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間,#凡爾賽文學#火了,先後登上微博、知乎熱搜,成了全國網友的歡樂源泉。
起因是,一位博主憑藉集魔幻現實主義、霸道總裁、瑪麗蘇、炫富等文體於一身的日常分享,引起了網友廣泛關注。
共同感受下她的文風↓↓↓
看懂了沒?
明明沒有一句話在直接炫耀,卻能明確感受到發言者溢於言表的驕傲。
簡而言之就是,不經意間地炫耀出優越感,用最低調的話,炫最高調的耀。
有人總結了「凡爾賽三要素」:
先抑後揚,明貶暗褒;自問自答;靈活運用第三人稱視角。網友們也紛紛玩起了「凡爾賽文學」接龍↓↓↓
事實上,在此次微博爆火,全網皆知之前,「凡爾賽文學」就已經火了一段時間了。
早在今年5月22日,豆瓣上就已經創建了「凡爾賽學研習小組」,目前已經有近4萬名成員。
「凡爾賽學」這個名字的靈感來源於講述18世紀末法國凡爾賽宮貴族生活的日本漫畫《凡爾賽玫瑰》,現在多用來嘲諷「凡爾賽人」。
有凡學家勾勒出「凡爾賽人」的肖像:擁有老闆父親或貴婦母親、一些值得炫耀的「英文名」好友、奢侈品衣服永遠不合身、怎麼吃也長不胖、很貴的東西記不清價格、只看英文版原著、整天待在健身房或高檔酒店裡……
雖然目前暫不清楚博主@蒙淇淇77的生活是真是假,但單從文筆上看,也不得不感慨,「凡學」倒是一代不如一代。
雖然當前「凡學」是個新說法,但回顧中國當代的小資寫作和青春寫作,亦舒、郭敬明,可都是「凡學」的大前輩。
亦舒筆下的女郎們,開著蘭博基尼或奔馳,穿著開司米、真絲衫、卡其褲,戴著大寶石項鍊……亦舒女郎也成為當時大陸女性的時尚啟蒙。
郭敬明的《小時代》是很多讀者的奢侈品啟蒙。小說裡不厭其煩地羅列了種種品牌,人物描寫幾乎都有帶有奢侈品。比如:
「他穿著GUCCI的修身西裝,濃鬱的黑色。襯衣的領口上,那根白色的領帶被一種巧妙的方法紮起來,我記得我在時尚雜誌上看過,是今年流行的新的領帶打法。」
所以,也不必對當前爆火的「凡學」過於吃驚——如果你狗血小說看得足夠多。
不僅僅是在朋友圈和微博,事實上,「凡學」無處不在。廣告圈中,同樣「凡學」泛濫。
其中最明顯最直觀的,當屬某些地產公司的「自嗨型」文案。
首先什麼是自嗨?即陷入個人的小世界裡,自我享受,旁人卻是一臉尷尬。
隨便百度幾張你們看看:
虛無縹緲的自吹自擂,詞語堆砌;動不動就諧音梗,還自以為很有意境;自導自演,憑直覺或者經驗得出一個結論,但這個結論未必是消費者心中所想。
比如上面的一則標題:品質傳承,榮耀人生。消費者乍一看,我擦好像是很牛X,但是稍微一想:什麼品質啊,怎麼就榮耀了我的人生,和我有半毛錢關係?
發現了嗎?自嗨型文案和「凡爾賽文學」有一個共性,都是「以我為中心」,主觀意識大於客觀意識。
換句話說,沒有真正的和消費者溝通,只是攬鏡自顧式的炫耀:看我多高貴,多有品味,多麼高人一等。
這樣的文案,除了引發消費者心裡不適,對於促進銷售沒有任何幫助。
那麼,作為廣告人,寫文案時應當如何避免「自嗨」,寫出真正抓人眼球又有說服力的文案呢?
答案很簡單:克服「自我視角」,選擇「用戶視角」。
什麼是「用戶視角」?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廣告圈大佬李叫獸的AB點理論。
假設A點是用戶看到你文案之前的狀態,B點是用戶看到你文案之後的狀態,那麼B-A就是文案能夠產生的效果。
很多「自嗨」文案的錯誤就在於不了解用戶的A點,腦子中只想著自己要達到的B點。
比如在線咖啡店的營銷人員寫的「醇香世界,簡約生活:開啟咖啡新時代」。
他們非常了解自己的產品,對這些咖啡充滿了感情,他們覺得這麼華麗、美妙的語言真實地描繪了自己對公司咖啡產品的感受,一定能夠打動消費者。殊不知消費者根本不知道這個「醇香世界,簡約生活」到底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開啟咖啡新時代」和自己的生活有啥關係。
作為一個「正常人」,其實只要想像一下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說話過程,就會發現這樣的文案有多麼不靠譜。
而所謂「用戶視角」,就是要真正地了解用戶的A點,並想方設法知道「在用戶的心目中,自己是什麼」,而不是「自己以為自己是什麼」。
要知道,對於不同的用戶A點,所需要的文案並不一樣。所以你一定要去了解用戶的A點。
用李叫獸的話說,文案是對用戶感受的設計,而不是創造這些感受的文字的設計。
真正的「用戶視角」,一定是從用戶的A點出發的,是視覺化的、直指利益的並且讓用戶付出簡單的行動,而非「凡爾賽文學」式的自吹自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