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蘭,中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一年前的一個冬天,偶在鬼市的一個書攤上發現民國版的馮友蘭名著《中國哲學史》。此書為棗紅色布面精裝,厚達一拳頭,道林紙宋體字印刷,紙張挺括厚實,質量很好。可惜由於年久,布面破敗稀巴爛,且皺成一團,幾乎要從封面的厚紙板上脫落下來。正面燙金且左讀的《中國哲學史》及下面一行稍微小點的字體「馮友蘭」,依稀可辨。我是在夜空裡打著手電筒仔細看了半天,結合文中的描述才確定書名的。此書書脊已經散脫,缺少1-192頁,我便以低廉的價格,將此書和另外一冊民國版棗紅色布面精裝《樂府詩集》一同購下。此書買回家後,便一直高置空閣。
無獨有偶,幾個月後的一個周六上午,我去潘家園淘書,偶然在書攤上的一堆廢紙裡發現了一沓道林紙印刷的書頁,拿起來一看,似曾相識,及看書頁中的文字,才知道是中國哲學史的內容,難道這正是我以前買的《中國哲學史》中缺的那部分?我暗自慶幸,便以廉值購下。回家後,迫不及待拿出先前購買的《中國哲學史》相鍥,果不其然,此一小沓書頁正是那冊書所缺的部分,1-192頁,一絲不差。不到半年,一冊失散成兩部分的民國版舊書居然都被我購得,完璧歸趙,世間竟有這樣的奇事?我哈哈大笑,拍手稱妙!
異日閒暇,我獨坐南窗暖陽下,拿出此書,找出剪刀、漿糊、筆刷、線索、針盒、夾子等工具,開始修補。此書確實太爛了,修不修得好,還不好說,只能試試看了,總比破如敗絮強。
我仔細查看了書頁封面,理清了思緒,先用針線把脫落的那小沓書頁,順著線腳原樣植入,又對斷裂的線頭進行了加固。然後,我開始修補封底,理平了布面,塗上漿糊,把布面三面往裡粘住,再粘上襯頁,粘一點用夾子夾住一點,直到整個封底都修整平齊了,放置一邊待幹。第二天早晨,我拿起書來查看,發現封底已經乾巴平齊了,再開始修整封面。書脊上用於加固的紙殼已經朽壞脫掉,裡面的紗布也皺巴巴的,部分斷裂,重新加固。然後,按照修整封底的做法一點點整理封面的布面,直到皺巴巴的布面整個都撐平了,沾到封面裡的紙殼上了,再粘上襯頁,用夾子夾住待幹。等待幹了之後,取下夾子,一冊稀爛的破書就這樣修好了。
修整封底,之前已經縫上了缺失的1-192頁
前面缺1-192頁
封面燙金的字跡還可見
原初狀態的樣子
未修整前的樣子
修整封面
修理完後的書脊
修整完後的樣子
圖片沒有按照前後的順序排列,有點奇怪,第一頁已經有了,帶一枚「修古藩」印
內頁的狀況
修理完後的封底
文:膩膩貓
書友評論:
閃客2010:古人云:人生奇逢,無如好書良友,樓主的這斷奇遇可以成為書壇佳話,值得一生回味!
遊仁尋覓:才知道是中國哲學史的內容,難道這正是我以前買的《中國哲學史》中缺的那部分?我暗自慶幸,便以廉值購下。回家後,迫不及待拿出先前購買的《中國哲學史》相鍥,果不其然,此一小沓書頁正是那冊書所缺的部分,1-192頁,一絲不差。不到半年,一冊失散成兩部分的民國版舊書居然都被我購得,完璧歸趙,世間竟有這樣的奇事?我哈哈大笑,拍手稱妙!這是前不見古人,後也很難見來者的曠古奇談。
蜀南道人:看來樓主確實是好書之徒。前段時間我也在廢品店內發現了兩本書,<鋼鐵是怎麼煉成的>是1952年的初版書,缺少封底<阿里斯託芬喜劇集>1954年初版,精裝全書散架,不忍書籍化成紙漿,買回家花了一下午修補成八品左右的書供自己使用,也是否雅事,花費大約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