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創琳:以都市圈為鼎支撐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4月26日電(王日晨) 26日,在「為美好而來|環北京都市圈區域價值論壇」上,中國科學院特聘研究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方創琳認為,要以首都都市圈、天津都市圈、石家莊都市圈支撐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

方創琳說,都市圈是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者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基本範圍形成的高度同城化地區,城市群是高度一體化,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區,是一個濃縮的城市群。

他認為,都市圈的前身是都市區,好多城市都經過都市區這樣一個階段,都市圈的後果就是城市群,同時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區,多個都市圈擴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成為城市群,城市群會是一個國家增長中心或者國際增長中心。

具體到京津冀城市群層面,劃分了首都都市圈、天津都市圈、石家莊都市圈。這三個點,在京津冀城市群裡面,起到了支撐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作用。如果三個點撐著,世界級城市群建設指日可待,這就是以都市圈為鼎支撐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

如何提升環北京都市群高質量發展,方創琳認為,首先要強調都市圈的生態環境;第二,確定都市圈自然環境的域值,要核算都市圈裡面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包括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第三,界定都市圈裡面人才承載的限制;第四,提升都市圈經濟發展的綠值,即綠色GDP。在都市圈裡面發展高端、高新、高精尖的產業;第五,提升都市圈的文化傳承的品質;第六,提升都市圈要素流動的比值;最後,提升都市圈社會和諧的價值。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把綠色作為底色,藍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定色,我們就可以建成一個非常優質美麗的都市圈。」 方創琳說。

他指出,霸州能否打造成環北京都市圈中一個綜合性的微中心,進一步疏解北京相關方面的功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包括技術合作模式,共建模式,股份制合作模式,異地分成的模式等,這是接下來研究的方向。

相關焦點

  • 項目篇-孔雀城樾府為美好而來 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戰略野心 霸州...
    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包括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京津冀)等13個城市群。其實京津冀城市群的提法大概有10年之久,並且早已鎖定「世界級」的目標。在2014年3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3次提到「京津冀城市群」,並將其與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並列,視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增長極」,並提出其「要以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為目標」。
  • 方創琳:培育發展蘭西城市群 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參加第四屆青海改革論壇的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區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方創琳說。方創琳介紹,黃河流域城市群發育特點是:人口與城鎮化聚集效應顯著提升,但聚集程度仍低於全國城市群平均水平;大部分城市群尚處於發育雛形階段;經濟結構中傳統製造業比重大,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比重低;城市群建設用地擴張速度慢於全國平均水平;流域上中下遊城市群發育的空間差異顯著,越往上遊城市群發育程度越低。
  • 方創琳:長江經濟帶將逐步形成「1+2+3」的城市群建設新格局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1日訊 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區域與城市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方創琳在接受《經濟日報》「經濟圓桌」欄目採訪時表示通過城市群不同的作用和不同的分工,在長江經濟帶將逐步形成「1+2+3」的城市群建設新格局,「1」就是建設一個世界級城市群,即長江三角洲城市群,「2」就是建設兩個國家級城市群,包括長江中遊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3」就是建設三個地區性的城市群,包括江淮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將這些城市群建成推進長江經濟帶新型城鎮化的空間主體。
  • 方創琳:長江經濟帶發展需政府建立統籌協調機制
    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區域與城市規劃研究中心主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方創琳在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中國經濟網聯合主辦的「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中的區域合作和統籌協調」為主題的訪談節目中表示,長江經濟帶發展需建立統籌協調和公共財政機制,推動城市群之間由競爭變競合,同時要進一步發揮市場在城市群發育過程中的作用。
  • 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哪些城市?京津冀一體化城市群地圖
    京津冀都市圈包括哪些城市?京津冀一體化城市群地圖  2010年5月19日,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官員透露《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有望今年出臺。《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是國家「十一五」規劃中的一個重要的區域規劃,區域發展規劃按照「8+2」的模式制訂: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的唐山、石家莊、秦皇島、廊坊、保定、滄州、張家口、承德8地市。國家發改委於2004年11月正式啟動京津冀都市圈區域規劃編制,歷經7年之久,但一直遲遲沒有推出。
  • 河北保定: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品質生活之城
    根據「十四五」時期總體要求和目標,該市將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品質生活之城,建設品質為先、宜居宜業的新保定。  據保定市發改委發展戰略和規劃處處長寧景超介紹,保定作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正迎來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黃金髮展期。
  • 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
    我們在前期推出了《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中國十大最具發展潛力城市排名:2019》、《中國十大最具潛力都市圈:2019》等系列報告,本篇結合世界級城市群的發展規律,對中國規劃建設的19個城市群進行排名,並對五大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群逐次分析。
  • 京津冀將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三地將攜手把京津冀打造成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7月24日拍攝的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無人機照片)。其中,已經建成通車的穿北京區域路段(通州大興段),總長38公裡,2018年7月建成通車,主要功能為貨運通道、過境交通。去年5月,京津冀三地交通部門共同籤署了首都地區環線局部路線調整方案,利用已建國家高速公路和津冀代建路段來替代北京市域內路段。
  • 賈若祥:京津冀城市群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京津冀城市群作為我國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目前正在積極打造成為世界級城市群,應該在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理念方面先行一步,通過釐清政府與市場的權責,積極推進「規劃共繪、設施共建、環境共治、社會共管、產業共興」,提高城市群發展質量,實現城市群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 京津冀將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環球主題公園明年5月開園
    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三地將攜手把京津冀打造成我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其中,已經建成通車的穿北京區域路段(通州大興段),總長38公裡,2018年7月建成通車,主要功能為貨運通道、過境交通。去年5月,京津冀三地交通部門共同籤署了首都地區環線局部路線調整方案,利用已建國家高速公路和津冀代建路段來替代北京市域內路段。
  • 擬新開工項目70餘個 軌道上的城市群提速崛起
    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 都市區、都市圈與城市群的概念界定及其比較分析(上)
    2019年2月19日發布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以促進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鎮)同城化發展為方向,以創新體制機制為抓手,以推動統一市場建設、基礎設施一體高效、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產業專業化分工協作、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城鄉融合發展為重點,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為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 張耀軍:戶籍制度改革將為鄭州都市圈的繁榮提供重要支撐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動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融合發展,而城市形成城市群的過渡階段就是都市圈。鄭州都市圈是中國諸多都市圈之一。從地理位置來看,鄭州都市圈的地位無可替代。
  • 保定要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中的品質生活之城
    本次大會以「服務首都 聯動雄安 發展保定」為主題,以「落實國家、省和保定市發展綠色建築政策,更好的引領保定市綠色發展轉型」為主線,以服務產業的發展賦能數字保定建設促進非首都功能疏解後的建材產業鏈在保定重組,擴大建材交易市場規模,服務產業發展賦能數字保定建設。
  • 未來五年這幾個城市群最值得去!
    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中原、山東半島、長江中遊等規模較大的城市群。一般而言,每個城市群之中至少有1-2個比較有影響力的都市圈。例如,在中國經濟最發達區域之一的長三角城市群,就形成了「一超多強」的都市圈發展格局。
  • 中制智庫謝良兵: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發展高端製造業是重要一環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發展高端製造業是重要一環□謝良兵(中制智庫研究院副院長、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需把首都自身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結合起來,建設京津冀先進位造業集群。
  • 城市群改寫樓市地圖:一二三四線劃分不再適用
    全國放眼下來,十大城市群分別是: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以武漢為核心的長江中遊城市帶、以重慶和成都為主要構成的川渝城市帶、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及關中城市群。其中,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帶以及川渝城市帶被國家認定為國家級城市群,已經初步成型。
  • 樓市地圖被改寫:一二三線劃分不再適用 城市群取代之
    全國放眼下來,十大城市群分別是: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以武漢為核心的長江中遊城市帶、以重慶和成都為主要構成的川渝城市帶、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及關中城市群。其中,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帶以及川渝城市帶被國家認定為國家級城市群,已經初步成型。
  • 「軌道上的京津冀」2025年基本建成,「1小時通勤圈」成真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正在進行的國家發改委例行發布會上獲悉,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區域「十四五」期間計劃新開工城際和市域(郊)鐵路共1萬公裡左右,到2025年,基本形成城市群1—2小時出行圈和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軌道上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要基本建成。
  • 國家發展改革委:大灣區5年內形成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國家發展改革委4日稱,未來5年,我國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新開工建設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約1萬公裡。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加快三大區域的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整體推進三大區域軌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