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古詩詞賞析是中考語文中必考的一種題型,縱觀歷年中考試題不難發現,這類題目一般文字淺易,學生對考點也比較熟悉,但答題結果卻年年失分嚴重。其主要原因就是對詩詞的有關知識點沒有很好地掌握。
七,知識點七 修辭手法
古詩詞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借代、設問、反問、反覆、反語、雙關。這些修辭手法在表達情意中的作用各有千秋:比喻能使詩詞中的情或理生動形象,耐人尋味;擬人能使畫面鮮明靈動,使表情達意更別致,更雋永;誇張能使感情表達得更強烈,更鮮明,更能感染讀者;借代能使詩詞更得體,或更含蓄;等等。
方法點撥
這類題目的解題方法:
1.準確指出詩(詞)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2.結合詩句內容解釋為什麼用這種修辭手法,突出了什麼特徵。
3.這種修辭手法有什麼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傳達出詩人的感情。
八,命題解讀
古詩詞鑑賞是近幾年江西中考考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課標繼承我國優秀文化傳統理念的體現。2011年江西卷考查了唐代詩人馬戴的一首詩,2012年江西卷考查了一首宋詞《玉樓春·戲賦雲山》,2013年江西卷考查了一首唐詩《春泛若耶溪》,2014年江西卷考查了一首宋詞《春光好》,2015年江西卷考查了一首宋詩《二月二目出郊》,2016年江西卷考查了一首宋詞《院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2017年江西卷考查了一唐詩《山行》。為了降低答題難度,從2012年起,將2011年詩歌考查的簡答題改為了選擇題,所選篇目均出自課外,主要是唐詩,宋詩和宋詞,考查點涉及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詞句的品味,意境的賞析以及語言特色,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法等。
九,真題示例解析
【例1】山行 [唐]項斯 (2017年江西)
青櫪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數家分。 山當日午回峰影,草帶泥痕過鹿群。
蒸茗氣從茅捨出,繰絲聲隔竹籬聞 。 行逢賣藥歸來客,不惜相隨入島雲。
【注釋】①櫪:同「櫟」,落葉喬木。
1.下列對詩歌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歌描寫了詩人山行時在村裡村外的所見所聞。
B.首聯呈現了一幅恬美、和諧的山村圖,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頷聯描繪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競奔的景象。
D.頸聯描寫了烘茶的過程與抽絲的聲音,展現出農事繁忙的景象。
2.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歌語言清新、細膩、貼切,讀來如聞如見,引人入勝。
B.領聯以「回峰影」和「過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繪的兩幅畫面富有動態之美。
C.詩歌構思奇特,所寫景物極不尋常。
D.詩歌結尾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長。
【解析】第1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頸聯描寫了烘茶的過程」錯,頸聯描寫了茅舍飄出的烘茶蒸茗的氣味和隔著竹籬傳來的絲聲,並未直接描寫烘茶的過程。作答時要關注詩歌中的寫景、抒情及表現手法。
第2題考查詩歌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技巧。詩人描寫山行時在村裡村外的所見所聞,選取了「山當日午」「草帶泥痕」兩種尋常景物,以及暮春山村最具特色的事物——烘茶與繅絲來開拓詩歌的意境。因此,C項「所寫景物極不尋常」是不準確的。
【答案】1.D 2.C
【例2】浣溪沙 張孝祥④ (2016年江西)
霜日明育水蘸空,鳴鞘聲裡繡旗紅,澹煙衰草有無中。
萬裡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成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
【注釋】①張孝樣(1132-1169);字安國,號於潮居士,著有《幹湖居士文集》《於湖詞》。本詞調名下,乾道本《於湖先生長短句》有小題「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頭上的細皮條等。
1.下列對詞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的上片寫邊塞平原遼闊之景,下片寫由觀塞而引起的悲憤感慨。
B.上片前兩句描寫了晴空萬裡,水天相接、鞭聲響亮、紅旗耀眼的景象。
C.「澹煙衰草有無中」不僅描寫了極目遠望之景,還表明了詞人對收復中原的信心。
D.詞的下片抒寫了北望中原之無限感慨以及舉杯消愁愁更愁之悲涼心緒。
2.下列對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的上片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等角度寫景,時節鮮明,色彩明麗。
B.「一尊濁酒皮樓東「一句在下片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C.詞的下片抒發感慨,儼然可見一位愛國志士的形象。
D.這首詞氣勢雄健,意蘊深厚,體現了豪放之詞風。
【解析】第1題考查對詞的內容的理解。「滑煙衰草有無中」一句離情於景,淡淡的輕煙,連天的衰草,隱現於遼的藍天之下,這裡寫出了眼前景象的荒涼凋零,同時也是詞人面對朝廷孱弱、北伐無期的現實的一種悲涼情緒的流露,而並非滿懷信心。第2題考查對詞的內容及寫法的鑑賞能力。詞的上片從視覺、聽覺等角度寫景,沒有觸覺。
【答案】1.C 2.A
【例3】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 (2015年江西)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天忽作晴山卷幔,雲猶含態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壠高低紫燕飛。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1.下列對詩的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點明了剛出郊時太陽未出、江城隱於霧中的情景。
B.頷聯描寫了天氣晴朗、雲霧完全消散的景象。
C.頸聯描繪了一幅黃鸝輕語、紫燕翻飛的生機盎然的圖景。
D.全詩描寫了作者郊遊時的所見所聞。
2.下列對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雲猶含態石披衣」一句採用擬人手法,賦予雲」和「石」以人的情態。
B.詩的頷聯寫遠景,頸聯寫近景,遠近結合,使景物富有層次感。
C.最後兩聯用鳥類逢春之樂反襯「田家「早耕歸來的心情。
D.全詩借景扦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田園風光的感情。
【解析】第1題聯寫的是遠景,前一句寫天晴了,山把簾幔捲起來了;後一句的意思是雲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寫天雖然睛了,但許多雲還未散去。故B項中」雲霧完全消散」說法不恰當。
第2題」誰似田家知此樂」意思是「誰能像農人一樣知道此中樂趣」,所以田家」早耕歸來的心情也是愉快的,此處不是反襯,而是正襯,即用」鳥類逢春之樂」襯託「田家」早耕歸來的愉快心情。
【答案】1,B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