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屆奧斯卡頒獎禮終於落下帷幕,不出所料,懟天懟地的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和擁有整容般演技的加裡·奧德曼分別憑藉《三塊廣告牌》和《至暗時刻》斬獲最佳男女主角。
關於最佳影片,去年的烏龍事件還歷歷在目,沃倫·比蒂與費·唐納薇將此獎項頒給了《愛樂之城》 ,但實際上是信封被工作人員拿錯,最終捧走獎盃的是《月光男孩》。
而這一次,看陀螺笑得像個二百斤的孩子就知道,《水形物語》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配樂4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人魚相戀的故事。
1963年,美蘇冷戰時期。
聾啞女艾莉莎在美國政府的航空實驗中心,擔任清潔工。
她生活清貧,卻也過得精緻又規律:每天煮一個雞蛋、出門前刷鞋、在浴缸中自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她只有兩位朋友:
一個畫畫的同性戀老頭兒,常遭人白眼。
一個黑人同事,對她照顧有加。
很快,她又有了新朋友。
這天,實驗室送來了一個巨型水箱,沒人願意討論裡面裝的是什麼,只知道這是蘇聯人也想要的。
當艾莉莎照例清潔實驗室時,她發現,容器中是一隻來自南美洲的人魚怪物,其身形精狀,眼球突出,看起來骯髒潮溼,很是嚇人。
的確,剛來的第一天,他就咬掉了實驗室主管理察的兩根手指頭。
這個理察儀表堂堂、工作賣力、擁有美豔的妻子,聰明可愛的兒子。
影片沒有用過多的篇幅去描述他的人設和生活,卻不難在隻言片語中勾勒出他的強勢、霸道。
面對下屬,他趾高氣昂,對待弱者他極度強勢,喜歡看弱者臣服的姿態,甚至於與老婆行房時,都會以侵略者的姿態捂住老婆的嘴巴,告訴她並不需要說話。
那面對人魚呢?
他用鐵鏈將其拴住,再用高強度的電棍電擊到人魚吐血。
在他眼中,這不過是怪物、是畜生。
然而,艾麗莎卻不這麼想,她覺得,水中的那個人,很孤獨、悽涼,寒冷,就像她一樣,是生活在社會邊緣的人。
於是,她常常找機會溜進實驗室,為人魚送雞蛋、在人魚面前隨著音樂舞蹈。
只有在人魚面前她才能夠釋放自我。
從表面上看,《水形物語》所講述的,是一個相當俗套的愛情故事,若是將片中的男女主角性別互換,你可能更會發覺,這無非走得是一個王子拯救公主的路子啊。
但從本質上看,它是極具現實意義的成人童話,影片中所涵蓋的隱喻隨處可見。
比如,艾麗莎和其三位朋友,都被主流社會排擠。
而理察是標準的白人至上主義,並且在民權運動尚未形成規模的六十年代初,黑人境況比今天要糟糕得多。
還有街上的小孩收據木棍的追逐打鬧,明顯是收到了當時環境的影響。
但說到底,這部電影的主調還是甜的,甜到憂傷。
影片中艾麗莎得知人魚會被活體解刨,便聯手好友將其救出,大家都以為她瘋了,但她知道,這是愛。
也正是艾麗莎的愛,感化了冷血的人魚。
舉個例子,從實驗室逃出來後,人魚野性還在,不僅劃傷了人,還生吃了一隻貓,但當他看到艾麗莎後,他承認了錯誤,並懂得了相處。
在文章開篇,松子提到了《水形物語》獲得了最佳藝術指導獎項,這還要得益於曾經擔任過《暮光之城:月食》等影片的藝術指導保羅·奧斯特伯裡為其設計的唯美場景。
無論是冰冷潮溼的科研基地,還是幽暗凌亂的閣樓房間,都為觀眾營造出了一種晦暗斑斕的視覺氛圍。
並且,攝影師丹·羅斯特辛所運用的富有層次感的鏡頭,頗有種復古、優雅的格調。
當然,一部影片的成功裡離不開以上這些,更不能缺少一名好的導演。
如果你熟悉陀螺」吉爾莫·德爾·託羅,便會知道,他二年如一日的關愛怪獸。
從《刀鋒戰士2》、《地獄男爵》再到《潘神的迷宮》、《環太平洋》,各種怪獸,都為我們留下了難以忘卻的回憶。
其實,嚴格來講《水形物語》中,人魚的設計不算新作,因為1954年的一部黑白電影《黑湖妖潭》中也有這樣一的人魚。它生活在亞馬遜叢林裡。
據導演講,「他六歲的時候,看到《黑湖妖譚》中朱莉·亞當斯身下的那條水怪,並被人獸戀所感動,這麼多年來,一直想致敬這部作品,並把結局翻轉過來。」
所以,準確地說,《水形物語》借鑑了經典。
據了解,陀螺從2011年就開始籌劃這部電影,即使預算僅有2000萬,但為了實現效果,他親自籌錢招募團隊,光是實驗室的設計就超過了9個月。
在威尼斯電影節的頒獎典禮上,託羅用最簡單的話來闡述自己對這部六年磨一劍之作的感受:「我相信愛,我相信生命,我相信電影。」
而他的赤誠之心,也得到了影迷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