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劍賣出60萬!《神鵰俠侶》同款賣出,俄羅斯95後也來中國學做

2020-12-05 天下網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把寶劍撐起一座城。

天下網商記者 丁潔

微雨的清晨,閉眼站在龍泉的劍川大道上,腦中立刻浮現出《臥虎藏龍》裡李慕白與玉嬌龍在竹海裡揮劍輕「嚓」竹葉的畫面。

削鐵如泥、吹毛斷髮,寶劍被武俠小說籠罩了一層神秘色彩,總有不少人想趕往劍都龍泉一探究竟,其中也包括來自俄羅斯的95後小夥米然。

龍泉位於浙江麗水,這裡有大量從事鑄劍產業的人,據了解,每20位龍泉人中就有1位是鑄劍師,當地也誕生了不少省級工藝美術大師。

但在現代社會,大眾對寶劍的需求驟減,這群工匠以及這門手藝也在歷經時代的考驗。當地人期待依靠電商、網際網路的力量,將這門傳統手藝的價值放大。

去年年底,有100多年歷史的禾字號劍莊在天貓上線,1年時間裡,有上百位武俠迷想拜店主兼第三代掌門人查長偉為師,米然就是慕名而來的眾生之一。

查長偉與他的俄羅斯徒弟米然

學鑄劍的俄羅斯95後

4月的某天,禾字號劍莊的客服收到一條信息,有一位22歲的俄羅斯小夥子想來拜師學鑄劍。

禾字號劍莊是龍泉當地一家百年老店,始創於1905年,查長偉是第三代傳人。查長偉收徒一直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像他的師傅一生也只收了他一個徒弟。這些年,查長偉接觸過太多頭腦發熱想來學鑄劍的年輕人,後來都因吃不起苦放棄。

但在旺旺中聊天的這位老外禮貌而堅定,那就來試試吧。米然從杭州出發,2個多小時的高鐵到達麗水,再打車1個半小時到龍泉市,他帶著兩隻燒雞來到師傅店裡,作為拜師禮。

「我在老家會看李小龍、成龍的電影,覺得中國功夫很厲害,」米然很愛看中國的武俠片,李小龍、成龍、甄子丹都是他的偶像,他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夠來到中國,也像電影裡的俠客一樣仗劍走天涯。

查長偉給米然安排了一場測試——煉鋼鍛造。這個工序需要一錘一錘地敲擊鋼材,肆意飛濺出的火花,即使站在一米遠也會被灼燒到。一錘打下去,米然的手上被燙了五六個泡,「當下沒感覺,結束去洗手的時候太疼了。」

米然正在學習煉鋼鍛造

鑄劍有28道工序, 這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但生在戰鬥民族,米然從小就接受過高強度的體能訓練,再加上十足的決心,他堅持了下來。

身為浙江傳媒學院的留學生,每周末米然都會從杭州來麗水學習鑄劍。體驗學習之外,米然也會拿上相機拍攝鑄劍的vlog,並把視頻放在微博及他的facebook上,期待更多人了解中國的劍文化。

遵循古法

米然並非第一個來龍泉學鑄劍的老外,之前就有一位國外女生被《聶隱娘》吸引而來。

龍泉寶劍創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民間也一直流傳著歐冶子冶鑄出第一把鐵劍「龍淵」,並以此開創了中國冷兵器的先河。在龍泉,劍鋪隨處可見。西街上,每隔2米就能找見一間與劍相關的老鋪子。

依山傍水的龍泉,是不少鑄劍師心中的世外桃源。因為很少受外界幹擾,大家可以專心鑄劍,不少獨特的古法工藝也得以傳承至今。

刀劍在冷兵器時代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一種精神,因而復原古人的鍛造工藝,也成了鑄劍師們的使命和追求。

冰裂紋就是其中之一,古時因開採的鐵礦原石不同,有的極硬脆,有的韌性好,為了使劍性能更佳,智慧的古人將兩者結合鍛造,所謂的剛柔並濟,由此誕生出仿若冰裂的效果。

冰裂紋效果

這種工藝極其複雜,「最大的挑戰在於熱處理,溫度沒掌握好的話,劍就斷裂報廢,前面的所有工序都白做了。」查長偉表示,手工鑄劍的報廢率不小,尤其追求極致,成功率就很低,例如隕鐵劍的鑄造,「能有1/3的成功率就非常好。」

在《神鵰俠侶》中,楊過就背著一把64斤重的隕鐵劍獨臂大戰襄陽。隕石非地球之物,長久以來,用其打造的寶劍劍身上會帶有地球上所不具有的獨特花紋。

隕石塊

隕石極其稀有,如同尋寶。之前,在新疆阿爾泰有牧民挖到了隕石,查長偉不遠千裡去尋寶。買了兩大塊,花了70萬。

查長偉說,隕石堅硬無比,一個師傅割了36個小時,才切割出5公分。隕石屬鋼,但雜質多,鍛造的過程需要鑄劍師把控好火候,中和雜質,一不小心打劍的過程中就很容易碎裂。

不久前,有位北京刀友通過天貓店找到查長偉,要求定製一把20斤,長達1米2的隕鐵劍。這樣一件珍貴的寶劍售價60萬,用順豐運輸,快遞費就花了2000多元。

查長偉的手傷痕累累,之前還被鐵片刺穿手背。但他依舊希望這樣的訂單能多來些。

後電商時代

在龍泉,每20人中就有一位鑄劍師,尤其在南秦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從事寶劍行業。

但寶劍仍舊是一件小眾的器物,又非消耗品,市場需求量少,除了收藏,幾乎很難進入大眾領域。「為了生計,在龍泉當地不少人帶著技藝轉型從事打鐵、打農具的工作。」

與此同時,在當地鑄劍師也有明顯的斷層,目前活躍在一線的大多為60後鑄劍師,80後年輕人幾乎不願意從事這門老手藝。

但這樣的狀態被電商打破了。據查長偉介紹,2007年開始就有不少人開始通過電商銷售寶劍。也在那時候,大學畢業的查長偉試水電商。

「我身邊有朋友並不鑄劍,專門在淘寶賣劍。」不少當地人曾把鑄劍作為副業,但電商興起後,市場需求變大,「不少人就把兼職當做本職,自己做起了老闆,尤其這兩年。」目前有上千家品牌在淘寶天貓開店,查長偉認為,利用網際網路,鑄劍這門技藝的價值變大了,輻射範圍也從國內向國外不斷延展。

查長偉在設計寶劍

為此,龍泉當地的學校還專門開設了寶劍鍛造專業,該專業也招收了大批年輕人。

去年,禾字號旗艦店上線,區別於以往,查長偉加入了更多創新的概念,新增了文創產品如裝飾擺件,同時也有家用水果刀、菜刀等品類。他保留著價值上萬甚至幾十萬的手工寶劍,同時也增加更多親民的日用品。

通過學鑄劍結緣,米然與師傅也在思考如何禾字號更好地擴散出去。

除了將鑄劍視頻傳到網絡上,米然還著手幫師傅把網店翻譯成俄語,讓更多人知道龍泉寶劍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藉助網際網路擴散,在抖音上,一些龍泉刀劍店的短視頻也獲得不錯的流量。

據介紹,龍泉九成以上的劍鋪依託電商銷貨,去年一年網絡零售額超過30億,同比增長超30%。

編輯 陳晨

相關焦點

  • 鄭國榮造出的3把劍:一把為金庸所邀,一把賣出高價,一把開創歷史
    要鑄造一把好劍不僅需要熟悉劍的結構,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需要大量長久的練習。練習鑄劍的過程是枯燥且痛苦的,鄭國榮每天都要將手泡到水裡很久,常常失去知覺,但是真正熱愛這項工作的鄭國榮卻甘之如飴。
  • 現實版「神鵰俠侶」你見過嗎?就在咱河北……
    現實版「神鵰俠侶」你見過嗎?>俗話說: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小編這就帶你看看咱河北老鄉是如何在致富路上出奇招的——90後夫妻成現實版「神鵰俠侶」把全村人的農貨送出深山
  • 中國手機品牌走向世界,拿下俄羅斯55%的市場,累計賣出1730萬臺
    1月14日,根據俄羅斯衛通社援引俄羅斯最大電子產品和家電銷售公司——M.Video-Eldorado的研究數據,中國手機品牌還共同拿下了俄羅斯55%的市場。
  • 臺灣作曲家阿鏜的《神鵰俠侶交響樂》
    然而,臺灣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阿鏜(黃輔棠)先生硬是把它做到了,引起全世界華人音樂界的一場不小的震動,那就是我們現在聽到的《神鵰俠侶交響樂》。  《神鵰俠侶交響樂》糅合了中國傳統曲目和西洋古典音樂的曲式,亦中亦西,中西合璧,兼容並蓄,一洗甜俗之通病,令人感到豐厚雋永,清新可賞。  它發源在香港,寫作在紐約,試奏在北京,首演二演在臺北,三演四演在香港與深圳,錄音在俄羅斯。
  • 95版神鵰俠侶背後的故事:郭靖躺地上賣萌,神鵰扮演者曝光
    《神鵰俠侶》是金庸的武俠經典之作,多次被翻拍成影視劇。在廣大金庸迷的心目中,古天樂版本的《神鵰俠侶》似乎才是最為正宗的,李若彤飾演的小龍女更是讓人印象深刻,她的出演更是獲得金庸的肯定。金庸去世後,李若彤發文悼念,稱「他筆下的小龍女給予我一切」。如同想起東方不敗,我們自然就想到林青霞一樣,想起小龍女,我們心目中的經典形象莫過於李若彤。
  • 武漢隕石愛好者打磨玄鐵劍 一柄叫價數萬元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治濤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朱熙勇  金庸小說《神鵰俠侶》裡神鵰大俠楊過使的玄鐵劍,是金庸筆下第一神劍,由玄鐵(隕鐵)製成,重八十一斤。沈烈駿介紹,他目前做的隕鐵劍原料主要是瑞典鐵隕石和納米比亞鐵隕石,切割打磨而成的隕鐵劍保留了隕鐵天然的紋路,辨識度高。  實際加工時,沈烈駿先用硝酸給隕鐵除鏽,然後進行切割和打磨,最後噴射防鏽劑,鍍鎳。他向記者演示:用一根固定好的金剛石切割線,5分鐘就將一塊隕鐵薄片磨斷。而切割整塊的隕鐵時,沈烈駿需要付費求助本地一家企業動用大型工具機。
  • 蘇州玉雕界的「神鵰俠侶」
    金庸先生筆下塑造的神鵰俠侶,成為影響幾代人的記憶。在蘇州玉雕界,也有這樣一對「神鵰俠侶」,成為圈內人津津樂道的佳話,他們就是陶翔、崔芬夫婦。一個不羈放蕩,一個聰慧嫻靜,二人因動漫設計而結緣,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又因為共同的愛好——玉雕設計,攜手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 《神鵰俠侶》驚險一幕 武林神功奇招盤點(圖)
    說到《神鵰俠侶》,除了楊過和小龍女這一對生死相許的「神仙眷侶」之外,劇中出神入化的武打招數,匪夷所思的神奇武功,也是金庸迷們心中耳熟能詳如數家珍的一大看點,無論是「玉女素心劍」「黯然銷魂掌」、還是「雙手互博術」「天羅地網式」,都是電視版《神鵰》難以割捨的經典段落,把83年劉德華版、95年
  • 借錢創業,速賣通95後商家賣廚房用品,一年賣出了3000萬元
    2014年,剛踏出大學象牙塔的95後創業者朱煥裕已經身兼數職攢下積蓄,得益於餐飲以及銷售實習經歷,讓他萌生了廚具品牌出海的想法,從親朋好友處東拼西湊1萬元啟動資金。 當時,在他的設想中,先組建一支精英團隊,不僅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還要結合線上線下新零售,從而進行一種品牌的輸出,承包起整個全球市場廚房理想生活,達到品牌出海最終目的。
  • 95版《神鵰俠侶》幕後舊照,網友:我只想認識神鵰兄的扮演者
    《神鵰俠侶》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出品的電視劇,由李添勝執導,黃國輝、湯健萍、趙靜容、陳寶燕編劇,古天樂、李若彤、傅明憲、李綺紅、張可頤、蘇玉華等主演。劇改編自金庸的同名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主要講述了南宋末年,楊過和小龍女經歷了一番悽美愛情與江湖恩怨的故事,在我們的記憶中,古天樂和李若彤的《神鵰俠侶》可謂是難忘的經典啊,他們真的是楊過小龍女本人了,一個帥氣灑脫,一個仙氣十足。
  • 孤劍歸塵 《神鵰俠侶》手遊獨孤劍派詳盡資料曝光
    孤劍歸塵 《神鵰俠侶》手遊獨孤劍派詳盡資料曝光 時間:2015-05-21 10:31:54 來源:完美世界
  • 神鵰俠侶中的五絕,83劉德華對比95古天樂,你更喜歡那一版
    對於金庸名著《神鵰俠侶》,我想大家不會感覺陌生。因為通過琳琅滿目的同名電視劇,大家對其中的故事早已爛熟於心。《神鵰俠侶》至今已經拍攝了十餘部電視劇,就連新加坡、越南都有所染指。但口碑最好的當屬83劉德華、陳玉蓮版與95古天樂、李若彤版。
  • 一把梳子賣出10億,只做梳子的譚木匠教你創業經驗!
    一把梳子賣出10億,只做梳子的譚木匠教你創業經驗!可就在一年後的1997年,資金不足的問題再次束住了譚木匠的發展——在全國市場已經小有名氣的譚木匠需要資本助力進一步發展,但卻因為沒有固定資產做抵押,貸款申請屢屢被銀行拒絕。  地方銀行都不相信梳子生意能做大,固執己見的譚傳華被「逼」出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決定要登報發廣告招一家銀行來為自己提供資金。第二天,1997年8月19日《成都商報》刊發譚木匠招聘銀行的廣告。
  • 古天樂與李若彤再度合體 95版《神鵰俠侶》經典組合歸功於他
    《神鵰俠侶》被拍過很多版本,但最經典的莫過於古天樂與李若彤在1995年主演的這一版本。其中的古天樂被稱為「最帥楊過」,李若彤被稱為「最美小龍女」。《神鵰俠侶》即使後來再被翻拍,但在觀眾眼裡始終無法超越。
  • 看過原著才發現95版《神鵰俠侶》拍得並不好
    說到神鵰俠侶,最早的印象是臺灣孟非和潘迎紫的版本,只記得那個夏天,抱著西瓜,等在電視機前,主題曲一響:「躍馬江湖道,志傑比天高,一位是翩翩美少年,一位是溫柔美嬋娟……」就把我帶入了那個江湖。也許是先入為主,也許是當年的潘迎紫實在太仙了,讓我一直認為這一版才是最好的神鵰俠侶。
  • 新版《神鵰俠侶》來了!「高配版」黃曉明
    新版《神鵰俠侶》來了!「高配版」黃曉明,「低配版」劉亦菲?對於新版的《神鵰俠侶》,有不少網友吐槽是「高配版」黃曉明加上「低配版」劉亦菲,造型以及各種劇照都是按照當初的模樣還原出來的,甚至連髮飾等配飾都沒有太大改變。
  • 「一波回憶殺」95版《神鵰俠侶》演員再相聚,李若彤古天樂同框
    95神鵰俠侶再聚首,李若彤古天樂同框】1月20日,95版《神鵰俠侶》「小龍女」的扮演者 李若彤 在微博上發文,曬出為95版《神鵰俠侶》監製李添勝「人稱添哥」慶生的照片。照片中「姑姑「李若彤與「過兒」古天樂 親密同框合影,劇中其他演員「李莫愁」雪梨、「傻姑「陳安瑩、「黃藥師」駱應鈞 、「孫婆婆」馮素波等紛紛到場,從而勾起了眾多網友的一波強烈的回憶殺!
  • 95版《神鵰俠侶》劇組2019聚會,楊過小龍女二十四年後再次重逢!
    相信大家都對神鵰俠侶這部劇十分熟悉,儘管已經演過多個版本,每一個版本也都有它的獨特之處。儘管經過不斷翻拍之後,95年的這個版本也是一部最經典,是大家最愛的一部。可以說是在演技和顏值上都是很優秀,也成為大家心目中無可替代的一部作品。在古天樂在飾演這部作品的時候,也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正直人生的顏值巔峰,那時候出演的過兒角色也是迷倒了一群人,對楊過的顏值也更有說服力,使得大家更能融入到劇情中。
  • 神鵰俠侶:獨孤求敗留下四把劍,楊過偏偏選了玄鐵重劍,為何?
    金庸老先生寫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如《神鵰俠侶》,《天龍八部》等等。他巧妙的將地理,歷史,人文知識與小說融合。許多還被拍成了影視作品,神鵰俠侶就是一部非常受歡迎的影視作品,那麼大家一定很好奇,當初孤獨求敗留下四把劍,為什麼楊過偏偏選擇了玄鐵重劍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首先讓我們來說一說,為什麼金庸的武俠小說最能夠打動人?
  • PG1開店做潮牌,一天賣出360萬趕超優衣庫!明星潮牌究竟哪家強?
    6點開售,3點才預告,一晚上過去就賣出了1萬件左右…而且都是集中在開售時間那段買的…你PG1人氣還是很高的樣子啊。第一回開售賣的款不多,讓我們來看看介個潮牌長啥樣。這樣的「同款」還不止一家店在賣,站姐隨便搜了一下…可以說是全國各地都在賣PG1同款了。看到這裡站姐不禁想問…明星做的潮牌真的會有人買嗎?這些年來做潮牌的明星越來越多,男孩子們的錢越來越好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