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對「關於修改野生動物法,禁食所有野生動物,修改制定野生動物保護名錄的建議」復文
「關於修改野生動物法,禁食所有野生動物,修改制定野生動物保護名錄的建議」復文
(2020年第7605號)
一、關於將一般野生動物納入法律範疇等問題
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主要從加強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的角度確立其適用範圍,具體包括珍貴、瀕危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對上述範圍以外的陸生野生動物,考慮到其種群不存在生存威脅、甚至可能有害於生態保護,未列入保護對象。但如鼠類、蝙蝠類、鴉類等疫病風險較高的物種,從維護公共衛生安全角度,確有必要將其列入《野生動物保護法》適用範圍。因此,在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過程中,我局會同全國人大環資委等有關部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將防範公共衛生風險放在首位,確立為一大立法宗旨,正在研究擴大法律調整範圍,確保對法律保護範圍以外、有必要進行管控的陸生野生動物依法實施管理。關於您提出的將蝙蝠、鼠類、鴉類、果子狸、蛇類等傳播疫病高風險物種增加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保護名錄)的建議,鑑於專家評估論證認為上述物種不符合該名錄相關標準,尚不宜列入該名錄。我局將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後,對這些物種依法實施管理。穿山甲經專家評估論證符合相關標準,已經國務院批准確定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我局已予發布。
二、關於通過法律明確規定禁食所有野生動物問題
從以往保護實踐情況看,濫食野生動物不僅危害野生動物種群安全、生態安全,更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重大隱患。您所提建議圍繞禁食決定精神和有關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具有較高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我局將積極向立法機關反映您的意見和建議,爭取通過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全面禁食法律調整範圍內的野生動物,為徹底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
三、關於加強對「三有」野生動物獵捕證和人工繁育許可證管理問題
現行《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獵捕「三有」陸生野生動物的,應當依法取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核發的狩獵證;從事對「三有」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活動的,應當依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對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管理辦法規定執行;出售、利用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應當提供狩獵、進出口等合法來源證明。從實踐情況看,由於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社會經濟狀況、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各地「三有」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情況存在偏差和不一致。您在建議中所提的「一證到手,一勞永逸」現象確實存在。特別是將野外來源的野生動物假借人工繁育的名義混入市場流通渠道的情況,更是非法經營利用野生動物的重要形式之一,嚴重影響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的發展。下一步,我局將認真考慮您的建議,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研究,擬定相關措施,加大懲處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並在《野生動物保護法》和有關法規修訂中予以體現。
四、關於加大追責和執法力度問題
非法食用野生動物是誘發亂捕濫獵和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的最主要原因,不僅嚴重危害野生動物種群安全、生態安全,更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重大隱患。針對這一問題,各級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以來,就開始進行整治,遏制吃猴腦、吃虎肉、吃熊掌等惡劣現象,取締三水市「禾花雀美食節」,發起「倡導不食野生動物、樹立文明新風尚」宣傳,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百萬廚師拒烹野生動物」活動。我局還積極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立法工作,分別於2014年和2016年對違法食用野生動物行為作出懲處規定,在2016年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增加禁止食用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非法來源的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等內容,在2020年作出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決定。同時,我局連續多年會同公安、市場監管、海關等部門開展了一系列打擊濫食和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的專項執法行動,成效顯著。僅在2019年5月至10月的專項整治行動中,市場監管部門就查處違法案件289件,移送司法機關案件72件。對您所提加大對非法食用野生動物的追責和執法力度的建議,我局十分贊同,並將在配合《刑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修訂工作過程中,積極反映您的意見和建議,爭取通過修訂完善法律加大對非法獵捕、交易、食用野生動物等行為的懲處力度,有效遏制亂捕濫獵濫食野生動物等惡劣現象。
五、關於加強宣傳教育問題
加強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宣傳教育活動一直是我局的工作重點。長期以來,我局堅持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一是通過「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節點,開展主題宣教活動,發動社會各界、民間團體、志願者參與支持保護行動,推動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共同保護」的局面。二是深入開展「播綠三進行動—進保護區、進校園、進社區」活動,組織專家深入保護區、社區、學校,通過開展野生動物科普知識大課堂、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研學、科普展覽、張貼海報、分發宣傳手冊、播放科普視頻等方式,將科普宣傳工作落實到「最後一公裡」,落實到基層群眾的心中。三是疫情發生後,組織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利用微信、微博、公眾號等新媒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發布了「保護野生動物倡議書」「拒絕濫食野生動物,做文明公民」公益海報,製作了《如何救助鳥類》《野生動物保護,需要您的參與》等系列主題動畫視頻,倡導公眾樹立健康飲食新風尚,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並公布了野生動物非法交易舉報電話。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加強正面宣傳,正確引導輿論,提高公眾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