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34;謫仙人」是唐代的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他和杜甫並稱為「李杜」,李白為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他的作品有《靜夜思》、《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名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還有《李太白集》流傳詩作中多以醉時所作。
李白少年時便才華橫溢,十五歲便作多首詩賦,在社會上就已經小有名氣,深受道家思想影響,喜好劍術。十八歲時隱居在大匡山(今四川油江)讀書,在隱居期間曾先後出遊油江、劍閣、梓州等地,增長閱歷與見識。
到了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已二十四歲,辭別親人,離開故土踏上遠遊,結識了李邕、孟浩然、王昌齡等人。二十七歲娶了宰相許光師孫女,742年李白任供奉翰林,專給皇上寫詩娛樂,743年李白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向玄宗上書提出辭呈。744年,李白到了洛陽,遇到了杜甫,在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而且約定下次在梁寧(今開封一帶)會面,遊山玩水,次年他們在梁寧抒懷遣興,還遇到了詩人高適,三人暢遊甚歡,評文論詩,後來,李白在分別時還寫下《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但是金樽再也沒有開啟,這兩位大詩人再也沒有見面。而在李白、杜甫別離後的整整十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了,那時李白已五十四歲,在政治上捲入了皇權爭奪的漩渦,依附了永王,參與了叛亂,後來被視為罪臣。
(758年)李白五十八歲自潯陽出發,開始了「長流夜郎」(流放),在759年李白行至白帝城,而此時朝廷因關中大旱,宣布大赦,李白又重獲自由,李白驚喜交加,寫下了著名的《早發白帝城》,表達他當時喜悅的心情。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寫下了《臨終歌》後,與世長辭。
那麼李白一生中大多都在遊山玩水,他的花費從哪裡來呢?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在李白的詩裡,和錢有關的詩並不少,且性情豪邁嗜酒,而且無酒不成詩。有人說李白的爸爸李客是個富商,李白是個富二代,而在《上安州裴長史書》有寫李白辭親遠遊到楊州時一年裡「散金三十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雖然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李白的家世,但肯定的是,他家裡不一般,不缺錢,所以李白才會揮金如土。
而李白的歷任妻子也是名門閨秀,自然也不會缺錢,如果放在李白在如今他就是一線明星,而他在在古代名氣是很大的,出去吃飯喝酒肯定有人搶著買單,曾經成為一名翰林學士,得到皇帝賞識成為文學侍從,後來離開時還「賜金放還」,這筆錢有多少,並無記載。不過也肯定夠一普通人一輩子吃喝了。就算沒錢了,寫寫文章賺點稿費還是可以的。
所以,李白不可能缺錢。
「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