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安溪。茶農採茶忙,幽幽秋茶香,香高韻長的鐵觀音襯託著茶鄉的魅力與多情。10月16日,以「安溪茶·和天下」為主題的第17屆國際無我茶會暨「一帶一路」安溪鐵觀音發展高峰論壇,在世界名茶鐵觀音的故鄉福建安溪拉開帷幕。
第三屆安溪鐵觀音大師名匠精彩亮相,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安溪烏龍茶品鑑賽、技藝展示、茶道演示,觀茶山綠色,品茶者匠心,喝安溪好茶,享美好生活……國際無我茶會首次登陸安溪,讓參會者盡享兩年一度的國際茶文化盛會。此次活動由福建農林大學主辦,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安溪縣茶業管理委員會承辦。來自美國、韓國、義大利、新加坡、喬治亞、臺灣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不同膚色的愛茶人士、專家學者,安溪縣領導,以及媒體記者近千人歡聚一堂,共享香茗,同品精彩紛呈的國際茶文化盛宴。
安溪鐵觀音大師再添2員大將
當日開場,第三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頒獎儀式揭開第17屆國際無我茶會暨「一帶一路」安溪鐵觀音發展高峰論壇的序幕。新一屆的2名安溪鐵觀音大師和8名安溪鐵觀音名匠在全球茶人的見證下,接過牌匾、證書,雖然比賽已經結束,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精神和邊際效應卻與日俱增,影響著安溪80萬的茶農茶商。
大師匠心造,觀音香韻長。為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傳承安溪鐵觀音傳統製作技藝,推動茶產業可持續發展,助力安溪茶產業「二次騰飛」,安溪以百萬之資重獎匠心,延續往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獎項設置,共240萬總獎金。頒獎典禮上,2位「安溪鐵觀音大師」分別獲得100萬元的工作研究經費;8名「安溪鐵觀音名匠」分別得到5萬元的工作研究經費。茶鄉大地,工匠精神日漸成為新一代茶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4月20日,春雨綿綿的穀雨時節,迎著安溪鐵觀音的春茶盛景,第三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在全國茶人的矚目下拉開了戰幕。比賽在歷經鄉鎮選拔、複賽、決賽後,選手歷經茶園管理、制茶、烘焙、評茶、講茶、公眾投票、綜合考評等各個賽事環節後,在觀音飄香的金秋時節結束所有賽程。
選手李力周、陳藝峰憑藉多年來積累的制茶經驗和堅守匠心的素養,成功贏得「大師」榮譽。李凱林、陳清龍、李加鴻、詹玉炎、劉協明、吳政山、陳寧石、陳繁榮分別以優異的成績成功晉級十強,最終斬獲「名匠」稱號。
李力周、陳藝峰兩位大師表示,將善用100萬元獎金,運用好自己的制茶技能,克己復禮、樹立典範,回饋社會、回饋安溪鐵觀音。
不過是一季的春華秋實,但是對於第三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選手而言,2019年春、夏、秋三季的時光,是值得銘記一生的奮鬥歲月。從第一屆創造性設置制茶、評茶與講茶的選拔機制,到第二屆改革性地增加茶園管理考評,今年的第三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在複賽環節又創新增加烘焙項目比賽。每一屆比賽都對選手提出新的要求,這也使得參賽茶師們必須擁有更加全面綜合的能力。
三屆以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培養已選拔出6名安溪鐵觀音大師、20名安溪鐵觀音名匠、近140名優秀制茶能手。「大師」被直接認定為泉州市第四層次人才,「名匠」被直接認定為泉州市第五層次人才。安溪鐵觀音大師賽已經成為高素質、高水平制茶人才培育賽事。
在第三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中脫穎而出的獲獎選手將加入「安溪鐵觀音大師服務隊」,共同為安溪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工匠精神的傳播傾注能量。以第一屆、第二屆安溪鐵觀音大師李金登、王清海、劉金龍、劉協宗為代表的一批制茶名師在過去兩年裡,充分發揮自己的品牌效應。對內通過授徒傳藝、技藝展示、培訓講習等形式言傳身教,帶動和培養了眾多一線種茶、制茶能手;對外不遺餘力地奔走全國各地的茶葉產銷區,傳播安溪鐵觀音文化,推介安溪鐵觀音品牌。
「安溪鐵觀音大師和名匠們在種植、加工、拼配以及產品評審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通過他們的帶動和標杆的作用,也促進了年輕人的學習。」 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孫威江評價。
首屆安溪鐵觀音大師李金登培養誕生新一屆大師陳藝峰,第二屆安溪鐵觀音大師劉協宗培養誕生名匠劉協明,成為賽事最大亮點。在本屆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十強選手之中,年輕一代脫穎而出。共有4位80後選手躋身其中,不乏有接受過前兩屆大師們教授傳藝的學生。
業內人士表示,通過安溪縣委縣政府的積極引導和大師服務隊的示範帶動作用,越來越多年輕的安溪茶人開始回歸茶園、回歸安溪鐵觀音傳統制茶工藝,投身安溪茶產業「二次騰飛」的事業當中。安溪縣域內掀起了一股人人愛茶、人人敬茶的良好氛圍,工匠精神蔚然成風,大師效應已日趨顯現,師帶徒氛圍濃厚,傳統技藝發揚光大,為茶產業「二次騰飛」打下了堅實基礎,注入了新動能,在茶界樹立了創新轉型的風向標。
茶業是安溪最大的特色民生產業。茶業的發展讓安溪實現由貧困摘帽到基本小康,再到全國百強的三大歷史跨越,成為國家生態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連續10年位居全國重點產茶縣第一位。安溪鐵觀音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品牌價值茶葉類首位,蓄積了強大的產業能量、人才能量和生態能量。
2019年,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成功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安溪鐵觀音大師賽的舉辦,對制茶技術和茶文化的傳承、生態茶園的建設、安溪茶人整體素質的提高形成強大的助力,進一步推動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的保護工作,挖掘內在價值。
茶人盛事「無我茶會」首秀安溪
圍成圈圈、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抽籤決定座位,依同一方向奉茶(向左或向右)……當日,在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體育場上,來自八方的愛茶人士,以天為廬,以地為席,在茶會中以茶傳言,一味同心,向參會者奉獻出一場精彩的泡茶、奉茶、品茶欣賞會,讓參會者在茶會中感受茶道思想,享受一片樹葉的溫情,感悟人生之味。
據記載,「無我茶會」源自日本茶道。1990年12月18日,「無我茶會」正式誕生,每隔2年在各地輪流召開1次茶會,逐漸成為深受世界各地茶人喜愛的國際性茶文化活動,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茶人前來布席交流。
「無我茶會」是倡導「大家參與」的茶會,「無我茶會」所蘊含的精神便是茶會的亮點和核心所在。舉辦「無我茶會」,品茶不是唯一的目的,更重要的在於促進交流與修身養性。
在舉辦第17屆國際「無我茶會」的申請中,安溪憑藉傳播與交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龍茶製作技藝(鐵觀音製作技藝)」的理念脫穎而出,贏得世界各國的支持,最終獲得第17屆國際「無我茶會」舉辦權。
生產於中國古老茶區的安溪茶葉,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暢銷海外。「無我茶會」是一種大家自備茶葉茶具,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的茶會形式,有著「求境之無我」的內涵,追求的是一味同心、美美與共的茶道境界,這是和安溪得天獨厚的環境與安溪人和茶與生俱來的緣分相契合的。
本次「無我茶會」除了在安溪設有主會場之外,還在全國設置三個分會場,2000餘人在同一時刻共同泡茶,其中安溪主場1000人,各地分會場1000人。
融合多種非遺,活動覆蓋全產業鏈。期間,與會領導嘉賓還將前往國心茶莊園、惜緣茶業、安溪茶廠、雲嶺茶莊園等地,參觀品鑑安溪烏龍茶,了解烏龍茶產區的生態環境,體驗烏龍茶的採摘製作流程,探尋安溪茶產業永續發展的源頭。置身於安溪茶園的風情畫卷中,讓參會者體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溪烏龍茶(鐵觀音)傳統製作技藝的獨特魅力,充分僅感受安溪源遠流長的海絲茶韻,清新生態的綠色安溪發展路徑。
「非遺之美,生活即道。」活動還融合竹藤文化非遺元素,讓參會者體會安溪非遺竹編文化。舉辦茶藝茶道演示,觀看各國、各地區茶藝茶道演示;茶道藝術家分享茶湯作品,設席泡茶,開展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
據悉,此次活動將持續到本月20日,期間還將在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清水祖師信俗)所在地、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溪清水巖舉辦一場「無我茶會」。一步一禪味,一眼一世界,讓參會者體驗集品茶、聽琴、聞香、識器、賞茶席與一體的享受。
建言獻策安溪茶產業發展
在「一帶一路」安溪鐵觀音發展高峰論壇暨無我茶會論文交流會上,國內外專家學者圍繞茶科技、茶旅遊、茶品牌、茶文化等方面深入探討交流,研討「一帶一路」背景下安溪乃至中國茶產業發展之路和無我茶會文化內涵等。
基於安溪鐵觀音現狀的新時代騰飛策略,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的徐千懿表示,安溪鐵觀音應被賦予具體的精神文化價值,被賦予新時代的意義,政企聯手,資源整合為大品牌,以茶為媒,聯通世界,在「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新渠道、新市場、新態勢中闖出一條國際化新路。
陳重穆三聯生活傳媒有限公司建議,安溪鐵觀音應以茶文化為基點,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尤其是綠色發展理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茶文化與生態產業發展相融合,形成集生態旅遊、生態農業、休閒娛樂等方面的茶文化產業鏈,打造安溪綠色生態茶莊園和精品線路,打造茶品牌,建設茶文化的特色小鎮,推廣安溪茶文化風俗。
「在消費者需求質量提高和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完備的今天,安溪鐵觀音應當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將消費者的需求作為目標,將不擅長的科學技術作為抓住這次機遇的重要「幫手」,同時結合第三產業,實現安溪鐵觀音的二次騰飛。」福建農林大學管理學院(旅遊學院)李妍建議。
天然的茶場環境、得當的製作技藝、深厚的文化積澱、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代表性產品是當今消費市場的理性考量。與會專家認為,安溪茶產業宜調整發展戰略,試著摒棄掉過去「大一統」、「大盤子」的產業思維,從產區、品種、工藝等多維度來打造不同風格的風味論述,建立更具文化積澱的宣傳論述與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代表性產品,趕上消費者強調「理性」、「求知」的消費模式。
……
幾個小時的時間裡,與會專家學者之間有分享、有探討、有建議、有期望。一字一句,都是對安溪茶文化復興、茶產業發展的關心和期許。
安溪是中國烏龍茶之鄉、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全縣茶園面積60萬畝,茶葉總產量6.5萬噸,涉茶總產值175億元,直接或間接出口茶葉超過1.6萬噸。安溪縣已連續10年位居全國重點產茶縣第一位,安溪鐵觀音連續四年蟬聯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榮獲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安溪鐵觀音成為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上合組織青島峰會等一系列重大外交、經貿活動的茶敘用茶,安溪茶文化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內人士表示,安溪通過舉辦國際茶會,吸引世界各地茶人前來布席交流,聚集國內外高層次人才資源,體驗安溪烏龍茶(鐵觀音)傳統製作技藝、竹藤文化等多種非遺元素的獨特魅力,促進安溪鐵觀音茶文化走向國際化,助力茶產業發展。
「我們將以此次國際無我茶會暨安溪鐵觀音發展高峰論壇召開為契機,推進 『四心四化』安溪茶產業發展目標,傳播「安溪鐵觀音好喝一身輕」健康茶飲理念,加快安溪鐵觀音二次騰飛,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弘揚中華茶文化。」安溪縣領導表示。(林清鍛 許藝燕 張錦川 高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