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經上百年,當初越南廢除漢字,強行推廣拉丁文的效果怎麼樣?
導語:世界上這麼多國家,論歷史,沒有幾個國家能夠和中國相提並論,論實力,中國在古代一直都是世界上的強國,雖然經歷過衰敗,可這些年來我們也逐漸走向復興的道路,中國的文化影響了周邊很多的國家,這些影響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文字上。
-
一直使用漢字的越南,突然廢漢字強推拉丁文,現在效果怎麼樣?
華夏文明作為僅存的四大古文明之一,有著其獨特的文化魅力,而面對體系如此完善的華夏文明,其他小國十分羨慕。當他們逐漸了解中華文化之後,紛紛開始效仿,於是儒家文化如同洪流般迅速湧入日本、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國。當在了解日本文字之時,會發現唐朝時期日文中的平假名、片假名跟漢字中的某些偏旁很像,這是由於漢字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傳入日本的緣故。
-
越南當地無人能破解的古蹟文字,一旁中國小夥懵了:小學生水平?
比如越南、柬埔寨等,首先是因為位置比較近,旅費相對來說不是那麼高。其次越南的物價水平也是比較低的,中國人在那裡消費相對來說比較划算。而對於越南人來說,他們在歷史上跟過三個「老大」,一個是中國的古王朝,一個是殖民越南的法國人,在幾十年前越南還曾經是蘇聯陣營的一員。而在這三個國家中,中國對於越南文化的影響是最深遠的。
-
越南民族真的起源於中國?越南學者:有三個證據可以說明
上世紀初,法國著名學者沙畹認為,越南民族實際上起源於浙江北部的古越國。20世紀20年代,法國學者奧盧梭在《安南民族的起源》一文中繼續指出:「廣西南部和越南北部的部落,最古老的名字,周名羅嶽,秦名秀婁,一個秀羅。可以說,他們代表了公元3世紀從廣西南部到越南南部的所有安南封建部落。
-
越南民族起源於古中國?越南學者:我們至少有5個證據
越南民族與中國南方的壯、滇等地的民族習性、語言和習俗有諸多類似之處,因而在歷史上越南民族起源於中國的爭論由來已久。那麼,越南民族是否真起源於中國?從歷史學研究的視角來看,越南學者給出的證據可以作為一個參考。愛德華·沙畹1900年,法國著名學者埃瑪紐埃爾·愛德華·沙畹指出,越南民族其實是起源於中國浙江省北部的古越國。
-
漳州:語言學家黃典誠
翌年(1938)赴長汀受聘廈門大學,執教五十多年,由助教、講師、升遷至中文系教授、著名語言學家,漢語史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過廈門大學社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漢語大辭典》編委,中國訓詁學會顧問,中國音韻學會學術委員,中國語言學會和漢語方言學會理事,廈門市新文字研究會理事長,全國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學會和福建省史志協會顧問,福建省語言學會會長。他對音韻學有深切研究。
-
越南、朝鮮相繼廢止漢字,與中國恩怨頗深的日本,為何還在使用
越南、朝鮮相繼廢除漢字,中國恩怨頗深的日本,為何還在使用越南、朝鮮和日本,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是作為中國的附屬國存在的。雖然在中國的這片土地上,朝代不斷更迭,附屬國也時常反覆,但越南、朝鮮以及日本對於中國文化的吸收學習卻從來沒有中斷過,漢字也因流入這三個國家。後來,越南和朝鮮相繼將漢字廢除,和中國恩怨頗深的日本,卻至今還在使用漢字。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故事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去看看其中的緣由吧!先說越南。
-
越南廢除使用千年的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結局如何?
一、越南與漢字的淵源越南的中北部從始皇統一開始到968年獨立建國,一直是中國的領土。但是其實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越南其實還是中國的附屬國,也就是古代的藩國。獨立了的越南難以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這一點從越南使用的文字就可以看出來,當時越南使用的文字漢字,語言也是漢語和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結合的「喃語」,官制也是承襲中國。越南使用漢字的時間長達一千八百多年,在那段歲月裡,漢字和越南習俗的碰撞也創造出了燦爛的越南文化,甚至可以說越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都離不開漢字。
-
越南廢除使用千年的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結局如何?
一、越南與漢字的淵源越南的中北部從始皇統一開始到968年獨立建國,一直是中國的領土。但是其實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越南其實還是中國的附屬國,也就是古代的藩國。獨立了的越南難以擺脫中國文化的影響,這一點從越南使用的文字就可以看出來,當時越南使用的文字漢字,語言也是漢語和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結合的「喃語」,官制也是承襲中國。
-
越南廢漢字75年,不準用漢字書寫,日常用語卻是「抄襲」粵語?
越南,是位於中國南部的一個鄰國,和中國的關係和雲南接壤,越南在歷史上和中國的關係非常密切,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派大軍政府百越,其中越南的中北部,就是百越的一部分,中間越南獨立歸附中國多次,到了明清時期,越南也一直是中國的附屬國。
-
鄉村女教師病床上的喃語:多麼現實、又是多麼沉重的責任感
病床上的喃語:多麼現實、又多麼沉重的責任感剛上完晚輔回家,由於這幾天感冒,咽喉疼痛難忍,便衝一杯菊花茶,刷一下新聞。
-
語言學家是如何偵破案件的?
紐約州女子斯泰茜·卡斯託在2005年殺死丈夫卻逍遙法外,兩年後又欲對親生女兒下毒手。幸運的是,她一貫將"防凍劑"(antifreeze)錯誤地拼寫、拼讀為antifree,因此敗露了罪行。長期寫日記的喬斯琳·歐內斯特被發現突然死亡,身邊遺留一張83字的留言條似乎是她的"自殺"遺言。
-
閩南古法烏龍復興計劃在廈門啟動
中新網廈門11月7日電 (記者 楊伏山)旨在傳承福建安溪老茶農制茶技藝,弘揚閩茶文化的閩南古法烏龍復興計劃,7日在廈門市大掌柜國茶文化館啟動。古法烏龍5.0「魚肉」全新系列同時對外發布。300位福建省內外茶葉愛好者相聚廈門,共同見證。
-
國際語言復興研究的理論和實踐
語言瀕危這一概念在 20世紀 80年代末及 90年代初期首次被語言學家提出。這一概念的出現也正是響應了學界對語言保護行動的呼籲。在 1987 年的第 14 屆國際語言學家會議上,與會專家決定把語言瀕危列為第 15屆大會的核心議題之一(Wurm1996)。
-
科學網—越南文廟:儒家文化現狀的縮影
,而有些民眾對這種復興還是抱有不理解的態度。其實東亞和東南亞受儒家文化輻射影響的國家大致有著同樣的狀況,要復興儒家文化尚需時日。 ■本報記者 韓天琪 近日,越南永富省投資2710億越南盾(約合8130萬元人民幣)興建供奉孔子的大型文廟引起越南國內輿論譁然。
-
溫籍著名語言學家鄭張尚芳先生逝世 從研究溫州話起步成為漢語古...
鄭張尚芳 溫州網訊 昨天凌晨,溫籍著名語言學家鄭張尚芳先生不幸因病在溫州逝世,享年85歲。 資深媒體人金輝先生曾於2006年在北京採訪過鄭張尚芳先生,「我心儀他已久,但相識才幾年。
-
四川江油語言學家傅子東
四川江油語言學家傅子東老先生學識令人高山仰止,對他的最後的人生經歷感嘆扼腕!于右任又為公館題寫門額,「水竹居」,並特作一詩,「人於水竹得古趣,天將風日娛清懷。竹亭陰和偏宜夏,水稻風多不待秋。」元代王冕亦有「水竹居」一詩,想必于右任老先生特別鍾意嚮往詩中的祥和清逸田園風光。他為「不懂政治,只懂水利」的「水聖」李儀祉題寫的輓聯「殊功早入河渠志,遺宅仍規水竹居」。
-
語言學家說「逗號」
張伯江研究員的導師是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張伯江說:「呂叔湘先生曾參與1954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的起草工作。我國的憲法起草很重視語言學家的作用,1954年憲法起草過程中,最後的核心專家小組裡,就有兩位語言學家,他們是葉聖陶先生和呂叔湘先生。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也是一位語言學家。當前,很多法律在起草、制定過程中,都徵求語言學家的意見。」
-
古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打造「絲綢之路復興鼎」
西部網訊(記者 魏永賢 敬澤昊)9月3日,陝西法門寺秦藝坊,70歲的老工匠何師傅正在打磨新出爐的青銅鼎,這些青銅鼎是陝西歷史博物館新開發的文創產品「絲綢之路復興鼎」。除了銅材質的,「絲綢之路復興鼎」還有金鼎,銀鼎。「絲綢之路復興鼎」採用失蠟法熱鑄冷刻工藝,要經過塑型翻模、壓制蠟型、焙燒脫蠟、澆鑄原型到熱鏨冷刻、拋光打磨等30多道工序。
-
解析越南河內市東英縣的古螺廟會:與中國古蜀國的安陽王密切相關
2020年春節假期結束之後,越南河內市東英縣的古螺廟會卻正式開始——越南稱之為開廟。古螺廟會位於越南首都河內市的北部郊區,它本身也是為了紀念蜀泮安陽王。蜀泮安陽王是與中國古蜀國有著密切的關係,他來到越南之後,在越南北部建立了甌雒國,自稱為安陽王,當時的首都就是古螺城。越南首都河內市的古螺廟顯然也是一個歷史文化廟會,這裡面也「頗具中國古風」,雖然廟會的服裝不可能是蜀泮安陽王時代的,但顯然也是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