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擅長山水,常體察自然景物,主張「筆墨當隨時代」,畫山水者應「脫胎於山川」,「搜盡奇峰打草稿」,進而「法自我立」。所畫的山水、蘭竹、花果、人物,講求新格,構圖善於變化,筆墨筆墨恣肆,意境蒼莽新奇,一反當時仿古之風。
歷史上吃苦瓜最有名的人物,當首推明末清初的畫家石濤。石濤是有開創性的一代宗師。他自號苦瓜和尚,餐餐不離苦瓜。甚至還把苦瓜供奉案頭朝拜。他對苦瓜的這種感情,與他的經歷、心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石濤是明靖江王朱贊儀的十世孫,朱亨嘉的長子。1645年八月初三日,其父朱亨嘉身穿黃袍,南面而坐,自稱監國,紀年用洪武二百八十七年。1646年四月被紹宗朱聿鍵處死。朱若極由桂林逃到全州,在湘山寺削髮為僧,改名石濤。
石濤一生浪跡天涯,雲遊四方。曾居安徽宣城敬亭山十年左右,屢遊黃山。結交畫家,乃有黃山派之稱。石濤號稱出生於帝王胄裔,明亡之時他不過是小孩,他的出家更多的只是一種政治姿態,這與漸江的"受性偏孤"是不同的,石濤的性格中充滿了"動"的因素,因而他身處佛門卻心向紅塵。
康熙南巡時,石濤曾兩次接駕,並山呼萬歲,並且主動進京交結達官顯貴,結交達官貴人,為他們作畫。企圖出人頭地,但權貴們僅把他當作一名會畫畫的和尚而已,並未與之計較,故而功敗垂成。
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許與不甘岑寂之間矛盾地渡過了一生,好在他聰明絕頂,巧妙地把這種矛盾發洩到他的畫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縱橫排闥、閃轉騰挪,充滿了動感與張力,這也正是他異於常人的高明之處,也是他作品呈現瑰奇特點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