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主流民意依舊是「維持現狀反對戰爭」

2020-09-30 華夏經緯網

海軍飛彈驅逐艦進行實彈射擊檔案照片。(中新社)

大華網絡報專欄文章說,根據聯合報最新的民調顯示,有51%受訪民眾支持永遠維持現狀,若加上先維持現狀再獨立(緩獨)的12%與先維持現狀再統一(緩統)的7%,合計支持廣義「維持現狀」的臺灣民眾為72%,佔絕大多數,而支持儘快獨立(急獨)的佔21%,支持儘快統一(急統)的佔3%。

同一時間,遠見雜誌也發布民調顯示,如果兩岸發生戰爭,有54.2%受訪臺灣民眾希望與大陸和平談判,另外也有51.6%受訪臺灣民眾認為不該多買武器。由以上兩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當前臺灣的主流民意就是「維持現狀」、「反對戰爭」,絕對不會因為個人或個別政黨的政治意識型態而與中國大陸來場毀滅性戰爭。

臺灣民眾不論主觀上喜不喜歡中國大陸,客觀上都必須面對中國大陸快速發展的事實,尤其是自1949年雙方隔海分治以來,大陸一直都是影響臺灣生存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兩岸關係也一直是全臺灣人民最關心的議題。

尤其是當前中國大陸是臺灣人民出外旅遊最多的地區、也是臺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與第一大進口地區、亦是臺灣對外投資最多的地區與貿易順差最大的來源。在兩岸關係如此密切的情況下,兩岸避免戰爭,維持和平穩定,經濟文化全方位的交流融合,是最佳的相處模式。

而依照歷年來臺灣內部大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維持現狀」一直是臺灣主流民意,僅有少數人民支持立即統一(急統)或立即獨立(急獨)。而所謂的「現狀」,就臺灣方面而言,就是依「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來定義的現狀。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增修條文」以及「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臺灣方面是主張「一個中國」‐「中華民國」,目前分治為「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而在「憲法」與相關法律中的前言明訂「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可見未來是要追求國家統一的。

這是依現行相關法律定義的「現狀」,任何政黨贏得選舉,取得政權之後,都應該要「依法」執政,絕對不能不依照「憲法」執政!過去曾有最高行政首長在最高民意與立法機關說自己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絕對是「違憲」、「違法」的行為。

就中國大陸的立場而言,2005年3月14日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臺獨」絕對是「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也是改變現狀的行為,若再加上「外國勢力介入」,現狀又被改變,兩岸勢必引爆戰爭,臺灣人民身家性命與財產不保,經濟也將大幅衰退。

至於美國,自1979年與中國大陸建交以來,一直都是遵守三個公報,從未改變過「一個中國」政策(One China Policy),雖然在1979年通過「臺灣關係法」(TRA),最近又通過「2019年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但基本政策不變,希望兩岸和平解決爭議、決不允許臺海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

美國根本不可能為了「臺獨」這種改變兩岸現狀的政治作為,而與中國大陸來場全世界毀滅性的戰爭。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知名中國問題專家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受訪時示警「如果中美兩國領導人無法加強理解,臺灣問題引發的衝突可能會升級為一場對全人類造成災難性打擊的大戰」。

過去民主進步黨曾經在1991年提出「臺獨黨綱」、1999年通過「臺灣前途決議文」,2007年推出「正常國家決議文」,目標將「中華民國」改為「臺灣共和國」,這種「法理臺獨」不但「違憲」、「違法」,更是改變兩岸現狀,既違反臺灣主流民意,又得不到美國支持,更會引爆兩岸戰爭,絕不是臺灣人民希望選擇的道路。

總而言之,兩岸關係應該遵循臺灣內部主流民意,「維持現狀」、「反對戰爭」,並在雙方政治互信基礎上,「和平發展」、「交流合作」、「對話協商」,「共創雙贏」,這才是臺灣人民當前與未來的最佳選擇。若是一意孤行推進「臺獨」,那不僅臺灣將毀滅於戰火之中,全世界都有可能被拖下水!

相關焦點

  • 臺媒:「臺獨」的戰爭風險太大,島內主流民意是追求和平
    ,穩定的藍綠兩大黨政治,以及維持兩岸現狀的目標。如果單純審視臺灣社會對兩岸的看法,橫貫的主軸更不會是藍綠或是統獨,而是追求和平的願景。臺灣戰略學會日前公布的民調便佐證這樣的趨勢,指出高達90.4%的民眾認為「和平相處」才是最適合描述兩岸關係願景的關鍵字,而「停止交流」與「對抗衝撞」分別僅4.4%和2.6%。從這個數據來看,將蔡英文817萬票解釋為民意希望兩岸走向衝突,事實上是錯誤的。
  • 港媒:和平相處 臺灣主流民意
    文章內容如下: 臺灣行政主管機構負責人蘇貞昌11月10日在受訪時說出:「面對中國(大陸)加速促統,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只有人民與『政府』大家團結在一起,才能有效防止,而有些人執迷不悟與中國(大陸)唱和,想要漸統,這會被主流民意唾棄。」蘇貞昌所說的「主流民意」到底是什麼?是客觀的事實,還是他主觀的意志,實踐恐怕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 什麼是臺灣的深層民意?國民黨沒搞懂,真的要完蛋了!
    這個民調結果未必理性公平,卻殘酷地反映了當前臺灣民意直接的觀感,甚至可說是一種既定的刻板印象;說明了國民黨必須做出更大的努力與表現,才可能扭轉民意的成見,沒有積極的表現只會更加深成見。要想改變民意對國民黨的觀感,進而找出新的活路,一是要看政黨路線的主張論述,是否合乎民意的主流價值,二是要看該黨政治人物的表現,是否能夠得到社會的肯定。而臺灣的民意變化敏銳且快速,又必須分別從短期民意、長期民意來梳理認知。
  • 臺灣民意調查的矛盾現象與局限性
    然而上述民意調查結果固然增加,是否表示臺灣民眾願意戰爭,恐怕關注者間具有不同論點。從民意調查長期趨勢來說,支持「臺獨」比例最高不到30%,但認知社會群體願意為保衛臺灣打仗比例高達70%-80%;認知個人願意打仗幾乎未曾超過20%。2020年臺灣民主基金會公布民調顯示,若大陸為統一對臺動武,79.8%民眾願意上戰場保衛臺灣,2019年有68.2%民眾表示願意保衛臺灣。
  • 王睿:美國換總統,臺灣「現狀」能維持多久
    但經過本世紀反恐戰爭的消耗,以及中國大陸的快速掘起,無論直接或間接,美國都已無法在中國家門口挑起一場划算的戰爭。這一點從民主黨政府啟動「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從東海到南海一系列中美攻防的結果便可看透。 而從臺北的角度,臺灣對美國越來越無足輕重。從馬政府到蔡政府都高度配合美方在東海與南海的動作,結果都證明對美國是聊勝於無。
  • 臺灣新黨主席:「現狀」無法維持 統一是最好選擇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中評社6月11日報導,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11日參加中華兩岸文化經貿交流協會主辦的兩岸經濟論壇表示,臺灣過去說只有「統、獨」兩個命運,第三個是維持現狀,但現狀永遠在改變,改變是希望下一代能和樂的活下去,既然現狀不可能維持,那就要選擇「統獨」,「獨」會帶來戰爭,而統是中華兒女在和平氣氛下共同努力為中華民族復興努力
  • 當臺灣主流民意認同兩岸和解 蔡英文還能狂幾天?
    來源:中國臺灣網蔡英文與韓國瑜(圖源:臺媒)固然蔡英文靠著向大陸嗆聲,提高了自己的支持度和網路聲量,但是她一直未能在各項民意調查中搶佔第一位。臺灣《大華網絡報》評論指出,由此可見,臺灣主流民意是認同兩岸和解的。也就是說,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所走的對抗路線,只是使她重新回到綠營的首席,壓制了一度企圖挑戰她的賴清德,卻無法憑此路線爭取到多數民眾支持。畢竟若謂民眾樂意生活在兩岸對抗、臺海緊張的生活中,那是不可想像的。
  • 臺灣軍購「債留子孫」,和平仍是島內主流民意
    和平仍是島內主流民意一段時間以來,美方與民進黨當局互動頻繁,尤其是軍事方面勾結不斷升級,導致臺海局勢日趨緊張,兩岸關係面臨嚴峻挑戰。接下來,兩岸關係會走向何方?對此,島內各界人士高度關注並深表憂心。臺灣「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22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64%的受訪者認為臺灣應該注重與大陸維持友善關係,僅15%認為應該與大陸「對抗競爭」。此前,臺灣旺旺中時公布的民調也顯示,高達58.1%的受訪者認為兩岸應「加強交流」,其中20-29歲的青年族群更是力主兩岸交流。此外,即便是泛綠選民,也有44.5%的人認為要「加強交流」。
  • 臺海研究機構民調揭示:臺灣主流民意並未改變
    但在如此形勢下,在民進黨當局瘋狂鼓譟「反中」「仇中」之時,臺海研究機構的一項最新民調,揭示了此時此刻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這項調查由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共同發布,綜合民意調查等數據得出結論,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但臺灣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
  • 「仇中牌」失靈,「臺獨」終跨不過臺灣民心 兩岸和平是主流民意
    有觀點指出,自2016年以來到2018年,再到2020年,甚至對比2008年與2016年島內兩次政黨輪替,島內民意確實如流水,既能載舟也能覆舟。臺灣《中國時報》指出,如果單純審視臺灣社會對兩岸的看法,橫貫的主軸不會是藍綠或是「統獨」,而是追求和平的願景。
  • 王睿:庸常化的臺灣選舉讓一切淪為工具
    當然,不拔柱也不能保證2016大位或「立委」席次,但卻是藍營突破「維持兩岸現狀」困局的唯一機會。因此,拔柱說明島上被兩黨輪替獨佔的現狀和臺海兩岸對立的現狀,已成為藍綠共同的利益。馬英九在雙十節聲明「維持現狀已成為臺灣共識」,就是這種政治意義。
  • 美刻意挑起臺海危局被看穿 和平仍是島內主流民意
    臺灣「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22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64%的受訪者認為臺灣應該注重與大陸維持友善關係,僅15%認為應該與大陸「對抗競爭」。此前,臺灣旺旺中時公布的民調也顯示,高達58.1%的受訪者認為兩岸應「加強交流」,其中20-29歲的青年族群更是力主兩岸交流。此外,即便是泛綠選民,也有44.5%的人認為要「加強交流」。
  • 美國刻意挑起臺海危局已被看穿,和平仍是島內主流民意
    臺灣「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22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64%的受訪者認為臺灣應該注重與大陸維持友善關係,僅15%認為應該與大陸「對抗競爭」。此前,臺灣旺旺中時公布的民調也顯示,高達58.1%的受訪者認為兩岸應「加強交流」,其中20-29歲的青年族群更是力主兩岸交流。
  • 聯合報民調:臺灣民眾仍盼維持現狀「急獨」略增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該報民調發現,臺灣民眾對於臺灣前途的看法雖然仍以主張「永遠維持現狀」為主流,但比率由去年五成二降為四成八,贊成「儘快獨立」的臺灣民眾則由一成四略增為一成八。此外,雖有六成五臺灣民眾看好大陸發展為世界第一強國,但六成二不認為大陸國力強盛將危及臺灣。
  • 《中國時報》:臺灣民意與美國想像
    「雙英」交鋒,自然引來藍綠大論辯,這其實也是國際結構改變、中美衝突加劇、新冠疫情後,臺灣社會必須深思,可能影響臺灣前途的關鍵戰略抉擇點。那臺灣民眾目前的民意趨向到底為何?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最新的民調,顯示臺灣人對馬英九的說法,有58.3%不同意,僅33.9%同意。不過從題目上來看,該基金會的問法卻有誘導之嫌,其實難以看出臺灣民意的深層趨勢。
  • 王洪光:2020年前定會爆發臺海戰爭 大陸很可能一舉統一臺灣
    從山峰形狀看,這很可能是臺灣南投縣境內的玉山主峰,其標高為3952米,距離海岸線50公裡。從照片中「玉山」南北兩峰位置關係看,圖中的轟炸機正在由北向南飛行,表明這是解放軍空軍編隊11月25日環繞臺灣飛行演訓時所拍攝的照片。
  • 港媒:臺主流民意盼蔡當局改善兩岸關係 維續和平
    敬請關注你好臺灣你好臺灣網8月24日消息 民進黨當局「聯美抗陸」,近日藍、綠營皆有人士提醒,這恐將臺灣置於險境。然蔡英文卻聲稱攜有島內「主流民意」。但傾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今發布民調顯示,41%的受訪臺民眾擔憂兩岸衝突。臺「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22日民調也顯示,島內64%的人希望與大陸維持友善關係,僅15%的人主張對抗競爭。
  • 兩岸對談:ECFA帶動臺灣經濟 兩岸交流才是主流民意
    今年9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實施滿10年,島內輿論熱議ECFA對臺灣經濟的帶動作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究竟都帶來了哪些利好?對此,臺灣世新大學教授遊梓翔對話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於強,就相關話題展開討論。遊梓翔臺灣如果每年扣掉大陸的順差,就沒有順差了。
  • 「秋鬥」民眾高喊「蔡英文下臺」,「討厭民進黨」又成民意主流?
    昨天的「秋鬥」大遊行,臺灣民眾充滿怒氣地高喊「蔡英文下臺」,民進黨中央黨部門前貼滿毒字標語都讓人印象深刻,這些都說明民進黨施政已到了令臺灣民眾難以忍耐的地步。臺灣《聯合報》今天的社論文章指出,民進黨熟悉的街頭戰場,如今又站滿抗議人潮。一場年度街頭儀式性的「秋鬥」,不再被華麗政見迷惑,不再被意識形態挾持的民眾,以質樸的訴求揭穿了當權者的面目與本質。民進黨當局應該想想,是誰逼民眾上街呼喊公平與正義?是誰逼迫立場各異的民眾,在街頭找到共同抗爭與戰鬥的目標?
  • 李登輝怒罵蔡英文:兩岸維持現狀到現在都不改變!
    對此,李登輝9日傍晚痛批蔡英文,「兩岸維持現狀到現在都不改變!」據臺灣東森新聞雲消息,臺南市長賴清德5日被國民黨籍市議員張世賢質疑有「反中」、「臺獨」思想,對此,賴清德則稱,「我是親中的,沒有反中,我親中愛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