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一幅畫作,其實古人的各種畫論早已告訴了我們方法,如著名的南朝謝赫的「六法」、顧愷之的「遷想妙得」儘管這些畫論通常是作為理指導創作的,但是作為觀者來看,這些理論為我們欣賞畫作提供了依據,可以一一照應。油畫與國畫、現代與古代,儘管時間與空間的跨度很大,但絕對還是具有相通性的。
黃建南的油畫辨識度相當高,即便是沒有專業學習過繪畫的人,僅憑這用色大膽便能輕鬆識別出來。近些年來,黃建南的油畫、國畫作品深受國內外藝術愛好者的高度讚賞,並被國內外知名藝術機構及院館收藏,這正說明他的繪畫作品不分國界、不分地域、不分時間,更不分觀者,能夠通過筆墨的渠道與他人達成思想、精神方面的溝通,用黃建南自己的解釋就是「藉助視覺向人們講故事」。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作為藝術愛好者,要了解一幅油畫有多好,需要的是自己親身走到畫前去觀賞。油畫,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色彩,這也是一幅畫是否有視覺衝擊力與感染力的重要因素。黃建南的油畫色彩對比適宜,畫面協調統一,視覺感受舒適,視覺上具有衝擊力和震撼力,具備著虛實關係與明暗關係,色彩變化多端,微妙細膩。因此,他的畫十分具有辨識度, 梵谷、塞尚、雷諾瓦等大師的經典油畫作品,也都是如此。
藝術家通過來講述各類故事,傳遞情感,表達哲學觀念。不同時期隨社會認知的發展主題不同。在我們當今發展迅速的時代,藝術家的創作目的並不局限於養家餬口,更多的是表達自己的情感,古人寫詩「以詩寄情」,作畫「以物寄情」,如今的藝術家也有著情感傳遞的需求。因此,我們要了解黃建南創作的目的動機、生平經歷。眾所周知,黃建南的藝術之路可謂十分穩健,一路走來,他多次擠進胡潤藝術榜,油畫與國畫同時排名前十。處於如今和平盛世,黃建南的作品不免大膽豐富,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作品數不勝數。同時,他國畫與油畫兼具,兩種繪畫方式互相融合,造就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因此,了解作家所處年代,我們才能更全面地去研究畫和藝術家,才能從單一的視覺審美轉向精神層面的欣賞。
另外,作為藝術愛好者,觀者還可以從理論的方面了解有趣的西方藝術與油畫,如貢布裡希的《藝術的故事》、H.W.詹森的《詹森藝術史》,全面了解油畫起源、發展及原因,風格變化,不同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及創作背景,還可以比較中西方油畫的異同。在觀賞黃建南的作品時,更能達到共鳴,這樣不僅僅停留在感官的審美階段,而能夠引發想像的空間,追求哲學真理認知。
欣賞一幅油畫,最好要做到理論與實踐兼備,觀者要有求知慾。對自己感興趣的藝術家,可以搜集整理畫家生平經歷、創作來源、風格變化,對於油畫最重要的色彩,則要懂得辨析,從疊加的色彩中,才能讀懂它和藝術家從畫布中所要傳達的故事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