其中,大提琴協奏曲《黃河》為本次音樂會的原創作品在全國乃至世界首演。本次音樂會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作品為著名旅美音樂家、上海師範大學客座教授黃甦在忠於原作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編,為《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湘江之歌》等經典樂曲注入了新時代的旋律,令人耳目一新。
  • 旅美管風琴演奏家張琦帶你領略東藝「鎮館之寶」的魅力
    10月27日晚,旅美青年古典管風琴演奏家張琦在東方藝術中心帶領觀眾進行了一場精彩的管風琴音樂會。從德國巴洛克時期永恆不朽的巴赫,到法國浪漫主義晚期富有傳奇色彩的維埃納,再到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梅西安,張琦攜手小提琴演奏家宋陽和大提琴演奏家陳衛平,帶觀眾進行了一場管風琴的時空之旅。  早在就讀上海音樂學院期間,張琦就獲得了「西班牙帕倫西亞國際電子管風琴大賽」成人組第一名。
  • 陌陌跨國陽臺音樂會連屏愛爾蘭 大提琴演奏家唐嶽展現精湛技藝
    來自愛爾蘭的大提琴演奏家唐嶽與陌陌知名民樂直播品牌民樂坊創始人、中央音樂民族樂團胡琴演奏家蔡陽通過直播連屏的方式,為收看直播的網友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大提琴藝術之旅。「大提琴相當於男高音」形象科普大提琴知識「大提琴起源16世紀義大利北部,是弦樂器家族成員,在交響樂團中與小提琴,中提琴和倍大提琴組成弦樂聲部。
  • 旅美青年作曲家錢亮 紐約成功舉辦個人作品音樂會
    左一錢亮 右一曼哈頓音樂學院作曲教授Marjorie Merryman  搜狐娛樂訊 本月6日,美國紐約樂壇傳出消息,旅美華人青年作曲家錢亮攜手美來自多所世界頂尖音樂學府(包括曼哈頓音樂學院、伊斯曼音樂學院、曼尼斯音樂學院等學院)的青年歌唱家以及演奏家在聚光燈下悉數登場完成了一系列精彩的表演,並獲得了紐約觀眾們的高度肯定。
  • 青年音樂家龍貓樂隊 奏響「非常《卡農》」音樂
    顛覆傳統,打造非常《卡農》  「卡農」是一種音樂體裁,最早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卡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啟奏,三把小提琴間隔先後加入。雖然弦樂都模仿一個聲部,但音樂不斷迴旋往復,造成一種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的效果,其旋律之美不讓人覺得單調,反而感覺悅耳動聽。本場音樂會就是一場精彩的卡農音樂會。
  • 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把音樂帶到沒有音樂的地方
    「作曲家巴赫的名字,原文的意思是小溪,小溪和農耕開渠有密切的聯繫,這說明音樂和農耕也有關係5月21日上午,大提琴演奏家朱亦兵站在先農壇拜殿的月臺上半開玩笑地說著,一串串連珠妙語,讓200多位在百年古建築中與高雅藝術不期而遇的觀眾聽得津津有味。   這是國家大劇院2019年五月音樂節系列公益演出的一場,朱亦兵率領他的樂團來到北京中軸線先農壇。先農壇是中國古代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祭農場所,2018年被北京市文物局納入14處「中軸線申遺」項目。
  • 青島冬之旅夏日音樂節落幕 「大提琴的家」首次回家
    青島新聞網8月7日訊(記者 孫志文)8月6日晚,在數百把大提琴揮弓引弦的宏大交響中,持續6天的2020「冬之旅」夏日音樂節(後簡稱「音樂節」)在青島圓滿落幕。音樂節期間不僅舉辦了開幕式閉幕式音樂會、大師班教學系列、青年演奏家獨奏音樂會、晚間學生匯報音樂會、師生排練課等特色活動,還安排了四場專家講座,以及五場海外專家線上授課,為青島市民獻上了一場音樂的「饕餮盛宴」。
  • 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王健:嚴肅音樂別丟了靈魂
    繫著紅領巾在上海念書的時候,他一不留神被前輩小提琴大師斯特恩相中,走進了那部名噪世界的紀錄片《從莫扎特到毛澤東——斯特恩在中國》中,被西方音樂界譽為「音樂神童」。  如今,位居歐美樂壇名家之列,他不像馬友友那樣頻繁地弄出些時髦的「響聲」,卻牢牢地佔據著「最具古典人文氣質的大提琴演奏家」的位置。在很多音樂愛好者心目中,他是特立獨行的一極。
  • 大提琴演奏家朱琳出席虹橋《歡樂頌》迎新年沉浸式音樂會-國際在線
    2020年12月27日,著名青年大提琴演奏家朱琳受邀參加由金臣·亦飛鳴美術館主辦的《歡樂頌》迎新年沉浸式音樂會。音樂會在位於虹橋商務區的金臣·亦飛鳴美術館如期舉行。朱琳老師與著名鋼琴家、歌唱家、京昆表演藝術家等聯合獻演。
  • 作為流量明星的歐陽娜娜還能稱為大提琴演奏家嗎?
    說到她的大提琴表演,每次出現都會上熱搜相比較於「螞蟻競走了十年」大提琴確實能讓娜比鍍上光芒可是現在的她還能稱為「大提琴演奏家」嗎?歐陽娜娜曾經上的學校Curtis(她中途輟學了)是所有古典音樂學生可遇不可求的學校,就是古典音樂界的top1學校,不是之一,是第一。而她選擇離開轉娛樂圈就知道她想走怎樣的路了,畢竟對她來說出生就比百分之99.99的人走在前面。她走古典音樂,能在Curtis上學,她走娛樂圈,資源和流量也是有底量的。這意味著啥,這意味著,她有選擇!
  • 低調的大提琴為什麼那麼好聽
    尤其是歐洲大師級大提琴演奏家傑爾米·凡德雷登臺獨奏,立刻將觀眾帶進了一個奇幻的音樂世界。  大提琴彈得很響亮  國際頂尖的旅美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對於中國樂迷來說無人不曉。而昨晚在2009新年音樂會上讓大提琴奏響主角的,就是馬友友大師班的同班同學傑爾米·凡德雷。
  • 當大提琴演奏家遇見「有故事」的名琴……
    一副好鞍,能讓好馬變成真正的千裡馬,一件好樂器對於一個演奏家來說,同樣至關重要。一把「有故事」的名琴,正是世界頂尖大提琴藝術家們的「標配」。 歷史上那些有名的大提琴和音樂家之間的動人情緣總是讓人津津樂道。
  • 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司徒志文去世,指揮家鄭小瑛發文悼念
    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司徒志文去世,指揮家鄭小瑛發文悼念 田婉婷 倫兵/北京青年報·北京頭條客戶端 2020-05-20 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