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6日至18日,首屆「中國恆美花都杯」全國書法大展在河北永清恆美花都產業園區進行了評審。評審前的9月15日晚8點-9點半,預備會議通過了張旭光《關於評審基本原則及說明》,認真細緻討論並通過了劉洪彪介紹的《評審流程細則》,通過了申萬勝、張緯東宣讀的《評委守則》、《評委承諾書》、《監審規則》。對本次評審在「機制公正和藝術至上」上達成了共識。
評審預備會
初評階段。9名評委,每兩人一組,分成三個組,對全部一萬餘幅作品進行評審;另外3名評委,組成複查組,對其他三組淘汰的作品進行覆核打撈。最終742幅作品進入第二輪複評。組委會工作人員在監審委員會的監督下,對全部複評作品進行懸掛和重新編號。初評少數人說了算,一位評委贊成即入圍。初評產生了「兩特作品」,即「特別精彩、特別個性」作品,而且集中單獨區域懸掛,可以說佔據了一定優勢。
分組初評
複查組
篩查漏網之魚
工作人員懸掛入圍作品
書法也「走了紅毯」
現場工作會
考官們進場
集體審議
學術觀察
監委男團
申萬勝
張旭光
胡抗美
劉洪彪
曾翔
張坤山
劉顏濤
胡崇煒
李嘯
劉京聞
學術觀察員與公證員交流
複評階段。複評多數人說了算,評委用投票器獨立投票,選出315幅後,全體評委分組分書體對作品進行審讀,核查抄錄古今詩文作品書寫內容的正誤,評判自撰詩文作品水平的優劣,及書寫規則的對錯,最後各組將作品審讀中的問題向全體評委進行陳述,對出現錯誤較為嚴重的作品進行淘汰,最終確定進入終評作品285幅。這一階段對藝術本體之外的元素給予了包容,作品精彩和有特點的包容較多,作品水平低和無特點的包容較少。其中一件自作詩格律不對,但因氣象宏大等特點突出也包容了,入展了。
審讀階段,評委們終於拿到了手機
評委籤字
終評階段。為確保評審的公平公正,在嚴格遵守迴避制度的原則下,終評階段每位評委首先提名12件作品,進入評獎階段。評獎分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每位評委在已提名區再獨立提名2幅作品,進入一等獎候選,所有被提名作品獨立分書體懸掛,全體評委使用投票器獨立審看並投票,最終6票以上的作品共10幅,成為本次大展的一等獎。落選一等獎的10件作品直接進入二等獎作品提名。第二環節全體評委再次在已提名區挑選出30幅作品,評委使用投票器進行投票,選出6票以上作品共20幅二等獎作品。第三環節開始前,評委會主任再次召集所有評委開會,對三等獎評選中的包容性進行了強調,最後評委從76幅三等獎提名作品中,選出了40幅三等獎獲獎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評獎階段全體評委對作品進行了深入評議,利弊通透,價值何在,形成了共識,然後投票。這是其他大展評審所沒有的,因而產生了奇蹟,第一輪投票6票以上者正好10名;第二輪投票6票以上者正好20名;第三輪投票7票以上者36名,相差無幾。全體評委對投票結果均表示滿意,他們歡呼,鼓掌,雀躍!這是多年評審未曾見過的場面。
全部評審結束後,工作人員將所有入展、獲獎作品再次統一懸掛,全部評委又通覽一遍。接著,全體評委、監委、學術觀察召開座談會,針對此次展覽的評審,評委們暢所欲言,發表了感想。
附:《張旭光·首屆「中國恆美花都杯」全國書法大展評審基本原則及簡要說明(大展評審預備會議通過)》
評議獲獎作品
公證員宣讀公證書
集體亮相
首屆「中國恆美花都杯」全國書法大展評審基本原則及簡要說明
(首屆「中國恆美花都杯」全國書法大展評審預備會議通過)
張旭光
2020年9月15日
受本屆全國書法大展組委會委託,我就大展評審工作基本原則談幾點意見,並作簡要說明。這幾點意見是近一時期與中國書協劉洪彪副主席多次交流以及其他多位有影響的專家交流的基本共識。
一、緣起
1、書法作為藝術在當代的功能已進入審美為主、實用為輔的新階段,書法如何實現從經典向現代的轉換,如何表現新時代的正大氣象並為時代服務,成為當今的主要任務。但各項大展中藝術審美為主的作品往往被淘汰,多數評委也往往不滿意。這是我們面對的現狀。
2、社會力量舉辦書法活動如何探索一條不重複體制內評審的路徑,互鑑互補,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這是時代的必然趨勢。
3、「中國恆美花都杯」全國書法大展計劃連續舉行,兩年一屆。這個展覽如何推動書法藝術的當代發展,有探索的空間。這是一個重要的機遇。
緣此,擬定以下基本原則,作為本次大展評審的基本遵循與參考。
二、四項基本原則
(一)堅持全面落實「十六字」方針
十六字方針: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多樣包容。是中國書壇對原來「堅持傳統,鼓勵創新,多種風格」十二字方針的完善,比較全面。既是評審的方針,更是創作的導向與遵循。經過多年的評審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不少專家學者提出,四句話中「植根傳統,藝文兼備」兩句落實得好,而「鼓勵創新,多樣包容」落實得不夠好。致使一些有創新意識,有性情表達,有個性的作品落選,傷害了一批有藝術才情者的情感和熱情,也與當代書法創作的主旨、任務有相背之處。
本次大展評審要全面準確落實「十六字方針」,補一補「鼓勵創新,多樣包容」這兩條,實現在傳統功夫到位前提下的創新與多樣包容。
「傳統功夫到位」,是保證主流書風的基礎。因此,在傳統功夫到位前提下,融入個人情感的合理生發,是當前創作健康發展的主流標誌。因此,也不能評出「流行書風」為主流的全國展。
(二)堅持問題意識下的評審
評審是創作的風向標。當前創作和評審中都存在一些問題:
問題之一:如前所述,評審本身,全面而準確落實「十六字方針」不夠。本次評審要全面準確落實此方針,每位評委都應從現在做起,把「鼓勵創新,多樣包容」的理念真正樹立起來,突顯出來,踐行起來。
問題之二:創作本身,不同書體表現力、藝術性不足。
①篆書。特別是小篆,絕大部分寫成了美術字。缺乏書寫性,沒有墨法變化,沒有感染力。當代的小篆如何走出清人的樊籬,如何呈現這個時代的藝術面貌和正大氣象,很重要,也是完全可能的。墨色變化是現代感染力的重要元素,本次評審要特別關注。
②隸書。隸書近幾年也有了「展覽體」,濁、重、黑,千篇一律。本次評審重在推動多樣化,對東漢成熟隸書,對秦簡、漢簡予以重視。
③楷書。時代要求楷書不能在寫功夫上循環,要跨出情感表達這一步。a、小楷也要有氣象、有書寫性、過程感、表現力、感染力。b、魏楷一窩蜂的寸徑小字,界格工整。清人已經把魏碑激活了,提倡「羊毫長鋒加濃墨逆鋒」,這一點當代還沒學到,要注意發現新人。c、唐楷的臨摹性太強,要進一步關注「激活唐楷」的作品。
④行書行草。寫二王者平庸,寫宋人者品格不高,寫王鐸者粗糙,寫大字行書者不到位。要關注突破平庸,關注大字更見大氣象,要大字到位又有一定味道者。同時關注以二王帖學化宋人、化清人的作品。行草離開二王帖學經典的化育是難以升華的。
⑤草書。尤其大草創作尚未深入到核心。大草單字符號要到位,但重點不是寫單字符號,而是在單字符號到位基礎上去寫關係,以符號為素材,在時代審美意識下創造線條、符號的空間組合,創造時間的節奏,創造墨色節奏,創造審美通感,創造全人類的符合時代又能指向未來的藝術審美通感形式。通過評審喚醒大草。
(三)堅持藝術本體之外的包容
人類認識世界,尋求真理的途徑,一是科學,二是哲學,三是藝術。馬克思加了社會實踐這一條。馬克思主張藝術是認識真理的一個途徑。真理在藝術中表達,不是在知識中表達。實踐證明,有時知識越多,越求全,創造力、個性越受限制。總之,要為創作者「鬆綁」,減少附加壓力,還他們更多自由。
為此,本次大展評審在以下方面予以明確:
1、書寫內容:健康向上。包括看似中性的詩文,其內含更廣大。允許較長詩文節錄。
2、文字:①錯字要嚴格,文字內容多的適當放寬包容。②多一筆少一筆不算錯字。③繁簡要統一。繁體字也是標準字,有疑問時要查本字,如「卷」字。④別字、異體字,以及碑帖用過的字可用。⑤筆誤要包容。
3、脫字衍字要包容。懷素大草千字文脫了「雲騰致雨,露結為霜」,但不影響其性情絕唱。《十七帖》刪了很多內容,也依然「永以為訓」。要抓住藝術的本質和藝術發展的主要矛盾,只要作品精彩,內容健康,知識性的小問題可適當包容。
4、版本、出處、落款不做硬性限制。如王鐸很多大作品,寫的是杜甫詩,但只落王鐸二字。因此我們不宜刻意求全,藝術創作總是遺憾的過程。只要作品精彩,無款只用印,亦未嘗不可。
5、如作品精彩,以上問題,根據實情,可分別包容或降級處置,特別嚴重者也可淘汰處理。
書法是藝術,也是文化,藝術創作總是理性高原的非理性馳騁。沒有理性的非理性恣肆只能是瘋子,並不足推廣。以上條款旨在為創作鬆綁解壓,平時重視和加強文化的學習與修養,仍然是當今書壇的重要課題。
(四)堅持評審機制的科學性
1、評委素質高,人數適當。
關於評委:
一是評委專業水平高,不同書體,不同風格一覽無餘。
二是能包容除自己方向以外的風格。
三是藝術忠誠,無私心。(目前小展還有拉票現象)
有高度,就有共識;有專擅,就有差異;有差異才能互補。
評委組成:9人。書法藝術評審是高端評審,除篆刻外,評委對不同書體都能把握,都是高評委。
2、不同階段評審各有相適應的程序。
初評,少數人說了算,一人贊成即可。
這裡增加了一個新程序:「兩特」作品單放,單獨區域懸掛。「兩特」:一是特別精彩,一是特別個性。主要目的是增加評委對「兩特」作品的關注度。這也是劉洪彪先生的創意,我把它概括為「兩特」。
複評,多數人說了算,獨立投票,票數決定。核心是體現集體意志。
評獎,評議結合,先議後評。先把作品看明白,充分討論,利弊論通透,有一定共識,再投票決定。各種書體有代表,但不搞平均主義。核心是給評委專家更多權力,突出學術性。
3、重視少數人意見。複議、評獎階段,評委有上下各兩件作品複議權,要充分聽取解釋,然後投票決定。核心依然是給評委專家更多權力,突出多樣包容。
4、堅持迴避制度。河北省書協、廊坊市書協都不出評委。評委會秘書長主要執行程序,不投票。評委在評獎階段迴避直系親屬作品。核心是保證公平。
5、引入第三方監督。在監審委員會監審的同時,由地方司法局公證處公證監督執行程序情況,並出具公證書。新聞監督在不影響正常程序及相關規定前提下,可定時播報,接受社會監督。核心依然是保證公平。
6、特殊情況特殊處理。本屆評審,考慮疫情防控,只對不熟悉的獲獎作者進行面試。
在以上四項基本原則基礎上,本次大展制定了《評審流程細則》,在初評、複評、審議、評獎程序中分別就公平和藝術指向突出了關注點。總之,當前藝術評審的標準,一是內容健康,二是藝術精湛。因此,在提倡正大氣象,堅持公正程序前提下,本屆全國書法大展評審總原則可概括為一句話:「藝術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