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婦女與決策管理——我國婦女政治和決策參與程度不斷提高

2020-12-14 人民網福建頻道

原標題:專家解讀婦女與決策管理——我國婦女政治和決策參與程度不斷提高

  丁娟說,環顧全球,中國婦女參政的比例特別是在世界各國議會中的排位,依然與中國的大國形象和大國責任不夠匹配,在國家和政府部門乃至基層自治組織中,擔任要職和正職的女性也依然匱缺,這意味著婦女政治權利的實現還有薄弱之處,婦女政治潛能的開發還有偌大的空間。

  另據白皮書發布的數據,目前中國男女的受教育程度已十分接近,婦女經濟參與也高達45%左右,教育平等和經濟參與已經為婦女更好地參與政治、行使公民權利,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和內在動力。

  丁娟說:「我們要研究,是什麼還在阻礙婦女參政跨越性的步履。關於這個問題,國家政府和婦女組織以及研究機構應合力攻關,建言獻策,提出更加可行的政策和策略。」

  20年前,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舉辦,今年9月27日,在紀念聯合國成立70周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召開20周年之際,我國與聯合國共同舉辦了以「促進性別平等和婦女賦權:從承諾到行動」 為主題的「性別平等和婦女賦權全球領導人會議」,即2015年全球婦女峰會。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峰會,並發表題為《促進婦女全面發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重要講話。建議從婦女和經濟社會同步發展、保障婦女權益、構建和諧包容的社會文化以及創造有利於婦女發展的國際環境等方面加速行動。我國還努力承擔國際責任,向聯合國婦女署捐款1000萬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實施100個「婦幼健康工程」和100個「快樂校園工程」以及面向貧困女童等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這是我國人民對世界婦女事業的支持和幫助,也為國際婦女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這些重要思想和舉措,不僅是為世界婦女發展開出的方劑,同樣也是中國婦女,特別是中國婦女政治參與能夠實現與經濟社會發展良性互動的基本原則。」丁娟呼籲,各級政府、非政府組織,企業和公民社會應積極行動,在2015年新發展的基礎上,制定更新的發展目標,並切實推動社會資源更加廣泛地惠及弱勢群體和性別平等事業,使每一個人都能開發潛力,發揮作用,奉獻社會,實現自我,在這樣政治背景和文化氛圍下,權利的不均衡以及性別歧視,才會被深層解構,而代之以平等包容和諧的新價值新目標新關係。

相關焦點

  • 高考政治知識點: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
    ②通過民主選舉,選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進入決策機關,參與、審議、監督、制定決策,是決策能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證。  (2)我國公司參與民主決策的主要表現:  ①公民向決策機關反映意見、提出建議。(這是公民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參與決策)  ②專家學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相關信息等,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進行分析論證。
  • 政府決策的專家參與模式
    政府決策的專家參與模式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3-10-28 朱旭峰  中國專家的政策參與可以分為四種行為模式。分別是「迂迴啟迪模式」、「直接諮詢模式」、「外鎖模式」和「社會行動模式」。  198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萬裡關於《決策民主化和科學化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的講話被《人民日報》全文刊出,標誌著中國以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為目標的體制改革的開端。  在公共政策學科體系裡,學者們主要探討的是政策變遷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來自專家的影響,而對「政策變遷反過來是否會影響專家參與?」這一問題鮮有討論。
  • 從精英決策到大眾參與:理性視角下的科技決策模式變遷研究
    、科學家為核心主體的精英決策模式不斷受到公眾的質疑,出現了「合法性」危機。科技決策模式從精英決策向大眾參與變遷正逐漸成為發展潮流。本文回顧了西方科技決策模式從精英決策向大眾參與的變遷過程,指出其依託的公共管理思想理念體現了從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從工具理性到價值理性的兩個轉變。以公眾廣泛參與為主要特徵的大眾決策模式不僅提升了決策的科學化水平,也成為培育公眾參與意識和提升公眾參與能力的重要平臺。決策主體的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融合,是實現科技決策模式現代化路徑的根本訴求。
  • 高考政治高頻考點: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
    ⒋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⑴原因:  ①公民只有不斷提高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行使好選舉的權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②是否積極參加選舉,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樣行使選舉權,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的體現,也是公民政治素養高低的重要標誌。
  • 高考政治知識點: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高考政治一輪複習講義:第二課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考綱呈現  一、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  我國的選舉制度及選舉方式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  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
  • ...環保之路:環境公共決策中「非組織公眾」參與權保障機制研究》
    對比世界各國在消除貧窮、飢餓、疾病、文盲、環境惡化和對婦女的歧視上所取得的成就,環境政策仍然是可持續發展三個重要支柱中的短板,有關環境問題的治理效率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本書以實證考察為中心,針對環境行政決策程序中各類公眾參與失衡的現狀,圍繞非組織公眾參與環境公共決策的法律保障機制問題,緊扣正在進行的環境法改革,為我國「非組織公眾」參與環境公共決策具體規則的完善和整體制度構建提供立法參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強調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
  • 公眾參與政府決策法治化:好公民要把參與政治作為一種義務
    新時代的國家治理現代化對中國各級政府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停留於「依法行政」的初級層面,而上升到「良法善治」的高度,新型的國家治理要求政府治理應當以人民為中心,「體恤民情、解除民憂、關懷民生」,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問題是人民的政治參與,人民的參與過程是實現民主的根本途徑,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過程也就是公民社會不斷擴大而政治國家不斷縮小的過程
  • 進一步提升民主決策水平
    原標題:進一步提升民主決策水平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作為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體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在我們黨治國理政中具有基礎性、關鍵性意義。
  • 把握制度關鍵環節 發揮基層黨代表參與決策作用
    但從目前開展情況來看,儘管黨代表任期制及相關配套制度已初步確立並開始實施,可我國很多地方的基層黨代表參與決策的作用卻並未得到有效發揮,與制度要求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基層黨代表參與決策的身影還不頻繁,行使權力的自信還不夠充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在於兩個方面:  一是黨代表的產生方式和結構不太合理。
  • 【專題】楊爍 餘凱:我國教育政策循證決策的困境及突破
    該模式特別重視調研和課題研究,通過廣泛論證不斷優化政策文本,近年來我國眾多教育政策文件的出臺無不遵循這一路徑,例如,2010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先後歷經「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起草論證」「送審完善」等過程,開展了11個重大戰略專題、36個重大問題的調研,並邀請100多位高層次專家組成諮詢組。
  • 為什麼說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是一條重要原則
    0   政治協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行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環節,是中國共產黨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途徑。《意見》強調,要堅持協商於決策之前和決策執行過程之中的原則,廣泛聽取和吸納黨外人士的意見建議,不斷推進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  政治協商是由我國的政治體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和人民政協的性質決定的。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民主專政不但要求工人階級(通過共產黨)對國家政權的堅強領導,而且要求最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國家管理。
  • 《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年)》
    5、提高婦女參與環境保護及決策的程度。     6、增加婦女自我支配的時間。     (二)策略措施。     優化社會環境、保護自然環境是有效保障婦女合法權益、促進婦女進步與發展的要素。     1、國家宏觀政策。     在文化、教育、宣傳、環境等發展規劃中充分體現婦女與環境的主要目標。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
    婦女享有社會保障的程度普遍提高,貧困婦女狀況進一步改善;婦女參政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參與意識進一步增強;婦女受教育水平穩步提高,男女受教育差距進一步縮小;婦女健康水平明顯提高,人均預期壽命進一步延長;保障婦女權益的立法、執法力度持續加大,婦女權益進一步得到保障;男女平等基本國策進一步深入人心,婦女發展的社會環境進一步改善。這十年是我國婦女發展的歷史最好時期之一。
  • 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教材內容疏導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這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體現,也是公民參與的基礎。如何進行政治參與呢?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
  • 高考政治知識點:必修2之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1、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途徑和方式有哪些?   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   2、各種選舉方式的區別是什麼?   ②專家諮詢制度:專家學者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相關信息等,對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重大事項進行分析論證。   ③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決策機關將涉及公眾利益的各項決策進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決策的有關內容後,發表意見,提出建議。   ④社會聽證制度:對同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進行聽證。
  • 「十三五」期間天津婦女兒童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傾心盡力為婦女...
    本市大力實施婦女兒童健康促進計劃,每年投入近億元長效推進婦女兒童健康保障措施。建成天津市第二兒童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兒科,天津市兒童醫院原址改造完成並投入使用,不斷提高婦幼保健機構基礎設施水平,為婦女兒童提供優質的公共衛生服務。構築孕前專項疾病篩查、產前篩查和新生兒先天性疾病篩查「三道防線」,實現了低嬰兒死亡率下的低出生缺陷發生率。
  • 王雅琴:公眾參與背景下的政府決策能力建設
    決策者應當通過以下途徑提高決策能力:樹立行政新觀念,主動學習並深刻掌握公民參與相關理論,積極探索改進公眾參與的技能和策略。作為當代民主的一種具體表現,公眾參與意在影響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公民活動,已是政府管理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成為了國際發展話語的主流。」[1]在中國,黨和政府在重要文件中多次強調民主參與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系中的重要地位,並特別突出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問題。
  • 論經濟社會發展與婦女發展的關係
    婦女的發展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是婦女發展的基礎,人的全面發展是婦女發展的前提,婦女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尺度。沒有婦女的積極參與,沒有婦女素質的提高,沒有男女兩性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就難以實現。
  • 中國婦女報:武漢引導婦女參與身邊事,2500個「婦女議事會」深度...
    這是武漢市婦聯今年以來在全市範圍內藉助婦女之家平臺,在社區(村)全面推行婦女議事工作制度,通過「婦女議事會」這一形式,激發婦女民主參與意識,提高議事能力,引導婦女積極有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具體舉措之一。
  • 新中國婦女地位的歷史巨變
    一、婦女的政治地位明顯提高婦女政治地位是衡量婦女地位的核心內容,婦女的政治參與狀況又是衡量婦女政治地位的主要指標。在舊中國的封建制度下,婦女終身被禁錮在家庭中,深受政權、族權、神權和夫權的四重壓迫,喪失獨立人格。舊中國的統治者不但拒絕承認女性與男性擁有平等的權利,而且用封建禮制和法制直接確認和保護這種不平等的兩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