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雪霏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當這段經典的紅色旋律響起,人們總會回想起70年前抗美援朝戰爭的悲壯歷史。10月1日,在上海保利劇院的舞臺上,原創話劇《上甘嶺》迎來了首演。在謝幕的一刻,歌手阿雲嘎登臺獻唱,全場觀眾揮動手中紅旗,集體起立、自發與臺上演員共同合唱歌曲《我的祖國》,構成動人一幕。
這部作品並不是對電影《上甘嶺》的舞臺平移,而是重新挖掘中國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名有姓的烈士事跡,抱著回望歷史、再造經典的決心創造的全新戲劇故事。2020年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當年我軍和敵軍實力相差懸殊,但我們為什麼堅持要打這場戰爭?什麼是堅守的力量?11月7日和8日,話劇《上甘嶺》將在天津大劇院進行兩場演出,相信這部話劇會帶給你答案。
狹小坑道內的日夜堅守
沒有人是天生的英雄
「撐不過一天也得撐!撐一小時一分鐘一秒也得撐!」炊事員老馬手中舉著那面已經被子彈打得千瘡百孔的連旗,邁著沉重的步伐一步步爬上陣地的山頭。子彈從他的身邊飛過,一顆顆炮彈在他身旁炸開,可是他感覺不到害怕,他的心仿佛也被戰爭的炮火點燃,這團熊熊的火焰包圍著他,帶給他前所未有的勇氣。
在那條狹窄的坑道中,會說山東快書的炊事員老馬、唯一一位女性衛生員林蘭、一位「不速之客」意外被俘的美國傷員和11名志願軍戰士,在斷水斷糧、彈藥缺乏、與組織失去通訊聯繫的惡劣條件下,頑強對抗敵人,奮力堅守陣地,從一個連打到一個排,再到一個班,最後只剩一個人堅守到勝利。話劇《上甘嶺》再現了70年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那些平凡卻偉大的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
2020庚子年,註定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不平凡之年。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原創話劇《上甘嶺》於2020年10月1日於上海保利大劇院隆重首演,這是一部以70年前抗美援朝戰場上最為平凡的普通志願軍人的真實事件為基礎,改編而成的原創劇目。
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迎接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由北京巨龍世紀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仙童國際戲劇文化(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大麥Mailive、北京知夢文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由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宏擔任藝術總監、編劇,天津北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鍾海擔任藝術監製,製作人李東、北京巨龍世紀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忠魁領銜製作,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李任執導了這部原創話劇《上甘嶺》。
上甘嶺戰役不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最大的戰役,卻是其中最為艱苦的戰役:每平方米的土地上就有76枚炮彈爆炸,我方陣地山頭被炮火削低兩米炸成焦土;在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一面有著381個彈孔的紅旗接受檢閱,它就出自於上甘嶺戰役;國人從小即熟知的烈士英雄黃繼光、孫佔元也犧牲在上甘嶺戰役中。在國人心中,「上甘嶺」是耳熟能詳的,更是深入人心的。
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犧牲了很多人,也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形象。而話劇《上甘嶺》卻將焦點放在了一個毫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由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宏飾演的炊事員老馬,是一個膽小怕死、頂著大鍋上前線的人,可當他看到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在血泊中,他的思想發生了轉變,命運也由此產生了變化,最終獨自迎著敵人猛烈的炮火將紅旗插到表面陣地,吸引敵人的火力,為增援部隊贏得了寶貴的進攻時機。
當被問及為何要塑造這樣一個人物時,導演李任向記者闡明了這背後的深意:「炊事員老馬其實是有人物原型的,那就是著名的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高元鈞大師,劇中有的情節就是他當年在赴朝慰問時真實經歷過的事。在上甘嶺戰役中,有很多像老馬這樣的普通志願軍人,他們不是天生就是英雄,但是為了國家,他們走上了戰場,扛起了槍,甚至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這些最勇敢的人才是我們心中真正的英雄。」在話劇《上甘嶺》中沒有說教式的故事,也沒有壯烈犧牲的英雄,有的只是一群像我們一樣有家有業平凡的人,奔赴戰場後每個人都成了不畏犧牲的超級英雄。
用「上甘嶺精神」進行創作
只有真實才是最能打動人的
「我覺得我們這個劇組也有一種『上甘嶺精神』。」這是導演李任在話劇《上甘嶺》首演後說的第一句話。從去年10月中旬開始醞釀籌備,一直到今年7月23日才正式啟動排練,再到10月1日話劇正式首演。一場疫情讓這部話劇的「工期」耽誤了近半年,但全體主創人員克服了困難,最終讓上甘嶺戰役的經典故事繼電影版之後,又有了話劇版。
在確立全新創排話劇《上甘嶺》後,隨著對上甘嶺戰役的深入了解,主創人員都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遠不敵美國部隊的武器、斷水斷糧的堅守、密不透氣的坑道中惡劣的衛生條件,以及無數無名英雄的慘烈犧牲……種種情景,讓大家在創作時數度哽咽,在深刻理解上甘嶺傳遞出的「堅守、奉獻、犧牲」的精神後,即使面臨著嚴峻的疫情考驗,大家戴著口罩召開了將近20餘次創作會議。「第一次創作會議是在今年1月21日,雖然疫情來襲,但我們的創作腳步並未停止,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我們把劇本改了又改、磨了又磨,力求精益求精。」李任說。
對經典故事的「再敘述」,並不是件易事,再加上又是紅色題材,更是難上加難。電影版《上甘嶺》可謂是人盡皆知的經典作品,觀眾對故事的熟悉程度往往不輸主創;其次,紅色經典故事也難以像偵探故事、懸疑故事那樣設置懸念、吊人胃口。在這樣的前提下,怎麼才能把觀眾帶入全新的故事場景,讓觀眾願意看下去?
「無意超越前作,只想做出不一樣的精品。」話劇《上甘嶺》導演李任說,事實上上甘嶺戰役中能提煉的細節、故事、人物有很多,電影版《上甘嶺》對之進行了高度濃縮和藝術處理,除了那些內容,依然有很多內容是從未呈現在觀眾面前的,話劇版《上甘嶺》的創作空間並不小。「我們通過用心提煉,完全有信心做出一個不一樣的『上甘嶺』故事,和電影版相比,話劇版有超過九成內容是全新創作的。」
但全新創作並不意味著杜撰,在李任看來,只有真實才是最打動人的,「劇中的人物當然是虛構的,但也可以說是真實的:每個人物都是一類真實人物群像的濃縮凝練。例如劇中胡云峰的人物原型,就是上甘嶺戰役中號稱『冷血兵王』的胡修道,他一個人堅守陣地,打退敵人41次衝鋒,消滅敵人280餘人,也是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中活著回來的三個人之一。上甘嶺戰役的殘酷,戰火紛飛中人性的光芒,這些東西不需要喊口號、不需要編造,真實的東西最有力量,最能打動人。」
真實意味著貼近,可劇組中不少演員都是「90後」,也沒有當過兵,怎麼才能演好20世紀50年代的軍人?為了讓這些年輕演員能更貼近軍人氣質、展現軍人面貌,在正式開始排練前,劇組全體演員還特地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軍訓。當時是7月底、8月初,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為了讓演員們身臨其境體驗當年志願軍戰士在坑道內悶熱缺氧的狀態,劇組在三伏天關閉空調,對演員進行高強度的形體訓練;為了讓演員知道缺水斷糧是什麼感受,劇組曾在一段時間內要求演員不吃飯菜反而選擇壓縮餅乾,大汗淋漓、乾渴難耐卻一天只能喝一瓶水。最「極端」的一次,是一整個上午讓16個演員分喝一瓶水,大家用瓶蓋,一蓋一蓋地喝。軍訓中,演員們真正走進軍營,全身心投入訓練:清晨六點晨跑,夜裡遇突襲要緊急集合,還要接受手榴彈投擲、穿越障礙、格鬥、持槍臥倒、匍匐前進、屈身前進等練習。
這次特殊的軍訓,讓演員們迅速找到了人物的狀態,通過一個月的排練,話劇《上甘嶺》最終正式搬上舞臺,與觀眾們見面。但在李任看來,這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還並不能放鬆,「話劇不同於電影,電影拍完之後,每個影院看到的片子都是一樣的,演員也不用再工作;而話劇之後要面對的每個劇院、每批觀眾都不一樣,我們必須呈現出同樣高品質、規範化的細節。之後我們會繼續努力,為大家呈現出有質感的、全新的上甘嶺戰役故事。」
「頂級」配置集結《上甘嶺》
打磨具「大片氣質」的紅色經典劇目
話劇《上甘嶺》首次全國巡演已接近尾聲,收穫好評無數,除故事情節感人,演員表演精湛外,本劇還有一大看點,那就是現場所呈現出的極其震撼的舞臺效果。在話劇創作之初,導演李任就提出要打造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覺奇觀,讓觀眾在話劇的舞臺上也能看到像在電影院裡一樣「大片」的效果,「以往話劇的舞臺上都是文戲文做,武戲也只能文做,但這次我想做一回大膽的嘗試,我邀請了很多專業的團隊來進行研發,我希望能夠將戰爭的那種刺激的視覺語言傳達給觀眾,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
提到「大片」,人們心中想到的多是恢宏巨製的電影大片,早在年初籌建製作團隊時,製作人李東及劉忠魁便力邀業內頂尖且跨界的「大腕」於話劇《上甘嶺》中集結,也為這部話劇帶來了「大片氣質」。
本劇由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宏擔任藝術總監,聯合青年編劇莊一共同創作劇本,中國國家話劇院李任擔任導演,曾與張藝謀數次合作的國家大劇院舞美總監高廣健擔任舞美設計,電影《荊軻刺秦王》服裝造型獲獎設計師莫小敏擔任服裝造型設計,當代藝術家豐江舟擔任多媒體設計,歌曲《紅旗飄飄》的作曲李傑擔任音樂總監,話劇《戰馬》中的劉曉邑團隊擔任動作設計,此外劇組還邀請到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八佰》中的特效團隊負責此次舞臺劇目的爆破特效。如此跨界陣容可謂業內舞臺劇製作團隊的「頂配」,所有藝術家受邀後第一時間加入團隊,懷著對「上甘嶺」的滿腔熱血而來。
通過不斷地調試和實驗,最終舞臺上呈現出了非常逼真的場景效果,這也是話劇舞臺上一次全新的嘗試。不僅僅是觀眾,就連演員對這樣的視覺盛宴也是讚嘆不已,劇中飾演四連連長的演員王雅迪說:「平時排練我們都是通過看圖紙和導演對我們的表述來想像這會是怎樣一種場面,但當我們真正站上舞臺,感受到『子彈』就從我們身邊飛過,『炸彈』就在眼前爆炸,那種極致的震撼一下就把我們帶入到那個情境當中,仿佛我們是真實地置身在那樣一個戰爭的環境中,對我們的表演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11月7日和8日,話劇《上甘嶺》將在天津大劇院進行兩場演出,對於這次在天津的演出,導演李任表示非常期待,「都說天津的觀眾是最愛看戲,也是最懂戲的,如果我們的話劇能得到天津觀眾的認可,我相信會給我們以後的演出帶來更大的信心,我們也會拿出最好的狀態和最認真的態度來迎接這次在天津的演出,希望可以帶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作品。」
隨著劇本的愈發成熟,舞美裝置的完善,以及全體主創的投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部「大片氣質」的紅色經典劇目將會更加好看!(徐雪霏)
來源: 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