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廈工程關鍵技術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特等獎

2020-12-12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5月15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黃玉林 潘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5日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召開,隆重表彰為上海科技創新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和項目。創造諸多工程紀錄的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成為令人矚目的焦點——由上海建工牽頭完成的「上海中心大廈工程關鍵技術」榮獲科技進步特等獎。上海建工同時還獲得上海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以及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上海中心大廈工程是我國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為我國從超高層建造大國向建造強國邁進做出了突出貢獻。先進的建設理念、創新的設計和施工技術以及高效的運維管理,反映了當今世界建造技術的最高水平,彰顯了我國超高層建造技術國際領先的綜合實力,引領了世界超高層建築技術的發展。

上海中心大廈高632米,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高樓,也是我國唯一超過600米高度的建築。工程建設突破了傳統層疊式超高層理念,首創了「垂直城市」超高層建築模式,取得了大量居國際領先水平的創新成果,工程建造實現了重大突破。從項目規劃、設計、建造、運維全過程,上海建工全方位參與,載譽頗豐,上海中心大廈獲世界高層建築學會「最佳高層建築獎」、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傑出結構獎」、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科學技術特等獎、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詹天佑獎、中國建築業協會魯班獎、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國家優質工程金獎等眾多國內外獎項,成為全球首棟中國綠色三星和美國LEED-CS鉑金雙認證的最高等級綠色超高層建築,成為世界綠色建築的典範工程。

上海建工集團總工程師龔劍在大會發言時表示,上海建工依託國家和上海市重大科研項目,開展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一體化技術攻關,突破了世界級技術難題,在超高層工程建設方面取得了大量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成果,實現了我國超高層工程建造技術的重大突破,在世界範圍內營造了超高層建築綠色化、工業化、數位化發展理念,開啟了新型綠色「垂直城市」超高層建築模式,營建了具有中國元素的濃鬱人文氣息、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超高層建築,對世界超高層建築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令上海中心大廈再獲殊榮的五大關鍵技術包括超高層樁基和基坑工程關鍵技術、超高層巨型結構設計關鍵技術、超高層巨型混凝土結構建造關鍵技術、超高層巨型鋼結構建造關鍵技術、超高層數字建造及綠色建築技術等。這些研究成果在工程建造中得到了全面應用,達到高標準的工期、質量、安全、運營綜合最優建造目標。近年來,研究成果在我國20餘個城市的200餘棟超高層建築中得到推廣應用,工程應用成效顯著。項目實現重大技術突破,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性科技成果,被納入20餘部國家、行業、省級標準規範,成為我國超高層工程建設的技術標準,有力推動了建築業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

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上海中心大廈,是上海陸家嘴核心區建築群靚麗的收官之作,也是我國綜合國力和科技創新的一次集中展示,體現了我國改革開放40餘年城市建設的突出成就。受到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和高度讚譽,先進的建設理念、創新設計和施工以及高效運維管理,彰顯了超高層建造技術國際領先的綜合實力,引領世界超高層技術發展。

相關焦點

  • 上海科技獎 | 天馬望遠鏡和上海中心大廈項目雙雙摘得特等獎
    此次頒發的上海科學技術獎中,包括青年科技傑出貢獻獎10人,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1人,上海市自然科學獎28項,上海市技術發明獎30項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231項。上海科學技術獎特等獎是對特別重大的科學發現、技術發明或具有特別重大意義的科技工程、計劃、項目的最高規格獎勵,時常空缺。
  • 新民晚報數字報-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系統研製上海中心大廈關鍵技術...
    ,今天爆出了「雙黃蛋」——上海65米射電望遠鏡系統研製和上海中心大廈關鍵技術,均因為是具有特別重大意義的科學技術工程,且擁有特別重大的系列技術發明,雙雙被授予上海市科技進步特等獎。這也是繼2016年同時出現1項技術發明特等獎和1項科技進步特等獎之後,又一次同時頒發2項特等獎。
  • 讓技術與工具產品自主可控,這個項目獲上海科技進步特等獎
    5月1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由華東師範大學牽頭,華東師範大學軟體工程學院創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面向重大工業裝備核心控制軟體的安全可信保障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特等獎。
  •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背後,上海交大三代人潛心造船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上海交通大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體現了上海不斷加強學科建設、持續提升創新能力的顯著成效。
  • 三峽大學喜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三峽大學參與的"長江三峽樞紐工程"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本獎項共有獲獎單位30個,其中獲獎高校僅有清華大學、河海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三峽大學5所。這是三峽大學合併組建以來首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黨委副書記田斌代表學校參加了頒獎儀式。
  • 2020年度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即將...
    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上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專業技術服務平臺項目申報指南為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根據《上海市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特發布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 廣州塔工程關鍵技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7年1月9日,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基礎創新等領域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頒布表彰。廣州塔憑藉先進的建造技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7年1月9日,在技術研究、技術開發、基礎創新等領域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正式頒布表彰。廣州塔憑藉先進的建造技術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 上海大學:中國大陸「進步最快」的大學之一!
    "共祝前程似錦",2020年7月3日,中國第一高樓、世界第二高樓的上海中心大廈為上海大學的畢業生亮燈——從19:22到20:20,寓意著上海大學從1922年到2020年的發展歷史,上海中心亮燈是上海大學畢業季的一項傳統。上海大學、上海中心,同樣都以"上海"這座城市來命名。
  • 實現建築與結構的協調之美——對話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丁潔民
    上海中心大廈、同濟大學教學科研綜合樓、深圳騰訊濱海大廈、2010上海世博會主題館、援非盟會議中心、大連北站、常熟市體育中心體育館……這些耳熟能詳的標誌性建築,不僅獲得了社會和大眾的廣泛好評,還贏得了國內外專業機構的高度認可,至今已獲得45項國內外的重量級設計大獎。
  • 上海奧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首批獲得 「上海市技術創新...
    2020年1月2日,上海市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基地座談會暨授牌儀式成功舉辦,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出席座談會,為上海市20家民營企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授牌。這是上海市重點實驗室首次花落民企,也是首批技術創新中心掛牌。
  • 【中國故事】三峽工程獲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記一生紮根三峽...
    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要進行兩次大江截流,世所罕見。鄭守仁提出的技術方案兩次都取得圓滿成功。三峽工程大江截流設計獲國家優秀設計金獎,其技術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躋身於1997年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列。  功勳卓著,國有重器賴斯人鄭守仁從事水利工程設計57年,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負責的工程設計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一等獎各1項、二等獎2項;國家優秀設計金獎2
  • [分享]上海中心大廈地面組織資料下載
    據悉,上海中心外立面幕牆採用120度旋轉向上收分的設計,在全球範圍內前所未有,被業界定義為「世界頂級幕牆工程」。  上海中心大廈 記者了解到,上海中心大廈工程外幕牆鋼支撐體系自2012年3月22日開工,當年8月2日外幕牆玻璃開始掛板,共完成14萬平方米、近2萬塊的幕牆掛板的施工任務。
  • ...的社會治理優勢」實踐項目獲上海市「知行杯」社會實踐大賽特等獎
    上海交大國務學院「抗疫鬥爭中的社會治理優勢」實踐項目獲上海市「知行杯」社會實踐大賽特等獎
  • 17張圖看懂上海中心大廈的科技亮點
    世界第二高樓——上海中心大廈的部分空間已進入運營階段,成為上海的一個新地標。這座高達632米的大樓有哪些科技亮點?近日,記者走進大樓,聽上海中心大廈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葛清等專家做了介紹。上海新能源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促進中心製作了17張科普圖,讓讀者對這些科技亮點一目了然。
  • 瑞金醫院斬獲1項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
    ,瑞金醫院斬獲1項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本項目歷時8年,從臨床需求出發,成體系發明了12項新技術,大幅改善代謝性疾病患者預後,提高生存質量,為廣大代謝性疾病患者解決了臨床實際問題;本項目所建設的「標準化代謝病管理中心(MMC)」以「一個中心、一站服務、一個標準」為理念,通過先進的診療設備與物聯網技術相結合,為糖尿病等代謝病患者打造線上線下、院內院外數據互聯、多重獲益的代謝性疾病全病程管理模式,成為真正惠民、利民的工作
  • 第十六屆上海市科技精英正式候選人公示—新聞—科學網
    長期從事地下工程和建築地基基礎工程的設計與研究工作,在軟土深基坑工程安全與環境控制新技術、深大地下空間開發深層地下水控制新技術、超高層建築深基礎設計與沉降控制關鍵技術研發等方面取得多項創新成果,在上海500kV靜安(世博)輸變電工程、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等全國20多個地區300餘項工程中應用。撰寫專著2部,編寫著作12部,編制規範標準21部,授權發明專利6項,發表論文210餘篇。
  • 上海市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2020年6月23日,上海市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技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圖書信息大樓召開。她表示,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將依靠上海城投集團,積極推進中心在固體廢物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等方面的工程應用,對接好上海交大的科研能力,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依託中心建設,為我國固廢事業的發展起到領頭作用。
  • 2019年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揭曉,聚焦服務國家戰略
    上海科技成果呈現多點開花之勢,聚焦服務國家戰略。5月19日上午,2019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上海展覽中心召開。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會上獲悉,2019年度上海市共評選出308項(人)授予上海市科學技術獎。
  • 新華社 | 把目光投向這些科技「頂流」——六個「最」詮釋「好奇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說,上海將以時不我待、奮發有為、善作善成的精神抓創新、謀未來,與時俱進推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充分激發人才創造力,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把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強化「四大功能」、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供強大支撐。
  • 「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正式候選人簡介
    獲第四屆全國明天小小科學家競賽一等獎、第五十五屆Intel國際科學工程大賽二等獎、第十八屆Intel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和第十八屆Intel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獲第四屆全國明天小小科學家、上海市首屆「明日科技之星」等稱號,他的名字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用於命名一顆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