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市淘來民國版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

2020-12-03 孔網

馮友蘭,中國當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已成為20世紀中國學術的重要經典,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一年前的一個冬天,偶在鬼市的一個書攤上發現民國版的馮友蘭名著《中國哲學史》。此書為棗紅色布面精裝,厚達一拳頭,道林紙宋體字印刷,紙張挺括厚實,質量很好。可惜由於年久,布面破敗稀巴爛,且皺成一團,幾乎要從封面的厚紙板上脫落下來。正面燙金且左讀的《中國哲學史》及下面一行稍微小點的字體「馮友蘭」,依稀可辨。我是在夜空裡打著手電筒仔細看了半天,結合文中的描述才確定書名的。此書書脊已經散脫,缺少1-192頁,我便以低廉的價格,將此書和另外一冊民國版棗紅色布面精裝《樂府詩集》一同購下。此書買回家後,便一直高置空閣。

無獨有偶,幾個月後的一個周六上午,我去潘家園淘書,偶然在書攤上的一堆廢紙裡發現了一沓道林紙印刷的書頁,拿起來一看,似曾相識,及看書頁中的文字,才知道是中國哲學史的內容,難道這正是我以前買的《中國哲學史》中缺的那部分?我暗自慶幸,便以廉值購下。回家後,迫不及待拿出先前購買的《中國哲學史》相鍥,果不其然,此一小沓書頁正是那冊書所缺的部分,1-192頁,一絲不差。不到半年,一冊失散成兩部分的民國版舊書居然都被我購得,完璧歸趙,世間竟有這樣的奇事?我哈哈大笑,拍手稱妙!

異日閒暇,我獨坐南窗暖陽下,拿出此書,找出剪刀、漿糊、筆刷、線索、針盒、夾子等工具,開始修補。此書確實太爛了,修不修得好,還不好說,只能試試看了,總比破如敗絮強。

我仔細查看了書頁封面,理清了思緒,先用針線把脫落的那小沓書頁,順著線腳原樣植入,又對斷裂的線頭進行了加固。然後,我開始修補封底,理平了布面,塗上漿糊,把布面三面往裡粘住,再粘上襯頁,粘一點用夾子夾住一點,直到整個封底都修整平齊了,放置一邊待幹。第二天早晨,我拿起書來查看,發現封底已經乾巴平齊了,再開始修整封面。書脊上用於加固的紙殼已經朽壞脫掉,裡面的紗布也皺巴巴的,部分斷裂,重新加固。然後,按照修整封底的做法一點點整理封面的布面,直到皺巴巴的布面整個都撐平了,沾到封面裡的紙殼上了,再粘上襯頁,用夾子夾住待幹。等待幹了之後,取下夾子,一冊稀爛的破書就這樣修好了。

修整封底,之前已經縫上了缺失的1-192頁

前面缺1-192頁

封面燙金的字跡還可見

原初狀態的樣子

未修整前的樣子

修整封面

修理完後的書脊

修整完後的樣子

圖片沒有按照前後的順序排列,有點奇怪,第一頁已經有了,帶一枚「修古藩」印

內頁的狀況

修理完後的封底

文:膩膩貓

書友評論:

閃客2010:古人云:人生奇逢,無如好書良友,樓主的這斷奇遇可以成為書壇佳話,值得一生回味!

遊仁尋覓:才知道是中國哲學史的內容,難道這正是我以前買的《中國哲學史》中缺的那部分?我暗自慶幸,便以廉值購下。回家後,迫不及待拿出先前購買的《中國哲學史》相鍥,果不其然,此一小沓書頁正是那冊書所缺的部分,1-192頁,一絲不差。不到半年,一冊失散成兩部分的民國版舊書居然都被我購得,完璧歸趙,世間竟有這樣的奇事?我哈哈大笑,拍手稱妙!這是前不見古人,後也很難見來者的曠古奇談。

蜀南道人:看來樓主確實是好書之徒。前段時間我也在廢品店內發現了兩本書,<鋼鐵是怎麼煉成的>是1952年的初版書,缺少封底<阿里斯託芬喜劇集>1954年初版,精裝全書散架,不忍書籍化成紙漿,買回家花了一下午修補成八品左右的書供自己使用,也是否雅事,花費大約15元。

相關焦點

  • 讀馮友蘭先生《中國哲學史》,赴中國先哲思想盛宴
    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靜水不僅被他的淵博學識和哲學智慧所折服,同時還能享受到中國數千年歷史中諸多哲學家的思想盛宴,實在震撼心靈,受益匪淺。馮友蘭(1895—1990),1918年馮友蘭於北京大學哲學門畢業, 1923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宣紙線裝版在京首發
    》《中國哲學簡史》宣紙線裝版首發儀式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論壇由北京大學哲學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馮友蘭學術研究會、中國文化書院主辦,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和善品堂藏書承辦。與會學者圍繞馮友蘭先生的學術貢獻和宣紙線裝版《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兩書的出版,進行了發言和討論。
  • 《中國哲學簡史》推宣紙線裝版 馮友蘭之女宗璞授權
    《中國哲學簡史》推宣紙線裝版 馮友蘭之女宗璞授權 2015-12-20 12:15:19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上官雲) 20日上午,《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宣紙線裝版首發式在北京舉行。
  • 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了解馮友蘭。
    二、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了解馮友蘭。讀完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想起幾年前,曾經路過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的馮友蘭紀念館,當時感覺縣城裡面的建築挺高大上的。馮友蘭長大後被母親送入上海西式學校學習。1915年9月,馮友蘭考入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 ,開始接受較為系統的哲學訓練。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此時的北大校長,正是「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的蔡元培。
  • 馮友蘭:中國哲學的傳統和世界哲學的未來
    三史釋古今,六書紀貞元,一序述平生  馮友蘭是中國第一位用現代學術眼光寫出完整《中國哲學史》的人,又將它傳譯到西方,使其成為流行最廣的中國哲學著作。牟鍾鑑說:「馮先生是中國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和哲學史家,『三史釋古今,六書紀貞元』,其理論體系博大精深,做人為學都是我的榜樣。」
  • 成瑋|分道合擊: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佛學部分的兩篇書評
    1935年版《中國哲學史》馮友蘭晚年回顧自著兩卷本《中國哲學史》,承認其弱點之一,在「講佛學失於膚淺」。林志鈞看過書稿坦言:「講也就是這麼講,可是總覺得不是那個樣子。」(馮友蘭《三松堂自序》,三聯書店,1989年,227頁)馮著談佛學,集中於東晉至唐一段,見下冊第七、八、九章,十章三節又略提及。問世後各家書評,對此大都語焉不詳,惟有兩位佛門弟子力辨之。
  •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解讀
    中國的哲學精神,大概已經有2000多年,但這個學科只有百年,應該從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說起。他對中國幾千年來哲學了解是通透且深刻的,從他的部分文字中就能體會出來。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明確的指出,「學哲學的目的,是使人作為人能夠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某種人」,哲學的崇高任務,是使人達到人的最高成就,成為聖人。哲學的最高價值,不在於使人增加積極的知識,而在於教人成為聖人的方法,在於「提高人的心靈的境界——達到超乎現世的境界,獲得高於道德價值的價值」以致最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 比肩羅素,卻被胡適罵愚蠢至極,哲學大師馮友蘭為何屢被嘲諷?
    民國,近代史上的亂世,軍閥林立,徵戰四起,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時代,湧現出無數大師,這些大師又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哲學,大學時期最被忽視的一門學科,許多大學生開玩笑說「哲學這門課是啥,難不成是為了培養鹹魚的」。
  • 陳寅恪|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
    漫步者言: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及《新編》,上訖先秦子學,下至清代,博觀約取,以西哲之形融會中國思想之實,持論精確,通俗易懂,曾有學者評論「如果中國人因為有嚴復而知有西方學術,外國人因為有馮友蘭而知有中國哲學」,這大概不會是誇張」。
  • 中國哲學史(馮友蘭)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1930年到1934年完成的《中國哲學史》(上下)是根本,四十年代用英文寫於美國的《中國哲學簡史》是其《中國哲學史》的精編版,某些方面有所改進,已經開始放棄其《中國哲學史》上下冊子學時代與經學時代的劃分,八十年代末完成的《中國哲學史新編》則是其蓋棺之作,不過從《中國哲學史新編》的目錄就看得出來現實政治的影響
  • 馮友蘭,哲學不孤獨
    本報記者 趙林蔚  哲學界眼中的馮友蘭  尊理性 道中庸  據說在西方大學中,凡開設中國哲學課程的,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是第一本必讀之書。他的學術貢獻,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近年來,「馮學」研究成為國內外知識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人生有四大境界,分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 馮友蘭版中國哲學史目錄及連結
    本書小史耳,研究中國哲學,以為導引可也。欲知其詳,尚有拙著大《中國哲學史》,亦承布德博士英譯;又有近作《新原道》,已承牛津大學休士先生(E.R.Hughes)英譯;可供參閱。本書所引中國原著,每亦借用二君之英譯文,書此志謝。  一九四六至四七年,餘於賓夕凡尼亞大學任訪問教授,因著此書。此行承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乘此書出版之際,致以謝意。
  • 「馮友蘭哲學三史」出版:對華夏先賢思想的再闡釋
    近日,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先生的「哲學三史」:《中國哲學史》無論怎樣,馮友蘭都值得我們銘記。馮友蘭不僅是哲學史上「最先具備哲學史家資格的學者」,而且對很多西方人而言,馮友蘭就是中國哲學,中國哲學就是馮友蘭。他的哲學外舊內新,是對華夏先賢思想的再闡釋。
  • 馮友蘭:哲學鬥爭的個人掙扎史
    馮友蘭、任繼愈在會上發言顯眼,簡報編寫者用了這樣的詞句來描述:「副教授任繼愈作了批判胡適實驗主義的思想方法的報告,教授馮友蘭作了批判胡適在研究中國哲學史的資產階級反動哲學思想的報告。任、馮二人英勇地就自己在學術研究中與胡適資產階級學術思想相同的錯誤觀點作了自我批評。」
  •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的一面旗幟,提出人生四大境界
    這兩天一直在看《現代學林點將錄》講的是清末民國那些學者大腕的事跡。我個人對於有學識文化的人素來欽佩之至,今天讀到了「天滿星美髯公朱仝[tóng] 」——馮友蘭。馮友蘭,中國哲學史的一面旗幟,提出人生四大境界。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我上個月剛拜讀過,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推薦大家可以讀下。今天主要分享下我所了解的馮友蘭先生的生平軼事!
  • 哲學小議(一)— 讀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
    古之君子馮友蘭大師「三史釋今古,六經紀貞元」,其中《中國哲學簡史》堪稱中國哲學入門書,全書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著重於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按馮友蘭大師所說,人分為四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普通人介於一二境界之間,賢人達到第三境界,只有聖人達到天地境界。
  • 陳寅恪: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審查報告  竊查此書,取材謹嚴,持論精確,允宜列入清華叢書,以貢獻於學界。茲將其優點概括言之:凡著中國古代哲學史者,其對於古人之學說,應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筆.蓋古人著書立說,皆有所為而發;故其所處之環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則其學說不易評論。而古代哲學家去今數千年,其時代之真相,極難推知。
  •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不僅"照著講"還能"接著講"
    》  在中國現代思想史和學術史上,還沒有哪部著作能像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這樣久傳不衰,在世界範圍內產生持久而深遠的影響。馮友蘭首先是哲學史家,是由研究哲學史而進入學界的。自發蒙入學,他就接受中國哲學的浸潤濡染;後負笈美國,又經過西方哲學的洗禮薰陶。從1921年發表《中國為什麼沒有科學》到1947年撰寫《中國哲學簡史》,整整26年間,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這一領域含英咀華,辛勤耕耘,對中國哲學發展了如指掌。不唯如此,馮友蘭還是哲學家。他不僅能「照著講」,陳述以往的哲學,而且還能「接著講」,創作自己的哲學。
  • 採薇讀書:雜談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與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
    此後,採薇對胡適的興趣逐漸上升,陸續買了他的《四十自述》和《中國哲學史大綱》。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毫無疑問最突出的貢獻在於「疑古精神」,講中國哲學史居然直接扔掉三皇五帝,直接從周宣王開講。讀畢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以上觀點更讓人好奇: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是如何成書的?可讀性在何處呢?二、馮友蘭與《中國哲學簡史》胡適出生於1891年12月17日,出生地在上海。4年後,1895年12月4日,馮友蘭出生於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
  • 「馮友蘭現象」:明明是哲學泰鬥,為何被貶為知識分子中的醜類?
    學哲學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一本書,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哪怕沒有讀過,也聽老師提起過。這本書是哲學路上無法忽視的著作,也是現在中國哲學史體系的建立基礎。該書體系嚴謹,論述詳盡,連陳寅恪先生也不禁對其大加賞讚。這本書的作者馮友蘭先生卻被貶為知識分子中的醜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