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先秦時期我國古代服制開始建立,對以後各個歷史朝代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傳統服飾的特點是上衣下裳,寬衣博帶,下身穿的裳實際是裙,而不是褲。
春秋戰國時期的女子服飾以深衣為主,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魏晉時期女服大體上還是承襲秦漢舊制,裙一般是裙腰高,上衣短,衣袖窄,下裙長。
一、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由於政治和經濟的穩定和繁榮,使其能上承歷史服飾之源頭,下啟後世服飾制度之經道,所以,這一時期成為中國古代服飾制度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
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普通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細長的覺得。
這個時期的女服大多以上身著襦還、襖、衫,下身束裙子。短襦長裙是最為基本形式。常見高腰襦裙、齊胸襦裙。
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開闊一些,其它無太大變化。這一時期女性一般都穿短襦或者半臂,肩上搭有披帛。
寬袖對襟衫,長裙,批帛穿戴。這是中晚唐之際的貴族服飾,一般多在重要的場合穿著,如朝參,禮見以及出嫁等。
此外,還有襴袍衫和缺胯袍衫等式樣。這種袍衫主要是受胡服影響,並且與漢族的生活習慣和禮儀特點相結合,形成了這時期袍衫的風格。
二、兩宋時期
宋代的服飾大體沿襲唐制,但在服裝式樣和名稱上略有差異。宋代的缺胯袍衫式樣有廣袖大身和窄袖緊身兩種。
宋代的服裝與唐朝服裝相比,宋朝服裝與傳統的融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給人的感覺是恢復中國的風格。
「程朱理學」在當時的哲學體系中佔有統治地位,對服飾產生了重要影響,宋代服飾呈現出質樸、典雅的「理性之美」。
宋代的女裝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對襟的長袖小褙子,褙子是一種衣身下沿至足,袖子加長,腋下開衩。
即衣服前後片的側縫不縫合的衣服,很像現在的背心,褙子的領口和前襟,都繡上漂亮的花邊。褙子和半臂的習慣極為普遍,但都不能作為禮服穿用。
總的來說,宋代的服飾比較拘謹保守,色彩也不及以前鮮豔,給人以質樸、潔淨、淡雅之感,這與當時的程朱理學的影響,有密切關係。
三、明朝時期
明朝的服裝制度是很嚴格的,什麼階層穿什麼款式、服色都是規定好了的,不能僭越,這是一個突出特點,另外明朝婦女的服裝款式還是比較豐富的。
明朝時期貴族婦女服飾都有具體規定,從皇后、皇妃到命婦皆有冠服。鳳冠霞帔是明代婦女的禮服,是后妃在參與祭奠等嚴重儀式時運用的服飾。
而明代日常女子服裝以衫、裙、襖、褙子、比甲為主。褙子較流行,直領、對襟、小袖為平民之服。
穿白綾襖、藍緞裙。明代元宵節有走百病的風俗,即婦女在十六日夜結伴出遊走橋摸門釘,一般穿白綾襖(衫)或白裙。
主腰也稱抹胸,明代女性貼身內衣款式之一。穿薄紗衫子,內穿主腰、馬面裙,這是夏天時女性在私人空間裡的穿著,並不用來會客或外出。
比甲即半臂,又稱作背褡、背心。半臂起源較早,宋元時仍很流行,明代女子一般穿在襖衫之外。衿衫,內穿襖裙,外穿圓領對衿衫,又稱青褂,明代婦女正裝外套之一。
總之,中國傳統女性不僅對現在服裝的發展影響深遠,在歷史上,還傳入周圍我們的鄰國,對世界女裝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