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貴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貴陽市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行政區劃調整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對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以下簡稱「一市三縣」)行政區划進行調整,以推進貴陽市一市三縣撤縣(市)設區行政區劃調整工作。
貴陽市作為省會城市,是全省唯一市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城市,加快推進一市三縣撤縣(市)設區工作,對於做大貴陽市城市規模,發揮省會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打造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貴陽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意義重大。
省民政廳相關領導認為,貴州省城鎮化水平低,與全國差距大,城鎮化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8.57個百分點,原因是大城市少,規模小。貴陽市作為省會中心城市,應抓住機遇,加快撤縣(市)設區步伐,在全省發揮輻射帶頭作用。
《方案》明確,撤銷清鎮市,設立市轄清鎮區。調整後市轄清鎮區政府駐地不變,行政區劃不變,轄6個鎮3個民族鄉7個社區、187個村、40個居委會(其中6個村1個居委會託管給貴安新區)、1671個村民組,總人口52.25萬,國土面積1386.6平方公裡。
撤銷修文縣,設立市轄修文區。調整後市轄修文區政府駐地不變,行政區劃不變,轄9個鎮1個民族鄉、17個社區居委會、108個建制村,總人口32.1萬人,國土面積1071.5平方公裡。
撤銷開陽縣,設立市轄開陽區。調整後市轄開陽區政府駐地不變,行政區劃不變,轄8鎮8鄉2個社區服務中心、111個建制村、2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5.16萬人,國土面積2023.3平方公裡。
撤銷息烽縣,設立市轄息烽區。調整後市轄息烽區政府駐地不變,行政區劃不變,轄9個鎮1個鄉、1個社區服務中心、161個村民委員會、16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6.9萬人,國土面積1036.5平方公裡。
據介紹,撤縣(市)設區,可以有效整合貴陽市資源,拉開貴陽市中心城市框架,有利於優化貴陽市城市空間布局和完善城市功能。撤縣(市)設區後,一市三縣與貴陽市中心城區的聯繫將更加緊密,有利於提高省會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隨著撤縣(市)設區,城鎮化步伐加快,將帶動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化同步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城鎮居民生活水平,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加快轉移。
築府辦函〔2018〕141號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貴陽市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 開陽縣行政區劃調整實施方案的通知
貴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築府辦函〔2018〕141號
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
貴陽市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
開陽縣行政區劃調整實施方案的通知
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工作部門:
《貴陽市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行政區劃調整實施方案》已經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抓好貫徹落實。
2018年8月7日
(此件公開發布)
貴陽市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
行政區劃調整實施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積極推進貴陽市撤縣(市)設區行政區劃調整工作的要求,根據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貴陽市民政局關於清鎮市、修文縣、開陽縣、息烽縣行政區劃調整的報告》批示精神,為推進貴陽市一市三縣撤縣(市)設區行政區劃調整工作,特制定貴陽市清鎮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以下簡稱一市三縣)行政區劃調整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調整依據
貴陽市作為省會城市,是全省唯一市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城市,加快推進一市三縣撤縣(市)設區工作,對於做大貴陽市城市規模,發揮省會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打造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貴陽經濟社會加快發展意義重大。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破解貴陽市城鎮化進程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導向,以強化省會擔當,發揮省會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為目標。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安排、精心組織,依法辦事、嚴密程序,優化貴陽市行政區劃布局,統籌城市空間規模和生產力布局,努力打造公平共享創新型中心城市,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二)基本原則。
1.著眼全局,統籌安排。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涉及諸多部門,關係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必須立足全局,統籌安排。要堅持講大局、講原則、講政策,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部門工作服從全市大局,個人行動服從組織安排,確保政令統一,銜接有序,開展順利。
2.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有利於發展和穩定為前提,以有利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結構,強化功能,科學定位發展規劃,結合市情,因勢利導推進城鎮化進程。
3.依法辦事,嚴格程序。要把行政區劃調整工作與當前各項工作有機結合,堅持實事求是、合理規劃,嚴格按照行政區劃法律法規、行政區劃調整申報流程履行工作程序。
(三)調整依據。
1.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2.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3.《國務院關於行政區劃管理的規定》(國發〔1985〕8號)。
4.《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發改規劃〔2018〕406號)。
5.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入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加快推進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黔黨發〔2014〕7號)明確「積極推進清鎮、修文、息烽、開陽撤縣(市)設區」。
6.貴州省民政廳《貴州省行政區劃調整申報審核審批工作規程》(黔民發〔2015〕17號)。
二、總體思路
撤銷清鎮市,設立市轄清鎮區。調整後市轄清鎮區政府駐地不變,行政區劃不變,轄6個鎮3個民族鄉7個社區、187個村、40個居委會(其中6個村1個居委會託管給貴安新區)、1671個村民組,總人口52.25萬,國土面積1386.6平方公裡。
撤銷修文縣,設立市轄修文區。調整後市轄修文區政府駐地不變,行政區劃不變,轄9個鎮1個民族鄉、17個社區居委會、108個建制村,總人口32.1萬人,國土面積1071.5平方公裡。
撤銷開陽縣,設立市轄開陽區。調整後市轄開陽區政府駐地不變,行政區劃不變,轄8鎮8鄉2個社區服務中心、111個建制村、2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5.16萬人,國土面積2023.3平方公裡。
撤銷息烽縣,設立市轄息烽區。調整後市轄息烽區政府駐地不變,行政區劃不變,轄9個鎮1個鄉、1個社區服務中心、161個村民委員會、16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6.9萬人,國土面積1036.5平方公裡。
三、調整理由
一是撤縣(市)設區,有利於優化貴陽市城市空間布局和完善城市功能。撤縣(市)設區後,可以有效整合貴陽市資源,拉開貴陽市中心城市框架,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貴陽市中心城市的綜合功能和資源承載能力,實現同城化發展。
二是撤縣(市)設區,有利於提高省會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撤縣(市)設區後,一市三縣與貴陽市中心城區的聯繫將更加緊密,有利於在更大範圍內統籌生產力布局和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提高中心城區的聯動發展,提升中心城區的輻射力。
三是撤縣(市)設區,有利於大幅提高城鎮居民生活水平,實現公平共享目標。撤縣(市)設區後,城鎮化步伐加快,將帶動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化同步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城鎮居民生活水平,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加快轉移。
四是省民政廳積極支持貴陽市一市三縣撤縣(市)設區工作。省民政廳相關領導認為,貴州省城鎮化水平低,與全國差距大,城鎮化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8.57個百分點,原因是大城市少,規模小。貴陽市作為省會中心城市,應抓住機遇,加快撤縣(市)設區步伐,在全省發揮輻射帶頭作用。
四、組織領導
(一)成立領導小組。
為加強一市三縣行政區劃調整工作領導,成立貴陽市一市三縣行政區劃調整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名單見附件2),抓好行政區劃調整工作的統籌協調指導。
(二)部門職責。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建立以一市三縣為主體,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成員單位職責如下:
1.一市三縣參照民政部辦公廳2017年《市轄區設置標準(徵求意見稿)》,嚴格按照《貴州省行政區劃調整申報審核審批工作規程》(黔民發〔2015〕17號)開展工作、進行申報,向市政府提交撤縣(市)設區請示及相關資料。
2.市民政局負責對接省民政廳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對一市三縣行政區劃調整進行調研審核。
3.市發展改革委負責對一市三縣行政區劃調整進行調研和風險評估,並形成可行性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論證報告;可行性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論證報告專家論證會議紀要;提供擬設清鎮區、修文區、息烽區、開陽區 「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遠景目標一覽表。
4.市編委辦負責提供一市三縣現有機構設置及編制核定情況。
5.市統計局負責提供擬設清鎮區、修文區、息烽區、開陽區各項基礎數據表及一市三縣近三年主要社會經濟指標對比表。
6.市國土資源局負責提供一市三縣縣級行政區劃現狀圖及擬設清鎮區、修文區、息烽區、開陽區政區圖。
7.市規劃局負責提供擬設清鎮區、修文區、息烽區、開陽區中心城區規劃圖。
8.市財政局負責對一市三縣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相關數據進行審核。
9.市住房城鄉建設局負責對一市三縣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相關數據進行審核。
10.市公安局、市群工中心及市維穩辦負責處置行政區劃調整過程中信訪維穩突發事件。
五、實施步驟
按照行政區劃調整相關文件,一市三縣撤縣(市)設區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具體工作流程及總體工作進度如下:
(一)一市三縣資料準備階段(2018年7月—8月20日)。
1.成立行政區劃調整領導小組,並召開領導小組會議,進行工作安排與部署,正式啟動相關工作。
2.落實行政區劃調整工作中的人員配備、經費等後勤保障工作。
3.參照民政部辦公廳2017年《市轄區設置標準(徵求意見稿)》,嚴格按照《貴州省行政區劃調整申報審核審批工作規程》(黔民發〔2015〕17號)開展工作、進行申報,向市政府提交撤縣(市)設區請示及相關資料。
(二)市級部門資料準備階段(2018年8月—10月上旬)。
1.市民政部門按照行政區劃相關法規對一市三縣上報市政府的行政區劃調整請示進行調研審核,形成調研審核報告上報市政府。
2.市發展改革委對一市三縣行政區劃調整進行可行性研究及風險評估,形成可行性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論證報告、可行性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論證報告專家論證會議紀要;提供擬設清鎮區、修文區、開陽區、息烽區「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遠景目標一覽表。
3.市編委辦負責提供一市三縣現有機構設置及編制核定情況。
4.市統計部門提供擬設區各項基礎數據表,對一市三縣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相關數據進行審核,形成審核報告上報市政府。
5.市財政部門對一市三縣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相關數據進行審核,形成審核報告上報市政府。
6.市住建部門負責對一市三縣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相關數據進行審核。
7.市國土部門提供一市三縣縣級行政區劃現狀圖,擬設清鎮區、修文區、開陽區、息烽區政區圖。
8.市規劃部門提供擬設清鎮區、修文區、開陽區、息烽區中心城區規劃圖。
(三)審核申報階段(2018年10月中旬)。
1.以市政府名義徵求市人大、市政協的意見。
2.市政府召開一市三縣行政區劃調整專題會議,審核行政區劃調整材料,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
3.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研究後,提請市委審議。
4.市委對一市三縣行政區劃調整進行審議。
5.市政府向省政府呈報《關於撤銷清鎮市設立清鎮區的請示》及相關附件。
6.市政府向省政府呈報《關於撤銷修文縣設立修文區的請示》及相關附件。
7.市政府向省政府呈報《關於撤銷開陽縣設立開陽區的請示》及相關附件。
8.市政府向省政府呈報《關於撤銷息烽縣設立息烽區的請示》及相關附件。
六、申報資料
按照民政部相關規定和《貴州省行政區劃調整申報審核審批工作規程》(黔民發〔2015〕17號)要求,具體申報資料、責任單位及完成時限如下:
(一)縣級所需資料。
1.一市三縣縣(市)政府呈報關於縣級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及調研報告。(責任單位:一市三縣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18年8月20日前)
2.一市三縣擬設區政府駐地及冠名說明。(責任單位:一市三縣人民政府;完成時限:2018年8月20日前)
3.一市三縣縣(市)委關於縣級行政區劃調整的意見。(責任單位:一市三縣縣〔市〕委;完成時限:2018年8月20日前)
4.一市三縣縣(市)人大、政協關於縣級行政區劃調整的意見。(責任單位:一市三縣縣〔市〕人大、政協;完成時限:2018年8月20日前)
5.一市三縣縣(市)民政部門的審核報告。(責任單位:一市三縣縣〔市〕民政局;完成時限:2018年8月20日前)
6.涉及調整一市三縣所轄鄉(鎮)黨委、政府、人大主席團意見。(責任單位:一市三縣所轄鄉〔鎮〕黨委、政府、人大主席團;完成時限:2018年8月20日前)
(二)市級所需資料
1.擬設清鎮區、修文區、息烽區、開陽區各項基礎數據表;一市三縣近三年主要社會經濟指標對比表。(責任單位:市統計局;完成時限:2018年8月31日前)
2.一市三縣縣級行政區劃現狀圖;擬設清鎮區、修文區、息烽區、開陽區政區圖。(責任單位:市國土資源局;完成時限:2018年8月31日前)
3.擬設清鎮區、修文區、息烽區、開陽區中心城區規劃圖。(責任單位:市規劃局;完成時限:2018年8月31日前)
4.一市三縣可行性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論證報告、可行性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論證報告專家論證會議紀要;擬設清鎮區、修文區、息烽區、開陽區「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遠景目標一覽表。(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一市三縣〔市〕政府;完成時限:2018年8月31日前)
5.一市三縣現有機構設置及編制核定情況。(責任單位:市編委辦;完成時限:2018年8月31日前)
6.市民政局關於一市三縣縣級行政區劃調整的調研審核報告。(責任單位:市民政局;完成時限:2018年8月31日前)
7.市人大、政協關於縣級行政區劃調整的決議或意見。(完成時限:2018年9月中旬)
8.市委關於縣級行政區劃調整的決議或意見。(完成時限:2018年10月上旬)
9.市政府呈報省人民政府關於一市三縣縣級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 完成時限:2018年10月中旬)
上述市級、縣級所需資料(電子檔和紙質檔)由市民政局收集裝訂印刷成冊,呈報市政府,由市政府上報省政府批轉省民政廳進行審核。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責任意識。一市三縣及市直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加強協調配合,通力合作,不得以任何藉口拖延、幹擾、影響、妨礙區劃調整工作。區劃調整期間,領導班子和幹部職工要堅守崗位、恪盡職守,確保「人心不散、秩序不亂、工作不斷、資產不失」,各項工作正常運行和順利銜接。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工作調度,定期召開工作調度會,了解工作推進情況,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行政區劃調整工作順利推進。
(二)嚴肅工作紀律。在行政區劃調整過程中,要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嚴明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宣傳紀律、財經紀律、督查紀律。認真做好保密工作,嚴格保密紀律,對所有文件進行一次全面認真的集中清理和分類,凡屬涉密文件都要登記造冊、歸檔立卷,做好交接工作,避免文件丟失;需要銷毀的涉密文件,必須由保密部門統一登記、清繳和銷毀。對整體交接工作中遇到的重要情況和問題必須及時報告,重要事項必須按規定逐級請示。
(三)加大監督力度。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於違反紀律、影響和幹擾區劃調整工作正常進行的,要視情節輕重嚴肅追究責任,給予相應的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對因領導不力、工作失職造成不良後果或惡劣影響的,要按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追究有關領導人員的責任。
(四)強化宣傳動員。縣級行政區劃調整涉及面廣,影響面大,敏感度高。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大力宣傳行政區劃調整對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的重要意義。對於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要廣泛徵求群眾的意見,深入細緻地做好群眾工作,確保平穩過渡。
附件:貴陽市一市三縣行政區劃調整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附件
貴陽市一市三縣行政區劃調整工作
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 長:陳 晏(市委副書記、市長)
常務副組長:孫志明(市委常委、副市長)
副 組 長:劉本立(市政府秘書長)
鄧龍江(市委副秘書長、市群工中心主任)
沈 青(市政府副秘書長)
宗士強(市政府副秘書長)
陳國璽(市民政局局長)
成 員:王 軍(市監委副主任)
陳本榮(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許俊松(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市維穩辦主任)
李登毅(市編委辦主任)
彭顯華(市發展改革委主任)
劉 毅(市公安局副局長)
劉曉萍(市財政局局長)
杜華智(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高 楊(市規劃局局長)
熊國璽(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局長)
羅德亞(市統計局局長)
廖昆麗(市民政局副局長)
孫紹雪(清鎮市委副書記、市長)
廖 勇(修文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卓 飛(息烽縣委副書記、縣長)
李仕勇(開陽縣委副書記、縣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貴陽市民政局,貴陽市民政局局長陳國璽兼辦公室主任。各成員單位明確一名熟悉業務的聯絡員,負責與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聯繫。
抄送:市委辦公廳,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市政協辦公廳。
市監委,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市編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