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女服都有哪些稱呼?衣裳裙紗、袍衫襖褙都在哪個朝代流行

2020-12-05 中原文化家

從先秦時期我國古代服制開始建立,對以後各個歷史朝代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傳統服飾的特點是上衣下裳,寬衣博帶,下身穿的裳實際是裙,而不是褲。

春秋戰國時期的女子服飾以深衣為主,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魏晉時期女服大體上還是承襲秦漢舊制,裙一般是裙腰高,上衣短,衣袖窄,下裙長。

一、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由於政治和經濟的穩定和繁榮,使其能上承歷史服飾之源頭,下啟後世服飾制度之經道,所以,這一時期成為中國古代服飾制度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

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普通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細長的覺得。

這個時期的女服大多以上身著襦還、襖、衫,下身束裙子。短襦長裙是最為基本形式。常見高腰襦裙、齊胸襦裙。

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開闊一些,其它無太大變化。這一時期女性一般都穿短襦或者半臂,肩上搭有披帛。

寬袖對襟衫,長裙,批帛穿戴。這是中晚唐之際的貴族服飾,一般多在重要的場合穿著,如朝參,禮見以及出嫁等。

此外,還有襴袍衫和缺胯袍衫等式樣。這種袍衫主要是受胡服影響,並且與漢族的生活習慣和禮儀特點相結合,形成了這時期袍衫的風格。

二、兩宋時期

宋代的服飾大體沿襲唐制,但在服裝式樣和名稱上略有差異。宋代的缺胯袍衫式樣有廣袖大身和窄袖緊身兩種。

宋代的服裝與唐朝服裝相比,宋朝服裝與傳統的融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給人的感覺是恢復中國的風格。

「程朱理學」在當時的哲學體系中佔有統治地位,對服飾產生了重要影響,宋代服飾呈現出質樸、典雅的「理性之美」。

宋代的女裝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對襟的長袖小褙子,褙子是一種衣身下沿至足,袖子加長,腋下開衩。

即衣服前後片的側縫不縫合的衣服,很像現在的背心,褙子的領口和前襟,都繡上漂亮的花邊。褙子和半臂的習慣極為普遍,但都不能作為禮服穿用。

總的來說,宋代的服飾比較拘謹保守,色彩也不及以前鮮豔,給人以質樸、潔淨、淡雅之感,這與當時的程朱理學的影響,有密切關係。

三、明朝時期

明朝的服裝制度是很嚴格的,什麼階層穿什麼款式、服色都是規定好了的,不能僭越,這是一個突出特點,另外明朝婦女的服裝款式還是比較豐富的。

明朝時期貴族婦女服飾都有具體規定,從皇后、皇妃到命婦皆有冠服。鳳冠霞帔是明代婦女的禮服,是后妃在參與祭奠等嚴重儀式時運用的服飾。

而明代日常女子服裝以衫、裙、襖、褙子、比甲為主。褙子較流行,直領、對襟、小袖為平民之服。

穿白綾襖、藍緞裙。明代元宵節有走百病的風俗,即婦女在十六日夜結伴出遊走橋摸門釘,一般穿白綾襖(衫)或白裙。

主腰也稱抹胸,明代女性貼身內衣款式之一。穿薄紗衫子,內穿主腰、馬面裙,這是夏天時女性在私人空間裡的穿著,並不用來會客或外出。

比甲即半臂,又稱作背褡、背心。半臂起源較早,宋元時仍很流行,明代女子一般穿在襖衫之外。衿衫,內穿襖裙,外穿圓領對衿衫,又稱青褂,明代婦女正裝外套之一。

總之,中國傳統女性不僅對現在服裝的發展影響深遠,在歷史上,還傳入周圍我們的鄰國,對世界女裝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盤點我國各朝代的服飾,每一個都有特色,我都好喜歡
    以後漢宮中又出現了一種前後有襠的縛帶褲,名為「窮褲」,至此有襠的褲子流行開來。魏晉南北朝是我國古代服裝史上大轉變時期,這個時期出現了兩個變化:一個是漢裝的定式被突破,另一個是胡服被大量地吸收融合進漢人的服飾之中。這時的男子服飾以衫代替了袍,衫袖比袍更加寬大,走路甩手時更顯得瀟灑。
  • 漢服四大基本形制——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
    ,是漢服的源頭、基礎形制,後文介紹的深衣制、袍衫制都是在上衣下裳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上衣下裳也是適應性最廣的穿法,不限男女,既可以是華貴嚴肅的禮服,也可以是方便輕鬆的常服,漢代以後流行的上襦下裙制、上衣下褲制本質上也都屬於「上衣下裳」。
  • 「旗裝改漢服」民國旗袍的前世:清代旗女之袍
    當時的記述中,對滿族女性服裝的籠統稱呼有「旗裝」「旗衣」,具體而言又分「襯衣」和「衣」,都沒有「旗袍」這種叫法。目前可考的資料中,「旗袍」一詞最早出現在張所著《雪宦繡譜圖說》中。這是一本記錄當時頂尖的修女沈壽口述的刺繡理論的書,書中介紹刺繡所用的繃子時說:「繃有三,大繃舊用以繡旗袍之邊,故謂之邊繃。
  • 唐代男性服飾之袍衫——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外衣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袍」指有裡子的袷衣,冬可絮棉,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外衣。圓領、窄袖、右衽,領口和前襟各有一枚扣袢系合。「衫」則是單衣,唐釋慧琳《一切經音義》:「衫,單衣也。」袍衫屬長衣,長度一般在小腿至腳面之間,唐顏師古注《急就篇》:「長衣曰袍,下至足跗。」
  • 關於不同朝代漢服的特徵,你都了解嗎?
    不過,在漢服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朝代的漢服,肯定是有著各個朝代不同的特徵的。那麼,大家知道各個朝代的漢服,分別有哪些特徵嗎?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吧!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但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般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
  • 傳承千年的漢家衣裳
    主要承前朝影響,仍以袍為典型服裝樣式,分為曲裾和直裾兩種,袖也有長短兩種樣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飾形制差別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處是男子的腰間系有革帶,帶端裝有帶鉤;而婦女腰間以絲帶系扎。秦漢以黑色為尊貴之色,衣飾也以黑色為時尚顏色。
  • 「遙窺正殿簾開處,袍袴宮人掃御床」:唐朝女性的女扮男裝之風
    由相應的圖像資料來看,唐代女性所穿的「男裝」,絕不是商周、秦漢以降大襟、交領、右衽、褒衣縛帶的中原傳統樣式,而是隋唐時盛行的圓領窄袖袍。自唐南北朝至唐代,男子服裝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把頭戴幞頭、身穿圓領袍衫、腳蹬高筒靴作為最流行的服裝。
  • 你能猜出這些服裝分別來自哪個朝代嗎?
    唐代女服主要為裙、衫、帔。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襦衫廣袖,拖地長裙」成了唐朝時期女性服裝最顯著的特點。宋代男子服裝仍以圓領跑為主,官員除祭祀朝會以外都穿袍衫,並以不同的顏色區分等級。宋代女子的髮式以晚唐盛行的高髻為貴,簪插花朵已成風習。宋代的女裙較唐代窄,而且有細褶;衫多為對襟,覆在裙外。
  • 不同朝代的漢服,魏晉飄逸,唐制富有詩意,宋制含蓄,明制優雅
    漢服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服飾,漢服相對日本的和服而言歷史更為悠久;漢服相較於和服的寬大、優雅而言,穿上漢服的女子則更顯優雅飄逸盡顯中華禮儀之邦的韻味。那麼,不同朝代的漢服又有什麼不同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感受不同朝代的漢服風格和文化。漢服的歷史發展《史記》中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
  • 中國古代服飾這麼多,來看看哪個朝代的「衣裳」你最喜歡
    中國歷史淵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中,經歷了大大小小几十個朝代,每個時期,每個國家的服飾各不相同,在那些生產力極低,溫飽都難以滿足的年代,老百姓的服飾雖然也具有時代特點,但大多以粗布為主,古代各個朝代的服飾,假如你生在古代,你最喜歡哪個朝代的服飾呢?
  • 盤點中國各個朝代的服裝
    按照24史來說,中華民族從夏朝算起,就有24個朝代,各個朝代之間的服裝和禮節都有不同,今天我重點講幾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朝代服裝。夏商與西周時的漢服衣著無實物存世,但那時的貴族都腹前系玉佩,以顯示身份。上著衣,下穿裳,後世稱服裝為「衣裳」,便是源自於此。
  • 道服,僧服,儒服,漢服一直都在我們身邊
    現代道教的「道袍」作為宗教服飾,雖與世俗社會的傳統服飾道袍同源,但由於部分結構有所區別(如三清領、內擺結構等),因此兩者不能等同。隨著流行變化,道袍的衣身長短、袖子寬窄經常變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經發展到有些誇張的地步,衣短才過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 不同朝代的漢服,魏晉飄逸,唐制富有詩意,宋制含蓄,明制優雅
    那麼,不同朝代的漢服又有什麼不同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感受不同朝代的漢服風格和文化。漢服的歷史發展《史記》中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製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
  • 男裝漢服也太颯了,每種形制都要擁有
    今日便來講講男裝漢服有哪些,保證看完忍不住讚嘆「好帥,我可以!」。不過主要講形制科普,至于帥哥的漢服美圖大家可以網上搜索「漢服 男 模特」等關鍵字。好了,我們開始正文。形制: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款式,不同形制之間在領子,袖子和衣長上有區別,如常見形制有圓領袍,交領(右衽)長襖,衣裳等。
  • 【漢服知識】男裝漢服也太颯了,每種形制都要擁有
    本期文章參考有B戰UP想大少的漢服科普視頻。幾天前,某位男同學問我男生穿漢服會不會不好看,甚至被誤會很「娘」?。今日便來講講男裝漢服有哪些,保證看完忍不住讚嘆「好帥,我可以!」。不過主要講形制科普,至于帥哥的漢服美圖大家可以網上搜索「漢服 男 模特」等關鍵字。好了,我們開始正文。
  • 明代中後期的女子們都穿什麼衣服?帶你了解明朝女子襖服
    女襖的源起和發展襖,《中國衣經》中解釋為有襯裡的上衣,而《漢語大詞典》中襖的釋義為「短於袍而長於襦的有襯裡上衣」。漢代及其以前,通常將上衣下裳統稱為衣裳,而在東漢以後,漢服上衣多稱為「襦」,魏晉以後多用「襖」、「衫」,唐以後「襦」字逐漸被「襖」、「衫」替代。
  • 「羅衣何飄搖,輕裾隨風還」的漢服傳統文化,其發展史是如何呢?
    魏晉名士崇尚風流瀟灑、飄逸自然,所以這一時期較為流行那種袖子寬大的衫和袍,達官貴人和黎民百姓,都以大袖寬衫為時尚。一種是幞頭,第二種是圓領窄袖袍衫。幞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唐代以後,人們又在幞頭裡面增加了一個名為"巾子"的固定飾品。巾子大小形狀各有所不同。除巾子外,幞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
  • 不同朝代的服飾,漢服和胡服你更喜歡哪一種
    許多古裝劇的服飾都非常的好看,讓人想要穿一下。古時候的服飾是社會政治和經濟基礎的體現,因此不同的朝代有著屬於它們獨特的服飾,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古代不同朝代的服飾。一、 漢朝服飾直到現在漢服也非常的流行,很多人非常喜歡漢服的款式。漢服是漢朝的傳統服飾,主要有有袍、襜褕、襦和裙。在漢朝富貴人家穿的是綾羅綢緞,普通人家穿的短衣長褲,而貧窮的人家穿的則是粗布短衣。漢朝女子的服飾是衣裙兩件套,而且款式繁多,其中較為流行的是留仙裙。
  • 漢服到底有哪些款式?
    「深衣制」即上衣下裳分開裁剪,但在腰部相連,形成統一的整體,袍、衫、褙子等都屬於「深衣制」服飾;「上衣下裳」則將上衣和下裳分離,分開著裝,「上衣」包括襦、襖、褂,「下裳」包括裳、褲、裙,深受現代人喜愛的「襦裙」也屬於此類。深衣的形制特徵是上下分裁而合制,但保持一分為二的界限,衣領相交,衣襟從左向右掩形成右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