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父母總覺得虧欠子女,因為他們總覺得沒有把最好地給予自己子女。孩子總覺得虧欠父母,因為孩子們總覺得父母的養育之恩難以報答。所以兩者之間就形成了「愛的越多,就欠得越多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於自己愛的人,只覺得愛得不夠。最後慢慢的這種愛,就變成了一種無形的壓力。因為我們總覺得虧對了對方,只是一味的付出,而這種付出也就成了由愛變成責任的一種過程。
而這種過程,更像是剛開始的愛情,起初的時候,兩個人在一起,沒有任何約束無憂無慮。而走入婚姻之後,有了家庭,這種愛的延伸就成了雙方的一種捆綁。
所以,很多事情,做得太圓滿,就會出現相反的效果。適可而止太滿總會傷害自身。
02
莫言說: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恆。
凡事留點遺憾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一個十全十美的人,對於任何事情都講究精緻。每件事情都喜歡做到極致。而這種人往往經受不住一丁點的瑕疵。一件小事情,就可能把他打垮。
人生在世,不要覺得順其自然是一件壞事。我們遵循自然規律,只是在自己需要努力的時候,努力一下,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方式。
我們只是在順勢而為,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因嫉妒諸葛亮就讓他三天之內造出十萬隻弓箭。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事情,諸葛亮欣然接受。
諸葛亮見了魯肅說:希望你能借給我20隻船,每隻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
第三天的時候,諸葛亮請魯肅去取弓箭。江上大霧,諸葛亮命令把船靠近曹軍,將士擊鼓吶喊。曹軍不知道是真是假只好放弓箭。不多久就取得了十萬弓箭。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不完美的事情,反而在完美的情況下完成。諸葛亮利用天氣變化,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而生活也是,沒有完美的生活,更多的是在不完美中進行的。而對於生活,我們只有做的更好,而不是做的完美。
03
愛不能變成一種負擔,一旦成為負擔,就成了無法放下的累贅。
我們愛一個人需要一種舒適的狀態進行,而不是控制。愛和控制不一樣。愛是一种放松的狀態,控制更像是一種強迫的行為。
很多戀人打著愛對方的口號,卻做著讓對方傷心不已。因為彼此的愛,變成了控制,想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方式而活,最後這樣的愛情當然會變質。
贍養老人是我們的責任,而真正的負擔往往是太多的愛,無力回報,做什麼事情都感覺無力償還。
人與人相處,不能太過,太過就覺得油膩,只有點到為止才會讓人舒適。
所以,過猶不及的愛,往往讓對方身心疲憊。我們還是要做到點到為止才能讓對方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