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與餘音」大型研究展研究展在中間美術館開幕

2020-11-26 藝術生活觀察

2020年11月18日,「巨浪與餘音——重訪1987年前後中國藝術的再當代過程」大型研究展在北京中間美術館舉行了開幕式。本次展覽展出了59位藝術家(團體)的80餘件作品,此次研究展從屬於「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迴響」系列研究。該研究由藝術家劉鼎與藝術史家盧迎華共同發起,旨在辨析與反思中國有關「當代藝術」的歷史敘述與建構。


部分參展藝術家王魯炎、李秀實、呂勝中、王廣義、孟祿丁與兩位策展人合影


策展人在尊重既有的歷史敘述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與它們展開對話。通過悉心清理歷史語境中的理論和行動邏輯,他們希望拓寬認知視野:將「1980年代」放入有機的歷史鏈條之中,重建作為範疇的「1980年代」與1949年以來至「改革開放」之前的文藝發展進程的歷史關聯和參照關係,使其背後的歷史脈絡清楚顯現。


中間美術館館長、策展人盧迎華開幕致辭


展覽策展人、藝術家劉鼎主持「我與1987」開放論壇



1987——一個可以被問題化的節點


1987年的藝術界是平靜的,但將「新潮美術」理論化和歷史化的行動卻在悄然進行。一些話語實踐正是從該年開始固化,逐漸偏離創作。藝術發表也不再以團體宣言的形式亮相,藝術家的個體表達日益走向臺前。眾多個體藝術家,經過了1980年代的數次轉身,此時出現了明顯的價值轉向。他們創作的立足點明晰起來,此後的方向也由是確立。



「巨浪與餘音」展廳中對「發生在福建省美術展覽館內的事件展覽」的復原


此項研究將1987年作為一個可以被問題化的時間節點。一方面,1987年可被視為一個對1980年代中後期進行分期的時間標識。它在一定程度上啟動了中國社會的思想狀態由短暫的多元並存轉向體制化的變遷。另一方面,循此入手考察藝術家創作上的轉向及其背後的思想動力,旨在重新檢視1980年代中早期累積的實踐經驗和思想資源如何被龐雜的現實所轉化、吸收、稀釋,甚至建構,形成各種藝術的表達方式。


展覽現場


此項研究既以整體性的意識去把握「1980年代」,也避免藉助現成的意識形態作簡單的立場區分。通過1987年這一時間節點,策展人立足於展示當代藝術與當代主流文化之間斷裂與承續的多種狀況,突破由西方(北美)思想界確立的「當代模型」的制約。酌古沿今,這項具有突破性的研究也將不斷把當下的問題與思考帶入對於「1980年代」的重訪之中。


理論模型的建構


此次展覽明確提出以「再當代」作為認識歷史的理論模型,來把握1949年以來中國藝術及其思想的流變。儘管不同時期都存在被主流藝術實踐擠壓的思潮與價值,但在歷史鉤沉中,倘若單獨凸顯被抑制的因素卻很容易形成一種排他性和斷裂性的敘述。而人們習焉不察的以「改革開放」以來的某個時間節點作為中國藝術當代化進程起點的做法,其實落入了以西方,特別是北美的新自由主義經濟秩序主導的當代性作為普遍化的當代模型的俗臼。1980年代中國藝術家對於現代主義資源的徵用並非完全出自後來者向先行者學習的心態,而是很大程度上建立在1920-1930年代中國藝術界引介與批判西方現代藝術的基礎上。


展覽現場


展覽從「觀念更新」的多個舞臺和前進中的虛無主義兩個分單元展開探討與研究。1985年初,油畫界首次明確提出一個口號:「觀念更新」。這個口號,既總結了前一階段的理論和實踐,也表明藝術家們決心進一步推動創作。它是1978年以來「思想解放」運動的直接成果。與七八十年代之交出現的「形式解放」「形式探索」相比,「觀念更新」更深入、徹底,它包含著對藝術本質、功能、創作方法的反思、實踐。從根本上,「形式解放」和「觀念更新」並非兩個彼此矛盾或對立的口號,而是相互呼應,都希望突破題材、形式的限定和重圍,獲得創作、評論、思考的自由。這兩個口號,同時在不同代際的藝術家身上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在80年代中期,後現代思潮與藝術界一些去意義、去趣味、去形式、去終極目標、去藝術表達的階級等級等訴求相結合,推動了一系列具有虛無主義意味的激進創作。這個傾向被一些批評家稱為「反文化」「反藝術」。隨著1987年的到來,精神空間緊縮,內在於這樣一種趨勢的虛無主義精神很快在「最後的晚餐」中畫上了終結號。


開幕當天開放論壇活動現場


(左起)參展藝術家呂勝中、李秀實、王廣義


(左起)參展藝術家張偉、王魯炎


參展藝術家孟祿丁


參展藝術家王友身


展覽開幕現場


展覽信息



巨浪與餘音——重訪1987年前後中國藝術的再當代過程


策展人:劉鼎、盧迎華

助理策展人:黃文瓏、孫杲睿

訪問策展人:劉語絲、張理耕

展期:2020年11月14日至2021年5月9日

地址:中間美術館,北京海澱區杏石口路50號


部分參展作品


林春 老聃 1985年創作 2020年複製 裝置 由藝術家本人授權北京中間美術館複製


宋海冬 外星人眼中的地球 1988年創作 2020年複製 綜合媒介 61 × 46 × 55.5 釐米 藝術家授權中間美術館複製


丁乙 禁忌 1986 布面油畫84 × 84 釐米 丁乙 小稿6件 圖片文獻 1987年創作 2020年複製 由藝術家本人惠允


羅伯特·勞森伯格 丹心 1982 紙本綜合材料 78.5 × 109 釐米 由秦劍君夫婦惠允


陳箴 氣遊圖1985 布面油畫 112.4 × 74.5 釐米 由私人藏家惠允


楊詰蒼 千遍書 1986 紙上水墨 158.5 ×176 釐米 由墨齋惠允


林崗 古樹 1980 紙板油畫 67 × 57 釐米 林崗 沙風之五 1989 布面沙底油畫 38 × 41.5 釐米 由藝術家惠允


韋啟美 附中的走廊 1990 布面油畫 118 × 140 釐米 由中央美術學院惠允


李老十 荊軻刺秦王 1985 紙本水墨189 ×246 釐米 由私人藏家惠允


李山 混沌(天地) 1982 布面油畫 120 × 88 釐米 由余德耀美術館惠允


張薔為撰寫《繪畫新潮》藝術所收集的有關青年創作活動的第一手資料,1986-1987


M 藝術群體現場照片 1986 照片 尺寸可變,共8張 由趙川先生惠允

相關焦點

  • 「印記贛鄱——江西版畫研究展」開幕
    「印記贛鄱——江西版畫研究展」開幕 發布時間:2020-11-30 14:31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 十一月觀展指南:近期即將開幕或正在進行的展覽
    我們將以藝術創作、學術策劃和一系列大型展演活動,與觀眾和公眾進行深度交流與對話,為尚未到來卻也即將到來的「可能生活」,注入積極的活力、樂觀的希望和無畏的勇氣。通向未來的路在你腳下」研究平臺展開漂流,在日本、澳大利亞、中國、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衣索比亞等不同國家落地實現。
  • 中國美術南通現象研究展亮相省美術館
    原標題:中國美術南通現象研究展亮相省美術館 近日,2019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項目《20世紀「中國美術南通現象」研究展》繼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後,移師江蘇省美術館巡展。
  • 收藏投資導刊 | 「銘刻時代——湯小銘藝術研究展」開幕
    2019年6月6日,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作為指導單位,中國美術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美術館共同主辦,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和廣東畫院協辦的「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銘刻時代——湯小銘藝術研究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 「胸懷丘壑 造化天成——漆伯麟書畫藝術研究展」 在宜春美術館開幕
    由南昌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和宜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主辦,八大山人紀念館和宜春美術館承辦,「胸懷丘壑 造化天成」——漆伯麟書畫藝術研究展於2020年5月12日下午三點在宜春美術館開幕。展出地點位於江西省宜春市宜春美術館第一、二展廳。展覽將於6月12日結束。漆伯麟,江西南昌人,生於1942年,2018年4月去世,享年76歲。
  • 天津畫院青年美術創作研究中心首批入選青年油畫家作品展開幕
    「天津畫院青年美術創作研究中心首批入選青年油畫家作品展」12月26日在天津畫院青創美術館開幕。天津美術網訊 今天(12月26日),由天津畫院主辦的「天津畫院青年美術創作研究中心首批入選青年油畫家作品展」在天津畫院青創美術館開幕。展出了首批入選天津畫院青年美術創作研究中心的19名青年油畫家的40餘幅精品佳作。作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分展現了青年油畫家對藝術夢想的執著追求。
  • 「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銘刻時代——湯小銘藝術研究展」在京...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記者周瑋)「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銘刻時代——湯小銘藝術研究展」6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由中國美術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美術館共同主辦的本次展覽中,湯小銘從藝60多年來的藝術探索和成果,包括最具代表性的主題人物肖像創作及相關草圖、手稿,其它各時期的油畫人物、人體寫生、油畫風景、連環畫、插畫和早期速寫等150多件精品,悉數亮相。
  • 「坐領風物——盧治平作品研究展」在劉海粟美術館開幕
    10月12日,「坐領風物——劉海粟美術館館藏盧治平作品研究展」在劉海粟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是劉海粟美術館在館藏盧治平作品的基礎上,經過研究、梳理、提煉而成的研究型展覽。劉海粟美術館副館長阮竣開幕式致辭阮竣在開幕式如此說道:「從去年開始,我們選擇了三位藝術家在劉海粟美術館做個案研究,以向公眾做學術展示,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其中包括1931年出生的金立德,1939年出生的張桂銘,和1947年出生的盧治平,他們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進入了新中國。
  • 「新現實主義水墨研究展」巡展【聊城站】
    △新現實主義水墨研究展臨沂站開幕嘉賓合影△新現實主義水墨研究展濰坊站開幕現場△新現實主義水墨研究展東營站開幕嘉賓合影△新現實主義水墨研究展(第一回)研討會△新現實主義水墨研究展濟南開幕嘉賓合影主辦單位:山東省文化廳
  • 「尋找真實——楊參軍油畫研究展」在中國油畫院美術館開幕
    開幕式嘉賓合影藝美視界網(北京)報導:2019年10月19日下午三點,「尋找真實——楊參軍油畫研究展」 開幕式在北京中國油畫院舉行開幕式,展覽由中國油畫院邰武旗先生擔任。策展人,陳子胄先生擔任巡展策劃。
  • ——餘德耀美術館開幕首展
    上海新增城市文化名片——餘德耀美術館開幕首展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2014年05月18日16:49 人民網上海5月18日電  5月18日,位於徐匯濱江的餘德耀美術館正式對外開放,並推出開幕首展《天人之際:餘德耀藏當代藝術》。
  • 來省美術館看太行!全國太行山主題繪畫與文獻研究展在鄭州開幕
    當這些故事通過藝術家的畫筆,集中呈現在城市裡美術館,帶給人們的感受註定不凡。8月6日上午,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全國太行山主題繪畫與文獻研究展」在河南省美術館開幕。100餘幅優秀作品涵蓋人物、山水、風景等題材,讓觀眾置身琳琅滿目的畫作中,立體感受太行之美。漫步展廳,抽象與寫實風格交相輝映,水墨與重彩相得益彰。
  • 中國油畫院課題組學術研究展將開幕
    「色彩與情感的表現力研究——中國油畫院課題組學術研究展」將於2014年3月22日14:30在中國油畫院美術館開幕。中國油畫院課題組的藝術活動以共同交流、集體研究、獨立創作的方式進行,既分又合,既獨立又共鳴。籍此彰顯我們的宗旨:以獨立之精神介入現實,面對當代;以自由之思想承接傳統,召喚經典。 首屆「澄懷觀道」暨中國油畫院課題組成立展於2011年12月成功舉辦,受到學界和社會的好評。
  • 「師造化——當代山水畫寫生創作轉化研究展」在中京隆重開幕
    2018年9月8日下午,由中國畫創作研究院主辦,中國畫美術館、中國畫創作研究院青年畫院、北京藝投文化聯合承辦的「師造化——當代山水畫寫生創作轉化研究展」在中國畫美術館隆重開幕。為了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鼓勵山水畫家深入自然、努力創作出有時代內涵和中國精神的寫生和創作作品,發掘和推介優秀的山水畫寫生創作轉化研究成果,中國畫創作研究院、中國畫美術館、北京藝投文化等機構特策劃舉辦「師造化——當代山水畫寫生創作轉化研究展」,展覽展出37位山水畫家的120餘幅寫生和創作作品
  • 北京中軸線文化傳承創意展唐山美術館開幕
    (記者陳雷)「北京中軸線文化傳承創意影像展」12月5日在唐山美術館隆重開幕。本次展覽由北京理工大學主辦,是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在首都圖書館、北京市北京學研究基地和唐山美術館等單位的支持下舉辦。
  • 惠風和暢---名家書畫邀請展暨新元美術館開幕
    8月16日上午10點18分,由中國文化管理協會書畫工作委員會、威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共同主辦,新元美術館承辦的「惠風和暢---名家書畫邀請展暨新元美術館開幕盛典」在威海新天地購物中心1開幕盛典上,與會領導嘉賓張建嶺、郭子良、羅美富、婁建國、陳志忠、王曉剛等先後致辭,共同祝賀"惠風和暢---名家書畫邀請展暨新元美術館開幕盛典」成功舉辦,並對新元美術館弘揚和傳承書畫文化寄予厚望。開幕式結束後,領導嘉賓前往9樓美術館,興致勃勃地參觀展覽。
  • 「熱季風——廣東當代油畫學術研究展」在華南美術館舉行
    2020年9月15日下午3點,華南美術館迎來了"熱季風——廣東當代油畫學術研究展"開幕。開幕現場本次展覽特邀8位藝術家油畫作品三十餘件,呈現廣東當代青年油畫家的探索方向、學術品質和藝術追求,進一步挖掘當代廣東油畫創作的新生力量,搭建廣東油畫交流的平臺。
  • 「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第六回)」亮相武漢美術館
    12月11日,「水墨文章——我法像心:當代水墨研究展(第六回)」在武漢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為策展人,田黎明、邢慶仁、張江舟、張望、周京新、武藝六位藝術家應邀參加,共計90餘件作品在此展出。
  • 中國水彩藝術研究展周六開幕 展覽430件精品
      半島網4月8日消息 「百年華彩——中國水彩藝術研究展」將於4月11日在青島市美術館拉開帷幕。記者了解到,本次展覽,匯集了300多位藝術家的430件優秀作品,100多件珍貴文獻檔案同時亮相,展示了百年來中國水彩藝術的歷史和成就,是建立在中國水彩藝術發展歷程研究上最大規模的水彩藝術大展。
  • 王藝2016研究展揭幕北京時代美術館五棵松新館
    「王藝2016研究展」開幕式現場2016年10月29日下午,「王藝2016研究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五棵松新館開幕,此次展覽同時也是新館的開幕展。「王藝2016研究展」現場 「王藝2016研究展」現場 「王藝2016研究展」現場