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煙臺日報-大小新聞
大小新聞9月4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劉晉 通訊員 李大鵬 攝影報導)昨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我市「五送六進」文化惠民雙演劇目《煙臺解放》昨晚走進萊山經濟開發區傑瑞祥和苑社區,精彩的演出受到市民的熱烈歡迎。
近年來,我市新創作的大型主題歌舞《膠東兒女》、現代京劇《煙臺解放》等,均入選「山東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優秀劇目展演」行列,無論是入選的劇目數量,還是呈現的藝術門類都居全省前列。我市以抗戰題材為主的膠東紅色文化創作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結出了豐碩成果。
大型組歌《紅色膠東》
謳歌膠東兒女家國情懷
《紅色膠東》是由中共煙臺市委、煙臺市人民政府與魯東大學聯袂打造的一部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獻禮的大型組歌。組歌主題旨在謳歌紅色膠東從上世紀初葉到今天的一百年間,膠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浴血抗戰,愛黨愛軍奉獻犧牲;和平建設時期,發揚紅色傳統艱苦奮鬥,改革開放勇立潮頭敢於擔當的精神。作品藝術而真實地再現了紅色膠東的黨建史、革命戰爭史、艱苦奮鬥史、改革開放史和奮發築夢史。
組歌採用「康塔塔」的聲樂套曲形式,輔以情景再現還原等手段,共由四個主體樂章,外加交響引子、序曲、尾聲六個部分組成。在結構上以時間為縱向軸線,以近百年來膠東發生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為樂章劃分節點。在題材取捨上,採用「兼工帶寫」的方法,有人物、有事件、有故事;在風格呈現上,則將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既有黨領導的膠東子弟兵赴湯蹈火的慷慨犧牲,也有膠東兒女們大支前、大參軍、大運兵、大調幹的義薄雲天,更有人性化地展現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
主創團隊追求思想性、史詩性、交響性、文學性、戲劇性、人民性、民族性、時代性、觀賞性的高度統一,期冀觀眾聆聽紅色組歌,走進紅色膠東,感受紅色激情。
現代京劇《煙臺解放》
演繹跌宕起伏抗戰大戲
該劇由煙臺市京劇院創排,以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為背景,藝術再現了1945年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盤踞於煙臺的日寇負隅頑抗,膠東軍區八路軍派遣張惠蘭打入敵人內部,幾經周折獲取煙臺軍事城防圖,最終裡應外合、聚殲頑敵、解放煙臺這一驚心動魄的歷史事件,煙臺由此成為八路軍在全國解放的最早、最大的沿海城市。全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物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該劇入選了第八屆中國京劇藝術節、榮獲山東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文藝精品工程」優秀作品獎、山東地方戲振興和京劇保護扶持工程2015—2016年度項目資助、煙臺市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文藝精品工程」特別獎、煙臺市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文藝精品工程」優秀作品獎,是近年來我市本土重大歷史題材戲劇創作的一大突破,也是我市膠東紅色文化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
大型音樂舞蹈史詩《英雄膠東》
譜寫膠東軍民英雄詩篇
該劇是我市膠東紅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由煙臺市歌舞劇院、煙臺市文化館、煙臺市京劇院、煙臺市呂劇院、煙臺藝校等眾多單位共同創作,以歌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英雄的戰士」為主題宗旨,運用豐富多彩、場面宏大的合唱、歌舞、情景表演、朗誦等藝術表現形式,展現了膠東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用生命和鮮血譜寫的英雄詩篇。
2018年該劇作為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工委、市文廣新局紅色文化建設主題教育活動劇目在煙臺大劇院上演,省委黨校學員、市直機關,中央、省駐煙單位黨員幹部及駐煙高校師生2000餘人觀看了演出。
呂劇《西海地下醫院》
詮釋水乳交融革命情誼
《西海地下醫院》由煙臺市呂劇院創排演出,該劇以真實的膠東抗戰歷史事件為素材,用呂劇的藝術形式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分布於煙臺掖縣、招遠等40多個村莊的地道內的西海地下醫院,在醫療衛生條件異常艱苦和極度缺醫少藥的情況下,在當地人民群眾生死相護下,成功救治兩千多名八路軍傷病員的戰地醫療奇蹟。劇中西海村婦救會主任山花一家為了救護八路軍傷病員,每個人都做出了巨大犧牲。山花毅然為傷病員獻血,她的婆婆忍受病痛在地道內為傷病員洗衣餵藥,丈夫為把敵人引入雷區而壯烈犧牲,年僅8歲的兒子因始終不透露傷病員的秘密而獻出了幼小的生命。全劇緊緊圍繞軍民魚水情、同志情、鄉親情、母子情、婆媳情、夫妻情等演繹了抗戰時期軍民水乳交融、親如一家的革命情誼,感人肺腑、催人淚下。這是一部源於歷史又超越了歷史的文藝作品。它所介紹的歷史背景與故事,在幾十年後的今天依然讓觀眾讚嘆、敬佩、深思。
呂劇《突圍》
弘揚保家衛國犧牲精神
該劇是已故國家一級編劇翟劍萍和原山東省戲劇家協會主席、省藝術研究院院長張積強共同創作、並無償捐贈給龍口市呂劇團的一部大型紅色現代呂劇。國家一級導演周波為導演,山東省著名呂劇作曲家丁博民先生做音樂統籌。劇目以「膠東小延安」龍口(黃縣)革命軍民的抗戰事跡為素材,以抗戰精神為主題,以傳奇的劇情結構為藝術風格,以及熱烈和鮮明的人物性格為特點。
該劇講述了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包圍,中共黨員、八路軍參謀葉剛率領八路軍戰士掩護群眾突出重圍的故事。作品再現了抗日戰爭歲月的血雨腥風、如火如荼的戰鬥生活,細膩地描繪了軍民情、同志情、戰友情、戀人情,真實地塑造了葉剛、山花、鐵柱、石榴、大強、白蘭等八路軍戰士和抗戰群眾的形象;表現了廣大軍民在黨的領導下突破重圍,進行艱苦卓絕奮戰,爭取民族獨立自由的英雄壯舉;弘揚了膠東人民英勇無畏、前僕後繼、保家衛國的犧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