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在清宮檔案裡的家具用材——紫檀木

2020-08-31 小葉紫檀愛好者

 紫檀木作為家具用材其有據可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中晚期,但是這種珍貴木材被大量地用於家具製作上,還是在進入清代以後,特別是乾隆時期,由於各處皇家宮室苑囿的布置需要大量製作精美的家具,因而宮廷中對於紫檀木的需求遠超前代,與這種情況相對應的是在負責為清代皇家製作各種器物的內務府造辦處的檔案中留下了許多關於家具製作的文字材料,我們或許可以從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記錄中一窺清代宮廷中收藏與使用紫檀木的真實情況。

  首先就來看一看乾隆時期的檔案中關於紫檀木這種珍貴木材的需求:「……奴才等查造辦處承辦傳做活計,每年需用紫檀木甚多,……今應請仍照向例交粵海關監督圖明阿採買紫檀木六萬斤運送來京,以備成做活計應用……」 ;廣州是當時對外開放的口岸,很多紫檀木都是從這裡由粵海關採辦,直接送往京內,但是由於紫檀木的珍貴稀有,各地官員一經發現,即行解送進京:「乾隆四十九年(1784)六月十九日,尚書金簡交來貢物來文清冊,內開兩淮鹽政伊齡阿差人送到……紫檀木二百六十一枚(重四萬十二斤),奉旨:著伊家人送進京交金簡,欽此。」 當然,如此長途轉運也有成本方面的考量:「查粵海冊報紫檀木每斤連運價用銀六分三釐,較比造辦處在京採買每斤一錢七分之例省用銀一錢六釐零,價既省費懸殊,請照前交粵海關監督德魁採買紫檀木六萬斤運送來京以備成造活計應用,並令採買適用件料,毋得仍買彎裂空心之木致多不便」 ,實際上對於紫檀木的採買,不止是數量上有要求,質量也不能忽視:「該(粵海關)監督德魁運到紫檀木六萬四千五斤,奴才等派內務府郎中誠意、員外郎四福會同造辦處官員等詳細逐件查驗,體質堅實者少,多系空心曲彎水裂之件,內可得材料四五成至七八成者核計得料三萬三千餘斤,所剩二萬七千斤只堪做零星碎小什物,不得大件材料,業經奏明核減在案。」 紫檀木大料難得,素有「十檀九空」的說法,也可以從這兩條檔案中略見一斑。

  可見紫檀木料的採買即使對於皇家來說也是一件相當耗費時間和財力的事,因此對於紫檀木的使用也分外精心和嚴密,無論用量大小皆在造辦處檔案中加以記載:「造辦處為做琺瑯壇城上紫檀木龕三座共約用紫檀木九萬三千二百餘斤,內除領用造辦處庫貯木植二千二百二十五斤,採買木植二萬六千四百九十四斤,行取戶部木植八千九十五斤,共得紫檀木三萬六千八百十四斤,現在尚少五萬六千四百餘斤,……請著粵海關監督採買紫檀木五萬六千四百餘斤運送到京應用」 ;又如:「二月初三日為紫檀木龕(解字十一號):工銀二百四十三兩二錢,紫檀木兩千六十四斤」 ;不惟製作用料如此巨大的紫檀木龕,就是一般體量的家具,也都有所費工料的詳盡記錄:「鳴字一百三十八號:木作為做紫檀木包鑲格子一件,用領本庫紫檀木九十一斤九兩,粗布六尺,外僱木雕匠做過九十四工半,外僱大鋸匠做過六工,共外僱工一百工半」 ,就算是一件小小的紫檀屜子也不例外「積二百三十六號:廣木作, 十八年三月初四日傳做紫檀木鑲嵌匣內古玩屜子一分,用本庫紫檀木十一斤十二兩、白檀香三兩三分……」 。製作家具之後的剩餘木料也不能隨意處置,在造辦處檔案中專門列有「紫檀木楠木紅木回殘檔」一項就記錄了散碎紫檀木料的處置情況:「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十六日,木作交回紫檀木五斤十二兩、碎小紫檀木十斤四兩」 、「乾隆五十九年四月三十日,廣木作交回碎小紫檀木二斤十二兩」 ……

  清代宮廷對於紫檀木的搜求始終不遺餘力,正是通過這種不斷的儲備和精打細算地使用,使得內務府庫貯紫檀木數量由乾隆初期的不敷使用到後來得以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充裕的水平,通過下面這張表格,或可以看出這一顯著的改變:

  本文引用的這些檔案是從乾隆元年到乾隆六十年的記錄,在這號稱「盛世」的六十年間,對於紫檀木這種珍貴木料的搜求可以說從未停止,皇家對於紫檀木的推崇更使得紫檀家具成為尊貴的象徵,成為中國古典家具史上一道永不磨滅的風景。

如果你也喜歡小葉紫檀、沉香、海南黃花梨等名貴木材,想要學習更多相關知識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小葉紫檀愛好者」在通訊錄-新的朋友-添加朋友-公眾號-輸入「小葉紫檀愛好者」就可以關注了。

相關焦點

  • 海梅木清乾隆時期御用家具到如今,詳細檔案記載
    據筆者考證,紅木家具在清宮中出現是在乾隆以後,從內務府造辦處檔案記載來看,早在乾隆二十幾年,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裡記載了不少關於宮廷紅木家具的記載: ,這一時期紫檀家具還在宮廷中佔據著主導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陳設庫貯裡,紅木家具的原料並不是稱為「紅木」,製成的家具成品才稱為紅木,那麼清宮紅木家具的原材料稱為什麼呢,從清宮檔案可以發現,在乾隆年以後,一種新的木料進入了清宮,這種木料稱為「海梅木」,如乾隆四十一年內務府造辦處的「陳設庫貯」對當年舊存的紅木家具及海梅木有詳細的記載。
  • 玳瑁、象牙、紫檀……雍正帽架用材都有哪些?
    單一性用材單一性用材如雍正二年元月:「郎中保德奉怡親王諭:將紫檀木帽架做二分……怡親王呈進訖。」雍正十一年六月:「內大臣海(望)傳著做紫檀木、黃楊木帽架做四對。」也就是已晉升內務府大臣的海望,傳做紫檀木、黃楊木帽架各四對。是知主要木料用材有紫檀木、白檀香、鶒木、黃楊木等,其中對鶒木帽架的指示「其挺子上不必鞔黃皮」,推測有些木質挺柱會有鞔皮之類的外表處理。
  • 紅木家具用料有多名貴?俗話說: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迷龍用白菜價誆了家具店老闆一套紅木大架子床。孟煩了諷刺他不知道事情先後道理,先買了家具才去租房子。於是,上演了一出迷龍當街刷光棍,強租鄉紳家房子的戲。那套紅木大床很名貴嗎?答案是肯定的。
  • 明清家具中的黃花梨和紫檀
    史料證明,在明朝時期,就有紫檀和黃花梨從國外進口,故宮也有大量的囤積,但是紫檀家具為什麼在明朝時期,沒有大行其道,反而在清朝卻倍受宮廷的喜歡。因為清代皇帝喜黑,故宮裡一些草花梨家具還被染成了黑色,冒充紫檀,坤寧宮裡有一個大黑櫃,史料上記載是草花梨的
  • 三大貢木:黃花梨、小葉紫檀、大紅酸枝
    黃花梨、小葉紫檀、大紅酸枝,這三種價值最受認可的「老三樣」,被稱為「三大貢木」,不僅在歷史上是皇權貴族珍愛的紅木用材,在當代市場上,也已經被消費者視為紅木中的經典用材,其歷史地位、文化含義、市場價值無可替代
  • 木中黃金,明式小葉紫檀家具「補位追漲」
    大、小葉紫檀有血緣,其家具外觀易混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歡古典傳統家具逐漸變成了一種時尚,而紅木家具在收藏投資領域也已漸呈常態化。在傳統家具收藏領域,一向有「紫檀木中之王,黃花梨木中之後」的說法。常言道 :「 十檀九空」, 最大的紫檀木直徑僅為 20 釐米左右,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紫檀的使用歷史悠久,我國古代認識和使用紫檀木始於東漢末期,晉代崔豹《古今注》中稱「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謂之紫檀」。明代,紫檀為皇家所重視。加上海上交通的發展,各國在與中國的貿易交往中,也時常有一定數量的名貴木材,其中就包括紫檀木。
  • 一木萬金:宮廷御用的「三大貢木」:黃花梨、小葉紫檀、大紅酸枝
    >黃花梨、小葉紫檀、大紅酸枝,這三種價值最受認可的「老三樣」,被稱為「三大貢木」,不僅在歷史上是皇權貴族珍愛的紅木用材,在當代市場上,也已經被消費者視為紅木中的經典用材,其歷史地位、文化含義、市場價值無可替代。
  • 柬埔寨黑酸枝(欖仁木)!目前銷量最大的紅木替代用材
    作為一種新興紅木仿替用材,因為"柬埔寨黑酸枝"的成品家具的銷量和利潤都比較好,所以引入生產的廠家迅速增多。但在2018年下半年,其產銷量一度回落萎縮。原因是,廠家在生產和成品存放過程中,發現該木種在穩定性方面有問題,開裂較多。某龍頭企業,甚至發生了開料烘乾即嚴重開裂,以致幾千件產品無法成品的事件,部分成品也被全部退回,損失大幾千萬。
  • 看看清宮裡的珍品家具,讓你大開眼界(上)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清家具甚為豐富,總數量多達上萬件。清代家具中床榻、椅凳、桌案、箱櫃、屏聯、臺座等一應俱全,還有東洋家具和西洋家具近五百件,其質地有紫檀、黃花梨、酸枝木、花梨、鐵梨、烏木、雞翅木、櫸木、楠木、樺木、榆木、綠木、黃楊和漆等。
  • 當代紅木家具的主要用材
    當代紅木家具主要使用紫檀木(小葉紫檀)、香枝木(海南黃花梨和越南黃花梨)、黑酸枝(大葉紫檀和紫光檀)、紅酸枝(老紅木和新紅木)、紫檀屬花梨木和雞翅木等9種木材。紫檀木作為宮廷家具用材於明代便久負盛名,其材料價格非常昂貴,加上近年來資源越來越少,所以有些不法廠商使用材色與結構貌似紫檀的木材冒充紫檀木家具。市場上常見的冒充紫檀的木材主要有南美產的「蟻木」和「膠漆樹」,還有用尼泊爾產的紅酸枝冒充「尼泊爾紫檀」。
  • 是紫檀成就了清式,還是清式成就了紫檀?
    由於紫檀的木材性能,為皇家視為製作家具的美材,因而大規模採伐,破壞了生態平衡,導致國內這一珍貴樹種的滅絕。據明清的海關資料記載,當時中國從南洋一帶的群島進口過不少紫檀,尤其是入清後,清廷將紫檀作為宮廷家具的首選用材,更是派官員到當地督辦,在不希望他人也用上紫檀的心理驅使下,進行了掠奪性砍伐。這也是為什麼當今紫檀家具特別珍貴的原因之一。
  • 返璞歸真,無背景的紫檀家具是什麼樣?
    紫檀木自古有之,如今作為古典家具之頂級用材。平日看到的多是擺設場景圖,今天就返璞歸真,去掉表象看紫檀家具本質,看一些在無背景的情況下紫檀紅木家具又是如何?小葉紫檀有束腰霸王棖方桌小葉紫檀小葉紫檀圈椅小葉紫檀萬曆櫃
  • 花梨木家具用材真偽鑑定之刺蝟紫檀與非洲紫檀及安氏紫檀的區別
    現如今國內紅木家具市場的刺蝟紫檀家具大多數都是走的低端路線。按理來說,被列入瀕危管制的樹種應該受到市場的重視才對,但事實去截然相反。至於刺蝟紫檀家具的質量我就不多說了,畢竟市場產品總是會有好有壞的,堅持做精品的商家也是有的。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刺蝟紫檀這種材質以及常用來混淆視聽的非洲紫檀和安氏紫檀。
  • 為什麼明代尚黃花梨,清代喜紫檀?
    在明清家具中,明代家具以黃花梨為主,而清代家具以紫檀為主。史料證明,在明朝時期,就有紫檀和黃花梨從國外進口,故宮也有大量的屯積,但是紫檀家具為什麼在明朝時期,沒有大行其道,反而在清朝卻倍受宮廷的喜歡。因為清代皇帝喜黑,故宮裡一些草花梨家具還被染成了黑色,冒充紫檀,坤寧宮裡有一個大黑櫃,史料上記載是草花梨的,但現在人們隔著玻璃看還以為是紫檀的,它就是給染上了紫檀色兒。
  • 獨家 臺北故宮收藏的恭王府家具(上)
    現任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文物保護部主任、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併兼任國家文物局文物信息諮詢中心鑑定研究室特約研究員、文化部藝術品鑑評委員會委員。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優雅的展廳內陳列著一堂清代紫檀家具。這批紫檀家具用料奢華、工藝精湛、雕琢細膩、紋飾華麗。從工、料、紋、形等方面多元素地向參觀者炫耀著它那高貴純正的清宮「血統」,並以其獨具的霸氣彰顯著它那曾經的輝煌。
  • 為什麼明式尚黃花梨,清代喜紫檀?
    在明清家具中,明代家具以黃花梨為主,而清代家具以紫檀為主。史料證明,在明朝時期,就有紫檀和黃花梨從國外進口,故宮也有大量的屯積,但是紫檀家具為什麼在明朝時期,沒有大行其道,反而在清朝卻倍受宮廷的喜歡。因為清代皇帝喜黑,故宮裡一些草花梨家具還被染成了黑色,冒充紫檀,坤寧宮裡有一個大黑櫃,史料上記載是草花梨的,但現在人們隔著玻璃看還以為是紫檀的
  • 明式家具是以黃花梨為主要用材嗎?
    如果從廣義的明式家具來看,這個問題提法就比較欠妥,並非是明式家具對黃花梨情有獨鍾,而是當一種木材迎合一種款式的家具,必然有它獨特的特質、歷史淵源和經濟文化背景的。不論傳統的大漆家具還是紫檀、紅酸枝、雞翅木、鐵力木等傳統硬木,櫸木、柞榛木、榆木、核桃木等傳統國產木材,不管什麼材質,只要能把木材的優勢與家具器形有效的結合起來,都能展示出它更深層次的韻味。
  • 雲霞煙紫 | 紫檀家具的生命力
    如果說黃花梨家具代表了文人的審美、文人的理想;那紫檀家具則代表了宮廷的審美、貴族的情懷。紫檀以其如緞似玉的質地、細膩緻密的紋理、沉穆怡靜的色澤深博人們喜愛,尤其是中國人的珍愛,紫檀木製作的家具,不變形、不易朽,可世代相傳。
  • 深度挖掘:中國古代宮廷紫檀使用史,誰將紫檀帶入中國?武則天紫檀棺究竟何人打造?神秘紫檀大殿又是什麼情況?
    而中國也正值清代康、雍及乾隆前期,尤其是康、雍二朝,正是清式家具形成期,巴洛克的那種精雕細琢及鑲金嵌玉的工藝風格,也影響到正在發展中的清代宮廷家具,這種工藝風格最終選定的材料也必是以紋理沉穆、質地堅好的紫檀木。再有,清代統治者的審美情趣也決定了紫檀木最終要在清宮家具製作中走運。
  • 談「檀」第四檀——印度紫檀(青龍木)
    看到印度紫檀,立馬想到的是印度小葉紫檀,這兩者有什麼區別了,首先是產地,小葉紫檀產地印度,而印度紫檀不是指印度產的紫檀,主要產自東南亞的緬甸、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中國廣東、廣西、海南及雲南引種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