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義3個黃埔四期生,成績最好的叛變被處決,最差的卻成元帥

2021-01-10 騰訊網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誌著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在未來的三年裡,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發展,也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自從孫中山在1925年去世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的新右派漸漸崛起,後在南京另立中央,與汪精衛領導的武漢政府分庭抗爭,開始了國民黨內部的分裂。

到了1927年4月,蔣介石公開亮出反-共旗幟,在各地製造一系列反革命政變,大肆逮捕屠殺我黨黨員以及進步人士,給予我黨造成巨大損失。眾多同志的犧牲也讓我黨領導者意識到,只有自己掌握武裝力量,才能與敵人抗爭。經過周密策劃,終於發動了著名的南昌起義。

參加南昌起義的隊伍,基本上來自張發奎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在基層幹部中有不少是黃埔畢業生,其中有三位是黃埔四期生。此後幾十年革命的發展起伏跌宕,每個人的命運也變幻萬千,那麼這三位黃埔四期生的人生結局又如何呢?

創建光輝偉業的開國元帥

大家都知道,開國元帥林總就是畢業於黃埔四期,不過當年他在軍校的成就,卻遠不如他在戰場上的表現那樣光輝耀眼。

要知道黃埔生是按照成績的優劣順序編入兵團的,林總考入黃埔後被編入步兵科第2團第2營第3連。黃埔畢業後他進入葉挺獨立團當見習排長,南昌起義後已是第73團3營7連連長,值得一提的是,73團的政治指導員正是陳毅。

在殘酷的革命鬥爭中,林總經受住考驗,並從基層官兵中脫穎而出,來到井岡山後,漸漸受到主席的賞識,當時他與王爾琢、伍中豪、張子清、黃公略並稱「井岡山五虎將」。

可惜其他四位都在革命早期就壯烈犧牲,唯有林總歷經各種磨難,最終迎來新中國的成立,並成為開國十大元帥之一。

對革命信仰忠誠不渝,被俘後壯烈犧牲

提起李鳴珂這個人,大家並不是很熟悉,因為他年紀輕輕就為革命獻身了。

1925年考入黃埔四期時,李鳴珂被編入步兵科第1團第2營第6連,剛畢業就參加了北伐,因作戰勇猛有膽識,很快受到葉挺的賞識。北伐戰爭結束後,葉挺調到第24師擔任師長,就把他帶去任命為教導大隊的中隊長。

南昌起義中,出色完成任務的李鳴珂又受到周總理的重用和信任,將他調到前敵委員會任警衛營長,專門負責周公等領導人的警衛安全。

而在起義軍南下途中,李鳴珂率部多次創立戰功,周公稱其為「打仗驍勇,指揮有方」,是我軍一位難得的能徵善戰的將領。

後來周公帶著他來到上海,安排他進入特科,專門負責懲奸除惡,漸漸成為隱蔽戰線上的一把尖刀。

1928年5月,李鳴珂返回四川老家,創建四川軍委特工隊,主要任務就是收集情報、制裁叛徒。到了1930年組織上任命他為紅6軍軍長,不過上任前他還有一個任務要完成,就是剷除大叛徒易覺先。

後來雖然將易覺先槍決,但是他也在敵人的搜捕中被俘,1930年的4月19日,李鳴珂被害,時年31歲。

叛變投敵的無恥之徒,終究沒有好下場

最後一位叫做白鑫,當年進入黃埔時被編入第1團第1營第2連。從他所在的編號來看,當初考入黃埔的成績應當不錯。

黃埔畢業後,他也分配到葉挺獨立團,北伐結束後升為第25師教導隊指導員。南昌起義後,因為第十師的叛逃,致使起義軍在湯坑戰鬥中失敗,無法在潮汕地區立足,最終他跟隨起義軍殘部撤退到海陸豐,與澎湃領導的農民軍合併在一起。

兩年後他被派往上海,當上了軍委秘書長。當時上海的局勢變幻莫測,漸漸對革命前途失去信心的白鑫,通過哥哥聯繫到國民黨上海黨部情報處處長範正波。

在1929年8月的一天,白鑫將一次重要會議的召開時間透露給範正波,不久一隊特務闖進來,將參會的顏昌頤、楊殷、邢士貞、澎湃等人抓走,本來周總理也要參加,幸虧因為生病逃過一劫。

不久澎湃等四人遇害,周公也查出叛變投敵的正是白鑫。知道特科厲害的白鑫一直深居簡出,但守候在霞飛路的紅隊還是把握機會,連開三槍皆中白鑫要害,這個可恥的叛徒也終於得到應有的下場。

上海霞飛路

從三位的入校排名來看,成績最差的是林總,但他半生戎馬,經歷無數風雲的磨難,終於成就輝煌的功績。雖說成績最好的是白鑫,但對革命的不忠最終讓他背負一身的惡名,即使受到嚴懲,也無法彌補對革命造成的巨大損失。

相關焦點

  • 2個黃埔1期畢業生,一個叛變被中央下令處決,一個被蔣介石處決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軍校是軍官的搖籃,古今中外皆是如此,而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其中黃埔軍校第1期更是中國革命的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正式舉行了開學典禮。
  • 他是南昌起義中的營長,部下有元帥、大將,他為何僅被授少將軍銜
    南昌起義是在1927年8月1日我黨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這次起義後來走出了許多開國元勳。有一人在南昌起義中是位營長,部下有元帥、大將,他為何僅被授少將軍銜。此人名叫袁也烈。袁也烈,出生於1899年10月19日,湖南省洞口縣袁家壠人,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的知識分子家庭,自小就飽讀詩書,寫得一手好文章,1924年他考入桂軍軍官學校,第二年考入黃埔軍校,成黃埔二期生。
  • 黃埔四期參加南昌起義紅軍軍團級烈士,電視劇拍成反派,後人起訴
    就好比如說這位烈士,他是黃埔4期的畢業生,還參加過南昌起義,是紅軍軍團級的烈士,然而在電視劇當中卻把他拍成了反派。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湯慕禹投筆從戎,考入黃埔軍校 在他才氣嶄露頭角的時候,他的老家四川一帶,因為軍閥混戰導致盜匪不絕,那時候再加上連年災禍,人民生活的非常的痛苦,本來他是想在家裡幹出一番教育事業來,但是目睹這一切之後,憂國憂民的湯慕禹決定投筆從戎,南下去廣東。帶著滿腔的抱負,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學習。
  • 你知道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嗎?黃埔第五期為什麼是最特殊的一期?
    說起黃埔軍校,大家一定會聯想到廣州,而且對第一至第四期的一些畢業生印象深刻。今天要說的是黃埔軍校第五期,這是黃埔軍校最特殊的一期,之所以說它特殊,那是因為它有四個特殊之處。武漢分校規模不亞於黃埔主校,招收男女學生及入伍生6000餘人。
  • 南昌起義走出來的開國將帥都有誰,他們當時擔任何職,年紀多大
    林彪元帥,時任南昌起義時任起義軍11軍25師73團3營7連連長,時年20歲林總是黃埔四期畢業生,畢業後在國軍中擔任排長,參加過北伐,後來由聶榮臻、周士第直接率領參加南昌起義,擔任任73團3營7連連長,時年20歲,誰也想不到這個年輕人後來會取得那麼大的成就。
  • 南昌起義有多少個黃埔生,他們最後都什麼結局
    黃埔軍校,稱之為中國革命的訓練營,這句話可真是不錯,就這所學校,出了多少風雲人物,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多少貢獻啊,別的不說,單看看南昌起義裡,一共有多少英雄參加,為革命都做出了怎樣的犧牲啊。我們看看一共有多少個黃埔生參加了南昌起義。
  • 秋收起義時的連黨代表成開國元帥,團部書記成大將,師長怎麼了?
    開國元帥羅榮桓在秋收起義時擔任工農革命軍第1師師部特務連黨代表,開國大將譚政在起義時擔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團部書記,那麼第一師師長是誰?他後來怎麼了?餘灑度秋收起義時的第一師師長叫餘灑度,可惜他沒有將革命進行到底,而是中途叛變,成了可恥的叛徒,最後也沒有得到好下場,被蔣介石下令槍斃,下面咱們就一起來看看他的生平。
  • 盧德銘、張子清等……躍上井岡旗幟新的黃埔軍人們
    全國解放後被捕入獄,1975年3月特赦獲釋,遷往桂林居住,曾任桂林市政協委員,1989年病故。 這41名黃埔軍校生大多數都壯志未酬血灑沙場,為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成為了井岡之魂。其中盧德銘與王爾琢之死,都曾讓毛澤東痛心疾首,如失臂膀。
  • 黃埔軍校走出的中共十大名將你知道幾個?
    1、林彪:黃埔四期學生。黃埔軍校成立不久,師生分成兩股勢力,聶榮臻是政治教官,又是共產黨支部負責人,面告十八歲的林彪,你畢業後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向葉挺團長報到。2、徐向前:元帥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五臺縣永安村一個農民家庭。他一生說山西話,愛吃山西飯,平生沒有官氣,平常話不多,生活簡樸,不講究吃穿,給人的印象比較「土氣」,人稱「布衣元帥」。這位「布衣元帥」的革命生涯就是從黃埔軍校開始的。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黃埔軍校出來的10大戰將,其中2人後來成為10大元帥之一
    黃埔軍校出來的10大戰將:1、林彪,原名林祚大,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入學後改名為林彪。毛澤東評價:「林彪是無以倫比的常勝元帥。蔣介石評價:「我要表揚他(林彪),他是黃埔最優秀的將軍,因為他把他的學長和教官都打敗了!
  • 紅軍3大方面軍,各走出多少位元帥和大將?紅二方面軍最少
    紅軍3大方面軍,實際上是由3個紅四軍逐漸發展而來的。8位開國元帥分別是朱老總,他作為「紅軍之父」、紅一方面軍的創始人之一,是理所當然的十大元帥之首;彭老總,紅3軍團的創建者和領導者,後長期擔任我軍副總司令,功勳卓著。林在南昌起義後,追隨朱老總上了井岡山,後成為我軍赫赫有名的戰將。
  • 參加秋收起義的四個團長,兩個叛變,一個逃跑,還有一個下落不明
    參加秋收起義的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盧德銘擔任總指揮,鍾文璋擔任參謀長,進行作戰的主要分成四個團,不過最後僅剩下了兩個團。參謀長鍾文璋擔任第一團的團長,他們這個團實力雄厚,是全師的主力。
  • 出名將質量最高的黃埔四期,除了林總外,還有哪些名將
    如果評價黃埔軍校哪一期出的名將最多?可能大家都會猜到是黃埔一期與黃埔四期,黃埔一期的名將數量多,黃埔四期的名將質量高,各有各的特色。然而你們知道嗎?出名將質量最高的黃埔四期,除了林總以外,還出了哪些名將?
  • 黃埔一期的紅軍戰將
    1927年南昌起義的部隊在潮汕地區失利後,只保存下來一支800多人的隊伍,經過整編由朱德任縱隊司令員、陳毅為指導員,而參謀長正是王爾琢將軍。這是兩位後來的共和國元帥親自帶的隊伍,在滇軍範石生部隊中隱蔽一段時間後發動湘南起義,與秋收起義的隊伍在井岡山會師,成為紅四軍最具戰鬥力的一支隊伍,王爾琢再任紅四軍參謀長兼第28團團長,軍中資歷顯而易見。
  • 八位元帥與南昌起義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1955年授銜的十大元帥中,朱德、賀龍、劉伯承、聶榮臻、林彪、陳毅、葉劍英、徐向前等8位元帥,與南昌起義緊密相連。他們在這次起義中,有的參與了策劃,有的參與了指揮,有的參加了起義的全過程,有的趕上了起義的尾聲。
  • 秋收起義:總指揮犧牲,副指揮坐了14年牢,連級小官成了開國元帥
    1893年出生的韓浚是湖北人,原本有機會成為湖北第二位開國元帥或第三位開國大將。秋收起義時,韓浚任副總指揮,這一革命起點就超過了絕大多數開國元帥,同一時期的陳賡是營長,粟裕還只是個班長。韓浚出生於貧困家庭,家中世代務農,以耕讀為生。
  • 他是黃埔三期生,卻成四期教官,率部抗日壯烈犧牲,所部僅存5人
    黃埔軍校是近代中國比較出名的一所軍事學校,為中國輸送了大批軍官,所有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將近有20萬,但犧牲的高達19萬。我們都看到了那些黃埔畢業的高官,卻沒有記住那些早早犧牲的愛國軍人。 今天介紹的這位就是黃埔軍校三期生,因成績優異能力出色,畢業後就成了四期教官。
  • 他是黃埔四期生,軍事才能略勝林總,更受偉人器重,卻終生不得志
    伍中豪如果不犧牲,絕對有資格入選元帥軍銜名單。而且可以排在十大元帥第二,僅次於朱元帥的。能文能武的軍事將領伍中豪1903年出生於湖南衡陽,比出生於湖北黃岡的林總大四歲。他的父親是晚清學者,所以伍中豪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1922年,伍中豪考上北京大學,在這裡認識了李大釗。在李大釗的影響下,他加入了共產黨。
  • 南昌起義最後800將士成燎原火種 包括3位元帥
    1927年9月初,南昌起義失敗後,起義軍餘部在三河壩地區兵分兩路,伺機突圍。主力部隊由葉挺等人率領,直奔潮汕;朱老總則率領剩餘兵力留守當地,負責斷後。部隊陷入混亂在三河壩完成阻敵任務後,起義軍折損過半,面對前有大河、後有追兵的困境,部隊思想上產生了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