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南寧市,晴,最高氣溫36℃。上午10時,西鄉塘區石埠鎮石西村已是火傘高張,測溫儀顯示戶外地表溫度已經超過37℃。站在水泥路面上,雖然微風徐徐,但皮膚和陽光接觸那一刻,仍感覺一陣灼熱。
根據工作任務,南寧供電局要對石西村的17號杆進行搶修,為保證周邊用戶的正常用電,工作人員要採取帶電作業的方式維修,作業對象是10千伏的高壓線路。
▲28日當天,烈日炎炎。南國早報記者呂海鋒攝
在烈日炎炎下工作,作業最大的難度就是要克服高溫。為確保作業安全,配電線路帶電檢修工孫佰岐和梁維偉按照標準的操作規範——在勞保服外,還要穿戴絕緣服、絕緣褲、絕緣手套等專業絕緣裝備。這些裝備加起來約5公斤重,而且不透風,整個人就悶在裡面。
準備就緒後,孫佰岐和梁維偉擠在不到0.5平方米的作業鬥裡,升到10米多高的電桿頂端進行作業。
▲在高溫下,南寧供電局的工作人員帶電作業。南國早報記者呂海鋒攝
施工現場有幾個木材加工廠,電鋸聲、敲打聲不斷。然而,10千伏的高壓線近在咫尺,活動空間又狹小逼仄,這就要求檢修工需心無旁騖,每個動作都得小心翼翼。據了解,在如此高壓之下工作,如果出現意外,重則當場身亡,輕則落下殘疾。
20多分鐘的作業,在刺眼的陽光下,沒有被周邊複雜的環境所影響,兩人整個過程目不轉睛地盯著手上的活,狀態猶如和外界隔離一般。
從作業車下來後,孫佰岐和梁維偉摘掉絕緣帽,只見他們滿臉通紅,兩鬢溼透,豆大的汗珠在陽光的映射下閃著銀光。而勞保服已基本被汗水浸透,太陽稍微一烤,衣服上就滿是白色的鹽漬。
▲工人高溫作業現場。南國早報記者呂海鋒攝
孫佰岐告訴記者,酷暑下高空作業會消耗大量的體力,有時候汗水流在眼睛裡,眼睛都睜不開,「此次強度並不算大。以前時間最長的一次,是在高溫下作業近兩個小時」。
據了解,在高溫下工作,工作人員會短時間內大量出汗,加上絕緣服不透氣,熱量無法消散,這導致身體很快進入中暑狀態。
▲28日當天南寧氣溫超過36℃。南國早報記者呂海鋒攝
「輕微的中暑狀態是口乾舌燥,再嚴重一點就是胸悶,更嚴重一些就會頭暈目眩。檢修工會根據自身的狀態,及時跟地面負責人溝通。如果已不適宜繼續操作,會立馬換人。」當天的現場工作負責人雷園介紹,在這樣的高溫下工作,通常工作人員都會輕微中暑,「下到地面後,他們必須及時地適量補水」。
高空帶電作業,被稱之為世界上十大最危險的工作之一。對於這樣一份高危工作,孫佰岐從未想過更換崗位。他說:「任何一個崗位都是需要有人去做的,越危險的崗位越鍛鍊技能,才能時刻保持謹醒。帶電行業對於社會經濟發展有很大貢獻,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成就感。」
記者了解到,南方電網南寧供電局生產技術部(不停電作業中心)成立於2013年,目前員工22人,平均年齡34歲。數據統計,2020年1月~8月,南寧供電局共開展不停電作業3159次,節省停電超25萬時戶數,多供電量3426萬千瓦時。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