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奔三的90後還沒立家卻先立了遺囑

2020-12-06 澎湃新聞

更成都 更杭州

從2019年初開始,

第一批90後就佔據了一整年的熱搜。

到了年底,

#第一批90後30歲倒計時#

話題愈演愈烈。

身為90後其中的一員,

希望你不要跟隨網絡製造的焦慮,

好好審視自己。

對照著這一年的《90後熱搜大全》,

看看你是否曾身處其中,

是否曾陷入誤區,

又是否如你所願地跨過30歲這道坎?

#90後已經開始抗衰老了#

不要慌,我們才30歲而已。

90後是怎麼抗衰老的?酒和保健品共存,蹦迪和養生同在。

第一批90後即將邁入30歲,而他們已經進入了抗衰老行列,抗衰老用戶中90後佔15%+。

90後總說心累、心老了,但過了25歲後,不得不承認,連我們的外表也要抗衰老了。

@理理 抗衰老一年

吃了一個階段的葡萄籽,抗沒抗衰老我不知道,但我的大姨媽越來越遲了。

我還有個朋友,在吃美白丸的第三天,說是查出了乳腺癌,從理性來說,不大可能是美白丸的錯,但」美白丸「自此後進入了她的黑名單。

吃保健品的心態,就好像是交了一個品行不端的朋友,用了一個不值得信任的下屬、和一個不靠譜的對象結婚,既寄希望於保健品,又保留對它的懷疑態度。讓我們聽聽醫生怎麼說。

@蔣獻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皮膚性病科主任 教授

在慌亂的時候,人們容易病急亂投「保健品」。但不要慌,我們也才30歲而已。醫生建議:保健品能不能用,一定要在醫生評估、檢測和監測下使用。

#90後想早睡有多困難#

你不早睡,上班遲到是小事

但好身體,也會遲遲不到

中國醫師協會睡眠醫學專業委員發布的《2018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3/4的「90後」是在晚上11點後入睡,1/3是在凌晨1點入睡。

破罐破摔型:通宵沒選項嗎?

被迫性熬夜:晚上12點才下班咋破?

報復性熬夜:只有深夜的時間是屬於自己的,哪裡捨得睡?

都市麗人的化妝檯

夜太美,儘管再危險,總有人黑著眼眶熬著夜。不捨得在凌晨入睡,那你敢看體檢報告嗎?

#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

只有你對自己好一點,

2020年才會對你好一點。

@水水

姐妹我熬夜熬到心跳加速,去醫院檢查三尖瓣反流。

@yll

有一年公司體檢後,我就沒看到那個同事了,後來才知道同事在體檢中檢查出癌,住院了。

@2020對我好一點

腰間骨盤突出、久坐性肥胖、頸椎壓迫神經,這年頭沒點職業病,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有份工作?

標榜著」一時熬夜一時爽「的90後,在體檢報告前都成了弱視。更有「掩耳盜鈴」派:只要我不去醫院,我就是健康的,於是有《27歲男子5年不敢體檢:怕出問題又覺得早晚出問題》等各種各樣的社會新聞。

只有你對自己好一點,2020年才會對你好一點。

#90後脫髮年齡提前20年#

有些事情,

還是不要太樂觀。

樂觀、會說段子、會調侃自己,可能是90後最優秀的品質之一了。

如果再這麼樂觀下去,最後的結果要麼是「攢錢植髮」,要麼是「帶頂假髮」。

#90後已成中風高發人群#

年紀輕輕,

就想退休了嗎?

中風不是老年病嗎?但近年來青年人中風的比例越來越高了,35歲以下人群發生中風佔總數的9.77%。

@12345

我同學就是30歲那年腦溢血去世的……

@文二

老爺子中風,我陪他住院就看到有20多歲的患者。

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你怎麼不要身體卻要革命,年紀輕輕就得老年病了呢?

#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買保險了#

18歲不是成人禮,

學會承擔責任才是。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父母在,你看不見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高亞麟

聽懂這句話的人,他/她已經一腳跨進了成年人的行列。這句話很殘酷,可越來越多的90後開始懂得這句話的分量。

18歲不是成人禮,學會承擔責任才是。在焦慮時代,新一代」保民「90後開始因為責任感為父母買保險,也因為安全感為自己買保險。

90後女生77說:「為自己買保險的衝動,是因為看到了體檢報告,那些不熟悉的細菌的名字感覺就像是隱性的殺手,不知道它們什麼時候會動手,但希望在它們動手時,能有一個英雄來拯救我。」

在成為頂梁柱的路上,90後也需要安全感。換句話說,無論多缺乏安全感,90後也在很努力地成為家人和自己的頂梁柱。

#90後已經開始立遺囑了#

把自己照顧好,好到遺憾無法打擾。

但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沒人知道。

據中華遺囑庫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底,資料庫中已經收到來自全國範圍內的236份90後年輕人立下的遺囑。

數據顯示,這些年輕人當中大多數人還沒有成家,遺產繼承人也大多為父母。

立遺囑不是因為悲觀厭世,是因為這世界有太多風險。不要把這件事想的多麼沉重,誰都無法預料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

當一批90後在為衰老慌張時,有一批90後則選擇了買保險、立遺囑。

眼角的細紋、肥胖的身軀當然讓人慌張,但更讓人心慌的,應該是不早睡的每一天、不敢看體檢報告的那一刻、只想靠著抗衰老產品抹平細紋的心態、靠褪黑素才能治療失眠的狀態……

最好的抗衰老產品和保健品,應該是儘可能對自己好一點。減少熬夜、作息健康、堅持運動、心情開朗,保持對生活的熱情,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

原標題:《三十而立?奔三的90後還沒立家卻先立了遺囑……》

相關焦點

  • 國內青年社交平臺「探探」發布《三十而立 首批奔三90後報告》
    近日,國內青年社交平臺"探探"發布了一份《三十而立 首批奔三90後報告》,對該平臺90後用戶(即1990年~1991年出生的人群)進行採樣調查。從生活狀態、經濟實力、情感態度等多個維度進行分析,揭示了首批奔三"90後"的各方面現狀。
  • 「80後」集體奔三續 網友稱是被要求三十而立
    可能80後對待婚姻的態度比較隨意,看中感覺,可以閃婚也可以閃離,但現在的80後,婚姻幸福的指數也高得多;80後們也很掙扎和矛盾,可能在22、23歲這個年齡階段,便開始有了創業群體,80後們比更多的前輩們更明白現實,更懂得奮鬥。  何為立?我還是喜歡那種通俗話的理解:有套房子、有個家,當50至70後們開始老去,當80後不敢開玩笑說自己還青春,無論80們是否願意,生存會逼迫他們三十而立。
  • 第一批90後即將奔三!你們三十而立了嗎?
    當你自稱弟弟,覺得自己還小的時候,第一批90後還有13天就進入三十歲了。以前總覺得自己年輕,還有大把時間,沒想到說奔三就奔三,頭髮說沒就沒,女朋友說分手就分手…除此之外,還有中年危機、住房危機、財務危機支配著。
  • 90後三十而立指南
    人不輕狂枉少年,可是走在了奔三的路上,就必須要成熟起來。否則就會「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子曰:「不知禮,無以立」,三十而立的第一個深刻內涵就是知禮,即對自身的人格品質進行構建和完善。中國先賢早就對此給出過解決方案:修身明心。闡述「修身」問題的綱領性文件是《禮記·大學》。
  • 三十而立卻沒「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尬矣,應是三十而立,吾否。非立家,不言。女人三十。沒進過城,去學校報到那天出太陽,一直很感謝那日的城市陽光,還穿長袖加外套,還好同寢的大多是農村來的,又都是身體發育的年齡,穿著含蓄點是人之常情,沒被當怪物圍觀,反倒是自己見別人穿得暴露,比電視人物逼真,會多看幾眼,但也不敢太久看。至此,每天盼著陰天或是細雨,才覺著自己是在城裡,雖是別人的城,但只要我冷的時候別人也冷,就沒那麼怯懦。豆蔻十三。
  • 中華遺囑庫白皮書:「90後」立遺囑增多 8成名下有房產
    「90後」中,2017年立遺囑人數為61人,2019年為169人,三年間翻了近2.5倍。相比於60周歲以上人群,中青年立遺囑人群的遺囑登記財產種類更豐富更均衡。公司股權、保險單的比例遠遠高於60周歲以上人群。遺囑中,「其他財產」如虛擬財產、合同權益、債權、收藏品、個人物品、保管箱等內容也很豐富。
  • 中華遺囑庫白皮書:344名「90後」立遺囑,八成名下有房產
    老年人立遺囑對存款處理比例低,可能原因是老年人主要考慮存款用於養老,不打算進行分配,也可能考慮財不外露,不願意在遺囑中處理存款。「90後」將社交等帳號作為財產2019年下半年,有關「90後」立遺囑的話題在社會上引起了一波熱潮。
  • 2020法考知識點:90後女子立遺囑,繼承人卻是閨蜜,這遺囑真的有效嗎
    2020法考知識點:90後女子立遺囑,繼承人卻是閨蜜,這遺囑真的有效嗎 司法考試改革後客觀題分兩個批次考試,試卷由原來的三卷改為兩卷,根據歷年試題內容可知民刑法考點依然是佔比最大的,為了大家更好的備考司法考試,甘肅中公教
  • 90後立遺囑上熱搜:明天和意外,不知哪個先來
    物道君採訪了3位90後對立遺囑的看法,也整理了3個90後立遺囑的故事。在這6位90後的故事裡物道君看到:正因為對生活充滿熱愛,所以提前規劃自己人生。2019即將收尾,用讀一篇文章的時間,整理一下自己的人生。中華遺產庫出了一份數據,截至今年8月底,90後立遺囑人數為236人,年紀最小的剛好18歲。
  • 第一批90後30歲倒計時,三十而立的詩詞,哪一首撩動了你?
    「三十而立」出自《論語·為政》,孔子對於自己在30歲時所達到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最近,「第一批90後馬上就30了」登上了熱搜。最大90後進入奔三倒計時,網友紛紛說:「一天天的光扎我們心窩子」、「我不聽、我不聽」。那麼,古人到了30歲,到了「三十而立」會有怎樣的感慨呢?五首古詩,看看古人面對「三十而立」慌不慌。
  • 三十而立,即將進入而立之年的90後,將會立於何處?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站在21世紀10年代的末端,90後的朋友已經到了或者要到而立之年,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想過自己到底是立於何處。
  • 80、90後也來立遺囑 中華遺囑庫江蘇中心四年服務超13000個家庭
    這對夫妻將立遺囑當做了人生大事,也將遺囑作為特殊禮物送給兒子。據了解,丈夫黃先生今年62歲,太太陳阿姨60歲,兩人的兒子小黃去年結的婚。「叔叔阿姨,今天的狀態很好。一看就是非常重視今天的事,把立遺囑這件事當做是愉快的事。」黃主任一邊端水給兩位一邊說。陳阿姨接話說:「是呀,我們為了這事準備了很久,昨天就開始收拾今天要帶過來的資料,還專門打扮了一下。
  • 90後立遺囑:分配的除了房產存款 還有支付寶、微信、遊戲帳號……
    重慶離異人群訂立遺囑比例連年上升2017-2019年,重慶地區2580位在中華遺囑庫重慶第一登記中心訂立遺囑的人中,人群總體以60-70歲之間為主,且該年齡段比例逐年上漲,從2017年的百分之37.5%,上漲至2019年的66.6%。另外,有5位立遺囑人是90後,最小的只有22歲。
  • 90後姑娘立遺囑,百年後房產給閨蜜:於法有據嗎?
    青鋒28歲姑娘小陳在浙江省遺囑庫訂立了遺囑, 確定百年後將名下房產留給閨蜜,同時,請閨蜜幫她處理遺體捐獻事宜。澎湃新聞3月9日報導披露的浙江90後女孩小陳這是什麼神操作?在遺囑庫訂立的遺囑有法律效率嗎?先來看看女孩小陳為何要立這樣的遺囑。
  • 90後的生死觀:立遺囑、捐器官,不留骨灰、不刻墓碑
    時下立遺囑的不止有耄耋老人,正值芳華青春的年輕人也加入了。有多年輕呢?90後開始立遺囑,最年輕的甚至只有18歲。90後的身前遺囑年輕人立遺囑,不是孤例了。中華遺囑庫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訂立遺囑的「90後」有178人。「目前的數據比這個多,截至2019年8月底,90後立遺囑人數為236人。」中華遺囑庫一位工作人員跟中國新聞周刊透露。在立遺囑的年輕人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8歲。該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因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是18歲,18歲以下的我們不能做。」
  • 每日論語——三十而立的起源
    後,已經沒有多少時光就要達成30歲了,但是突然回想起來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都一無所成。同時還延誤了一個90後小姑娘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雖然她少有怨言,但是總感覺沒有支撐其做自己的能力。所以壓迫自己成長,卻突然想起來,何為三十而立,而又如何三十而立呢?
  • 三十而立,該如何立
    春節過後,冠狀病毒肆虐,與此同時大家是否也注意到了,90後已經開始邁入三十的行列了呢。對於絕大多數90後來說,當前的局面都是非常尷尬的,工作多年,錢沒攢下來,外債倒是沒少攢,買車買房還要靠父母,我們究竟靠什麼而立?
  • 90後奔三的感慨句子 不知不覺都30歲了朋友圈說說
    2.打心裡不希望這一天的到來,因為真正得奔三了,所以我希望它成為生命中最平凡的一天,29歲,你好!3.奔三的你,你需要一份成功的事業;奔三的你,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情;奔三的你,一定要讓自己成熟穩重;奔三的你,一定不可以熬夜去工作。
  • 90後已經三十歲了,男人三十而立,究竟要立什麼
    孔子在論語《為政》中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現如今,90後已步入而立之年,在這年齡段,大多都已結婚,小孩一般也有五六歲了,父母大多也年近60。
  • 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三十而立,我們立住了!
    北醫三院兩位「90後」臨時黨支部書記王奔和吳超深受鼓舞,3月11日,他們代表北京大學三家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34名「90後」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沒想到總書記這麼快給我們回信了!」王奔說,他們在信中匯報了北大援鄂醫療隊在前線的工作,表達了「90後」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的堅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