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抗疫點亮了詩歌的燈盞

2020-12-12 四川日報
  •     

    □肖晨
      從第一屆到第四屆,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人吉狄馬加一直關注著成都國際詩歌周的成長。
      12月9日晚,吉狄馬加在開幕式上致辭並點讚:「在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召開,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為我們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打開了詩意的大門,為我們共同書寫時代的詩篇提供了交流的平臺。」
      吉狄馬加表示,2020年,新冠病毒全球肆虐,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病毒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生活在這個地球不同地域的人們,都真切地感受到了這種巨大的變化和挑戰。
      在此嚴峻的時刻,詩人不能缺席。據透露,今年6月,吉狄馬加寫了一首長詩《裂開的星球——獻給全人類和所有的生命》。他試圖通過這首詩來回答當下人們對所面臨境遇的種種疑問,「我始終相信,明天依然會來臨,而人類的眼睛將會看到一個已經被改變的世界,仍然是人類生生不息的生命家園。」
      吉狄馬加表示,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將圍繞「全球抗疫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世界意義」進行深度討論,「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詩人的使命,而偉大的詩人一定是具備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寫作者、發現者、創設者。」吉狄馬加提到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與元九書》所說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認為,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詩人,在人類正在經歷艱難的時刻,詩人和詩歌更應該承擔起引領人類精神的崇高使命。
      此外,吉狄馬加還強調,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在此重要的歷史節點,我希望詩人們以文化為己任,能夠積極地擁抱時代、介入時代、抒寫時代,記錄和見證美好新生活的社會實踐,構建中華詩歌新美學。」
      對於成都國際詩歌周的舉辦,吉狄馬加給予了積極評價,「成都國際詩歌周創辦於2017年9月,今年是第四屆,已經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成為重要的城市文化品牌,『錦繡天府、詩意成都』為搭建全世界的詩歌橋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相關焦點

    • 吉狄馬加點讚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它為抗疫點亮了詩歌的燈盞
      12月9日晚,吉狄馬加在開幕式上致辭,點讚:「在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召開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為我們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打開了詩意的大門,為我們共同抒寫時代的詩篇提供了交流的平臺。」吉狄馬加表示,當下肆虐全球並還在蔓延的新冠病毒已經從整體上改變了世界。
    • 吉狄馬加: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
      吉狄馬加今天,我們齊聚天府之都、錦繡之城的成都,共襄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共舉偉大詩神繆斯的燈盞,共享詩歌精神的盛宴。此次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圍繞「全球抗疫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世界意義」進行深度討論。全球合作抗疫,人類命運與共。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偉大的詩歌同時體是相通的,詩人的使命感也越來越緊迫,而偉大的詩人一定是具備人類總體意識和精神高度的寫作者、發現者、創設者和命名者。
    • 吉狄馬加: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
      吉狄馬加今天,我們齊聚天府之都、錦繡之城的成都,共襄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共舉偉大詩神繆斯的燈盞,共享詩歌精神的盛宴。此次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圍繞「全球抗疫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世界意義」進行深度討論。全球合作抗疫,人類命運與共。我們必須深刻地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偉大的詩歌同時體是相通的,詩人的使命感也越來越緊迫,而偉大的詩人一定是具備人類總體意識和精神高度的寫作者、發現者、創設者和命名者。
    • 詩歌:窗前,那盞點亮寒夜的燈
      詩歌:窗前,那盞點亮寒夜的燈作者/青草地*雪花漂白了冬的漫長你的窗前汗水把理想的燈盞點亮
    • 「原創」 詩評 海地詩歌《曼德裡莊園的燈盞》點評,陳虛炎
      海地詩歌《曼德裡莊園的燈盞》點評《曼德裡莊園的燈盞》有時,我也會寫這樣的詩歌,其中引用了國外地名或人名,有些是刻意,有些只是潛意識作用,目的只是為了讓詩歌增添一些國外風的氣息。只是這篇詩歌是否也是如此,我不得而知。或許是我多心了,無論曼德裡莊園,還是林媽都不重要,這些只是詩人構築詩歌的某些元素,而這些元素換個稱謂,顯然並不影響詩歌的意像。
    • 第六屆中國詩歌節上抗疫詩歌備受關注
      第六屆中國詩歌節上抗疫詩歌備受關注「這是特殊的春天裡時代精神的高揚」光明日報記者 周洪雙「《星星》詩刊每天都會收到由不同渠道投稿的關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詩歌。」「中國詩歌網流量暴增,每天上百萬人次瀏覽,最高每天數千乃至上萬首詩歌發表,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抗疫詩歌以「井噴」之勢迅猛湧現。
    • 阿聯各地地標建築再次點亮為中國抗疫加油
      通訊:「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阿聯各地地標建築再次點亮為中國抗疫加油新華社杜拜3月13日電 通訊:「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阿聯各地地標建築再次點亮為中國抗疫加油「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等標語和詩句點亮了杜拜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和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大樓等建築。「這是阿聯在慶祝我們國家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在杜拜生活了十幾年的華僑王海說。他立刻在朋友圈裡轉發了相關視頻和圖片,得到很多點讚和評論。
    • 《希望,在重啟中點亮》——武漢抗疫藝術作品頒獎大會 在武昌舉行
      武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天勇、新華社湖北分社原紀委書記、湖北省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方政軍、市委宣傳部老領導郭澤洲、陳元生等出席並為獲獎者頒獎。這次抗疫藝術作品徵集活動分兩輪進行:第一輪徵集《希望,在等待中閃亮》(1月26日——4月8日)封城.抗疫篇的藝術作品;第二輪徵集《希望,在重啟中點亮》(4月15日——8月30日)重啟.希望篇的藝術作品。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式詮釋中國力量、生命奇蹟、人類未來
      參加本屆詩歌周的60多名中外詩人,一起見證了成都這個難忘的詩歌之夜。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著名詩人吉狄馬加出席開幕式並發表致辭。他提到,「在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召開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為我們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打開了詩意的大門,為我們共同抒寫時代的詩篇提供了交流的平臺。」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
      歌曲《春風吹又生》配樂詩朗誦箜篌演奏《醉客伏泥》清音古詩表演《錦繡天府》「在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召開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為我們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打開了詩意的大門,為我們共同書寫時代的詩篇提供了交流的平臺。」
    • 草原往事:一豆燈盞
      畫/楊 靖這裡所說的燈盞,是指所有的日常生活照明燈具,它的變遷,是整個時代發展的縮影。「燈呱呱」是河套人對燈盞的俗稱。因其形似半截瓜狀,故得名,由木頭座、燈杆、燈盤和瓷製燈盞組成。燈盞呈圓形狀、平面,中間有一加油的小口,兩邊有對稱的燈芯插入孔內。兒歌有「小老鼠,上燈臺,偷吃油,下不來」,說的就是老鼠去燈盞上偷吃油的故事。這種燈盞除了日常照明外,到過年時,在燈籠裡放一個小燈盞,倒入少許胡油,微弱的燈光透過麻紙映射出來,給節日平添了幾分喜慶的氣氛。由此演變出來的還有碗燈。碗燈是將破了的碗加以利用,舊時一般用於車馬店、廂房、碾磨房等。
    • 豫西南地區的正月十五點燈盞
      然而,在現代化色彩非常濃重的今天,豫西南地區正月十五點燈盞的習俗因其較強的穩固性而千百年來流傳不變。燈盞,也叫燈厄,是一種用面做成的形似酒盅的饅頭。它邊緣隆起,中間凹陷。每逢快到農曆正月十五的時候,豫西南地區的人們就要蒸燈盞了。燈盞的數量,一般都是12個,象徵著一年的12個月。如果是有閏月就要多蒸一個。
    • ·點燈盞 - 山西日報數字報
      小時候過大年,我們村有點燈盞的習俗——當然不只是過大年,據老輩人講,是一年點兩次。一次是從每年夏天的陰曆六月廿三開始,點三天,唱三天戲;一次是從每年的正月十四開始,點四天,唱四天戲。六月點燈盞是祭龍王,無雨求雨求龍王、雨澇謝雨謝龍王。
    • 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開幕_重點項目推進情況_四川省信息...
      為迎接美好明天打開詩意的大門「在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召開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為我們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打開了詩意的大門,為我們共同書寫時代的詩篇提供了交流的平臺。」
    • 詩歌朗誦致敬抗疫英雄
      昨天上午,一場特別的抗疫詩歌朗誦會在市博物館二樓展廳舉行。20多位詩歌愛好者聲情並茂地朗誦了一首首抗疫讚歌,用詩歌的魅力謳歌逆行的一線抗疫戰士,展現了齊心抗疫、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你說你是醫務工作者,你要奔向湖北抗疫前線……」、「白衣天使逆行而上虎膽一身……」、「你用奉獻精神,把愛灑滿了大地……」在活動現場,詩歌愛好者現場朗誦了《武漢戰疫》、《等你平安回歸》、《獻給戰鬥在一線的英雄》等近20首詩歌,他們用優美的詩歌歌頌英雄,用自己的心聲表達對英雄崇高敬意。
    • 軍旅歌手薛峰為疫情發聲,正能量抗疫歌曲《點亮燭光照亮武漢》
      近日,軍旅歌手薛峰為疫情發聲,正能量抗疫歌曲《點亮燭光照亮武漢》,這首歌曲被納入(世界名人錄綜合第23卷已收藏),歌曲描述了:當疫情肆無忌憚地侵害著人民的生命,當中央一聲號令四面八方的白衣天使救援武漢,而我們在後方只能響應黨的號召,不添亂、在家自行
    • 為迎接美好明天 打開詩意的大門
      箜篌演奏《醉客伏泥》清音古詩表演《錦繡天府》「在2021年即將到來之際,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召開為我們共同抗擊疫情點亮了詩歌的燈盞,為我們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打開了詩意的大門,為我們共同書寫時代的詩篇提供了交流的平臺。」
    • 白萱:建構詩歌精神的高地——於力詩歌印象
      在詩人眼中,故鄉的沃土和北方的原野承載了太多的歷史重負,他將更多澄澈與明淨的力量引入詩中,並由此構築了屬於自己詩歌的精神高地。詩人的精神高地,必由詩歌來構築,必以詩歌來體現,最終要由優秀的詩歌作為支撐。
    • 排燈,點亮丹噶爾的燈盞
      當時內地客商雲集丹噶爾,各商鋪為招攬顧客,紛紛製作寫有商鋪名號,內置燈燭的招牌,後來逐漸演化為製作精美,形態圖案各異的排燈。排燈均為手工製作。通常先完成排燈框架及邊飾的製作,便於榫卯套件,再套上完工的畫面或雕面,最後油漆。
    • 鏡頭紀錄黃河沿岸民俗文化:河曲碓臼墕村二月二燈盞節-新華網
      燈盞盞是用黍子面經巧手拿捏成神態各異的人物或動物形狀的燈盞。圖為村民圍繞燈盞澆油點燈,祈願幸福的年景。新世語/周永勝(聲明:凡帶有水印的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圖片:010-88050891或010-88050717)    農曆二月初二,山西河曲縣劉家塔鎮碓臼墕村要舉行一年一度的「燈盞盞」傳統習俗活動,全村人都要親手用酥糕捏制出造型各異,風格迥異的燈盞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