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鄢敏 通訊員 楊靜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陶奕燃(除署名外)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柳卓楠 郭思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今天(21日)上午,廣州市天河區珠村明德堂內青煙嫋嫋。伴隨著鑼鼓琴弦聲,乞巧婆婆帶著玉女手捧十寶、巧品、水果迎接「七娘」,為期一周的2020年廣州乞巧文化節正式拉開帷幕。
巧品上新,「迎七娘」首次對公眾開放
這是廣州乞巧文化節第十六年在珠村舉辦。珠吉街政務服務中心主任楊靜介紹,這是傳統的「迎七娘」儀式第一次向公眾開放,以前都是婆婆們自己迎接。
祠堂中庭的乞巧供案上,擺放著上百件手工品,各式各樣,讓人目不暇接。其中,不僅有傳統的米花、谷花、齋塔、牌坊、鵲橋,還有「致敬最美逆行者」「垃圾分類靠大家」等與時俱進的作品。
供案旁,乞巧婆婆們現場展示製作過程,她們手拿鑷子或牙籤一粒米、一粒米地粘,最後形成一朵花。婆婆的巧手引得參觀的遊客紛紛拿出手機拍攝,其中不乏扛著專業器材的攝影發燒友。
為最大程度減少疫情對傳統文化的衝擊,今年乞巧文化節取消了聚集性的動態活動,比如遊園、七娘飯等,但保留靜態展覽活動,開啟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互動模式。同時,精簡規模,將以往的六臺乞巧供案濃縮在最具代表性的明德堂。
珠村的乞巧婆婆陳婆婆覺得,「這樣更熱鬧,大家都來了」。8月初,接到今年辦乞巧文化節的消息,她和老姐妹都十分開心,抓緊時間加班準備乞巧作品。
古稀粉絲,年年來珠村「追星」
儀式現場,除了當地村民,不乏從廣州其他地方趕來觀禮的市民。70多歲的張婆婆家住廣州越秀區,今天一大早就坐公交到明德堂看手工藝品。從第一屆乞巧文化節開始,她每年都堅持來珠村參加乞巧文化節,「我是忠實粉絲,他們每年都有新東西,看不厭」。今年,她還拉著好姐妹一起來玩。
乞巧節期間,除了迎七娘、擺七娘、拜七娘等傳統活動外,廣州乞巧文化博物館也向市民朋友免費開放。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以乞巧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通過實物與數字場景相結合的形式,生動再現乞巧春秋的歷史與傳承。
據悉,2020年廣州乞巧文化節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開展系列活動。8月21日至26日,王者榮耀中國節·七夕節主題新文創活動、粵傳承·巧奪T工、美學生活主題日、光愛2020·廣州乞巧文化光影秀、遊藝至善·乞巧文化藝術展、乞巧文化新體驗——華南植物園、乞巧文化雲展覽、「緣聚天河·情定七夕」青年聯誼活動、點亮廣州塔等活動將接踵而至,邀請市民暢享乞巧文化盛宴。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樊美玲
審籤|樊美玲
實習生|李紫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