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時光的腳步匆匆,但也有許多節日驛站歇歇腳。在快節奏生活中,也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節日來調整節奏,使人們放慢行進的腳步,休息放鬆,與家人團聚,親近大自然。
時節輪迴,又迎來一個夏季節日——端午節。「端午」 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書中說:「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端,初始之意, 「端五」 即 「初五」。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正陽節、五月節等等。
(該圖片源自網絡)
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端午節的習俗內容非常豐富,有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草藥浴、拜神祭祖、掛艾草菖蒲、佩戴香囊、系五彩線等民俗活動。
其實每到節日人們既清閒又忙碌,在進行節日活動之餘,我們還可以泡杯香茗,吟誦詩詞,好好輕鬆一下。今天特編輯了當代端午詩詞12首,通過賞讀,感受當代詩人的端午情懷。
(該圖片源自網絡)
五律 · 端陽節懷古 文/俊章詩詞
往事隨風去,江山勝跡留。
枝枝斑竹淚,渺渺汨羅惆。
韶樂空高韻,離騷不解憂。
懷沙拋粽子,憑弔蕩龍舟。
金鳳棲桐楝,文昌鄰鬥牛。
泥汙陰冷地,應是蟹魚遊。
註:懷沙:屈原《九章· 懷沙》是屈原最後的詩。「懷沙」 是抱沙石以自沉的意思。人們為了保護屈原的遺體不被魚蝦食,有了端午向江中投粽子的風俗。桐楝:指梧桐、楝子樹。楝實鳳凰所食。蛟龍畏楝,故端午以楝葉包粽子投江中祭屈原。
(該圖片源自網絡)
詠粽子二首 文/西園
其一
玲瓏四角素手綰,尖尖微露玉質軟。
氣蒸包茅凝紅膏,馨香四溢分外甜。
其二
啖酢飲醇過佳節,釜中角黍現翠微。
綠衣包就珍珠質,紅泥素嫩清香蕙。
註:包茅:出自《詩經》,遠古時代,先民們用茅草包米以祭祖。角黍:粽子的別稱。
七絕· 賽龍舟 文/大別山山人
鑼鼓喧天鬧大荒, 龍舟競發舞端陽。
劈波勁逐齊揮臂, 欲立潮頭奮力揚。
(該圖片源自網絡)
七絕 · 屈原諫懷王 文/汴梁閒人(崔新玉)
九章天問越時空,客死他鄉睡夢中。
一賦離騷瞻囑遠,秦軍滅楚滿江紅。
(該圖片源自網絡)
七律 · 悼屈子 文/夢安
時逢重五又端陽,萬戶千家粽葉香。
遙憶當年屈夫子,含悲灑淚汨羅殤。
詩魂辭賦傳佳作,香草美人襲暗芳。
天問離騷抒浪漫,一身博學貫穹蒼。
懷念屈原 文/清水行業
每逢端午憶離騷,滿腔熱血無處拋。
唯怨荊楚少明君,空有才華無可報。
如今山河猶破碎,縱身汩羅盡逍遙!
身已遠去忠魂在,名垂青史品質高!
七律 · 端午節感懷 文/雨蕉
萬古凌霄一羽毛,清流獨領汨羅濤。
忠奸立判衡屈子,黑白明分比楚騷。
敢向青天剖腹問,能投碧浪洗身操。
龍舟競渡追端午,束草懸門寄九翱。
端陽節 文/海傑
又是一年粽飄香,萋萋艾草映月光。
端陽是為屈子祭,憑弔忠魂汨羅江。
千古離騷空惆悵,家國情懷暗自傷。
曠古久遠留青史,荊楚大地換新裝。
七律 · 端午漫吟白素貞 文/南郭行吟
米粽艾草雄黃酒,香囊柳枝五色線。市井街巷,瀰漫著濃鬱的節日氣息,升騰起醉人的人間煙火……難怪白素貞要到人間走一遭。
西湖瀲灩風光好,水面雲遮亦有情。
緣起雨中撐一傘,禍因端午飲三盅。
幸奪仙草還魂魄,怒漫金山舍死生。
修煉千年逢至愛,心甘永世鎮雷峰。
(中華新韻 · 十一庚)
(該圖片源自網絡)
生查子 · 端午吟 文/六月荷花
艾葉鬢雲斜,黃酒滋顏色。江岸轉舟聲,鼓樂飄阡陌。
今兮念屈夫,無復英雄客。傾耳九歌吟,金石留魂魄。
漁家傲 · 橘頌 文/章壽(重慶)
端午千江波浪湧,楚魂堪吊聲哀慟。
心祭瀟湘同設供。
三閭奉,龍舟競渡拋香粽。
世有奸臣常惑眾,黍離千古頻添痛,騷筆顯靈開懵懂。
吟橘頌,忠心日月清輝共。
在這端午之際,願各位讀者:端午安康!吉祥如意!
(以上詩詞編輯如有不當之處,敬請聯繫我,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