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未來商習院院長馮晞,歡迎收聽《晞望未來》第54期。
從這期開始我將系列討論柔性思維的智慧應用。
問題思考:
還是先提個問題:你的思維是柔還是剛?
場景描述:
未來商習院有位企業家學員最近建了一個微信群,取名「柔軟的力量」,聚焦五柔:柔思、柔知、柔行、柔愛、柔悅。大家都挺喜歡這個群名,舞文弄墨,各抒己見,柔剛交互。柔思排在五柔之首,可見其之重要。然而,柔思怎麼柔思呢?
場景分析: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晚年弄瞎了自己的雙眼,眾人不解。
有人問他:「為何這麼做?」
哲學家平淡地回答:「為了看得更清楚。」
雙目失明,看得更清,其實在說頭腦更清,思考更清,不讓所見所聞影響或者誘導自己的第一思維。我們平常喜歡先看人看事,再思人思事,習慣「所見即所思」,不習慣「所思即所見」。我們的成語「有眼無珠」,就是比喻沒有識別人和事物能力的耳聰目明的愚人。
我在上期節目裡談了黃金思維圈,人在思考、行動和交流時要先說why,你的思維如金,先思先行有果;如果你先說what,你的思維如土,先行後思無果。今天,我們先想想為什麼我們需要柔性思維,後面幾期再討論如何柔性思維和什麼是柔性思維。
人的思維世界分三個層次:常識、遠見、宏觀。「所見即所思」指常人用雙眼認識外部世界,因此他的思維也由常識構成。常人通常對與己相關的事情和利益感興趣、對眼前發生的是非對錯有正確判斷,但對超出感知的事情不感興趣,同樣,他和對看不見的因果關係也無法辨別是非。
換言之,生活的空間決定思維的高度。自古至今,人的思維有剛有柔,沒有好壞高低之分。古代社會發展節奏緩慢,人們的生活型態變換同樣緩慢,一種思維模式就夠了,那時候剛性思維足以滿足大眾的思維需求,柔性思維則屬於非主流思潮。所以說,剛性思維是更加符合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的思維模式。
今天的生活空間進入了人工智慧時代,一覺醒來世界可能又發生了巨變已經不足為奇。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也一去不復返了。我們的社會呈現快周期、多變化、深裂變。我們的思維結構越來越多視角、多層次、多模式。一切人和物都需要重新定義,人們需要更智慧的思維模式探索未來、創引未來。
柔性思維恰恰是多視角、多層次、多模式的思維結構,是面向未來的思維模式。柔性思維等同「所思即所見」,是無形的認知,源於思維「視覺」。而剛性思維等同「所見即所思」,是有形的認知,源於肉眼視覺。
昨天與未來商習院新加盟的一位創意企業家聊天,她向我描述了她夢幻在上海打造的「山中樂園」。
我問她:「上海哪裡有山?你是玩個概念。」
她說:「不是。我夢中的山,並非常人眼中的山。當你有意念、有想像、有夢幻、山就會顯現。你有柔思,就有柔山。柔山是都市人的文藝花園。」
這不正好回答了為什麼我們需要柔思。這不正是「所思即所見」嗎。
場景啟思:
柔思源於智慧,柔行源於柔思。
柔貴在思,剛貴在行。思行合一,柔剛並濟。
《晞望未來》,與您有約;相約未來,創引未來!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