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餃子?看看南京人的冬至都吃什麼吧!

2020-12-06 小叮咚小小

不知不覺,明天就是冬至了,這是2019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冬至又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先觀測出的節氣。冬至是春節的前奏與序幕,也是闔家歡聚共享美食的日子,對於南京人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一天。加上冬至這一天,陰極之至,陽氣始生,甚至形成了「冬至大如年」的佳話。

冬至過後,南京將「入九」,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出九」後天氣就暖和了。

所以也有人說,冬至是進補的大好時機。在北方,冬至一般要吃餃子。諺語說「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當然也會喝羊肉湯作為滋補,

南方人會吃湯圓,寓意為團團圓圓,冬至晚,全家歡聚一堂,一起吃個過冬飯。而在南京,冬至也有不少必吃的菜品,道道都是經典。

每年冬至,南京人早早地就會去菜市場排隊,買上一隻老母雞回家煨湯。

因為在南京有「一九一隻雞」的說法,也就是說,從冬至日算起,每進「一九」都要喝一碗雞湯,這是南京人特有的進補習慣。熱乎乎的雞湯喝下去,既暖心又暖胃,不僅能禦寒,也讓人嗅到了一股年的味道。

除了雞湯,豆腐也是南京人冬至餐桌上的「標配」。豆腐諧音是「多福」,象徵著對新年的美好寓意,老南京人圖個吉利,所以冬至這天一定要吃豆腐。

老南京做豆腐的方法有很多,青菜豆腐「保平安」,蔥煎豆腐則取「從容與富餘」之意。

據傳,南京人冬至吃豆腐還與朱元璋有關,這也是歇後語「小蔥拌豆腐—— 一清二白」的由來。

有的家裡還有在冬至之夜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死後變成疫鬼。但是,這個疫鬼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大家常會以為冬至應該吃餃子,其實那是偏北方的習俗。老南京人在冬至會煮上一碗白白糯糯的芝麻湯圓。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也流傳著「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所以明天吃完湯糰,就要更懂事一點嘍。

食用湯圓一般在全家祭祀後再吃,暗示著圓滿幸福。有時也會用糯米豆沙團來代替,寓意團團圓圓,甜甜蜜蜜。

不少老南京人也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但南京人冬至開始吃的「冬餃」不同於平日,重點突出「姜、辣、雜、勤」四個字。

「姜」,餃子餡裡放不少生薑;「辣」,就是除了醋碟子外還多了辣椒醬;「雜」,指餃子餡裡除了通常的肉、青菜還多了黑木耳、豆腐、金針菜等南京人的冬季食補材料;「勤」是南京人進了冬至後餃子就吃的頻繁了。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

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一是為了滋補養生以度過寒冬,二也祈盼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你們所在的地區,冬至都有什麼習俗呢?歡迎評論留言,祝大家冬至快樂!

相關焦點

  • 冬至餃子,吃餃子代表什麼,冬至你吃啥
    冬至你在家吃什麼?據說冬至「南吃餃子,北吃餃子」。今年你要選誰?冬至吃什麼!冬至餃子。今天,我做了冬至餃子。今天,我用豬肉、韭菜和花椰菜包餃子。我還用豆瓣菜做了豬肉。另外,我做了餡餅。很好吃。冬至餃子代表什麼?代表團圓的快樂,也代表張仲景開棚治病的日子。俗話說:「十月一日,冬至,家家戶戶都吃餃子。」。可見,冬至吃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習俗。餃子是中國的傳統食品,屬於節日食品。民謠中有句話:「冬至不端餃子碗,耳朵凍不凍也沒人管」。
  •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寓意著什麼?
    冬至期間,北方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那麼冬至餃子的故事是什麼呢?冬至吃餃子有什麼寓意?讓我們看看這期的舊皇曆吧!冬至餃子起源的故事。每年農曆冬至的那天,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節日大米,無論貧富。俗話說:十月一日,冬至到,家家戶戶都吃餃子。這一習俗是為了紀念藥用的張仲景的冬至。張仲景是南陽人,著有《傷寒雜病論》。它是一個醫生的集合,被歷屆醫生視為經典。張仲景有句名言:入則救世,退則救民;東漢時,他是長沙太監,到醫院看病,在大堂行醫。
  • 冬至吃什麼餡餃子 冬至吃餃子還是立冬吃餃子
    冬至不能錯過的一大美食就是餃子,餃子餡的寓意多,那麼冬至吃什麼餡的餃子呢?從健康養生的角度來看,適合自己食用的就是最好的餃子。具體冬至吃什麼餡的餃子?小編為您介紹。冬至吃什麼餡餃子蝦仁餡  蝦仁、火腿、青菜末配適量鮮肉調製成餡,中醫認為,蝦具有補腎壯陽、通下乳汁的作用,其中富含蛋白質和微量元素以及不飽和脂肪酸,易消化,有利於促進孩子生長發育。適合兒童以及年齡偏大、血脂異常的人群。
  • 冬至全國各地的人都吃什麼?不只是餃子和湯圓,看看這些食物吧!
    冬至時節,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吃的也不盡相同。我們來看一看不同的地方在冬至都有哪些飲食習慣吧,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一年冬天,張仲景看到路上很多窮苦的百姓耳朵都凍爛了,心生憐憫。和弟子一起舍藥治傷。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的食物及藥物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形狀,下鍋煮熟之後分給人們吃。吃過之後,人們感到渾身變暖,爛掉的耳朵後來也慢慢變好了。所以吃餃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 冬至吃餃子?南方人說我們冬至是吃湯圓的
    今天是冬至,朋友圈裡被北方朋友們的餃子刷屏了。但是很多南方的朋友提出了質疑「我們冬至都是吃湯圓的啊!」冬至日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這是南北方的習俗差異,但是其寓意都是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 九龍營養課堂: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吃餃子傳說?冬至味覺?
    12月22日迎冬至節氣,冬至吃什麼?餃子是冬至大部分家庭的主食,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說起冬至吃餃子,河南人十有八九能拋出一段「醫聖」張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但是,除了紀念醫聖,你可能並不知道,在上古時期,冬至曾經是一年的開端。冬至吃餃子是有由來和傳說的哦。
  • 北方人在冬至吃餃子,那麼南方人冬至吃什麼?
    明清兩代過冬至的時候,皇帝要巨型祭天大典,民間同樣有祭祖,家庭聚餐,因此冬至也被叫做「小年」。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定製出來的一個,是二十四節氣之首,來由於節氣特點「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在中國古代民間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代皇家和民間都非常的鐘重視。
  •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還有說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戶戶吃水餃。」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當天吃什麼、冬至吃餃子寓意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諺語及順口溜
    「立冬」到,「立冬」峭,立冬來了吃餃子。轉眼間又到了「立冬」節氣的開始,每到這個時節,就意味著,冬天就要到了。為什麼冬至大家都要吃餃子呢?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是什麼?小編為您整理有關冬至的諺語俗語順口溜。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
  • 什麼時候是冬至?冬至除了吃餃子還有哪些習俗?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氣,並且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冬至日的時候民間還有很多習俗來歡迎冬至的到來,那麼大家知道什麼時候是冬至?冬至除了吃餃子還有哪些習俗嗎?三頂養生網馬上來為大家介紹吧!什麼時候是冬至?
  • 冬至習俗|冬至吃什麼
    一年一度的冬至又到了。這個全年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是我們古老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冬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冬至怎麼過,吃什麼,一起來看看吧!每年的冬至其實都不是固定的。根據年份不同,一般固定在12月21日或22日。因其日子不確定,也稱為「活節」。
  • 中國冬至吃什麼 傳統冬至節吃什麼
    冬至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人們總說這一天是祭祀神靈和祖先的節日,是大吉之日,所以在這一天要吃一些食物來進補。每個地方冬至吃的食物都是不一樣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特色食物是在冬至的時候吃的吧!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蘇州人的冬至大於年?
    沒想到,都是在同一個國度,竟有如此差異,雙方表示互不理解,也有些夥伴們都互相同化了,吃什麼無所謂或者通吃。在蘇州的日子似乎一切都變得那麼精緻,湯圓還是五顏六色,在北方,過年吃餃子,元宵節吃湯圓,在北方,很多節日都吃餃子,在南方是不是這樣呢?
  • 冬至到了,吃了餃子開始數九吧……
    冬至到了,吃了餃子開始數九吧…… 現在 一些地方還把冬至 作為一個節日來過 北方地區 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 個別地區在冬至這一天 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由來 冬至吃餃子的寓意及故事傳說
    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
  • 冬至,北方人吃餃子,你都喜歡什麼餡的?
    12月22日是冬至,按照北方的習俗,冬至一定要吃餃子,有句俗話說冬至不吃餃子,冬天耳朵會被凍腫,這句話的由來已久無從考證,凍耳朵到底跟吃不吃餃子有沒有關係,現在也已經沒人關心了,但是吃餃子肯定是冬至的標配話題。
  • 2018冬至節氣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習俗由來是什麼
    12月22日迎來2018年的冬至節氣,冬至吃什麼是中國人普遍關注的重點。餃子是冬至大部分家庭的主食,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說起冬至吃餃子,河南人十有八九能拋出一段「醫聖」張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但是,除了紀念醫聖,你可能並不知道,在上古時期,冬至曾經是一年的開端。冬至吃餃子是有由來和傳說的哦。
  • 冬至來了,為什麼北方冬至吃餃子?吃餃子的習俗來源是什麼呢?
    冬至來了,在中國北方普遍吃餃子,不論貧富,這個餃子是我們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冬至# 那麼大家為什麼冬至吃餃子?吃餃子的習俗來源是什麼呢?據記載,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於是慢慢形成了習俗。我國冬至這個節日,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立冬吃餃子還是冬至吃餃子呢
    2018年立冬和冬至都是冬季的節氣,然而這兩個節氣非常容易混淆節氣,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是立冬,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每到這個時候大家都能聽到「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這句話吧,那麼立冬吃餃子還是冬至吃餃子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